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文史百科/王蒙-美德说的困惑

王蒙-美德说的困惑

美德说的困惑传统文化中讲了那么多的仁义道德、修身齐家,但是你看看《红楼梦》《金瓶梅》《水浒传》《儒林外史》,乃至看看《东周列国志》及一些演义小说,再读读鲁、郭、茅、巴、老、曹,你又会产生怀疑:真能做到修身齐家吗?还是满口的仁义道德,满肚子的男盗女娼呢?这里,第一点,性善论不是绝对保险的。荀子也好,法家也好,都承认性不甚善,乃至性有利己贪欲嫉妒的那一面。故而他...

美德说的困惑

传统文化中讲了那么多的仁义道德、修身齐家,但是你看看《红楼梦》《金瓶梅》《水浒传》《儒林外史》,乃至看看《东周列国志》及一些演义小说,再读读鲁、郭、茅、巴、老、曹,你又会产生怀疑:真能做到修身齐家吗?还是满口的仁义道德,满肚子的男盗女娼呢?

这里,第一点,性善论不是绝对保险的。荀子也好,法家也好,都承认性不甚善,乃至性有利己贪欲嫉妒的那一面。故而他们或者强调后天的教化优化律己克己的这一面,或者像法家那样,强调针对人的本性本能,有所奖惩,有所引领,有所严禁,袪恶袪非,改恶从善,是不可忽略的。

而性善论者如孔孟那样,也要强调克己复礼,强调不要受后天的恶习恶人的影响,泯灭了自身善良的本性,也不能一曝十寒,任凭善性弱化与泯灭消失。

绝对地取消竞争,互相谦让,义而袪利,也是难以实现的,而且只强调善,因善而不争,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可行的是扩展与提升义利观,规范君子之争、公正之争,缔造良性竞争的方案,完美竞争规则,加强法制法规礼法建设。

再者,美德美矣,但美德的讲究毕竟不可能像法律条文那样具体。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了“美”的概念,必然就会比较而生“丑”的概念,有了“善”的概念,必然发生“不善”与“恶”的概念。这样,就会产生何者为美、何者为丑的争执,还会产生真美还是假美、真善还是伪善的辨析,还会出现为了获取美善的名义所带来的实利,而表演美德的伪善伪美现象等。

老子还认为道法自然,人心本来朴素天真,自然向善,过分地说教训诫,自找麻烦,烦琐累赘,反不可信不可取。

一个是虚伪,一个是争夺,一个是判断上的不一致,一个是美德与性情的有时不尽接轨,使得修身说与美德说听来虽然很好,实际上落实得不能说很理想。

从教化的观点来看,当然做人应该首先是树立美德修身的榜样,蔺相如、闵子骞、关羽、诸葛亮、魏征、寇准、包拯、岳飞、文天祥、于谦、海瑞、史可法等人的名字与记录,确是体现了美德修身的光辉。而一些虚伪卑劣之人,毕竟在美德修身的大道理面前,露出了原形,从反面证明了美德修身学说的力量与重要性。

其次是价值观念、美德观念、舆论与风气的形成。美德是可以共享的,它确实带来的是一地一方一种类型的美好、幸福、开心与文明,而恶德带来的是一地一方一种类型的恶意、烦恼、损害与焦虑。做一个好人,动一些善念,做一些利他利人利家利乡利民利四方的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施以援手,助人为乐,抑制恶念,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对于多数正常的人来说,应该是可以做得到的。人心是可以优化的,人际关系是可以美化的,从自己做起,从自身要求起,消除乖戾,增益善良,人们是可以收获光明与欢乐的。

问题是,以为一讲美德,一讲礼义,一讲王道,一讲圣贤,就能家庭和睦、国家治理、天下太平,应说是一厢情愿。治理和太平,除了天道美德文明软实力以外,还需要政治与社会结构与制度的合理,生产力的发展,军事、强力部门硬实力的发达与平衡,还需要法治与法制的完备,还需要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大道有至简的一面,也有至繁至艰至巨至辛苦的一面。只讲一面,难以服众,更难以有效实践。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