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2日星期六

文史百科

王蒙-宗教

宗教爱心加上崇拜、敬畏、依托与慰安,加上对于生命、命运、遭际、生死、死后的自我的忧虑、迷茫与大困惑,许多人、许多族群的文化走向宗教。宗教不能证明,不需要证明,也难以证伪。例如佛家所言“生、老、病、死”的焦虑,确是通向宗教的契机。古老的中华在信仰问题上有自己独特的清醒、智慧、善意、中庸与适可而止。...

王蒙-自然性、人文性、社会性与信仰的结合

自然性、人文性、社会性与信仰的结合中华文化注意的是天道、自然、天理、天命、圣王、仁义、礼法。杀身舍生,仁义,这个哲学—道义链条就是终极价值。“朝闻道,夕死可矣”,道的哲学就是终极信仰。天地、上苍、日月、正气、英烈、美誉,就是精神的上帝,概念的上苍,灵魂的顶峰、支柱与主宰,是极高极久极大与极其不朽...

王蒙-自律与慎独

自律与慎独修身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自我掌控、自我节制,自己牢牢地管住自己:制怒——慎发脾气、慎于在怒火中做出一时泄愤的失当失态失准蠢事;节俭——不能放纵放任自身、不能纵欲、不能喜怒哀乐争夺报复过度过线,不能只求放任,不问代价与后果;警惕——不可被蝇头小利、甜言蜜语、溜须拍马、挑拨离间的小人国贼所煽惑...

王蒙-自律才能自由

自律才能自由说起来,修身云云非常辛苦,非常不自由。但同时,世上许多提倡修身的哲人,包括毛主席,很喜欢讲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

王蒙-自礼出发,及于各方面

自礼出发,及于各方面礼的组词非常多,说明自礼出发,可以触及各个方面。礼貌,礼要表现在外形、样子、容貌、相貌、美貌、容颜、表情、面孔、手势、姿势与身体语言上。比较起来,中国人更重视的是内心、心术、心肠,而欧美人某些场合似乎礼貌用语、礼貌寒暄、礼貌手势体态还相当讲究。例如,在欧美,清晨见到陌生人也会...

王蒙-庄子的奇葩生死论

庄子的奇葩生死论庄子则干脆美化死亡,视生与死为一体,视死亡为向着新的不同的生命形式、存在形式的过渡变化。叫作“与时俱化”,也就是与时俱生,与时俱死,生生不已,死死不已;生的过程就是死的过程,死的过程也就是生的过程。††††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

王蒙-庄子的《齐物论》

庄子的《齐物论》庄子在他著名的《齐物论》中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人三元观到了庄子这里表述为天地我三元,庄子别开生面。天地我的说法至少对于养气、对于得道、对于境界的开阔,有正面作用。人是天地所生,人是天地的一个部分,是天地的下载与体现。《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中提出,人的双目便...

王蒙-周而不比与比而不周

周而不比与比而不周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第二》)“周”,是说亲和、合群、周到、周全、圆满;“比”,是说朋比为奸、勾结宗派、利益勾结,一种狭隘性劣根性破坏性。庄子名言,“君子之交淡若水”(《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就是说贤良之人相互交往,不追求虚张声势、华而不...

王蒙-忠恕与礼义

忠恕与礼义双字美德的表述中,以忠恕二字最为重要。《论语》上记述,孔子对曾参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孔子告诉曾子,他所坚持崇尚践行的大道,是前后多方一贯统一的,曾子称是。其后曾子向门人解释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篇第四》)就是说,孔老夫子的大道,概括起来,离不开忠与恕二者。...

王蒙-中华天地观

中华天地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上的这两句话,可以说是中华文化传统天地观的总纲。首先,它是物质的,天象、天气、天文、季节、寒暑、昼夜时时在运动变化之中,而地上,承载着万物的重量,承载着各种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承载山川、大漠、丘陵、盆地、城乡、道路、舟车、建筑…...

王蒙-智仁勇——美德的立体化

智仁勇——美德的立体化三字美德讲得最好的是孔子说的智仁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篇第九》)。这更像是针对青少年学子说的。不止一位出版社的编辑建议将我谈老庄的著述标上“知者无惑”的标题,证明了老子与孔子的思想的一致性,是青年编辑们难以理解的。老子的奥妙论说,“古之善为道者,...

王蒙-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古代的“文”字,渐渐发展为讲学问讲道理,以弱胜强,以文化人,减少淡化人间的暴力乖戾、血腥争斗,突出道德、仁义礼智信、美德美文美丽教化,推动君王、公卿、士人、君子、全民的修身修心养性,实现家国、天下、社会、人间的优化、善化、美化、文明化、礼义化、理想化。而“文”的另一面涉嫌负面的含义...

王蒙-正心是修身的根本

正心是修身的根本心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一大奇葩。《大学》讲修齐治平,而修身的基本功是正心,心志、心意、心思、心术、心理、心愿,心肠要正,不要邪恶,不要奸诈,不要怪力乱神,不要阴谋诡计,不要巧言令色、天花乱坠。孟子讲恻隐之心、恭敬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决定了人性——天性。孟子还讲民心,讲...

