2024年04月29日星期一

孙子兵法

【原文】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上智为间,必成大功/苏秦为何载入《孙子兵法》【原文】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精解】这是《用间篇》的最后一段话,也是整部《孙子兵法》的结束语。孙子讲完了用间的重要性、间谍的5种分类和使用方法之后,最后用历史上成...

【原文】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五间之事,反间为要/中外各色“反间”【原文】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

【原文】 故三军之亲,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三军之亲,莫亲于间/李克农不带兵打仗为何成为开国上将【原文】故三军之亲,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精解】在人们的印象中,上将,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授予的上将,应当...

【原文】 故用间有五:有乡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海湾战争中美军多样化间谍侦察【原文】故用间有五:有乡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精解】我们...

【原文】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先知敌情,必取于人/国共两党历史上典型的间谍案【原文】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精解】孙子连用4个排比句怒骂吝啬的国君、将帅之后,紧接着指出赢得战争胜利的必由之路,那就是“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

【原文】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不知敌情者,不仁之至也/美国对中国出兵朝鲜的误判【原文】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精解】孙子开篇并没有直接从正面论述用...

《用间篇》——情报真假决定竞争胜负

[篇题解析]《用间篇》主要讲述怎样使用间谍。孙子从战略高度肯定了间谍的地位,并对间谍的作用、分类和使用方法分别加以说明。《用间篇》放在13篇的最后,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安排。孙子强调用兵打仗要有“率然之势”,其实13篇布局也有“率然之势”。《计篇》讲“先知后定”,《谋攻篇》讲“知彼知己”,《地形篇...

【原文】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慎重决策,三非原则/德皇威廉二世迟到的忏悔【原文】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精解】1914年6月28日,德皇威廉二世的朋友奥匈帝国皇...

【原文】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

胜不修功,前功尽弃/孙子是否最终归隐山林【原文】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精解】现在世界军事领域有一个词越来越受到重视,那就是“战后重建”(或“战后维和”)。过去我们只管打赢、打垮敌人,现在并不追求彻底消灭敌国、敌军,而是要征服敌国、敌军意志,只要他们俯...

【原文】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火攻者明,水攻者强/自卫还击作战中喷火兵的神奇威力【原文】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精解】这段话实际上是将火攻与水攻相比,突出火攻的重要作用和特点。首先,孙子肯定水攻与火攻都是借助自然力对敌发动攻击的有效手段。“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佐”,即辅佐、辅助之意。...

【原文】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

五火之变,以数守之/赤壁大战时的东南风并非“借”来【原文】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

《火攻篇》——慎重决策须把握的三大原则

[篇题解析]顾名思义,“火攻”即以火作为手段来辅助进攻的意思。孙子那个年代,打仗主要用长矛大刀、强弓劲弩,这些武器一旦遇到高墙深沟的城堡就难以发挥作用了。所以,孙子专列一篇论述火攻问题,足见《火攻篇》在《孙子兵法》中的重要性。既然如此重要,为什么要将《火攻篇》放在《孙子兵法》13篇的末尾?这就涉...

【原文】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始如处女,后如脱兔/志愿军入朝作战美军何以猝不及防【原文】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精解】常言说:画蛇莫添足,画龙要点睛。《孙子兵法》的文法很有这一特点。《九...

【原文】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顺详敌意,巧能成事/霍去病两次河西之战的获胜秘诀【原文】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精解】说起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人们自然会想到他“匈奴不灭,无以家为”的凌云壮志与报国情怀,也会想到他“六战六捷、马踏匈奴”的少年风采和智勇双全,更会想到他“封狼居胥”...

【原文】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陷之死地,方能决胜/自卫还击大战前夕写下的遗书【原文】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精解】著名兵书《司马法》中有一句名言:“古者,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军容入国,则民德废;国容入军,则民德弱。”(姜子牙,《司马法·天子之义》...

【原文】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

不拘常法,重赏重罚/乾隆驭将好用非常之法【原文】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精解】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有言:“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之所异也。”(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意思是:世上一定是先有不同寻常的人,才会有不同寻...

