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文史百科/王蒙-天地人的互证互通互补

王蒙-天地人的互证互通互补

天地人的互证互通互补天地人的统一性、合一性,更深刻地表现为儒家学说的天地人的互证、互通、互补性。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大致上都是性善论者,孟子最明确地指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即不忍之心、怜悯之心;恭敬之心,即敬天敬地、敬祖宗、敬美德、敬长上、敬礼义之心,还可以称为礼让之心;羞恶之心,其实就是自尊自爱自律之心,是非之心,也就是价值与伦理的有所选择、有所不为、有所忌惮...

天地人的互证互通互补

天地人的统一性、合一性,更深刻地表现为儒家学说的天地人的互证、互通、互补性。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大致上都是性善论者,孟子最明确地指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即不忍之心、怜悯之心;恭敬之心,即敬天敬地、敬祖宗、敬美德、敬长上、敬礼义之心,还可以称为礼让之心;羞恶之心,其实就是自尊自爱自律之心,是非之心,也就是价值与伦理的有所选择、有所不为、有所忌惮之心。

老子嘲笑烦琐人为的德、仁、义、礼,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但仍然承认善心、善意、善良。他强调上善若水。老子说丢掉了天道,只能强调后天的道德要求,丢掉了道德自觉,只好去借助人的怜悯同情仁爱之心,再丢掉了仁心,便求助于义理原则规矩,义理原则规矩实在也不管用了,一路下行地剩下了的是行礼如仪、摆摆样子、形式主义。

这些善是哪里来的?是从天地而来,是天生先验而来,人的善性是生而有之的,是良知、良能、天理、天良、天性。“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天与道与教有互通互生互动的关系。天地是物质性的存在,同时又是仁义、道德、教化、命运、价值、人性、人情的渊薮。

同时人有恶的一面,孟子的说法是:恶是生下来之后一曝十寒,没有好好珍惜巩固善性,而被环境的后天的恶劣所侵蚀恶化的结果。荀子的观点,则是人性中本来就具有非天理天意天命的私欲偏狭恶劣部分,而后天又没有受到足够的天理天道圣贤礼义教化,这样的疏失的恶果,就是人性恶的泛滥。越是强调人性中恶的部分,如贪婪,如嫉妒,越要强调教化学习,以改恶从善,皈依天良。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