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孙子兵法/【原文】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原文】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攻其必救,乖其所之/毛泽东佯攻贵阳迫使滇军救驾【原文】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精解】很多人都希望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自己最好处于进退自如、不受制约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自己就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也没有什么阻力和障...

攻其必救,乖其所之/毛泽东佯攻贵阳迫使滇军救驾

【原文】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精解】

很多人都希望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自己最好处于进退自如、不受制约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自己就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也没有什么阻力和障碍,干什么事都可以得心应手。但是,在复杂的现实生活和激烈的日常竞争之中,哪有这样好的事情?不过,如果我们善于巧用孙子的谋略,或许能够主动营造这种状态。那就是要想办法成为掌握自身和对手的“司命”,掌握行动的自由权和主动权。至于其方法,孙子层层递进式地说了4个排比句:“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这4句话既蕴含了战场上与敌周旋的智慧,也揭示了竞争场上与各种矛盾的搏弈技巧。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强调的是我军发起进攻时敌人之所以无法抵御,是因为我们袭击了他空虚的地方。这里的关键词是“冲其虚”,冲,即攻击、袭击。曹操注:“卒往进攻其虚懈。”梅尧臣注:“进乘其虚,则莫我御。”其中这个“虚”字可以表现为多种状态,如兵力虚弱、防务虚懈、士气低落等,这样的军队一旦遭到攻击,势必无法抵挡。

“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强调的是我军撤退时敌人之所以无法追击,是因为我们行动迅速得使敌人追赶不上。其中关键在于一个“速”字。张预注:“兵之情主速,风来电往,敌不能制。”汉简本此处作“退而不可追者,远而不可及也”,《御览》三一七卷引用这句话时亦作“远”。如果我军撤退时,不仅跑得快,而且跑得远,敌人自然追不上。所以,“远而不可及也”也不失为一种理解,一种方法。

“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设想我军要展开进攻,敌人即使身处高垒深沟也不得不脱离阵地跑到平原上与我交战,是因为我们攻击了敌人必然救援的地方。其中“攻其所必救”最为紧要。必救之处,往往是利害攸关之处。曹操举例说:“绝其粮道,守其归路,攻其君主”,都是攻其所必救的具体办法。

“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此处设想的是我军不想交战,虽然画地防守,敌人也无法来同我作战,这是因为我们设法调动他,使他背离了所要进攻的方向。“乖”,意为违背、相反。“之”,此处为动词,表“往”“到”之意。这句话不由得让人想起《西游记》第50回中孙悟空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保护圈的情景:孙悟空外出化缘,为防备妖怪袭击,他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了一个圆圈,请唐僧坐在中间,八戒、沙和尚侍立左右,把马和行李都放在近身,再三嘱咐他们不要走出圈子。虽然表面上看不到任何防备设施,但妖怪来袭时都会被耀眼金光吓退。只可惜,三人耐不住寂寞,自己主动走出圈子,陷入妖怪洞府之中。孙悟空的“画地而守”之所以没有保护好师傅和师弟,原因在于他采取的是消极防御。相比之下,孙子的“画地而守”则是积极防御,他用计、用谋将直奔而来的敌人枪口一拨,将其引向了相反的方向。让敌人与别的敌军交战,等到他们战个你死我活、精疲力竭的时候,他再乘虚而入,享渔人之利。

总之,这4句话精辟地说明了战场上进退攻守的要诀。进则找薄弱环节,“冲其虚”;退则行动迅速,“速而不可及”;攻则打其要害,“攻其所必救”;守则误导敌人,“乖其所之”。其中“乖其所之”更具智慧,也更不容易。总之,不要将自己置于与敌人硬碰硬的位置,而要想办法避实击虚,或者诱敌为虚。

毛泽东当年佯攻贵阳、威逼昆明的“神来之笔”可谓很好地运用了孙子的这些谋略。

1935年3月红军四渡赤水,渡过乌江,跳出蒋介石精心设置的“绝境”之后,下一步应该往哪里走?全军上下都非常迷茫。3月31日这天,毛泽东在行军的路旁摊开地图,在图上画了一道从贵州省向东南、向西、向西南,入云南,经昆明附近至元谋、金沙江畔的一条大迂回的红杠杠。这条迂回路线,实际上是为红军由滇北渡过金沙江后,北上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再创建新的苏区而准备的。但是,要渡过金沙江,实现北上川西的战略意图,关键是要把固守滇北的滇军调出来。

红军强渡乌江后,坐镇重庆的蒋介石慌了手脚,连忙从重庆飞到贵阳“督师”。当时,他错误地估计红军会回师黔东南,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所以,他把主力放在黔北和黔东南,贵阳只有两个团的守军。毛泽东抓住这一战机,做出了攻打贵阳的决策。为什么明明要走昆明,却背道而驰去攻打贵阳?一些人不理解。毛泽东解释说,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因为调出了滇军,滇北就空虚了,为红军下一步抢渡金沙江扫除了障碍。但是,滇军是云南军阀的部队,其主要任务是保护云南统治集团的利益和地盘,是不愿意远离云南境内的,也是不容易被调出来的。所以,调离滇军的办法必须是“攻其所必救”。现在,蒋介石的行辕设在贵阳,而贵阳兵力薄弱,滇军又是离贵阳最近的一支部队,所以,红军只要做出全力攻打贵阳的态势,滇军就不得不前来救援。

毛泽东将红军分为三路:一路从贵阳北面的扎佐直攻贵阳,在所到之处贴满“拿下贵阳城,活捉蒋介石”的标语,造成非拿下省城不可的声势;一路以最快速度东进,造成直取贵阳东面的瓮安、贵定,向湖南方向发展的态势;一路在遵义北部的桐梓一带牵制南下之敌,摆出与敌决战姿态。蒋介石既不知红军真实意图,也不知红军兵力虚实,不时听到红军已到贵阳近郊的报告,着实让他心慌意乱。他一方面匆忙调滇军孙渡的部队火速增援贵阳,一方面命令守城部队赶修城防工事和死守飞机场,并备好轿子、马匹和向导,随时准备逃跑。同时,他急令部队往贵阳东南面的清水江一带集中,以阻止红军东进南出。

正当蒋介石指挥他的部队纷纷向贵阳以东集结时,云南境内兵力已经非常空虚。这时候,毛泽东等人趁机率领中央红军主力由清水江地区突然急转南下,由贵阳、龙里之间突破敌军防线,向云南方向急进。当敌人发现时,已经为时太晚。

中央红军进入云南后,立即兵分三路,向金沙江畔快速推进。5月3日,中央红军一部在军委总参谋长刘伯承的率领下,成功抢渡金沙江皎平渡。随即中央红军主力在当地船工的大力支持下,2万多人于5月9日全部顺利地渡过金沙江,到达会理地区。至此,中央红军终于摆脱了约4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彻底打破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地区的狂妄计划。

毛泽东曾经说,平生最得意之笔就是四渡赤水。他确实应当得意,这也确实是神来之笔:兵锋直指贵阳,既避实击虚,又攻其必救;既调动敌人,又“乖其所之”,将其引到错误方向;既开辟了一条生路,又退而不可追,速而不可及。

毛泽东在那么困难、那么危险的情况下都能够巧用谋略,从而掌握行动的自由权和主动权,使红军摆脱敌军重重包围的困境。我们今天的情况再难也难不过毛泽东四渡赤水的那个时候,如果我们也能像毛泽东那样活用谋略,应当也能使自己在复杂的现实生活和激烈的日常竞争中处于有利状态。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unzibingfa/20230425304.html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