【原文】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王霸之兵,威行天下/“大秦锐士”所向披靡的背后原因【原文】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王霸之兵也。夫王霸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

【原文】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彻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九地之变,统军之要/自卫还击开战前官兵们的复杂心态【原文】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彻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

【原文】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

愚兵耳目,统一意志/四渡赤水期间红军为何来回走“弓背路”【原文】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

【原文】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将军之事,静幽正治/司马穰苴怒斩庄贾的深层用意【原文】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精解】古代不少将军和政客总喜欢把“静幽正治”几个字挂在厅堂或卧房,我估计其用意恐怕不仅仅是欣赏书法,更重要的还是给自己心理暗示,时时告诫、提醒自己培养良好的心理习惯。这4个字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篇》。孙子说:“将军...

【原文】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

齐勇若一,刚柔皆得/曾国藩的治军之道【原文】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精解】一旦将官兵们置于没有退路的危险境地,他们为了求生存便会拼死决战,这叫作“置之死地而后生”。有的朋友问:难道把官兵们置于死地,他们就一定会死战吗?也许他们觉...

【原文】 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恒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兵如率然,旅进旅退/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军的不同状态【原文】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恒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精解】春秋时期有这么一个故事: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

【原文】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

禁祥去疑,激励斗志/大战前夕与老排长洒泪诀别的情景【原文】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卧者涕交颐...

【原文】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进攻作战,足食+巧谋/蒙古骑兵远程进攻作战的特点【原文】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精解】曾经有不少网友争论一个问题:成吉思汗读过《孙子兵法》没有?有的说,他那么能打仗,肯定读过。有的说,他不识汉文,怎么可能读《孙子兵法》?网友...

【原文】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兵贵神速,攻其不戒/李愬大雪之夜奔袭蔡州【原文】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精解】“先夺其所爱”,是进攻作战的重要原则之一。但是,话又说回来,敌人“所爱”之处,往往重兵把守,并不那么容易夺取。孙子想到的办法是:“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这个办法...

【原文】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先夺其所爱,则听矣/曹操火烧乌巢一举扭转危局【原文】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精解】孙子很清楚,战争不是一方的独角戏,战场不是单方面的舞台,我...

【原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九地之变,各有其招/项羽两次死地决战为何一生一死【原文】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

《九地篇》——统军出征的步骤及方法

[篇题解析]《九地篇》共一千多字,是孙子13篇中最长的一篇,约占全文的1/5,从题目看,孙子似乎要讲一讲9种特殊地形的用兵方法,也就是9种战略地形。所以有的学者认为这一篇是军事地理学的专篇。如果通读原文,不难发现《九地篇》所研究的内容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今天所谓军事地理学问题,其主题是战略进攻问题,...

【原文】 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知天知地,胜乃可全/一江山岛战役开战时机的艰难选择【原文】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精解】孙子在《地形篇》结束之际,重申“知彼知己”的同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赋予其新的内涵:“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他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知天知地”4个字。孙子的“四知...

【原文】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李世民缘何被毛泽东视为最会打仗的君王【原文】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精解】毛泽东喜欢读古书,晚年时对明代冯梦龙编撰的《智...

【原文】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以情带兵,爱之有度/晚清八旗兵为何衰败【原文】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精解】古人说:“将得其人,则兵无不精,兵无不精,则国威自振,而虏寇之患自平矣。”(《皇明经世文编》卷三十三,《于忠肃公文集一·建置五团营疏...

【原文】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郑维山违抗军命主动出击【原文】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精解】优秀将领“君命有所不受”的胆量从何而来?难道他们就不知道直言犯上、违抗君命是要杀头的吗?难道他们就不明白纵然战功卓著,一旦惹得国君不高兴,到手的功劳和荣誉就没了吗?当然知道!可他们为什...

【原文】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遵循战道,机断指挥/朱可夫为何怒怼斯大林【原文】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精解】孙子在分析“兵有六败”和“将之六过”之后,从总体上提出了一种避免“将之六过”的办法。他...

【原文】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

兵有六败,将之六过/金门战役检讨【原文】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

【原文】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

地有六形,趋利避害/岳飞攻打襄阳非对称作战【原文】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

《地形篇》——有什么地形打什么仗

[篇题解析]孙子对于战争中地理信息的运用十分重视,在13篇中,与地理直接相关的有3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行军篇》讲的是军队在机动过程中,行军开进、安营扎寨时要注意几种特殊地形。《地形篇》则讲的是在军队力量展开阶段,即在战场布势阶段,在敌我双方对比角度,要注意的地理形势。《九地篇》...

