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孙子兵法/【原文】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原文】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

此兵之利,地之助也/王近山顺手歼灭“皇军观战团”【原文】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精...

此兵之利,地之助也/王近山顺手歼灭“皇军观战团”

【原文】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精解】

谈及1962年的中印战争,很多人不理解作为战胜方的中国为什么放弃富饶的藏南而选择贫瘠、高海拔的阿克塞钦,致使已经攻占的30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土地重新落入印度之手。有的人指责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表面上是打胜了,实际上是输了。这种爱国热情值得肯定,但是具体看一下中印边境地区的地图,尤其是深入了解当地的地形地势和自然条件后,你就会意识到,毛泽东的决策很好地运用了孙子“兵之利,地之助”的谋略思想。

东部的藏南和达旺虽然富饶,但它最大的缺陷是易攻难守。藏南和达旺紧邻印度的平原地区,印度很容易集结大量的军队对藏南和达旺进行攻击。而藏南和达旺与西藏的中心地区间的交通极其不发达,更不说远离中国的内地了。因此中国要及时调集大量军队到藏南和达旺是非常困难的,即使一时靠着中国军人的勇敢和牺牲守住了藏南和达旺,长期在藏南和达旺打拉锯战也会严重影响中国的国力。相反,阿克塞钦却是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之地。我们看看地图就可以知道,它紧邻印度的首都和中心城市,地理优势和战略价值远胜于藏南和达旺。一旦发生任何情况,中国的重装部队从阿克塞钦冲下来,可以兵锋直指印度首都新德里。同时,阿克塞钦是中亚的制高点,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印度等国尽收眼底,其战略价值可想而知。

显然,领导人放弃藏南和达旺是因为其地形地势实在不利于长期坚守,控制阿克塞钦则是因为其地形地势既有利于攻,又有利于守。用孙子兵法的观点来看,这确实是明智的战略选择。

《孙子兵法》有两大基石,一是军事实力,二是客观条件。孙子既强调量力而行,又看重视形而动,容不得随意和任性。这里的“形”,主要指地形、战场各种客观情况。上文提到的“四军之利”,就是在山川丘陵之地、江河水网之地、盐碱沼泽之地、平坦开阔之地安置军队的原则。孙子唯恐人们在这个问题上大而化之,进一步强调安营扎寨以及行军途中要遵循的具体细则:“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进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旁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处军之宜,二是处军之忌。

先看处军之宜,也就是军队安营扎寨的合适方法。一般说来,军队安营扎寨时要选择向阳的、干燥的高地,尽量避开阴暗的、潮湿的洼地。军队还要选择靠近水草的、粮草供应便利的地方,能够让将士不生病,这样就有了胜利的把握。在丘陵堤防之处,军队要占领它向阳的一面,主要侧翼的部署要背靠丘陵堤防。这样做才有利于用兵,也才有利于发挥地形的辅助作用。

再看看处军之忌,也就是安营扎寨要注意的问题。孙子强调了三点禁忌。一是当上游地区下雨,下游水流肯定变得湍急,如果军队想徒步涉水,一定要等待水流平稳后再通过。二是军队如果遇到6种不利地形,要迅速离开,千万不要接近。6种不利地形分别是:绝涧,即前后险峻、水横穿其中的地形;天井,即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天牢为三面环山、易入难出的地形;天罗为草木茂密、难于施展兵器的地形;天陷,顾名思义,是地面泥泞、车马难行的地形;天隙,即道路狭窄、地面坑坎的地形。处于这样的地形,我方在尽快远离的同时,要尽力将敌人诱至靠近它的地方;我方要面向这样的地形,尽力让敌人背靠它,这样才能使其一步步退到不利境地。三是驻军周边如果有险峻的隘路、湖沼、水草丛生的地方,山林和草木茂盛的地方,军队要谨慎地反复搜索,因为这些都是敌人可能藏有伏兵或奸细的地方。

