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匈奴歌》赏析
匈奴歌
佚名
【题解】
《匈奴歌》是匈奴人创作的一首歌谣,也是匈奴民族留下来的唯一一首歌谣(幸亏被翻译成华夏文字),收录于《乐府诗集》。
公元前121年春,19岁的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从陇西(今甘肃临洮)西出攻击匈奴。霍去病越过焉支山,斩杀匈奴近9千人。同年夏,霍去病再次出击,深入匈奴腹地2千里,杀死、俘获共计3万余人。霍去病的铁骑横穿河西走廊,匈奴闻风丧胆,或投降,或远遁。匈奴人失去肥美的牧场,凄惨地唱起这首哀歌。匈奴当时的处境固然悲惨,可是正是他们曾经连续不断地挥舞着屠刀,才有今天。我们只能希望,永无战争。
这首诗脉络粗犷,格调哀婉,令人感慨,被称作绝唱。
【原文】
失我焉支山①,令我妇女无颜色②。
失我祁连山③,使我六畜不蕃息④
【注释】
①焉(yān)支山:今甘肃胭脂山,又称燕支山。
②令:使。颜色:指胭脂,一种红色的化妆用品,焉支山产有此物。这里指代美貌的容颜。
③祁连山:就是天山。天山草原面积广大,水源充足,牧草繁茂,气候适宜,冬季时,天山阻挡了来自北方西伯利亚的寒风,一直是游牧民族的理想牧场。
④六畜:这里泛指牲畜。蕃(fán)息:繁殖生长。
【译文】
失去了焉支山,我们的妇人从此无容颜(暗喻匈奴连连战败,丢了面子)。
失去了祁连山,我们的牲畜从此难繁衍(失去了优良的牧场,生活从此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