王蒙-整体主义

整体主义中国文化自来注重整体,不太注重局部,注重大局大概念,轻视细节,注重根本,不太重视一时一地一事,重视综合,不太重视专修领域的分门别类。重视道、德、气,不太重视技、艺、器具。中医,重视阴阳寒暑湿燥虚实的整个身体的哲学诊断,不太注意分科分部位分器官诊断与医治。用人,以德为先,不能只拉车不看路。...

王蒙-在生活中学习

在生活中学习都承认孔子是大教育家,七十二贤人的教育成果,傲然光耀。《论语》中讲到了孔夫子的“有教无类”主张,即教育上不分出身高低、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与必要的主张,受到了后世直到当代的好评。再一条是因材施教,孔子注意观察体贴每一个学徒的性格特点,交谈辅导当中各有侧重。孔子编辑了古代典籍,叫作“游...

王蒙-英雄烈士的生死大义

英雄烈士的生死大义一般地说,人们希望终其天年,有所建树成就,有所经历感动,尽尝人间百味,少有遗憾地含笑归去。但人生也会遇到重大的考验,会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价值、终极价值的维护与殉道的可能与必须、壮烈与伟大。都知道文天祥的《正气歌》中的名句:“是气所旁薄,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

王蒙-以修身为本

以修身为本儒家著名经典《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王蒙-以食为天,吃出礼义仁德风度

以食为天,吃出礼义仁德风度《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的名言:“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孟子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重视人民在历史、在天下中的作用的人士,也都必然重视人民的吃饭问题。在人口众多、饥馁的记忆...

王蒙-以礼治国的理念、实践、经验、教训

以礼治国的理念、实践、经验、教训礼制就是一套套的礼节规矩,表达敬长上、爱幼小与下属,亲人众、少树敌、无争无尤的规则秩序。礼治,就是以礼正心、正情、正举止言语容色态度、正尊卑长幼的规矩秩序,以礼治国治乱治礼崩乐坏,治违法乱纪、颠覆爆炸、乖戾邪恶。治国平天下,可以是齐之以刑,即以刑律惩罚来规范一切,...

王蒙-一与多

一与多中国传统文化是尚一的文化:万众一心、万法归一、一心一意、一鼓作气、一视同仁、一以贯之、始终如一、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众口一词……又是重视一与多的统一的文化:众志成城、众人拾柴火焰高、殊途同归、万紫千红、一通百通、一顺百顺、举一反三、千变万化、琳琅满目、千头万绪、群众运动、群言堂、群众路线、...

王蒙-一切都需要文化

一切都需要文化人的生活的一切都需要文化。穿衣戴帽、饮酒喝茶、理发刮脸、进洗手间或会客室或会议室或亲人的灵堂、待人接物……有文化教养与没有此种教养的人,表现相差十万八千里。文化抑制了减少了人生的难免的另一面:贪婪、粗野、肮脏、邋遢、自私、误解、乖戾、悲观、绝望,增益了人的自律、克己、文明、礼貌、冷...

王蒙-一二三

一二三传统文化尚一,孔子是“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篇第四》),孟子是天下“定于一”(《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墨子讲“一同天下之义”(《墨子·尚同中》),荀子讲“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荀子·非十二子》),老子讲“天得一以清……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道德经》第三十九章)。马克思回答...

王蒙-一朵花在心里开放

一朵花在心里开放王阳明还说,一朵花在没有被你发见与欣赏以前,它与看花人的心都是寂寞的,而当你的心里,有了此花以后,这朵花就放出光芒来了,说明花是开在你心中的。这里阳明承认了、表彰了心与物的互动,这是对于主观与客观对接的一句赞美诗。它有点二元论的味道了。王阳明并没有不理会花的客观存在,他强调的是没...

王蒙-养气

养气孟子的一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章句上》)影响了中国的许多代人。“气”,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终极性概念之一,是万物的原生态与终结归宿态,是类似分子、原子之类的物理学、生理学,加上精神品质的分析,找出来的最精微的原始物象。气字在道观中写作“炁”,炁既是气字,又解释成先天的神秘能量,...

王蒙-学习成长的三级跳

学习成长的三级跳大体上,好学者的进学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级阶段,是打牢基础的阶段。主要任务是博闻强记、积累知识、死记硬背、分门别类、系统明晰、口诀公式、倒背如流。许多学者大家都有这方面的惊人纪录,如说司马迁7岁时跟随祖父会客,曾经当场倒背《诗经•国风》。还有鲁迅、巴金、钱锺书背书的惊人天才故...

