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星期一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具有极高的价值。这首先体现在每类歌辞之前的解题。作者详细考证每种曲调的起源、内容演变,叙述得有条有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 “征引浩博,援据精审,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由于该书题解中征引的古籍今已大多失传,其论点精辟有据,因此成为后世研究乐府诗的宝贵资料。《乐府 诗集》兼收并蓄,不仅收录郊庙、燕射歌辞 之类的宫廷、贵族乐歌,而且大量收录刚健清新的民歌,为中国古代乐歌的保存和流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佚名《木兰诗》赏析

佚名《木兰诗》赏析

木兰诗佚名【题解】《木兰诗》是北魏时期的一首民歌,收录于《乐府诗集》。北魏与南梁对峙时期,黄河流域基本已经纳入北魏版图。北魏在对南方保持强大压力态势的同时,因为内部门第政治的兴起与残暴的统治,使得这个马背上的民族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犀利。就...

柳恽《江南曲》赏析

江南曲柳恽【题解】《江南曲》是南梁诗人柳恽所作的一首五言乐府诗。柳恽是南朝齐、梁时著名诗人,曾任吴兴太守、广州刺史等职。年轻时即以诗赋闻名,晚年佳作不断,诗句广为流传,著名诗人王融(见“卷十二·齐诗·巫山高”)把他的诗句写到书斋的墙壁和团扇上。柳恽还是琴技高手和围棋圣手。名篇《江南曲》是柳恽的代...
佚名《敕勒歌》赏析

佚名《敕勒歌》赏析

敕勒歌①佚名【题解】《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上游的北方地区流传的一首民歌,收录于《乐府诗集》。这首诗是由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所作,后来翻译成汉语才得以保存下来。黄河上游有一片水草丰美之地,即河套平原。河套平原前有黄河水滋润,后有大山遮挡西...

佚名《匈奴歌》赏析

匈奴歌佚名【题解】《匈奴歌》是匈奴人创作的一首歌谣,也是匈奴民族留下来的唯一一首歌谣(幸亏被翻译成华夏文字),收录于《乐府诗集》。公元前121年春,19岁的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从陇西(今甘肃临洮)西出攻击匈奴。霍去病越过焉支山,斩杀匈奴近9千人。同年夏,霍去病再次出击,深入匈奴腹地2千里,杀死、...
佚名《十五从军征》赏析

佚名《十五从军征》赏析

十五从军征佚名【题解】《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叙事诗,收录于《乐府诗集》。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老兵回家后的见闻与感受,他十五岁从军,八十岁(虚写)方才得以被允退役,他与家人一别几十年,急切回到家乡后却被告知家人早已死光。后文从所见家园的破败...

谢脁《玉阶怨》赏析

玉阶怨谢脁【题解】《玉阶怨》是南齐诗人谢脁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于《乐府诗集》。谢脁出身名门,与谢灵运同出自陈郡谢氏,祖母是史学家范晔的姐姐,母亲为刘宋文帝刘义隆的女儿长城公主。谢脁小时即才气外露,时人将他与谢灵运并称,称作“小谢”(谢灵运被称“大谢”)。公元495年出任宣城(今安徽宣州)太守...

曹操《龟虽寿》赏析

龟虽寿①曹操【题解】《龟虽寿》是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收录于《乐府诗集》。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稍晚于《观沧海》,早于赤壁大战,大约成诗于公元207年末至208年初。诗中作者自比年老的千里马,尽管肢体衰弱不复年少时的身强体健,可是一日千里的雄壮与豪情,一直在胸中激荡。曹操这时候已经53岁了,在东汉...

马援《武溪深行》赏析

武溪深行马援【题解】《武溪深行》是东汉著名将领马援所作,收录于《乐府诗集》。公元48年,南方武陵郡武溪一带发生了叛乱,武威将军刘尚率万余人前往平乱,结果全数阵亡。当时已经62岁的老将马援向光武帝刘秀请命,前往平叛。当时的武溪一带,还没有开发,丛林沼泽中的瘴气是最致命的杀手。一路上,山高路险水深,...

《乐府诗集》之女性意识

《乐府诗集》之女性意识○赫灵华在男女平等的大原则上,中国的妇女姐妹是人类妇女发展史上最幸福的一族。但在红尘滚滚的世界里,她们也时时刻刻面临着如何应对诱惑、压力、挑战等问题,面临着如何提高能力、意识、修为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幸福就会变成痛苦,喜剧就会变成悲剧,成功就会变成失败。当然,解决...