【原文】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制度管理,令必素行/军人企业家成功的奥秘【原文】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精解】近些年,人们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军人企业家创业成功率相对比较高,比如联想的柳传志、华为的任正非、万科的王石、万达的王健林,等等。不仅中国如此,美国也有这种现象。据美...

【原文】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带兵之道,文武相济/李广治军的致命弱点【原文】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精解】生活中,无论是大领导还是小领导,都希望自己带的队伍听招呼,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叫干什么就立刻不干什么。确实,这种令行禁止、团结一致的队伍很好带...

【原文】 兵非多益,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兵非多益,贵在善用/解放军为何每隔几年就要大裁军【原文】兵非多益,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精解】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阅兵时,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将裁军30万,从当时的230万裁到200万。我们再横...

【原文】 敌近而静看,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

由表及里,相敌有术/美国人如何锁定本·拉登藏身之处【原文】敌近而静看,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

【原文】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此兵之利,地之助也/王近山顺手歼灭“皇军观战团”【原文】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旁有...

【原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

四军之利,黄帝之法/马谡为何丢失街亭【原文】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

《行军篇》——活用竞争环境的客观条件

[篇题解析]乍看这一篇的篇名,不仅初接触《孙子兵法》的朋友会把“行军”读成“xíng jūn”,就是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不少解读《孙子兵法》的书籍以及讲解《孙子兵法》的音频、视频,都将其当作现代汉语中的“行军”,认为本篇讲的是军队的行进。很多英译本都将本篇篇名译为“Marching”或者“On th...

【原文】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将有五危,不可不察/诸葛亮最终是病死还是被气死的【原文】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精解】《计篇》中,孙子论述了将帅应当具有“五德”,即“智、信、仁、勇、严”,这是孙子对于将领...

【原文】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瑞士的“刺猬战略”【原文】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精解】欧洲有一个国家,面积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还不到江苏省一半大,人口不到900万,远不如北京市人口多。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200年来世界战火居然从未燃烧到这片土地。尤其...

【原文】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多方误敌,使其自乱/里根政府对付苏联的“三大策划”【原文】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精解】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年轻的时候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天,华盛顿父亲的一匹马被人偷走了。华盛顿同一位警察一起到偷马人的农场去讨要,但那人拒不归还,一口咬定说:“这是我的马。”华盛顿用双手遮...

【原文】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智者之虑,杂于利害/危机和挑战并非坏事【原文】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精解】近年来我们国人被黄岩岛问题、钓鱼岛问题弄得有些恼火,不少人愤怒无比,不少人深为担忧,以为周边国家联手找碴儿,跟中国过不去,似乎我们已然四面危机。我们究竟应当怎样看待这些危害,如...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孙子为何怒斩吴王爱姬【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

《九变篇》——一切竞争计划都赶不上变化

[篇题解析]按照人们一般的工作套路来说,但凡打仗都必定要先根据战争决策制订计划和方案,然后各级将领带着部队按计划和方案作战。但是,孙子提出了一个反常规的思想,他要求将领在实际作战过程中不一定按事先的计划和方案作战,甚至不一定听从国君的命令。他的原话是:“君命有所不受”,即国君的命令也可以不接受。...

【原文】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用兵八戒,慎守勿违/远望国门呼喊:“祖国,我们回来啦!”【原文】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精解】这是《军争篇》的最后一段话,专家将之概括为“用兵八戒”,即带兵打仗的8种禁忌。韩国著名作家郑飞石在称赞了《孙子兵法》的...

【原文】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手雷落地瞬间我与死神相遇【原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精解】经常有朋友问我一个不...

【原文】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一民耳目,用众之法/如何驾驭信息化战争【原文】《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精解】有的人读书不太细致,只是看个大概。比如,有人说《孙子兵法》是中国最古老的兵书,...

【原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掠乡分众,悬权而动/毛泽东通道转兵的建议扭转危局【原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精解】自古以来,孙子不仅被有些儒生斥为诡诈的始作俑者,而且还被批评为开烧杀抢掠之先河的人、掠夺狂。这是因为他毫不遮掩地提出军争的目的就在于争利。所以,讲完了军争的方法和谋略原则...

