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孙子兵法/【原文】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原文】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陈、粟何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原文】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精解】在一般人看来,虚弱的敌人之处往往兵力弱小、防备松懈、士气低落。毫无疑问,具备这些表象的部队确是“避实击虚”的首选目标。然而,这些表象并非自然天成,也不是弱者专属。在孙子的智...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陈、粟何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原文】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精解】

在一般人看来,虚弱的敌人之处往往兵力弱小、防备松懈、士气低落。毫无疑问,具备这些表象的部队确是“避实击虚”的首选目标。然而,这些表象并非自然天成,也不是弱者专属。在孙子的智慧中,“避实击虚”,并非单纯是找弱者打。也许朋友要问:难不成是找强者打吗?正是!对强者我们也可以避实击虚。

孙子说:“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这段话说的就是转化敌人强弱的办法,其中的关键是“形人而我无形”。

“形人”,这里的“形”作使动词,意为使显露。形人,即使隐蔽状态的敌人暴露原形。第二个“形”作名词,意为真形。“形人而我无形”意为我的真实状态被假象掩盖起来,不露任何痕迹。这种办法如果运用得巧妙,产生的效果是“我专而敌分”。

“专”,即专一、集中。“分”,分散、分裂。“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意为一旦我方的部队在种种假象的掩盖之下悄悄地集中,变成一个拳头,敌方的部队在我方的种种假象诱骗之下分散开去,变成十个手指头,真正交战之时,双方的兵力对比便是以拳头砸指头。

一旦形成10∶1的兵力对比,那么就会“我众而敌寡”,即我方的兵力众多,敌方的兵力寡少。孙子继续说:“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约,即少、寡。此句意为我方以10倍于敌的兵力交战,当面之敌自然就极少了,原本强大的敌人就这样转为虚弱、沦为被动了。

值得注意的是,汉简本此处作“我寡而敌众,能以寡击□……”,“击”下□处字迹脱落,当为“众”字。如此一来,汉简本与传世本文意相符。根据孙子高度注重辩证思维的特点判断,汉简上的这句话很可能是继他阐明以强击弱的方法之后,又辩证分析以弱击强方法的一段文字。似为:虽自总体而言,我寡敌众,但若能灵活运用“形人而我无形”的方法,同样可以造成“以十攻其一”的态势,从而以寡击众。如果此句与传世本的这段话构成前后文关系,则更为辩证、更为透彻。无论军队处于强势还是弱势,都可以想办法转化敌人,使其由强变弱、由实变虚。只可惜,汉简上的这些文字在流传过程中散失,所以未能收入传世本。

概括起来说,运用这一谋略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点:一是“形人”,即我们要巧妙运用各种假象、伪装、欺骗措施,诱使敌人暴露,并调动敌人东奔西跑;二是“我无形”,即采用种种手段隐蔽自己的企图、状态和行动,使敌人不知不觉,不得不分兵应对;三是“以十攻其一”,即分散敌人之后,准确选择其中至关重要的一路或最为虚弱的一路,集中兵力予以打击,便可起到断其一指伤其其余的效果。

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中,陈毅、粟裕的战法可谓综合了这三个要点。

1947年3月底,蒋介石展开对山东的重点进攻。国民党军集中24个整编师60个旅,将大约45万人的兵力编成3个兵团,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指挥。指挥者采取密集靠拢、稳扎稳打的战法,于4月上旬从正西、西南、正南三个方向成弧形,拉网式向鲁中山区推进,企图与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于鲁中或迫使其北渡黄河。