北朝乐府《敕勒歌》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是古代中国北部的少数民族部落,它的后裔融入了今天的维吾尔族,而北朝时敕勒族活动的地域不在新疆,而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这首诗是当时敕勒人所唱的牧歌。“敕勒川”不知是指当时哪条河?或者只是泛指敕勒人聚居地区的河川吧。...

北朝乐府《幽州马客吟》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幽州马客吟北朝乐府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黄禾起羸马,有钱始作人。“幽州马客”指北方以猎牧为生的骑手,“马客”一转语就是“牛崽”,牛崽最疼马。而世间“鞭打快马”,快马“食不饱,力不足,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韩愈)的现象,任何时候都是存在的。一句落脚在下一句“剿儿常苦贫”。“剿儿”,马客自谓也。三四...

北朝乐府《木兰诗》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木兰诗北朝乐府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

北朝乐府《陇头歌辞》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陇头歌辞北朝乐府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朝发陇头,暮宿陇头。寒不能语,舌卷入喉。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陇头即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古时为出征士卒经行之地。《三秦记》曰:“其坂九回(曲折),不知高几许,欲上者七日乃越。高处可容百馀家,清水四注下。”《乐府诗集》中...

北朝乐府《折杨柳歌辞》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折杨柳歌辞北朝乐府遥望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本篇当是一首汉译的北歌。诗最有意味的是后面的两句,“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好象是强调胡汉语言的隔膜。然而稍为细心点就会发现,所谓“不解”,仅仅是就歌辞而言,对于《折杨柳》的笛曲,却是有动于衷的,——所谓音乐是天国的语言,是真正...

北朝乐府《地驱乐歌》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地驱乐歌北朝乐府月明光光星欲堕,欲来不来早语我!诗仅两句,前句以夜深景象写侯盼之久之苦,妙在下句“欲来不来早语我。”意即你不来也无甚关系,只要把话挑明,莫要吊人胃口,莫使曲在我也。只不说自己想对方之意,怨言中带几分要强语气,曲尽人情。妙在通牒式语言,实在乎而出以不在乎也。...

北朝乐府《折杨柳枝歌》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折杨柳枝歌北朝乐府门前一树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民间以婚嫁为大事,而古代有早婚习俗,故民歌多以女大当嫁为辞。前诗写老女未嫁、怕没人要的悲苦,因为这个悲苦在爹娘跟前说不出口,所以踏地唤天也。诗以赶羊为兴语,谓之牧羊女思嫁之歌也宜。又,白羊是头羊,自该走在羊群之前。以此类推,则“嫁...

北朝乐府《企喻歌辞》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企喻歌辞北朝乐府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大意是真正的男子汉,要敢于孤军作战,冲锋陷阵;就象鹞子入雀阵一样所向披靡。歌颂的是一种尚武精神。先出本意,结以比兴,所以别致。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狭谷口,白骨无人收。一般认为是写征夫内心的苦闷,和战争造成的社会苦难,末句使人...

北朝乐府《琅琊王歌辞》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琅琊王歌辞北朝乐府新买五尺刀,悬着中梁柱。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这首诗写勇士爱刀极有意思。记得上小学念过一篇课文:“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战士爱枪又爱炮,学生要爱书和笔”,语极通俗,读后令人深长思之。说穿了,是各爱各的命根子。《水浒》写林冲买了宝刀,先说“把这刀翻来复去看了一回”,又说“当晚...
曹操《观沧海》作品内容概况

曹操《观沧海》作品内容概况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观沧海》,是我国文学史上写景诗的名篇。这首诗写作者登山观海所见种种景象,表现了祖国山...

《观沧海》作品解读赏析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全诗十四句,诗意发展分六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我登上东方的碣石山,来观望大海。〕(碣石:碣石山,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第一层,交代登临地点...

曹操《观沧海》背景解读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题解】选自《曹操集》。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曾任洛阳北部尉、都尉、济...

《陌上桑》作品内涵欣赏

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陌上桑》解读赏析

《陌上桑》解读赏析

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
《陌上桑》原文全文与作品题解

《陌上桑》原文全文与作品题解

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