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文史百科/王蒙-以礼治国的理念、实践、经验、教训

王蒙-以礼治国的理念、实践、经验、教训

以礼治国的理念、实践、经验、教训礼制就是一套套的礼节规矩,表达敬长上、爱幼小与下属,亲人众、少树敌、无争无尤的规则秩序。礼治,就是以礼正心、正情、正举止言语容色态度、正尊卑长幼的规矩秩序,以礼治国治乱治礼崩乐坏,治违法乱纪、颠覆爆炸、乖戾邪恶。治国平天下,可以是齐之以刑,即以刑律惩罚来规范一切,更可以齐之以礼,即以礼制礼法礼节礼貌规范民人的行为,以礼代法,求...

以礼治国的理念、实践、经验、教训

礼制就是一套套的礼节规矩,表达敬长上、爱幼小与下属,亲人众、少树敌、无争无尤的规则秩序。礼治,就是以礼正心、正情、正举止言语容色态度、正尊卑长幼的规矩秩序,以礼治国治乱治礼崩乐坏,治违法乱纪、颠覆爆炸、乖戾邪恶。

治国平天下,可以是齐之以刑,即以刑律惩罚来规范一切,更可以齐之以礼,即以礼制礼法礼节礼貌规范民人的行为,以礼代法,求得社会的秩序与稳定,以礼治落实文治,落实文化立国文化治国文化救国的思路,这很美丽,也很别致。这是政治学的一绝。

笔者略知柏拉图的哲学家治国理论,它主张让能够掌握真理理念的哲学家或正在学习哲学的政治家们治理国家、分配资源,然后把能够保卫国家的武士放在第二位,把平民放在最底下。我还在乌兹别克作家阿依别克的小说《纳瓦依》中读到了13世纪察合台时期西域中亚一带或有的诗人治国的故事。我还从毛泽东的事迹里感受了革命家、政治家、一代伟人的哲学思维的优越性与有效性,加上诗人的浪漫性感悟性,再加军事家的用兵神性的统一。同时也从唐明皇、李后主的命运中想到了诗人文人艺人治国的尴尬可疑可悲。

而以礼治国,堪称范例的是西周。孔子曾经称赞:“西周的礼制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要遵行西周的礼制。”†详情不知,但从孔子对于东周时期礼崩乐坏局面的沉痛批判中,从孔孟荀对于墨子的节用节葬观点的坚决否定中,可以看出礼治思想并非西周结束后立即式微,它的发展与崩颓过程也相当复杂。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八佾篇第三》

春秋战国之后,紧接着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焚书坑儒以后,汉代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但除去公元前一百多年时期的西汉文帝、景帝的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节约民力、为政以德时期外,再未见到礼治、王道或无为而治的理念与实践有什么可说的事例。

礼仍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亮点,礼失求诸野,治国平天下的古老中国的权力系统在内外交困、血腥争夺中顾不上礼治了,民人也还自我欣赏着自身的“贫而乐,富而好礼”(《论语·学而篇第一》)。笔者童年时期,北京人,尤其是老北京与旗人同胞,以自己的多礼而自豪。他们的见面请安、相互问候、告辞相送,屈膝作揖、礼貌用语,都满满堂堂,使童年的我产生了接近孔子的“郁郁乎”的赞叹。

礼多人不怪、彬彬有礼、礼贤下士、礼尚往来、行礼如仪、先礼后兵、礼轻情义重、礼义(不是仪)之邦、来而不往非礼也、以礼相待、顶礼膜拜、知书达礼……说明了礼在传统文化、传统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儒家的理论是,礼制是文明,是规范,是对善良天性的加工与引领,从反面来说,礼是对放肆、贪婪、粗暴、狠毒、卑下、鄙陋、恶劣等诸多负面的管控与抑制。

如果人们一代一代自幼饱受礼的熏陶教化,使民人们最大限度地做到了彬彬有礼、和睦善意,何愁会出现触犯刑律、杀人越货、仇恨破坏、危害居民与社会的罪恶?同样的是,德行德性,善莫大焉!人们有了道德的自觉,都做好事不做坏事,说好言不说恶言,安善心不安坏心,各个地区邦国,人人讲德讲礼,处处笑容满面,何愁有什么危殆矛盾、恐怖破坏、贪腐堕落?您就擎着太平盛世,人间的天堂吧!

这正是儒家的既天真烂漫,又言之成理,既通俗易懂,又包治百病,既美善动人,又天高地阔的取法道德,至少奉公守法,取法文礼,至少不杀人越货,取法圣贤,至少不成为公害的性善逻辑、理想主义逻辑、文化治国逻辑,不怕优化教义的美言美文美人间逻辑。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