综合起来看,处军之宜也好,处军之忌也罢,总的要求就是“四个有利于”:有利于摆兵布阵,营造有利的作战态势;有利于部队粮草供应和人马的安全健康;有利于作战意图的实现和战斗力的发挥;有利于对敌情的观察和判断。

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或许会对剧中李云龙率领独立团全歼日军战地观战团的精彩战斗留下深刻印象。在剧中,日军特种部队想要袭击八路军总部,并安排日军观战团现场观摩,结果被李云龙抓住战机全歼。事实上,这个情节确有历史原型,但是,在真实的历史背景中,日军的企图比这可大得多。1943年10月,为消灭晋冀鲁豫边区太岳根据地的抗日武装力量,日寇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调集3万兵力,对太岳地区进行残酷的“铁滚扫荡”。他将全部兵力分三线摆开,第一线兵力以日军为主,配属部分汉奸特工队,采取分路合击的战术,寻找我军主力决战;第二线兵力由日伪军混编而成,在根据地烧毁村庄,抢掠物资运往敌占区;第三线兵力还由日军为主,负责捕捉我方分散突围的小股部队和零散人员。冈村宁次为自己的杰作扬扬得意,将这一新战术取名为“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并亲自担任总指挥,叫嚣着将通过此次扫荡彻底摧毁我方太岳根据地。为指导其他地区的“扫荡”,给其提供经验,冈村宁次从各地抽调100多名少尉以上的军官组成“皇军观战团”到前线“观战”。

当时,129师386旅旅长王近山受领任务,亲率该旅16团护送一批干部到延安组建新的守备旅。10月18日,当部队行至山西洪洞县韩略村的时候,王近山得到当地乡亲的情报,说23日会有日军车队从村边土路经过。这个韩略村,是临汾至屯留公路上的一个村庄,距临汾十七八公里。村子不远处有一条山沟,两侧是两丈多高的悬崖峭壁,汽车就从山沟中间穿过。王近山对于地形有着天然的敏感性,他感觉这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如果我军把山沟两端“堵死”,居高俯冲,敌人将插翅难飞!于是他和16团政委常祥考、副团长袁学凯研究决定,队伍停止前进,就地埋伏、准备战斗。10月22日晚,王近山调动部队和民兵,埋伏在山沟两侧,布下了天罗地网。

第二天天亮后,日寇13辆汽车载着“皇军观战团”和警卫士兵趾高气扬地驶入山沟。日寇做梦也没有想到八路军的一个主力团会突破他们的防线跑到这里来。突然,爆豆似的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响震山谷,日寇的最前面几辆汽车和最后面几辆汽车被炸药和手榴弹炸毁,既不能前进、又无法后退,中间的汽车就被堵住无法动弹。日军军官只能凭借汽车拼死抵抗,而一辆辆的汽车又纷纷中弹焚毁,负责保卫“皇军观战团”的日寇军官见大势已去,首先切腹自杀,其余军官不是被击毙就是自杀,180多名日寇军官和众多的警卫士兵除三人侥幸逃生外,其余的全部被歼灭在山沟中。冈村宁次听说“皇军观战团”遭遇伏击,手下爱将遭到全歼,火速调集数千人在6架飞机的配合下向临汾“合围”而来,但王近山早已指挥16团跑得无影无踪了。

后来,毛泽东听说了此次伏击战,还在延安接见旅以上干部时说:太岳有个王近山,敢打没有命令的仗。王近山勇敢、果断、有胆略,能抓住战机打漂亮仗!主席讲的这个战机,在此次伏击战中,主要是指我军占据有利地形,利用地形优势对进犯的日军施以重击。

现代战争已经从陆地拓展到海上、空中、太空、电磁空间,甚至人的认识空间,现代战场已然空前广大。但是,孙子强调用兵打仗必须寻求“兵之利,地之助”的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unzibingfa/20230425327.html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