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孙子兵法/【原文】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原文】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慎重决策,三非原则/德皇威廉二世迟到的忏悔【原文】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精解】1914年6月28日,德皇威廉二世的朋友奥匈帝国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人刺杀身亡。得知好友的死讯后,...

慎重决策,三非原则/德皇威廉二世迟到的忏悔

【原文】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精解】

1914年6月28日,德皇威廉二世的朋友奥匈帝国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人刺杀身亡。得知好友的死讯后,威廉感到大为震惊。于是,他向奥匈帝国提供协助,并支持奥匈帝国镇压策划刺杀行动的秘密组织,甚至建议其以武力对付疑似该组织的幕后黑手——塞尔维亚。7月28日,也就是刺杀事件一个月之后,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三天后,奥匈帝国开始炮击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俄国迅速展开全面动员,准备武力支援塞尔维亚,于是德国立刻向俄国宣战,全面卷入战争。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初并不是德国发动的,但是威廉的建议和支持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因为刺杀事件而相继与俄国、法国开战,更是缺乏慎重考虑。所以,战败后威廉二世十分后悔当年的轻率决定。

孙子的“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这几句话确实是警世名言,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堪称战争决策的不二法则。

顾名思义,“非利不动”,是说没有利益不行动。如果发动战争却得不到什么好处,这个仗一定不要打。趋利避害是敌我双方无不注重的基本原则,孙子更是实事求是的现实主义者,一切军事行动都要以利益为导向,无利可图的军事行动他是坚决反对的。值得注意的是,孙子并不是唯利是图的人,在他的思想中,上升到战略层面考虑的“利”绝不是蝇头小利,而是国家大利,关乎“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核心利益。所以,决策者务必冷静权衡利益的大小,不要被小利牵着鼻子走,而要紧盯核心大利决策。有些企业辛辛苦苦几十年,老是做不大,总处在打游击战的状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这关键在于企业领导者不善于取舍,总是被眼前鸡毛蒜皮的小利吸引。看到项目就眼红,见到商机就冲动,全然不顾自身企业的特点和能力,什么都干,四面出击,导致人员、资金的分散,一旦需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干大事的时候,两手空空,握不成拳头,眼睁睁看着挣大钱的机会花落人家,自己却仍然只能小打小闹地四处游击作战。

“非得不用”,是说没有得胜的把握就不要动用军队作战。“用”是指用兵打仗。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的观点与孙子的完全一致。毛泽东强调,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打则必胜。克劳塞维茨把战争比喻为两个人之间的搏斗,认为“战争无非是扩大了的搏斗”。我以为,战争与搏斗之间还是不能画等号。搏斗可以冒险一搏,输赢只影响两个人,战争却不可以进行赌博式的冒险,它涉及国家的存亡、民众的生死,只能胜利、不能失败。所以,战争决策一定要慎之又慎。

“非危不战”,是说如果没有到危急关头不能轻举战端。其中的“危”也并非泛指一切危机,而是特指生死存亡的大危机。至于一些“皮毛之痒”式的局部危机,我们要沉着应对。无论国家、军队还是企业,危险时刻存在,随时闪现。如果一遇到危机,我们就不分大小轻重,开动战争机器,那么必定是国无宁日、社会动荡,不可能和平稳定地发展。所以,要慎对危机。但是,如果面对生死攸关的大危机,要当战则战,毫不犹豫。千万不能把这一决策原则误解为该战不战,该打不打。

需要指出的是,这三条决策原则是递进排列的。孙子认为,国家决定打一场战争必须坚守三个条件,也就是三条原则,即:有利的原则、胜利的原则、正义的原则。不能仅选其一,最好是三者兼备。比如,即使按照“非利不动,非得不用”的原则判定可以打了,也不是非打不可,只有被敌国逼得没有退路了,最后才决定开战。

如果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三条原则有一个共同基础,那就是理智。只有在非常理智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判明利益大小,掂量胜负把握,区分危机轻重。正因为如此,孙子接着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也是对于国君和将帅的忠告:“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需要注意的是,“主”与“将”不同,“主”高于“将”;“怒”与“愠”不同,“怒”大于“愠”;“兴军”与“致战”不同,“兴军”是全局性的,战略层面的,“致战”是局部的、战役作战层面的。还有一个字需要说明一下。“主不可以怒而兴军”一句中,竹简本写作“军”,传世本写作“师”,我们还是取竹简本的写法。孙子强调的是,作为国君,不可以因为心里不高兴就发动战争;作为将帅,不可以因为被激怒就出阵喊战。一定要对国家有利才能兴军用兵,不符合国家利益则要按兵不动、隐忍等待时机。《孙子兵法》中很多关键字词往往有多重含义。“合于利而动”的“利”,主要代表利益,尤其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但是还有一层意思,即战场状态的利弊。“非得不用”,就包含着这方面的意思。如果战场上我方状态明显不利,没有胜利的把握,则不能盲目乱战;战场状态于我有利,当然应当果断出战。

这一切都靠我们的理智去辨别和掌握。所以,孙子提醒人们注意:“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他旗帜鲜明地反对情绪化决策,提倡理智而慎重地决策,并将其上升为保全国家和军队生存发展的根本之道。

我注意到,每次给企业家们讲到这里时,大家都不由自主地频频点头,他们内心在这个问题上有多少酸甜苦辣,可想而知。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unzibingfa/20230425360.html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