【原文】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风林火山,统军之道/李广的骑兵队伍来去如飞【原文】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精解】说起“风林火山”几个字,很多年轻人都以为这是日本的东西。到日本旅游的人可能会注意到,“风林火山”几个字确实随处可见。比如,曾任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的井上靖的畅销小说《风林火山》...

【原文】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062 兵以诈立,分合为变/自卫还击作战中的惨痛教训【原文】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精解】《孙子兵法》有不少经典名句流传很广,几乎是家喻户晓,诸如“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其...

【原文】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我们不是“石达开第二”【原文】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罢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

【原文】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曹操望梅止渴的谋略底蕴【原文】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精解】本篇第一句话就描述了古代将领带兵打仗的一般程序和全过程:“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

《军争篇》——夺取有利战机的迂直之道

[篇题解析]《军争篇》之“争”,即争夺、争抢之意。军争,则专指军事上争利、争胜。曹操注:“两军争胜。”唐代李筌注:“争者,趋利也。”宋代王晳注:“争者,争利。得利则胜。”诸家解诂,均合孙子之意。可见,本篇主题是论述军队出国征战过程中敌我双方争相制造取胜的有利条件,争夺有利的态势和战机,以掌握战争...

【原文】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否掌控未来智能化战争【原文】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精解】《孙子兵法》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虽然全文主要讲的是铁与血的战...

【原文】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刘伯承为何同一地点两次设伏【原文】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精解】人们往往有一个习惯:胜利了就总结经验,失败了就吸取教训。但大多数人喜欢对经验津津乐...

【原文】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四知之法,诱敌暴露/日军神秘代号“AF”不打自招【原文】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精解】战场情况往往不像和尚头上的虱子那么一目了然,双方都非常注重隐蔽和伪装,甚至随时变化。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我军之所以伤亡情况严重,不是因为我们的官...

【原文】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故曰:胜可为也。

敌军虽众,可使无斗/刘邦为什么说“吾宁斗智,不能斗力”【原文】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精解】《孙子兵法》中有不...

【原文】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陈、粟何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原文】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精解】在一般人看来,虚弱的敌人之处往往兵力弱小、防备松懈、士气低落。毫无疑问,具备这些表象的部队确是“避实击虚”的...

【原文】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攻其必救,乖其所之/毛泽东佯攻贵阳迫使滇军救驾【原文】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精解】很多人都希望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自己最好处于进退自如、不受制约的状态...

【原文】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变化莫测,为敌司命/诺曼底登陆前英美合谋的“连环计”【原文】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精解】1944年英吉利海峡曾经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登陆作战,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战役,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

【原文】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攻其所不守,守其所不攻/邓艾阴平险道出奇兵【原文】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精解】有学员曾经提出一个问题:“关于美军对伊拉克的左勾拳战术,那么大规模的陆军部队在边境,不是从天而降而是需要布局,最起码是需要行军的,对方能真不知道吗?”这个...

【原文】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必趋也。

不趋必趋,孰是孰非/毛泽东“蘑菇战术”的神奇效果【原文】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必趋也。【精解】曾经有位教授在某高等军事院校的课堂上振振有词地说:“以劣胜优是伪命题!战争从来都是以优胜劣。”此论一出,立刻引起了学员的激烈争论。不少...

【原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赵奢欲取先舍奔阏与【原文】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精解】注意,孙子这句话一开头就用了一个“凡”字,意味着这句话说的是但凡打仗都必须遵循的规律就是抢占有利战场。但凡先进入战场摆好阵势的一方往往处于以逸待劳的状态,而后进入...

《虚实篇》——争取竞争主动权的巧妙方法

[篇题解析]有一次教学过程中我与学员互动时,一位企业领导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搞企业讲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孙子却提出要虚虚实实,搞些“假动作”,做点虚假行为,这不是与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相违背吗?不知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还是有必要先解释一下孙子《虚实篇》的真正含义,再做回...

【原文】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膑退兵减灶诱杀庞涓【原文】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精解】这句话既是对全篇的总结,也是对战场态势应有状态的整体描述。其中的“战人”,即指挥军人作战。善于指挥军人作战的将领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像转动圆石从800丈高山上滚下来那样。这就是“势”应具有的状...

【原文】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汉武帝打天下的人才方阵【原文】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精解】这段话中,孙子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谋略概念:“任势”。他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我有必要先解释...

