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敕勒歌》赏析
敕勒歌①
佚名
【题解】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上游的北方地区流传的一首民歌,收录于《乐府诗集》。
这首诗是由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所作,后来翻译成汉语才得以保存下来。黄河上游有一片水草丰美之地,即河套平原。河套平原前有黄河水滋润,后有大山遮挡西北而来的寒风,使它成为当时游牧民族理想的天然牧场。河套平原分为三块,一是西端贺兰山以东、黄河以西的西套平原(黄河几字型左侧);一是狼山以南、黄河以北的后套平原(黄河几字型左上角);一是阴山以南、黄河以北的前套平原(黄河几字型右上角)。这首诗歌所唱的敕勒川,即前套平原,北魏时这里被称作敕勒川。
全诗语言质朴、生动而富有情趣,将敕勒川的地理、环境概貌,水草丰美的景色,以及游牧生活娓娓道出。诗文格调爽朗开阔,天上、地下,远观、近看,静态、动景,多层次且形象生动。
【原文】
敕勒川,阴山下②。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③。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④。
【注释】
①敕勒(chì lè):古时的黄河上游游牧民族。
②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北魏时期前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川:野原,平原。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河套平原北侧。
③穹庐(qióng lú):帐篷,类于后世的蒙古包。四野(yě):敕勒川的四方。野:古音为yǎ。
④苍苍:青色,此为湛蓝色。茫茫:一望无际。见(xiàn):同“现”,露出。
【译文】
敕勒大草原啊,就在那阴山旁。
天犹如偌大的帐篷,罩住了四面八方。
天色湛蓝,草原一望无边,呀,风吹过那浓密的牧草,才发现成群的牛羊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