王蒙-学习成长的过程

学习成长的过程格物致知,在当今的语义中,指的就是学习,而且比仅仅读书读经典与上课听讲做作业,显得更宽泛些,它们可以包括实习、实验、社会调查、标本制作等。《论语》开篇即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篇第一》),十分祥和光明,如坐春风,如仰时雨。孔子强调自己努力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王蒙-学什么与怎么学

学什么与怎么学劝导学习,提倡读书,强调好学、苦读能改变人生,能成长上进发展,古今中外,莫不如是;学什么与怎么学,各种说法则不尽相同。读《论语》,得知孔子的许多恰到好处又颇有创见的名言金句,孔子与学徒的交谈,对一些问题,也每每发出高尚而又朴直的应答。但是没有他如何上课、如何布置检查作业、如何考试测...

王蒙-修身获得光明的喜悦

修身获得光明的喜悦修身不是被迫,不是做样子,不是背书空谈教条,不是口是心非,应付主流权力或舆论,不是苦行受罪。修身是光明的喜悦,是成长的幸福,是精神的强健与丰富,是智慧的游刃有余,是境界的提升与开阔,是性格的圆满与自如。乐哉修身,美哉修身,坦坦荡荡,明明白白,越谨慎越潇洒,越严格越自由,越有见识...

王蒙-修身从哪里开始?

修身从哪里开始?第一,是从读书明理学习开始,后面还有专节论述。第二,是从反省自身的缺陷不足做起,“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第一》)曾子的话,讲的是从每天的为人处世、生活日常、方方面面反省与要求自己。答应别人的事要牢记兑现,尽心尽力,说到做到,...

王蒙-修齐治平的逻辑与经验

修齐治平的逻辑与经验至于诚意、正心、修身的关系,还是比较顺的。诚恳的人一般比较端正,大体如此,并非绝对。世上有愚诚也有愚而诈,还有傻坏傻坏的人;有真君子、伪君子、卑劣毕露的小人,也有诡计多端、魔术百般、瞒天过海的小人。修身就能齐家?难讲,虞舜是大孝子,他的父亲情况就很不妙,以至孟子要与人讨论如果...

王蒙-修齐治平的关联、统一、整合性

修齐治平的关联、统一、整合性中国的高大上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显示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关联、整合、一体化能力。首先,它是人伦道德、政治社会、公共管理、法治法制法权统一、文化教育统一。修身是基础,人格是依据,圣贤是形象,仁义是追求,王道是治国纲领,礼义君子是社会风尚,美德是凝聚力、吸引力、软实力...

王蒙-性善论与天善论地善论

性善论与天善论地善论这里需要的是与性善论一样的天善论、地善论,人、神、自然,大家俱善论。必须是你好我好天好地好个个都好,不然,底下的戏全部完蛋。老子拼命反对儒家的啰唆,但最后也得承认,“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第七十九章)。为了突出道,他把德、仁、义、礼都一通嘲笑,最后他除了道外还必须承...

王蒙-孝悌

孝悌《论语》等儒家经典中有对于美德的多种表述方法。两个字的应属孝悌、忠恕、仁义、礼义。孝悌是最原生、最质朴的美德,是血亲家庭内部关系的先验之德性,是与生俱来的美善,是不需要后天教导、不需要论证辨析推动的天性。孝发展起来,成为忠、成为敬、成为效、成为礼的一个方面。而与孝并生的是父母双亲的慈、爱、惠...

王蒙-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其实无为而治也是一种文治。无为之文化文明文思文理,比孔孟荀的仁政王道、德治礼治更奥妙、更深邃、更理想、更中听。无为是什么意思?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简明地说:一切不需要做的、不受欢迎的、没有最佳成效的、劳民伤财的、扰民积怨的、空谈误国的、痴心妄想的、辛辛苦苦适得其反的作“为”,一律叫停...

王蒙-我们的劝学倡读传统

我们的劝学倡读传统倡导读书,北宋掀起了高潮,这里有当时的维稳防乱的社会治理需要,但各种脍炙人口的言语,也确实说出了许多实情实话:《神童诗》曰:“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如今,当然不能苟同“唯有”读书最高,而其他是“下品”...

王蒙-我们的风度

我们的风度风度不是法律,不那么具体明确,不具有规定性,没有绝对一致的要领。古代的中华风度文化极有趣味,但由于多灾多难,近现代以来,国人有时确有顾不上风度的悲哀,或者叫作失态的悲哀,大意失风度,点头哈腰、缩脖咧嘴、目光闪烁、低声下气是一种,潦潦草草、歪歪扭扭、随随便便、因陋就简是一种,咋咋呼呼、大...

王蒙-问天

问天天地同样是诗歌、文学、哲学并伸延到社会与人文学科中的一系列疑问、究诘、敬畏与赞叹,悲哀与激情。人生活在天地间,却说不清道不明天地间的那么多现象、问题、设想、说法与关切。这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的是屈原的《天问》。《天问》是一首大体以四个字一句为基本格式的长诗,提出了一百多个问题,其中问天文的近三...