【原文】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此动之,以卒待之。

示形动敌,以卒待之/赵括饱读兵书为何首战即败【原文】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此动之,以卒待之。【精解】将领在混乱的环境中指挥作战,一定要想办法保持自己的部队不乱、阵形不乱。毫无疑问,每个将领都希望具备这种本事...

【原文】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斗乱不乱,形圆不败/谢安大战之前气定神闲走棋盘【原文】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精解】将领必须善于营造势险节短的有利作战态势。但是,在实际的战场上,即使军队拥有有利的作战态势,一旦开战也会出现混乱。所以,一个将领不仅要善于在战前平静的环境中筹划战争计划,更要善于在开战...

【原文】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击,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

势如劲弩,节如发机/神头岭战斗为何被誉为“一流的伏击战”【原文】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击,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精解】奇与正,可谓道与术的结合体。从道的层面上说,它是一种军事哲学思想,告诉人们如何按照战争矛盾运动的规律,把握力量、状态、方...

【原文】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奇正相生,联动造势/韩信木罂渡河出敌不意【原文】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精解】孙子用天地运转、江河流淌、日月更替、四季轮回,以及五声、五色、五味的比喻,核心都是为了说明奇正之变。孙子紧接着说了一句话:“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

【原文】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

正合奇胜,巧于变化/韩信背水列阵的玄机【原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精解】分数、形名、奇正、虚实,这4个重要因素合力营造...
【原文】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毕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原文】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毕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造势四诀,整体联动/1979年2月16日战前部署会【原文】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毕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精解】在孙子的笔下,“势”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

《势篇》——营造竞争制胜的有利态势

[篇题解析]《势篇》与《形篇》是姊妹篇。之所以说是姊妹篇,是因为它们分别阐述作战中两个密不可分又相辅相成的重要问题。《形篇》讲军事实力,《势篇》则讲运用实力的形势、态势、气势。比如,常人的拳头不至于夺人性命,少林寺武僧一拳则可置人于死地。同样是由皮毛血肉组成的拳头,为什么力量差距如此之大?关键就...

【原文】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以镒称铢,实力制胜/美军“非对称作战”理论的源头【原文】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精解】军事力量优势最好是要优到什么程度、什么状态?孙子打了一个比方:“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品味这段话,...

【原文】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权衡实力,五步推算/孙子何以准确预测“六卿分晋”走势【原文】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精解】孙子是一位非常务实的军事思想家,他的一切谋略思想都不是拍脑门儿随便拍出来的,均建立在对物质基础的考量之上。他不仅强调“善战者”必须平时扎扎实实...

【原文】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政。

先胜后战,常胜之道/齐桓公“尊王攘夷”战略的妙用【原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政。【精解】孙子主张“胜于易胜”“胜已败者”,表面上看起来是打弱者、败者,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其实这是一种“功夫在诗外”的谋略艺术...

【原文】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智者之胜,无名无功/晋灭吴之战的第一功臣——羊祜【原文】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精解】“胜于易胜”的谋略艺术非常巧妙,但是运用这种谋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需要进一步灵活地配套运用一系列谋略,才能使很难对付的敌人变为很容易战胜的对手。所...

【原文】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高手过招,胜于易胜/努尔哈赤的“伐大树”理论【原文】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精解】高手过招,往往不是拳脚相加,而是胜于未萌,兵不血刃,即孙子说的:“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

【原文】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藏动结合,攻守呼应/陆逊先退后进大败蜀军【原文】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精解】作为一个将领,不仅要弄清楚什么情况下应该进攻、什么情况下应该防守,而且还应当明白怎样进攻、怎样防守、攻守有什么技巧。孙子一语道出其中的奥秘:“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

【原文】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有余,攻则不足。

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志愿军乘胜前进时彭德怀为何上言回撤【原文】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有余,攻则不足。【精解】作战,最基本的方式就是进攻和防守。有攻必有守,有守必有攻。在一般人看来,打第一枪的必定是攻者,打第二枪的则很可能是防者。其实不然。攻守之势并不由开枪的先后顺序决定,“不可胜者,...

【原文】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朱元璋得天下的绝招【原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精解】现在市面上有一些关于《孙子兵法》的书,单从书名上看,似乎《孙子兵法》全部要义就在于一个“诈”字,教人们如何诡诈、...

