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星期一
首页/自信励志/阅读方法:质疑阅读法

阅读方法:质疑阅读法

质疑阅读法质疑阅读法,是指在阅读中,发现疑点追根溯源,或查寻资料,或观察实验,或实地考察等,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线索,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读书方法。法国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该归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质疑阅读法

质疑阅读法,是指在阅读中,发现疑点追根溯源,或查寻资料,或观察实验,或实地考察等,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线索,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种读书方法。法国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该归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我国宋代思想家朱熹把读书质疑的方法概括为6个字:泛读、发疑、释疑。用他自己的话解释就是:“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疑,是思维的开始。有疑,才能诱发深入思考;有疑,才能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引起强烈的求知释疑欲望。

孟子说过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里说的书,虽然指的是《书经》,但仍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常用孟子的这句话,告诉人们不要迷信书本,不要盲目读书,要善于发现问题。他每看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总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在他存世的大量读书批语中,提出许多新颖的见解。可以说,这与他采用“质疑阅读法”不无关系。

在明代,有一个医生给病人诊完脉后,随手开了一个药方,其中有药引子“锡”。一个叫戴元礼的医生见了这个处方,感到怀疑,就问那个医生开处方的依据是什么。那个医生拿出部医书,理直气壮地说:“你拿去自己看吧。”戴元礼拿过书来看,书上确实是这样写的。但是,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还是翻阅了大量的医书。结果发现在另一版本上写的药引子是“饧”。那时,“饧”是糖的古体字。戴元礼终于弄清了这是翻版重印时的错误。由于戴元礼的质疑,避免了一次“医疗事故”。

这则故事使我们悟出了一个道理,凡事只有大胆质疑,才能取得进步。做事是这样,读书更是这样。

人类的进步,离开了书籍便不可想象。人不读书,就很难从愚昧和落后中解放出来。但在汗牛充栋的书海中,也还存在不少的坏书;在一些基本上是较好的书中,仍然夹杂着不太健康、不太正确的部分或观点。我们不能由于怕受欺骗而“因噎废食”,不去读书,更不能良莠不齐地统统接受,盲目“信书”。

钱钟书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作家和诗人,他平生喜爱读书,人谓“书痴”。他著有小说集、散文集、学术著作等。他的《围城》在20世纪40年代出版后,曾倾倒一时读书人,当时有“交谈不说《围城》记,纵读诗书也枉然”之说。

钱钟书的成就,同他读书善于质疑分不开。

钱钟书在阅读中发现问题,追根溯源,不弄清本来面目从不罢休。有一次,钱钟书在阅读中发现我国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批评清代文学家毛奇龄错评了苏轼的诗句。毛奇龄评苏轼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说:“定该鸭先知,难道鹅不知道吗?”

袁枚认为:按毛奇龄的看法,《诗经》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也是错误的,难道只能有雎鸠,没有斑鸠吗?

袁枚和毛奇龄这场笔墨官司谁是谁非,一般人看看也就过去了,但钱钟书却找出毛奇龄的《西河诗话》来,看看毛奇龄的原话究竟是如何说的。经查对,钱钟书发现毛奇龄的原意是:苏轼的诗模仿的是唐诗“花间觅路鸟先知”诗句,但模仿得非常拙劣。人在寻路时,鸟熟悉花间之路,所以鸟比人先知。而水中动物都能够感受到水的冷暖,苏轼却说只有鸭先知,那就不对了。

莫非真是苏轼的诗句错了,钱钟书又找来苏轼原诗《惠崇春江晚景》。原来,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题的是一幅画,画面上有竹子、桃花、春江、鸭子,所以写“鸭先知”。看来,苏轼并没错,还是毛奇龄错了。

为了进一步将问题搞清楚,钱钟书又查唐人张渭的原作《春园家宴》。原作道:“竹里行厨人不见,花间觅路鸟先知。”人在花园里寻路,不如鸟对路那么熟悉,这是写实。而苏轼在诗中说鸭先知水暖,是写意,意在赞美春光,这是画面意境的升华,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应该说苏轼的“鸭先知”比张渭的“鸟先知”更高明。

最后,钱钟书文引用了《湘绮楼日记》中称赞苏轼的诗是“上上绝句”的话作为佐证,这才最后下了结论,批评毛奇龄的错误说:“会讲理学的,讲诗往往别具心肠,卑鄙可笑,不懂得东坡苦心。”

钱钟书从发现疑点开始,一步步问本求源,明辨了是非。

在阅读的过程中,善于使用质疑阅读法,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它对开发思路有帮助。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从人的神经功能上看,疑点会促使大脑出现高度兴奋状态,随之产生一种“优势灶”,引起定向,也就是探研反射,从而使精神高度集中,保证最佳的阅读效果。在这种状态下读书,能使你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说,疑问是开启未知王国宝库大门的钥匙。

利用“质疑阅读法”,能打破知识旧框框的束缚,促进新的发明和创造。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说过:“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采取怀疑的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压倒。”显然,质疑是读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质疑,能否定旧的传统观念;质疑,能产生新的科学理论。

质疑阅读法,需要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质疑。

阿伯拉尔说过:“由于怀疑,我们就验证,由于验证,我们就获得真理。”质疑阅读法就是读书时要提出疑问,同时还要深入实践,通过实践解决疑问,产生新观点。也就是说,把书本上的疑点带入实践中,从实践中作出正确的判断。

我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行医中,通读了明代之前的药物书籍。在读书过程中,对当时被奉为标准药典的《证类本草》产生了疑问。于是他用了27年时间,对该书和其他多种“本草”书中的中草药,详细分析,认真研究,逐条订正,对其中谬误和失讹的记载,进行了修改补订,最终写出了52卷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试想,如果李时珍在披阅明代以前的各种“药物”著作时,凡书皆信,师古不变,不进行质疑,不在实践中加以考证、修订、完善,能有鸿篇巨著《本草纲目》问世并造福于子孙万代吗?

从上述举例可以看出,通过实践验证质疑,就可得出大家所信服的正确结论。当然,我们要掌握“质疑阅读法”的原则,大胆使用“质疑阅读法”,还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无所畏惧的精神。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上帝只创造了整数和分数。但年轻的数学家希伯斯对此提出疑问。他在读书与实践的过程中提出了无理数的概念。由此可见,读书要提倡破除迷信,坚持真理,勇敢质疑的精神。对于质疑对象,则要反复推证,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和研究,深入分析疑点产生的原因、背景及表现形式,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还可以对别人的质疑进行反质疑。

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使用“质疑阅读法”的时候,请记住培根的名言吧:“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结束。”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