王蒙-文治与礼制礼治

文治与礼制礼治孔孟极其强调文治礼治,礼治乃是文治最容易理解、最容易推行的一个操作抓手。荀子讲得最干脆,礼之产生是为了维持尊卑长幼、阶级秩序。荀子说,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自然与社会资源是极其有限的,以极其有限的资源提供企图满足并扩张自己的本初欲望的人们,财不符欲、源不应流,分不过来,怎么办?只有建立...

王蒙-文学中的生与死

文学中的生与死“‘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里的这几句诗讲的是生离死别、相依相约、同甘共苦、共历辛劳,手拉着手、白头到老,以爱情、友情、深情、人心顶住生死的冲击煎熬。写得深切朴实适宜,可亲可信可敬,不渲染、不闹腾,不轻佻也不颓唐,令人刻骨铭心、永志不忘。“长...

王蒙-文化是灵魂,是积淀的永生

文化是灵魂,是积淀的永生个人的生命是短促的,但他们的功业,他们留下来的文化范例、文化思想、文化作品、文化影响、文化资源,比他们个人更丰富、更宏伟、更深刻、更宝贵、更有力也更久长。最突出的例子是孔子。他的一生很难说是成功人士的一生。如唐明皇的诗所说,孔子忙忙碌碌周游列国‡,得不到践行自己的治理理念...

王蒙-文化使你的人生圆满

文化使你的人生圆满每个人的一生是怎么度过的呢?有的长命百岁,有的夭折骤亡,有的穷途潦倒、一事无成,有的事业成功、有目共睹,有的健康快乐、光明坦荡,有的嘀嘀咕咕、怨怼愤懑,有的斤斤计较、酸不溜秋,有的大度能容、终成正果。有的人人羡慕、赞誉有加,有的人人摇头、老鼠过街……同样是人生,差别何其远,做得...

王蒙-文化人生的黄金法则

文化人生的黄金法则第一是学习法则,学习就是增强实力、本事说话、反求诸己、八面来风、出活儿出彩、阳光普照。学习才能成就,学习才能立住,学习得好,不怕不巧碰上的小人使坏。顺境时抓住机遇,走向高端、精彩。逆境时学会基础根本,根深叶茂。大逆境是博士后的特异培育,是圣贤教育。普通环境则更需要发愤忘食、乐以...

王蒙-文化立国与以正治国

文化立国与以正治国文化,在中国传统典籍上,不如道、德、仁、义、礼、忠、孝谈得多。但以今天的范畴理解推演,作为文化主流的儒家,所主张的应该算是文化立国、文化治国、文化兴国、文化救亡。《尚书·洪范》的说法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即唐尧虞舜一直到文王,道乃是...

王蒙-文化给我们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文化给我们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文化又形成自身的一个世界。语言文字是生活的符号,是思想与交流的符号。但是语言有发音,有词汇,有语法,有规则与对规则的突破,有韵母、声母、节奏、音乐感,有对比、同义、反义、转义,有结构感、移动感与画面感,文字有形状与字体的演变,有发音、拼音、转音、多音,有表形、表义、表音...

王蒙-文化改善与重塑人生

文化改善与重塑人生我们可以平静自信地说,人生可以充实,生命并非虚空。人生除去了寂寞,还有燃烧与红火、记忆与怀念、知我与知人、爱恋与智慧,还有文化的伴随与同在者——同时代人的除了荒谬困惑,还会具有的精巧与聪敏、善意与仁爱。我们将有足够的文化来创造我们的意义、幸福、美丽、信念与久长。欲望的煎熬与落空...

王蒙-文化的有效性

文化的有效性文化的产生在于它与人类需求的对应性、同质性。文化的活力在于它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接受了、皈依了、习得了,并且发展了某种文化的人群,受此文化的熏陶与推动,利用此种文化的观念、智慧、路径与经验、方式、技巧、窍门,从而发展了生产力、调整改善了生产关系、取得了精神的烛照与丰富充实,解答了一些...

王蒙-文化的命运与作用

文化的命运与作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文化的引领作用与监督作用是不可抹杀的。除了儒道墨法的一些圣哲的论述以外,民间还有许多说法。一方面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另一方面,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臣子也可以选择人主、选择主子,双向选择。选什么?选择君王的合道性,主子...

王蒙-文化的力量超过个体生命

文化的力量超过个体生命人生观可能充实或者空虚、明确或者模糊、高尚或者平庸,但不由自主地来到了这个世界、出生在这个星球上的人们,既然面对的是活着的自身生命与世界,就希望自己好好地活下去乃至乐享天年,希望世界更合乎人的美好期望。然而人生有很多遗憾。生老病死的生理磨难,大自然的变化灾异考验挑战,需要生...

王蒙-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文化学与历史学是紧密结合的,我们今天面临与浸润多方的文化观念、价值体系、意识形态、工具用具、生产生活手段、文化成品、文物珍品,都是千万年来人类历史发展所形成与积累的。文化的积累与耗散、繁荣与衰落、变易与发展,其节奏要比军事上的胜负、经济上的成败、国家民族的顺逆兴亡变易迟缓得多。...