《形篇》——谋求竞争制胜的力量基础

[篇题解析]《形篇》中的“形”字,不是指形象、形势,而是指形体,是有血有肉的实体。军队的实体当然指的就是实力。本篇以一个“形”字为篇名,说明军事实力问题是全篇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孙子先后分析了军事实力的形成,军事实力的作用,军事实力的对比,军事实力的发挥,军事实力的计算,军事实力的要求等问题,...

知己知彼,常见误读/毛泽东是否笔误

知己知彼,常见误读/毛泽东是否笔误“知彼知己”虽然至关重要,可是现在人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不一致,甚至不小心产生了一些误读现象。先说第一种误读。现在不少人在引用孙子这句话的时候,总是把它用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样用虽然没什么大错,基本上还是符合孙子原意的,但是,如果从学真经的角度看,这种习惯...

【原文】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1979年2月19日的“复和”之战【原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精解】这段话是《谋攻篇》的结束语,也是对“知胜之道”的进一步补充和强调。它强调的是运用“知胜有五”方法时,必须同时关注敌我双方的情况,而不能只看自己、不看敌人,或...

【原文】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知胜五法,预测胜负/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前的战略判断【原文】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精解】孙子认为国君与将领共同筹划战争问题的时候,应当预先判断敌对双方强弱、预见战争胜负,然后再决策和作战。于是,孙子提...

【原文】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自乱阵营,御将之忌/毛泽东为何三次赋予粟裕决断指挥权【原文】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精解】将领能不能活用谋攻之法...

【原文】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将者国之辅,辅周则国必强/刘、项成败关键之所在【原文】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精解】令人不解的是,孙子讲完“用兵六法”之后,紧接着话题一转,说到将领与国君的关系上来了,他说“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为什么突然要讲这个话题呢?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得了...

【原文】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用兵六法,量力而行/项羽为何拒不过乌江【原文】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精解】谋攻之法,其核心就是尽量追求全胜,力避破胜。但是,在伐谋、伐交进展不顺利的情况下,孙子也主张伐兵、攻城。伐兵、攻城属于战役、战斗行动,与敌...

【原文】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谋攻之法,力争全胜/美国“冷战”获胜的谋略措施【原文】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精解】利德尔·哈特是20世纪中叶英国的一位著名军事理论家。他曾在格里菲思翻译的《孙子兵法》序言中回忆了会见中国学生的情景:“第...

【原文】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上帝折鞭之处”——钓鱼城【原文】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精解】中国是个古老的农业文明国家,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用垒墙筑城的办法抵御外族掠夺或野兽侵袭,以保护辛勤劳作的成果...

【原文】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巧战而屈人之兵,上善之战也/和平解放北平背后的故事【原文】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精解】孙子提出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思想充满智慧,符合人们追求和平的美好愿望,因而深受世界各国人的青睐和赞誉。日本企业家兼《孙子兵法》研究家服部千春说:“《孙子兵法》不是打仗的,《孙子兵法》是教人...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墨子模拟演习是否屈人之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墨子模拟演习是否屈人之兵【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精解】估计不少人存在这样的疑问:“百战百胜”的将军为什么不...

《谋攻篇》——确立竞争谋略的最高境界

[篇题解析]根据《孙子兵法》13篇的逻辑顺序分析,《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应当同属第一层次,主要讲战略决策、战略部署的问题。《计篇》制定战略决策,《作战篇》展开战争物资准备,《谋攻篇》则筹划战略思路。诚如杜牧分析:“庙堂之上,计算已定,战争之具,粮食之费,悉已用备,可以谋攻。故曰《谋攻》也。...

【原文】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毛泽东是否反对读兵书【原文】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精解】这句话具有双重作用,既是本篇的结束语,又是对本篇思想画龙点睛的总结。这句点睛之笔要说明的是,能不能速战速决,最终取决于有没有“知兵之将”或者将领是否“知兵”。战争是人与人之间的搏斗,既搏力量,更斗智...

【原文】 故兵贵胜,不贵久。

兵贵胜,不贵久/速决战与持久战孰优孰劣【原文】故兵贵胜,不贵久。【精解】《作战篇》的主要谋略思想层层递进、前后呼应。比如,先讲务必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再讲“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智将务食于敌”,从敌国战场上获取各种作战物资,甚至“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缴获敌军的战车、官兵,将其转化成为我方的...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