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孙子兵法/【原文】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原文】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变化莫测,为敌司命/诺曼底登陆前英美合谋的“连环计”【原文】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精解】1944年英吉利海峡曾经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登陆作战,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战役,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就是著名的诺曼底登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

变化莫测,为敌司命/诺曼底登陆前英美合谋的“连环计”

【原文】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精解】

1944年英吉利海峡曾经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登陆作战,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战役,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就是著名的诺曼底登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将近300万盟军官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以严谨精细著称的德国人居然判断失误,严防死守加莱方向,放松了对诺曼底方向的戒备。尤其是盟军6月6日在诺曼底登陆之际,素有“沙漠之狐”称号的德军海岸防务总司令埃尔温·隆美尔元帅竟然不在前线,而是回德国家乡给夫人露西亚过生日去了!这一切都源于英国人和美国人的虚实之计。一系列扑朔迷离的计中计、谜中谜,迷惑了德国人,确实做到了孙子所说的“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

孙子认为,敌人对某些地方不拦截、不防守、不进攻,并非是他们不想拦截、不想防守、不想进攻,而是被我方虚虚实实的谋略弄得晕头转向,不仅不敢作为、不知如何作为,甚至我方进攻时,敌人不知道如何防守,不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防守;我方防守时,敌人也不知道怎么进攻,不知道应该进攻什么方向。在我方虚实变幻的谋略面前,敌人几乎如盲如聋,分不清东南西北,辨不明虚实强弱,方寸大乱,手足无措。英美联军之所以能够把德国人搞晕,主要是因为其在兵力部署、登陆方向、攻击时间等问题上下足了虚实变化的功夫。

登陆作战的关键在于选准登陆地点。盟军要想成功登陆,最佳的登陆地点应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要在从英国机场起飞的战斗机半径之内;二是航渡距离要尽可能短;三是登陆场附近要有大港口。从荷兰弗利辛恩到法国瑟堡长达480公里的海岸线上,符合这三条的有三个地段:康坦丁半岛、加莱和诺曼底。

康坦丁半岛地形狭窄,不便于展开大部队,最先被否决。加莱和诺曼底各有利弊,加莱的优点是距英国最近,仅33公里,而且靠近德国本土;缺点是德军在此防御力量最强,守军是精锐部队,工事完备坚固,并且附近无大港口,也缺乏内陆交通线,不利于登陆后向纵深发展。诺曼底虽然距离英国较远,但优点有三:一是德军防御较弱;二是地形开阔,可同时展开30个师;三是距法国北部最大港口瑟堡仅80公里。几经权衡,盟军司令部选择了诺曼底。但是,接下来又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隐蔽登陆方向和地点。一旦德军搞准了盟军的登陆方向和地点,增兵防守,恐怕登陆作战也是很难成功的。于是,如何进行战略欺骗,使德军放松对诺曼底区域的戒备,就成了整个战役重中之重的问题。为此,盟军展开了一系列战略欺骗。

从1944年3月开始,在加莱对面的英国多佛港,巴顿将军集结大军,安营扎寨,摆出从加莱进攻的架势。当年在多佛港内,有成百上千辆的M4A1、M5A1、M3A3坦克列成方阵,密密麻麻望不到头,这可都是美军的主战坦克啊!隆美尔是个开了半辈子坦克的德军元帅,看到侦察机拍回的照片,一语断定:这是美国第一集团军群!可是,他没料到那些坦克都是“模型”!不仅坦克是假的,军车是假的,舰船是假的,整个美国第一集团军群,全是假的!这都源于一个代号为“水银行动”的军事欺骗计划。其目的,是无中生有地制造出一支大军,佯攻加莱地区,牵扯敌军防卫主力。巴顿将军作为大军统帅则时不时地在假前线附近出现,给对方以他在此领导备战的错觉。隆美尔随即抽调出了23个师,组成第15集团军,全部压在了加莱这片狭小的区域,准备在此迎战美军。

另一个颇具戏剧性的欺骗动作则是一个代号为“铜头”的战略欺骗计划。1944年2月,蒙哥马利元帅受命指挥即将举行的盟军反攻欧洲大陆行动。英国情报部门深知,从那一刻起,他的一举一动都处于德国间谍的监控之下。为了掩护精心准备了两年的诺曼底登陆战役、转移德军的注意力,盟军策划了一个代号为“铜头”的战略欺骗计划——打造一个假蒙哥马利,让他出现在北非的战场上,使德国人相信,蒙哥马利远离英国,从而放松对法国诺曼底地区的重兵把守。经过英方的慎重考虑,英国海外领地直布罗陀被认定为实施“铜头”计划的理想地点,因为这里是德国间谍活动最活跃的地方之一。于是,英军找到一位名叫梅伊里克·克利夫顿·詹姆斯的澳洲人冒充蒙哥马利。让人称奇的是,无论是五官长相、体格姿态,还是行为举止,詹姆斯与蒙哥马利如同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二人简直如同“克隆人”。经过一番训练和装扮之后,假蒙哥马利于1944年5月26日凌晨乘专机抵达直布罗陀,在人们的欢迎中走下飞机。随后,一个浩浩荡荡的车队将他送到总督官邸,总督亲自出迎,并于当晚举行了欢迎宴会。接着,他奔赴阿尔及尔,与英军在地中海区域的指挥官一起视察军队。再之后,他又飞到了开罗。这一切活动都有德国间谍跟踪,他们将其一举一动用电报发回德军总部。隆美尔据此判断蒙哥马利身在北非,盟军不可能在1944年6月的第一周实施登陆。于是1944年6月6日这一天,隆美尔放心大胆地回到德国家乡,给夫人过生日去了。让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是,此时真正的蒙哥马利一直在英国秘密地筹划诺曼底战役,并且于6月6日亲自率领英军在剑滩和金滩登陆了!

常言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战场上交战双方通常都是谋略高手,正如孙子所言:“兵者,诡道也。”自古以来,但凡打仗,没有不绞尽脑汁用计、用谋的将领。那么,为什么素有“沙漠之狐”美誉的隆美尔本来能征善战、富有谋略,却被盟军蒙住了?

重要的原因恐怕就在于英美联军不是简单地用虚实之计,而是特别注重计中用计,谋中用谋,办法变幻莫测。就像孙子所说:“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前半句用“微乎微乎”描述谋略运用变化莫测,微妙到了极致,简直不露痕迹。后半句则用“神乎神乎”感叹谋略运用难以捉摸,神奇到了极致,简直无声无息。不言而喻,一旦谋略运用达到如此出神入化的程度,再狡猾的对手也无法应对。于是乎,“故能为敌之司命”。

“司命”一词已经在《作战篇》中出现过:“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司命”在句中喻指民众生死的主宰者。此处“能为敌之司命”,即指敌方生死的主宰者。这种主宰者不是上帝决定的,也不是国君任命的,而是将领活用虚实变幻谋略赢来的。

在现实生活的竞争中,不少人希望自己既是掌管自身事业成败的“司命”,又是掌管竞争对手生存发展的“司命”。这是很自然的想法,但是实现这一愿望并非易事,人们不仅要知道谋略的含义,更要善于吃透谋略的精髓并注重灵活运用,“知道”并不等于“善用”。我们不妨仔细琢磨孙子“能为敌之司命”的谋略思想以及诺曼底登陆作战中的奇谋妙计,从中寻求一些有益的启示。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unzibingfa/20230425303.html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