王蒙-微笑是重要的

微笑是重要的想起来很有趣,改革开放的初期,广东省,尤其是深圳市,商业服务特别是宾馆酒店行业,曾经费了相当的力气提倡微笑。有些高级场所的服务生,身上披着缎带,上书“微笑在广州”字样。还有一篇小说,描写一位新兴城市的打工妹,由于家事艰难,微笑没有合格,受到老板训诫的故事。我曾经错误地以为,微笑一词的...

王蒙-脱口秀中的生死论举世无双

脱口秀中的生死论举世无双民间谈生死,极精彩的是方清平先生的脱口秀《长生不老》,说的是到了他的重重重重孙子时代,每个人都注射了不死疫苗,使细胞获得了超强再生能力,做到了长生不老。世界人口激增、禁止生育,而地球上的楼房最矮的是两万层,顶层居民遛狗,下到一层,需时一个月。年龄超过两万岁的,一律缴纳地球...

王蒙-天坛与天子

天坛与天子值得品味的是天坛与天子。天坛是中华建筑的杰作、世界文化遗产。作为独立的一座古老建筑,全球只有印度的泰姬陵能够与之媲美。它是哲学、神学、皇权政治与农业文明、重农主义的代表性建筑,从文化内涵来说,这样的建筑举世无双。开始建造天坛是在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明、清两朝皇帝在这里“祭天”与...

王蒙-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早自《尚书•洪范》,已经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概念,尊儒的董仲舒与近道的淮南子,都强调与发展了这样的思路。即人间的不公正、君王的倒行逆施将会引起天地的灾异;而天地的异象,相当于在为人世的昏聩不义发出警告。天人感应的最通俗的例证也出自窦娥的冤情故事。临受刑前,悲愤绝顶的窦娥赌咒起誓:她...

王蒙-天命至高,离不开人的努力

天命至高,离不开人的努力荀子的天命观就更积极、更富于人的主体性。他提倡的是“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令人想起的是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提出的“越是掌握客观的社会与历史发展规律,越能够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与荀子理念相近。天最伟大,天让人努力奋斗;天性善良,人更要仁义道德。天...

王蒙-天命

天命孔子讲“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篇第二》)。古代典籍与荀子、屈原、陶渊明、欧阳修等大家的著述中多用此语,是指上天决定着、干预着与安排着人的命运。国人还喜欢说:“尽人事,听天命”,说明人的努力还是要的,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认为有一个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天命—世界—大道,主宰着推动...

王蒙-天地与中华文化的整合性

天地与中华文化的整合性从先秦到冯友兰的天地观、天地说、天地感、天地吟,直到天地境界说,是哲学、伦理学,也是文学、人学,是三观也是感慨,是民间通俗也是士大夫悠悠幽幽、乘风飞去、高处不胜寒,是形而下也是形而上,是唯物也是唯心,是世俗也是准宗教,是格物致知也是直观顿悟,是一些理论观点,也是感情飞舞,是...

王蒙-天地无垠

天地无垠在中文里,天地就是世界,就是宇宙,就是人对自己的大环境的感受,就是人心、人的精神所能感知、认知与想象的最大、最高、最远、最包含涵盖一切的空间与超空间,甚至还包含了时间的稳定、强大、冷峻与恒久。天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最大的自然性、自在性、物质性概念、物质性认知;同时是人文概念,是伟大高尚...

王蒙-天地少言

天地少言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篇第十七》)第一是天生万物,一切生命的起源是天,更周到与完整地说是“天地”,一切变化运作来自天心天意。如果将天地作为大自然来理解,这话今天也是真理。加上“何言哉”,原来老天甚至还具备了埋头实干的美德,故而孔子不喜欢巧言令色...

王蒙-天地人的相悖谬

天地人的相悖谬老子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就是说天道求平衡,犹如拉弓射箭时的要领。压低高大上,抬举低小下,咔嚓挤兑一下富裕有余者,补贴一下贫贱困难者。而人间的习惯法则很恶心...

王蒙-天地人的互证互通互补

天地人的互证互通互补天地人的统一性、合一性,更深刻地表现为儒家学说的天地人的互证、互通、互补性。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大致上都是性善论者,孟子最明确地指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即不忍之心、怜悯之心;恭敬之心,即敬天敬地、敬祖宗、敬美德、敬长上、敬礼义之心,还可以称为礼让之心;羞恶之心,其实就是自尊自爱自...

王蒙-天地境界

天地境界大哲学家冯友兰人生的四个境界说,第一是自然境界,其实今日人们会说是本能境界:吃喝拉撒睡,食色性也,这曾经被认为是最低的境界。现在讨论起来,人们的观感会有些不同。长时期以来,工农庶民,一辈子为温饱而奋斗,为不至于饿死、冻死、淹死、晒死,即因缺少基本生活资料而死,为生存权而奋斗,为活着而吃尽...

王蒙-天地观是文化的重心

天地观是文化的重心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阔大而又直观的概念是天、天地,最高远的终极性概念是道或天道,最本原的概念是从天地万物的生生灭灭中得到启示的“无”与“有”。无、无极、无而后有。因为后来有了“有”,才感觉得到、谈得到原生的或将要变化成“有”或“万”有的无。你知道有人有了财富,或者你自己有过财富...

