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文史百科/王蒙-忠恕与礼义

王蒙-忠恕与礼义

忠恕与礼义双字美德的表述中,以忠恕二字最为重要。《论语》上记述,孔子对曾参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孔子告诉曾子,他所坚持崇尚践行的大道,是前后多方一贯统一的,曾子称是。其后曾子向门人解释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篇第四》)就是说,孔老夫子的大道,概括起来,离不开忠与恕二者。曾子的说法有简单化实用化的不足,尤其是“而已矣”,显出曾子的鄙陋...

忠恕与礼义

双字美德的表述中,以忠恕二字最为重要。

《论语》上记述,孔子对曾参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孔子告诉曾子,他所坚持崇尚践行的大道,是前后多方一贯统一的,曾子称是。其后曾子向门人解释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篇第四》)就是说,孔老夫子的大道,概括起来,离不开忠与恕二者。

曾子的说法有简单化实用化的不足,尤其是“而已矣”,显出曾子的鄙陋。因为孔夫子讲过“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篇第四》)的话,“道”,是老庄也是孔孟荀等的终极概念、终极价值、终极真理,是比生命还重要的追求,是汉语中的哲学世界观的准神学概念。曾子言论说明他的认知的局限性。但是强调忠恕在美德中的核心性重要性,是正确的。

忠、忠恕、忠义、忠诚、忠实、忠信、忠良、忠厚、忠心耿耿,与忠臣、忠奸之辨,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其对于分清是非曲直、亲疏远近、天下太平、安居乐业的意义,对于帝王君王追求海晏河清、国泰民安的意义,对于建设君子精英社会、落实儒家与部分道家的天道王道仁政礼治理念的意义,不言而喻。

《红楼梦》中的贾政,除扼杀贾宝玉的青春活力与躁动外,一无可取,一无所能。全书中唯一使我感动的是他接待自己的亲闺女元春贵妃的场面。他向皇室贵妃行着国之大礼,向“今上”表忠心:说什么“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

这里有陈词滥调、封建八股、空话浮词、寄生贵族的伪官样文章,但提到“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倒也充满跪在大闺女面前时的吾老矣真情,令人泪目。

随着社会的发展,商业、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有人的智力的发展,似乎人生日益有争斗化计谋化乃至诡诈化非忠化倾向,也许,这更让人珍惜与期待基本的对忠诚的坚持与忠诚感的不受污染。

老子、荀子,都反对政治生活的谋略化、诡异化。但老子的相反相成观点,又在客观上会成为“将欲废之,必固兴之”之类的计谋乃至阴谋或者奇诡的兵法。

反过来说,这更说明了忠诚、忠厚、忠义、忠孝的品格之意义。当然首先是对国家人民的忠实、忠诚,是对真理与美德、价值与理念的忠实。

孔子的恕的理论十分精彩。恕就是“推己及人”——换位思维,“人不知,而不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篇第一》)——不要埋怨气恼他人不了解、忽视、委屈你、冤枉你,你应该首先检讨自己的不理解他人,不理解圣贤、君王、长上、君子,更不理解百姓、群体、家国、天下、社会生活、人民疾苦。

孔子更为精彩绝伦的名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这是受到法国启蒙主义者伏尔泰盛赞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人际、国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这里提到的是“不欲”“勿施于人”,却没有讲己所欲,可施或应施乃至必施于人。这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缜密与细腻的表现,是一种对他人他国他地他群体的多样性的尊重的表现,是一种民主性的道德讲求。原因是,人们的所欲是不相同的,野人献曝,自己喜欢晒太阳就献计他人都去晒太阳,说明低浅的欲与贫乏的经验或许并没有推广于他人的价值。强人所难,以一己的所欲作为不尊重他人、不了解他人而采取强力行动的借口,则更是恶劣罪过。

西方文化讲恕,则讲的是“当人打你的左脸,你应该再伸过右脸去”,这突出了自身的道义高大上,与对手的野蛮邪恶,与此同时,献脸挨打的信条与实践中的好强争胜相比,这大体上是一句空话梦话。还有西方文化的传教士热情,常常会表现为将己所欲火热加于人、强硬加于人,表现为自以为是拯救世界,却不时流露出文化霸权主义,获得的不是感恩与皈依,而是拒绝与反抗。

礼义之论也极为重要。“礼”,指的是表现出来的规范、规则、秩序、恭敬、文明。儒家坚决相信:讲礼貌、守礼法、懂礼节,彬彬有礼、知书达礼、富而好礼、贫而无谄,就是说人人都文静谦逊、礼敬周全、尊卑长幼、秩序井然,富人不骄纵放肆、穷人不卑贱谄媚,就会天下太平、民风敦厚,社会上也就没有犯罪动乱因素了。

“义”,指三观、原则、道理、纲纪、是非、善恶、美丑、忠奸的标准。中国自古以礼义之邦名世,认为我们的文化应该成就出一个行动有规范、思想有标准、道德有教化的文明国家。现动辄误写为礼仪,未免流于肤浅、拘谨,与礼义的原说法相比,好比打了两折,错大发了。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