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孙子兵法/【原文】 敌近而静看,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

【原文】 敌近而静看,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

由表及里,相敌有术/美国人如何锁定本·拉登藏身之处【原文】敌近而静看,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

由表及里,相敌有术/美国人如何锁定本·拉登藏身之处

【原文】

敌近而静看,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役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精解】

在《孙子兵法》全文13篇的6 000多字中,孙子一共用了79处“知”。“知彼知己”是《孙子兵法》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战略、战役、战术各个层次上都强调这一观点。比如,战略上,《计篇》的先计后战,《谋攻篇》的“知彼知己”;战役上,《虚实篇》中的“知战之日,知战之地,千里而战”,《地形篇》中的“知彼知己”和“知天知地”。战术上更讲“知”,如《虚实篇》中策、作、形、角4种办法挑动敌人自我暴露。在《九变篇》中孙子讲完“处军之道”后,紧接着就提出了“相敌三十二法”。

“相敌”的“相”和“相面”的“相”意思相近,“相敌”的目的就是我方可以对敌方情况准确、及时地观察、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不断修正已拟订的作战计划,使其更符合客观实际。孙子认为,只有透过战场上各种纷乱迷离的现象,加以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认真分析,才可获得敌情的真相。

“相敌三十二法”不是简单地堆积、罗列战场现象,而是大致从6个角度透过现象看本质。

首先,“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这是孙子对敌军所处位置及其行动的判断。敌人逼近却安静的,是依仗他占领了险要地形;敌人距离我方遥远却前来挑战的,是要引诱我前进。第三句话有点费解,“其所居易者,利也”。敌人不居险要之处而驻扎于平坦之地,目的何在?有的说,那是因为占据了其他有利条件。还有的说,是为便于发起进攻。这两种解释都有一定道理。根据上下文一贯的谋略思路来看,“利”还是理解为“利诱”为好。本句意为平易之地便于攻击,诱使对方贸然进攻。

第二个角度,说的是“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这是孙子通过相关动静判断敌情的方法。树动不止,是敌隐蔽前来的迹象;草丛中设置许多障碍,是敌布下的疑兵;群鸟惊飞,是下有伏兵的迹象;野兽奔跑,是敌大举来袭的迹象;尘土高扬,意味着战车飞驰而来;尘土低且分布广,意味着敌步兵开赴而来;尘土疏散飞扬,是敌拖着树枝行走的迹象;尘土减少且反复往来,是敌人驻扎的迹象。

接下来是第三个角度:“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这是孙子在通过敌方动作判断敌军意图。敌军外交言辞怯懦却加紧备战,是进攻的先兆;敌军外交言辞强硬,且做出进攻态势,实际是退却的先兆;敌军轻车先出动,部署在两翼,是要布列阵势;敌军事先没有约定而要求和解,其中隐藏着更大的阴谋;敌军不断调动兵车并摆列阵势,则是企图约我方决战;敌半进半退,则是诱兵之计。

第四个角度:“杖而立者,饥也;汲役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这是孙子通过敌军表面现象,对敌军战斗力的判断。对于依杖而立、抢先饮水、见利不进的部队,说明其或者饥饿、干渴,或者已到了极度疲惫的程度。鸟雀聚集在营寨上,说明下面是空营;敌人夜间惊叫的,说明部队恐慌;敌营惊扰纷乱的,说明敌将不够威严;敌方旌旗乱动的,说明部队混乱;敌军指挥员怒气冲天,说明敌军已到厌战、军心动摇的程度;敌人用粮食喂马,杀马吃肉,营中已看不见悬挂的炊具,部队不返回营房的,说明对方已成穷寇之敌,准备拼命突围。“缻”是古代一种大肚子小口炊具。

第五个角度:“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这是孙子通过观察敌军将领的管理方法,对敌军整体状态的判断。“谆谆翕翕”,这个叠声词原义是“嘴巴一开一合的样子”,这里是指“讲话慢声细语,低声下气的样子”。这样的将领,说明其已失去众人支持;频繁赏赐的将领,表明他处境困窘;动辄处罚的将领,表明他一筹莫展;对部下先粗暴后又惧怕,是敌军将领不精明的表现。

最后一个角度是:“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这是孙子通过观察敌军行动,对其未来趋势的判断。敌军前来酬谢,是想休兵;敌军各部气势汹汹出兵对阵,但迟迟不交锋,又不退兵,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必须要谨慎侦察和研究其动向了。

有的朋友会说,孙子讲的这些方法在现代战争中都过时了,现在打的都是高技术战争、非接触作战,哪里还用得着通过鸟兽尘土之类的现象来观察敌情。我们要理解孙子的时代局限性,他提出的这些战场侦察方法的确都比较原始,是凭经验进行的分析。但是,这相敌之术中体现出的通过各种信息感知手段观察敌情和透过各种表象、假象判断敌情的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孙子的32种判断敌情的方法,体现了一系列重要的哲理:比如“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即通过微小的变化知其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事物发展的开端预知其结局。再比如,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等等。这样,我们才能透过战场迷雾,搞准敌情,并视情况定下正确的决策。信息时代,战场感知手段和推理判断方法相比孙子的时代有了不可同日而语的进步,人们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使视觉器官、听觉器官等感知手段得到巨大的延伸,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也空前强大,但是敌情侦察的基本原理与孙子的相敌思想仍然具有相通之处。

说起来,美国人之所以能够最终锁定本·拉登的藏身之处,也是由种种现象分析出来的。

在2007年之前,美国中央情报局获知了拉登一位信使的部分信息,知道了这位信使的化名,也知道拉登非常信赖这位信使。经过两年追踪,在2009年的时候,他们确认了这名信使及其兄弟在巴基斯坦经常出没的一个地点。2010年的8月,美国中央情报局确认了这名信使及兄弟在巴基斯坦北部山城阿伯塔巴德的确切住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又通过蛛丝马迹分析并推断本·拉登就藏身于这幢住所之中。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至少有5个方面的现象证明这幢住所绝非一般民居。第一,这处宅院在阿伯塔巴德当地面积特别大,比周边的住宅面积大了8倍,而且房价高达100万美元,超出了这对信使兄弟的承受范围。第二,它的戒备非常森严,高高的院墙有4~6米,而且有两道安全门,里边还有一座三层的小楼。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座三层小楼的前面,还有多处内墙阻挡,显得非常神秘。第三点可疑之处是它的通信,这样的一座豪宅,既没有电话,也没有网络。第四,他们并不像普通居民那样倾倒生活垃圾,而是将垃圾全部焚烧。第五,这个住所坐落在中产阶级区,附近有一个医院。美军对本·拉登非常关注的一点,就是他的肾病。因为美军多次在本·拉登逃离后搜索他住过的地方,都发现他裤子上有尿液,也就是他尿裤子,这说明他的肾病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之所以他们要烧垃圾,很可能是因为大量的药品和透析液须销毁掉。同时,附近还有一所医院,这样来往购买药品,就不容易引起外界怀疑,不然长期远途购买药品,特别是购买治疗肾病的药,很容易由这个药品被人发现踪迹。综合这一系列现象,美国中情局断定,这里就是本·拉登的藏身之处。接下来的事情全世界都看到了,5月1日美军特种部队突击这幢住所,一举击毙本·拉登。

一些年轻人喜欢唱一首歌,其中一句歌词是:“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其实,慧眼不是借来的,而是修来的。孙子“见微知著”“由表及里”的相敌之法,就有助于我们练就一双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慧眼,把生活和工作中的纷纷扰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unzibingfa/20230425328.html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