王蒙-天道至高无上

天道至高无上这样的天地人之道,同样是君王权力运行的准绳与前提。帝王是天子,“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汉·班固等《白虎通德论·爵》)。“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天命靡常,唯有德者居之。”(《封神演义》)“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

王蒙-坦荡与戚戚

坦荡与戚戚传统文化中关于君子与小人的辨析,表现了中华文化对于修身,对于人的自我修养,人的精神境界、精神素质、精神能力、精神内涵、性格完善直至心理结构的重视。也可以说那是古人注重各人的“内功”的表现。如何区分君子与小人呢?如何看一个人的精神心理品质与结构呢?最简明、最形象、最通俗易懂的话,莫如孔子...

王蒙-四维与八德

四维与八德四字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以上称八德,或称礼义廉耻为四维),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礼义之邦、知书达礼、仁至义尽、与人为善,等等,相对比较周全,比较普及,比较脍炙人口。四维八德的说法主要是对朝廷权力系统讲的。可惜的是,美德的各种说法确实很好,仍然有许多命官重臣因循苟且、贪婪腐败、身败名...

王蒙-士德的等级

士德的等级有个有趣的话题,历代众说纷纭。《论语•子路篇第十三》里谈到了士的品质与等级,士一般指有担当、能做事的男子乃至臣子,指官吏或读书人,指习武者,指社会精英骨干。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对于能代表一国的士人,最重要的品质是尊严,出使四...

王蒙-失败母亲颂

失败母亲颂西谚“失败是成功之母”。苏联当年的文献中常常用从胜利走向胜利这样一个句子,我们也汲取了这样豪雄坚定的说法。中国的说法是百战百胜,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还有百折不挠、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中华传统更多的是强调耐心坚持,悲情刻苦,没有过于一厢...

王蒙-失败、失败直到胜利

失败、失败直到胜利毛主席的说法与众不同,他不认为失败一次就能分娩胜利,他说:“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是一切反动派的逻辑,而“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是人民的逻辑。毛主席的语气,透露的是一次失败可能并不是胜利的生母,而是胜利的一连串老祖母,然后曾祖母、祖母...

王蒙-圣贤也是各样的

圣贤也是各样的古代,中国人称社会家国天下的至高精英为圣贤,圣贤是天地日月的精华,是君子境界的巅峰顶尖,是全民的领引、导师、父母、榜样、模范、操盘、舵手、车头、引擎、威严、文明与光辉火炬。但同时,圣贤又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有境遇各有特色的。《论语》《孟子》的论述都很精彩。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王蒙-圣王的教化之功

圣王的教化之功中华传统文化认为,三皇五帝,为中国帝王君王树立了范式,这个范式如庄子所说,叫作“内圣外王”。内圣是指他们内心的仁厚恻隐、慎终追远、慈祥简朴、悲天悯人,以及他们的一切人格、理政、处世、用人,直到日常生活方面的表现记录,对社会具有高端示范与教化作用、凝聚与吸引作用、启迪愚蒙作用、推动文...

王蒙-生与死

生与死谈到“人生”,你没有办法不谈“人死”。如果人不会死亡,时间对于人便失去了意义,人类的一切追求、愿望、忧虑、期盼、喜怒哀乐,都全无必要了。意义离不开具体的与有限的时间与空间,如果你的时间是永恒的无尽无休,你有什么好需要做的呢?下一分钟做与过一万年做还有什么区别呢?健康?你现在不够健康?等上2...

王蒙-生命的出现是一个奇迹

生命的出现是一个奇迹生命是一个奇迹。科幻电影中人们屡屡思考想象外星人的存在,反正至今尚未找到外星人的踪迹。人迹已经达到月球,直到火星,而特殊的天文望远镜,发射到太空轨道上运行,网上有的说可以观测到200光年远,有的说可以观测到130光年远的目标。就是说,这位天文学家看到的那颗远方的星光,按照中外...

王蒙-生活文化,谁也离不开谁

生活文化,谁也离不开谁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篇第一》)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文化。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篇...

王蒙-尚同与尚一

尚同与尚一尚同——上同,原出于墨子,认为东周春秋时期,天下大乱,需要的是天下民人士人都认同于贤良圣知辩慧的天子,以天子、君王为主导的权力系统,而天子必须上同于天,应该是指天道天理天命。从字面上讲,则尚同也含有随大流、少争辩,反对巧言令色、追求集中统一的意思。老子的《道德经》中,一与天与道,是讲得...

王蒙-三才与五元

三才与五元世界、宇宙、万物,天地人,自己存在,自己运动,这是无神论、唯物论,也是泛神论、万物即神论、物即神论。最妙的是无神论,追溯古代中国的道家,可以解释为“无”即神之论。因为在无与有两个神概念中,无更原始、更彻底、更根本,更易于与佛学的空概念相通。老子视自然、原道、原理、原生态概念,即综合与总...

