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文史百科/王蒙-三才天地人

王蒙-三才天地人

三才天地人三才就是世界的三个界面,三个大系统,三个大品类,三个元素,三个“格”——质性:天、地、人。古人的觉察与分析告诉我们,头上有天,脚下有地,生死在天,衣食住行与亡后葬身在地,活人死人一刻也离不开天与地。到了今天,人的能力离地越来越远,但太空遨游也是靠地上的提供、支持、引领,当然游完了还得回到地上。而天与地离开人,至少也是一时,只会剩下死寂静灭孤忘空,天...

三才天地人

三才就是世界的三个界面,三个大系统,三个大品类,三个元素,三个“格”——质性:天、地、人。

古人的觉察与分析告诉我们,头上有天,脚下有地,生死在天,衣食住行与亡后葬身在地,活人死人一刻也离不开天与地。到了今天,人的能力离地越来越远,但太空遨游也是靠地上的提供、支持、引领,当然游完了还得回到地上。而天与地离开人,至少也是一时,只会剩下死寂静灭孤忘空,天地中的灵性、仁爱、烦恼、智慧、善恶、悲喜……尽在人为。

三才的表述无可置疑,缺一不可。

《周易·系辞》说:“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天地人三个方面,各有法则、规律、特色、地位、作用。各“才”又一分为二,三二翻一番,乃为六:天有阴阳,地有刚柔,人有仁义,乃成六个元素。

这里要解释一下,阴阳与刚柔,都是两方面的对立统一,相反相成,而仁与义则似乎是相伴相生,一而二,二而一,可以互相取代的,将仁义与阴阳刚柔并列,不免有点别扭。但认真地说,仁讲的是恻隐之心、不忍之心,讲的是近乎先天的人性温情脉脉、深情浓浓、怜悯恻恻、亲爱温柔。而义这里讲的是义理,是大原则,什么春秋大义、大义凛然、大义灭亲、晓以大义、微言大义、义不容辞;所指的是带有某种冷峻性客观性钢铁性的理性大道理、大原则、大纲纪;是后天的,是需要圣贤、圣王、内圣外王,一直到公卿、君子、国士、大丈夫们的发见、构建、论述、制定、坚持、严守的,是需要条理化、规范化、律令化的。

当然,仁与义云云,同时仍然包含着情与理、本性与教化的矛盾统一,相辅相成。

孟子则讲“天时,地利,人和”,还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天地人三才中,孟子更重视的是人事,人间的诸种问题还是要靠人来解决。发展一步,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著名论断。当然,得道多助现象是众人、民人、高人助之,同时,助得越大发,越加呈现出天地助之之气势。一个朝代的开始,一件大事的成功,一个匡时济世、万世师表的伟人的出现,如得天助。当然,有时伟人与他率领的精英群体,也饱受天地的考验磨难,千辛万苦,终获成果,更显示了成功者的伟大辉煌,仍然会被理解为是应势而起而动的伟人精英得到天助地佑。

而所谓被圣王伟人获得的那个道,又常常被解释为先验的天道,天与人与地需要互相论证、循环论证、伸延论证,这正是三才说的奥妙所在。

我们印象深刻的天地人三才说法,还频频出现于曲艺茶肆里的定场诗:“曹孟德占天时,人称魁首;吴孙权得地利,驾坐龙楼;汉刘备占人和,拼命交友,只落得,没有个安身地,四处漂流。”

与孟子不同,民间曲艺的上述说法不无对“人和”的轻嘲,而《三国演义》小说虽然更同情蜀汉刘关张诸葛亮,仍然不掩饰且生动刺激地写出了汉刘备的囧态。

按,陈寿的《三国志》对于诸葛亮“隆中对”的描写,特别提出了“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还有“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就是说,袁绍也与曹操一样具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天时”,而且兵多将广,远胜曹氏,结果为曹所取代,说明仅靠天时是不行的,还要靠人的谋略。而孙权的难以摇撼的地位,也不仅仅来自长江天险,更在于“贤能为之用”。也就是说,陈寿不赞成用简单的三分法为三国格局定性。但是中国民间显然很喜欢古老的天地人三才的概括方法,结合东汉三足鼎立形势,用三才说予以描绘,很通俗分明甚至有趣。三国三分三才之说,几成公论。

民间的说法还有“尽人事,听天命”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说明人的主观努力不可或缺,同时人的主观努力可能成为成败利钝的关键因素,但仍然不是最终的与足够充分的决定因素,还有各种外在乃至偶然的因素会出现,它们可能干扰或加入事件,促进或者障碍、玉成或者破坏历史事功,会影响一件事情的最终结果与事后发展。

时至21世纪,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天时是指历史规律、世界大势、时代课题与潮流、现代化,地利是指接不接地气、能不能做到本土化、符合不符合国情,人和是指拢不拢人心、民心,有没有出色的引领人物。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