当时,华东野战军共13个纵队,共27万人。面对强敌,陈毅、粟裕毫不畏惧,指挥部队在鲁南、鲁中地区主动出击,实行高度机动的回旋,力求调动敌人,捕捉战机。但是一个多月下来效果不佳,除了4月下旬在泰安歼灭敌第72师主力外,其余大量歼敌的计划均未实现。其原因是敌人“接受了屡次被歼的教训,改变了战法,不轻易为我调动”。他们加强兵力密度,成纵深梯次部署,作弧形一线式推进,使华东野战军无法分割和各个击破。针对这一情况,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在给陈、粟的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处置甚妥,只要有耐心,总有歼敌机会。”指示华东野战军进一步向东北方向后退,诱敌深入,相机歼敌。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华东野战军主力实施迷惑敌人战术,有意在退却的道路扔下一些被服或枪支。这些假象果然使蒋介石和他的参谋总长陈诚产生了错误判断,他们误认为华东野战军“攻势疲惫”,可能继续向东北方向撤退。于是命令各部兼程前进,跟踪追剿,以实现在鲁中山区与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之目的。这样一来,华东野战军既削弱了敌人的戒备心理,又促使敌军分兵冒进。尤其是南线的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贸然改变稳扎稳打的战法,不待第二、第三兵团统一行动,即以整编74师为主,整编第25师、第83师在左右两翼配合,以沂蒙公路上的坦埠为主要目标,于11日自蒙阴东南的垛庄东西地区北犯。

整编74师原为国民党74军。该师全系美械装备,为甲种装备师,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是蒋介石指定的典范部队。师长张灵甫毕业于黄埔军校第4期,在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受过培训,抗日战争时期曾被誉为模范军人,在湘西会战中,又因战功卓著而荣获自由勋章,因此深受蒋介石青睐。他仗着蒋介石的器重,骄横异常,出发前口吐狂言:“把陈毅赶进东海里喂鱼去!”

华东野战军原拟首先集中兵力,打击孤立、暴露的国民党军右翼第7军及整48师。11日晚,他们获悉处于中间战线的整74师冒进,便于就近集中主力加以割歼,便当即改变策略,决定首先歼灭该师。粟裕分析:敌军的一字长蛇阵虽摆了8个整编师(军),多数与整74师相距仅一二日的行程,敌军兵力虽占优势,但是74师冒进至我主力集结位置正面,我军部署不需做大的调整,即可在局部对74师时形成5∶1的绝对优势。只要我军将敌阵撕开一个口子,将74师从其左右两翼部队的结合部分割开,就能虎口拔牙、一举歼灭之。

粟裕速请陈毅拍板,陈毅一锤定音:“我们就要有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

自5月12日起,华野担任主攻的5个纵队迅速展开行动:9纵和4纵全力正面抗击74师的进攻;1纵从敌25师和74师的结合部向纵深猛插,撕开长蛇阵,并抢占制高点;8纵以同样战术从83师和74师的结合部插入;6纵作为一支奇兵从百里之外飞兵直插垛庄,并于15日拂晓拿下垛庄,封堵了74师的后门。

74师被合围,蒋介石开始并不惊慌,他认为该师战斗力强,又处于易守难攻之地,附近又有强大的增援兵团,此时正是与华东野战军决战之机。于是他严令张灵甫坚守,左右两翼25师和83师向74师靠拢,并急令其他各部队向心攻击前进,对华东野战军来个反包围。然而,各路敌军均被华东野战军阻击,难以前进。83师师长李天霞挥师向前,被我华东野战军8纵阻拦,与74师相距仅5公里,企图以猛烈的炮火杀出一条血路,但无济于事,只能眼睁睁看着华东野战军围攻孟良崮,歼灭74师。

此战,华东野战军一举歼灭全副美式装备的第74师,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的重点进攻计划,创造了解放军在敌重兵集团密集并进的态势下诱敌分兵冒进、从战线中央分割围歼其进攻主力的范例。也可以说,很好地诠释了孙子“形人而我无形,故我专而敌分”的谋略思想。

孟良崮战役中,敌我力量那么悬殊,我们居然能够使敌军由强变弱,然后避实击虚,一举歼灭74师。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与竞争对手实力相差较大,但也比不过孟良崮战役时双方实力的差距。如果我们善于活用孙子“形人而我无形”的谋略,也是可以将对手由强变弱,由集中变为分散,然后便可“冲其虚也”。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unzibingfa/20230425305.html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