王蒙-三才天地人

三才天地人三才就是世界的三个界面,三个大系统,三个大品类,三个元素,三个“格”——质性:天、地、人。古人的觉察与分析告诉我们,头上有天,脚下有地,生死在天,衣食住行与亡后葬身在地,活人死人一刻也离不开天与地。到了今天,人的能力离地越来越远,但太空遨游也是靠地上的提供、支持、引领,当然游完了还得回...

王蒙-儒者就是文化人

儒者就是文化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主流地位的儒家的“儒”字,就是文化人的意思。儒是读书人、有学问的人,受过良好教育之人、文明之人,甚至,对不起,乃是偏于懦弱的人,有学者考证,“儒”字曾通“懦”,令人莞尔也令人摇头。儒学提倡软实力,提倡以软实力赢得人心民心;当然,也承认硬实力的不可或缺。我认为儒学...

王蒙-儒学的魅力

儒学的魅力美德在我们源远流长的儒学传统中,是一大特色,一大亮点,一个令人不厌其烦的课题;是一个最简明、最可心、最容易被大多数民人接受,而很少遭到否定反感的命题,而且不仅儒学,许多宗教、民间帮会组织,也都强调其追求是教人学好,学某种与多种美德。做人、选人、用人、择偶、公关、信用、口碑、反应、反映、...

王蒙-儒家学说的优越性与耐选择性

儒家学说的优越性与耐选择性恰恰是在一个朝代政权确立、天下相对太平以后,封建权力系统才会坚决选择儒家的文化软实力理想主义。他们会感觉到,还是儒家文化比较得体、比较入耳入目入心,上得了台盘桌面,像美好靓丽的花环一样,远胜冷然消极的神仙道家的羽扇纶巾,更胜冷酷严峻的法家的严刑峻法,还胜摩顶旋踵的墨家的...

王蒙-融为一体说

融为一体说庄子还有更多的有关生死的论点。一个是人与大道的结合融合,摆脱生命、躯体与自我的限制,“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一个小小的人,做到了与天体同体,与大道同行,做一切都依照天地的正道,从而能调理掌控世间风、火、暑、湿、燥、寒六种...

王蒙-仁义、丧葬,比生命更重要的价值

仁义、丧葬,比生命更重要的价值孔子讲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孟子的说法比孔子显得更英雄主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章句上》)孟子同...

王蒙-人生的百样说法

人生的百样说法人生活在地球上,一要生存,二要发展,三要繁衍,四要相互沟通、合作与竞争,构建、质疑、革新与改善社会、国家。还有种种说法,如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环境。一要消费,二要积累。一要物质文明,二要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有,都要硬。人生要面对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兴衰通蹇、红白喜事,各有各的设备...

王蒙-人生大境界

人生大境界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范仲淹有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并总结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这是何等的境界,何等的气象!不因来自外物的功利而喜,不因自身的得失而悲,处于权力系统高位,要为民人的忧患...

王蒙-人生产生文化

人生产生文化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人化,就是与人相关、为人需要的一切的一切。马克思喜欢用的一个说法是:人的本质化。文化使自然出现人的本质化,自然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自然的人化、意义化、美好化、情义化、智慧化,人是从自然到生活到文化,从文化再影响与改变着自然,是贡献,是牺牲。是万物之灵,是自然的毒瘤...

王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3→5→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样一个表达顺序与师从关系,突破了三元三才的说法,表达的是天、地、人、道、自然五元五才的一致乃至从属关系。人要与地保持一致,不一致你无法活下去。有巢燧人神农李时珍,地上百业尤其是农业,生活劳作保家卫国,都是人适应地,与地一致,实现本土化、务实化...

王蒙-人、历史、社会与机遇

人、历史、社会与机遇近代以来,梁启超一方面强调历史是英雄的舞台,舍英雄几无历史,一方面又既承认英雄造时势,又承认时势造英雄。英雄史观还是群众史观,不准备在这里细说。我只是想说,时势云云,大体上是说天时,是历史发展变化形成的大势与机遇,而且许多情况是指历史的变局与乱局提供了大舞台,正如现代戏《沙家...

王蒙-全局性的五德五常

全局性的五德五常文质彬彬、温文尔雅,与五个字的温良恭俭让一样,更多的是指君子文化、君子风度,或嫌文静柔弱有余,强壮开拓创新英雄气概不足。美德的五字说法首推“仁义礼智信”五常——五德,前三项乃孔子提出,孟子加上了智,使其带有某种精英主义性质。董仲舒又加上了信,似乎增加了社会政治交际的内容。这里已经...

王蒙-趣味爱好

趣味爱好文化中的一个高端是信仰,一个通俗普及的大数据,是趣味与爱好。贪色是爱好,好奇也是爱好,窥密是爱好,读书、旅行、交友、吃喝玩乐、吹拉弹唱、收藏淘宝、炫富炫技炫洋炫学炫智炫级别待遇、时髦打扮、博弈赌财、探险赏景、求学求知、争权夺利、建功立业、乾坤再造、发明创造、好勇斗狠、圈粉造势、雕虫小技、...

