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孙子兵法/【原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原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赵奢欲取先舍奔阏与【原文】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精解】注意,孙子这句话一开头就用了一个“凡”字,意味着这句话说的是但凡打仗都必须遵循的规律就是抢占有利战场。但凡先进入战场摆好阵势的一方往往处于以逸待劳的状态,而后进入战场的一方不得不仓促应战,势必处于疲劳应战的状态。显然,前者是坚...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赵奢欲取先舍奔阏与

【原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精解】

注意,孙子这句话一开头就用了一个“凡”字,意味着这句话说的是但凡打仗都必须遵循的规律就是抢占有利战场。但凡先进入战场摆好阵势的一方往往处于以逸待劳的状态,而后进入战场的一方不得不仓促应战,势必处于疲劳应战的状态。显然,前者是坚实且主动的,后者是虚弱且被动的。这句话虽然只是讲到争夺战场,其实意在揭示一条规律:在激烈的军事较量中,一切都是创造、争取来的,不仅要抢先夺取战场,道路、战机、粮草、人心等也都要先下手为强,先得手便可掌握主动权。毛泽东说,主动权是军队在战争中行动的自由权,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掉了这种自由,部队运转不灵,谋略运行不畅,整个军队就有被打败或被消灭的危险。

在一般人心目中,要想抢先就得快跑,使出浑身力气跑在前面才能“先处战地”。然而,战场上的情形并不总是令人称心如意。一旦对方先行一步,另一方无论如何拼命奔跑也难以超越。显然,在这种情形下拼体力、抢速度是无济于事的。孙子历来不主张简单地拼体力,而是主张巧妙地拼智力。体力斗不过的时候,就斗智力。孙子提出了一个妙招:“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致人”,即调动敌人,“致于人”,即被敌人调动。如果敌人已经跑在了前面,难以追及,可以用“利而诱之”的办法,引诱他们跑到其他方向,或者用“出其所必趋”的办法,迫使其放弃已有阵地、转身奔向不得不救援的地方。如此,敌人则让出大道,任我独行,我们抢先占领有利位置,从而夺得战争主动权。

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大将李靖十分推崇孙子的“虚实论”。李世民曾经感叹道:“朕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李靖则立即回应说,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臣当以此教诸将”。(李靖,《李卫公问对》)二人对《孙子兵法》推崇备至。

《孙子兵法》哪一篇写得最好、哪一句是核心,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有的人认为《谋攻篇》最好,“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核心;有的人认为《势篇》最佳,“奇正之变”道出了兵法的要义。李世民和李靖的观点虽与众不同,但不无道理,甚至可以说深得孙子之意。按照孙子的思维逻辑,用兵打仗先要有优势的军事力量,然后要营造有利的作战态势,力量与态势的结合则表现为“以碫击卵”,以我之实,击敌之虚。所以,怎样“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是战争指挥者必须始终考虑的核心问题。解决这一核心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秦赵阏与之战中,赵奢的战法可谓暗合了孙子这一思想。

周赧王四十六年秦昭襄王以赵国不履行交换城邑的协议为由,派秦国著名客卿胡阳为将,率军攻打赵国的要地阏与。同时,为了防止赵军出兵救援,他发兵一支向东直插武安。武安在阏与东南面大约百十来里的地方,紧挨赵国首都邯郸,若占据此地,则既可与阏与成掎角之势,又可阻止赵军救援行动。赵惠文王紧急召见名将廉颇、乐乘等,询问是否可救。两人均认为阏与距邯郸甚远,且道路崎岖险阻,难以救援。唯赵奢认为,两军相逢勇者胜。于是,赵惠文王命赵奢率军救援阏与。但赵奢并不急于直奔阏与,从邯郸出发,刚走30里就下令安营扎寨,命令军中加固营垒,在营区周围修筑了许多屏障,故意显示毫无进取的姿态。并且命令部队说:“有以军事谏者死。”(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军中有一人建议火速去救武安,赵奢立即把他杀掉了。这样,一直过了28天,赵奢再次增筑营垒。秦军派遣间谍进入赵军驻地侦察,赵奢以好饭招待后把他放走。间谍把赵军的情况报告给秦军将领,秦将非常高兴,认为赵军“夫去国30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国随之放松了警惕。在送走秦军间谍以后,赵奢突然做出决定,集合部队,卷甲而趋,向西急进。仅两天一夜即抵达距离阏与50里的地方。被抛在武安的秦军听说赵奢已抢先逼近阏与,如梦初醒,慌忙调集兵力奔向阏与。秦军攻阏与不克,突闻赵援兵到来,仓促分兵迎击。赵奢采纳军士许历的建议,发兵万人抢占阏与北山高地。秦军后到,攻山不下。赵军利用有利地势,居高临下,俯击秦军,阏与守军也出城配合。秦军支撑不住,死伤逃散过半,大败而归,阏与之围随之解除。

阏与之战的过程看上去并不复杂,其中却蕴含着一条“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谋略。赵奢将军本来是要解阏与之围,却在仅离开邯郸30里之处驻军28日,并修筑工事,做出畏惧秦军、仅求保住都城的消极姿态,这就导致原本严密防范赵军的秦将思想放松、士气疲惫、心理上由实变虚。赵奢在利用敌方间谍迷惑敌军的同时,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迅速抵近阏与50里之处驻扎下来,随即又抢先占据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本来秦军可以以逸待劳,但当赵军突然出现在面前时就顿时乱了手脚,在力量上由实变虚。

值得注意的是,孙子讲的虚实虽然包含战术欺骗,但那只是具体手段,其核心思想与老老实实做人、做事并不矛盾。在生活的各个领域,要想使自己处于有利状态和主动地位,必须首先扎扎实实地谋求优势力量、多方面营造有利态势,这样才能使自身力量充实。自己一旦处于有利状态和主动地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胡乱作为,应当找竞争对方的薄弱环节下手,或者向市场洼地进军。这叫避实击虚。同时,自身的真实状态也不宜完全公开,让对方看个底儿透,毫无遮掩之时也就很容易受到攻击了,因此需要虚实相间。尤其是在由于种种原因,自身已经处于弱势状态、被动地位的时候,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正确的应对办法应当是活用孙子“致人而不致于人”的谋略,积极地想办法化解矛盾、转移对抗、消除障碍。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unzibingfa/20230425300.html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