王蒙-你有没有自己的精神世界

你有没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请问,你如果在单位、在家里、在友群里,碰到了一些烦恼事儿,而在这时,你翻到了一本好书,阅读起来,或者买到一张音乐会的票,进入了音乐厅,听起了交响,哪怕只是进了影院,看了一场观众评为75分的影片,你沉迷其中,满足其中,会不会大致上忽略了你的堵心扼腕的破事儿?你能不能在受到误解...

王蒙-美德说的困惑

美德说的困惑传统文化中讲了那么多的仁义道德、修身齐家,但是你看看《红楼梦》《金瓶梅》《水浒传》《儒林外史》,乃至看看《东周列国志》及一些演义小说,再读读鲁、郭、茅、巴、老、曹,你又会产生怀疑:真能做到修身齐家吗?还是满口的仁义道德,满肚子的男盗女娼呢?这里,第一点,性善论不是绝对保险的。荀子也好...

王蒙-美德是精神境界的高扬与力量

美德是精神境界的高扬与力量是的,美德曾经受到质疑。美德可能有它的尴尬,原因是美德全面、周到、宏伟、高尚,是人间品德的喜马拉雅,是圣贤的品相,有它的难以企及、难以周全的一面。而恶行恶德会利用美德做伪,以极美全德为尺度攻击陷害他人,以美德说法压迫妇女儿童,还有颠倒黑白美丑的种种历史记录。五四时期曾经...

王蒙-俚语谚语中的君子观

俚语谚语中的君子观有一则古代谚语“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一般认为此语讲的是越王勾践报吴王夫差的灭国之仇,与范雎的报须贾与魏齐诬陷之仇的故事,还有人引用“赵氏孤儿”事迹,一个下一代的孤儿大报仇的故事,看来君子报仇是古色古香、源远流长、疏而不失之事。“报仇”一词仍涉嫌狭隘低端,非是君子谈吐,更近市井...

王蒙-老子的天地人观

老子的天地人观道德经上的一个根本性说法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这是老子的数理哲学:一就是天,就是阳,就是道,二就是地,就是阴——牝,有时就是器(与道对比)。更重要的是,三就是人,就是知(智),就是德性与心思欲望,人的主观因素。也可以解读为:一是正,二是反,三是合...

王蒙-老子的生死观

老子的生死观老子的说法是“……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他是说先于天地(当代语言应该是先于这个银河系)而存在的“寂兮寥兮”(独立的,不依人间意志而存在的)大道。道是一切的起源与归宿,道是一切的规律与驱动,道是一切的先验与原生,道是万物出生、成长、完成、寂灭的...

王蒙-老子不是躺平论者

老子不是躺平论者这么说,老子是提倡“躺平”了吗?当然不是,老子辛辛苦苦地留下的《道德经》与其事迹与其身后影响,都证明他是深邃独特的思想家,而且他与孔子、孟子、荀子、商鞅、韩非一样,有志于为帝王师,扭转与端正其时社会与政局的发展方向。其实先秦诸子针对的首先是当时的形势:郁郁乎文哉的西周礼制黯淡无光...
王蒙-苦学、长学、耐心学

王蒙-苦学、长学、耐心学

苦学、长学、耐心学伟大如李白,也是受了洗衣妇关于苦学的教育才变得好学,继而成才的: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

王蒙-孔子论生死

孔子论生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川之上叹息的这句话概括了人对于生命的初始感受,包括美好、伤感、紧迫感和无可奈何的明达清醒。逝者是流水,是万物,是时光,是自己的生命,是过往,是曾经,是历史也是痕迹,乃至无痕迹的空洞与绝非绝对空洞。无非无,无是有过的无和将要有的无。有非有,有是无中产生...

王蒙-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孔子的纲领性口号是“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克制、克服、管控私己的欲望,恢复西周的斯文古礼,是孔子终生奋斗的使命与目标。宋代理学创始人之一张载则干脆将这样的使命扩张、表述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地是主宰、是本体、是渊薮...

王蒙-君子小人之辨

君子小人之辨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儒家学派,强调中国特色的精英文化,对这种中国特色精英的说法,可以是巅峰的“圣王”“圣贤”“王(天下)者”“国士”“士大夫”“人杰”,可以是“大丈夫”,可以是“仁者”“义士”,可以是“君子”。君子的对立面是“小人”。君子对比小人的说法在各界各地各群体中...

王蒙-君子面面观

君子面面观据说最初君子一词指君王之子,表达受过良好教育、道德与风度比较高尚的王室新生代。后来,追求道德风度的人也都喜欢君子的美名,对君子的内涵的拓宽与讲究日益丰富起来。《史记·孔子世家》有云:“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这个说法很高位,但是难于做到。福之为福,使人喜也,祸之为祸,使人难喜而悲愁也...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