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孙子兵法/【原文】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原文】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进攻作战,足食+巧谋/蒙古骑兵远程进攻作战的特点【原文】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精解】曾经有不少网友争论一个问题:成吉思汗读过《孙子兵法》没有?有的说,他那么能打仗,肯定读过。有的说,他不识汉文,怎么可能读《孙子兵法》?网友们吵得不亦乐乎,谁也说服不了谁。成吉思汗本人是否读过《孙子兵法》...

进攻作战,足食+巧谋/蒙古骑兵远程进攻作战的特点

【原文】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精解】

曾经有不少网友争论一个问题:成吉思汗读过《孙子兵法》没有?有的说,他那么能打仗,肯定读过。有的说,他不识汉文,怎么可能读《孙子兵法》?网友们吵得不亦乐乎,谁也说服不了谁。成吉思汗本人是否读过《孙子兵法》,这个问题还真有点难回答。其实,他读没读过,并不重要。历史上多少人读过《孙子兵法》,照样打败仗。没读过的人未必不能打胜仗。《孙子兵法》总结的是战争规律、谋略思路,汉民族打仗会遵循这些规律和思路,蒙古族也必然会遵循这些规律和原则。比如,他们的远程战略、迂回进攻作战的方法就与孙子所说的“为客之道”惊人地一致。

孙子说:“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所谓“为客之道”就是我军深入敌国境内作战的基本方法与原则。孙子强调了两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说:凡是进入敌国作战,越深入敌国境内则我方军心越容易统一,敌军就越无法战胜我方;在敌人富饶的地区夺取粮草,使全军得到充足的给养。此句核心强调的是作战过程中的粮草补给方式。

古人讲,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孙子的时代,一支军队要远离本国去别的国家作战,除了本国的后勤补给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就地补给——掠夺敌人的粮草来补充自己。关于这个问题,孙子在《作战篇》曾算了一笔账,从战争成本和保持军队持续作战能力的角度分析,得出了“因粮于敌”的思想,强调作战中消耗的粮食要从敌国就地获取补充。

第二个问题:“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即告诉将领要注意保持士卒的体力,不要让他们疲劳不堪,要提高士气、积蓄力量;部署兵力,要巧设计谋,造成敌人无法揣测我方之企图的有利态势。其核心强调是谋形造势的问题。

13世纪的蒙古军队曾横扫世界、席卷欧亚大陆、所向无敌,向南一直打到缅甸,向东差点把日本灭了,向西占领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打败德意志,穿过多瑙河,最后到达亚得里亚海,征服了半个世界,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可以说,其战无不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蒙古军队的后勤问题解决得比较成功。他们每征服一处,就将被征服地区的人员抓来扩军,夺其所有来补充自己。掠夺财物和人口是蒙古军队解决军队人员补给、粮食补给的基本形式。这样他们不需要携带大量的粮秣物资,又不需要庞大的辎重车队跟随,还不必保留一个后方供应地,因为部队没有后勤“尾巴”,所以他们能以旋风般的速度和力量作战。他们的掠夺是公开和大规模的,每占领一处,就会抢掠几天,从金银财宝到衣物食品,都不放过,还让当地人民交各种物品和税赋。虽然这种后勤补给方式非常野蛮,但的确也是相当有效的方法。

除了这一方法外,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伴随保障。蒙古军队一旦出征,整个部落都搬迁。他们的补给随身携带,如食物、武器、马匹。一袋皮囊的食物够一个人吃大半年,远征的蒙古人马背都带几个皮囊,马匹也不需要补给,蒙古人打仗带的大多是母马,一是可以大量产崽,补给所用马匹,二是可以提供马奶。马还可以做帐篷用,当年攻打莫斯科、蒙古大军围困的时候,天寒地冻,气温是零下几十度,蒙古人也没带什么帐篷,都是用布盖住马身,自己钻在马肚子底下躲避严寒。

此外,在就地解决粮食补给的基础上,军队还要巧妙部署兵力、巧设计谋,使敌人无法揣测其企图。13世纪,成吉思汗的军队之所以能在六七十年的时间里攻取那样广大的地区,并且攻必取、战必胜,西方史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的解释是:“当时蒙古军队的武器比别人更精良而且更适合于实战使用;成吉思汗兵制比较完善,军纪严明;将领多巧于计谋,擅长兵法和战略。”(布鲁丁,伊万宁,《大统帅成吉思汗兵略》)

蒙古骑兵的大迂回战略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在长期的征战中形成的作战韬略之一。它源于蒙古族的围猎,其突出特点是:在使用力量之前,先用计谋将对方制服。在全面侦察敌情、地形的前提下,蒙古军队凭借骑兵持久的耐力和快速机动能力,经常越过人们难以想象的大漠、险滩、雪谷、荒原,出其不意地向敌人的深远之地大胆穿插、分割,几路进攻部队相配合,四面包围敌人,迫使对方迅速瓦解。它不以击溃敌人为战争目的,而是用猎人那双狡黠、深邃的眼神盯着敌人的后方,以左右包抄的方式将敌人包围,从不给对方留下一条逃生的出路。即使留有一条生路,那完全是一种战术运用。这种大迂回战略,与孙子“运兵计谋,为不可测”的思想可谓一脉相承。

也许有的朋友会想到一个问题:既然游牧民族不学《孙子兵法》都能够横扫世界,那么读《孙子兵法》也就没什么用了。有位教授就曾经在电视节目中讲过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游牧民族不读兵书,却常常打败读兵书的军队,所以兵法无用,《孙子兵法》无用。我倒是认为,如果他们读了《孙子兵法》,而且真正读懂了,也不至于能马上打天下却不能马下治天下,不至于盛极一时的元朝仅仅持续了98年就远遁大漠之北。

可以肯定的是,《孙子兵法》绝不是万能的,不能“包治百病”,也不是“灵丹妙药”,一用就见效。它只是战争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战争规律的结晶和谋略艺术的概括。其作用在于训练人们的谋略思维能力,启迪人们的战争智慧,提供人们各种历史经验。学习《孙子兵法》,有助于人们更加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谋略思维思考和处理问题,形成遇事先谋而后动的习惯。

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抱着“有用”或“无用”的观点看待《孙子兵法》。毫无疑问,其中相当一部分具体方法,比如《地形篇》中利用种种地形的那些办法,已经不能直接搬用了。然而,其中的主流思想和大部分谋略思路仍然富有生命力。所以,我们重在学习其思想精髓。“为客之道”就是如此。其思想精髓在现代战争中,尤其是信息化战争中仍然管用。比如美军近些年的海外作战行动,主要的后勤补给方式就是通过盟国就近补充。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因沙尘暴和伊军威胁也出现了补给跟不上的问题。由于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费尔德的战法强调进攻速度——一周之内,战线推进300公里——造成战线过长,后勤油料、弹药和部队给养补给相对困难。进入伊拉克的先头部队——第7装甲骑兵团及第3步兵师、陆战队第1师等,因得不到油料、饮水、野战口粮及装备补给而被迫减缓进攻速度。人们看到,美军官兵蓬头垢面,36小时吃一顿饭,向平民伸手索要鸡蛋,车辆缺少零件抛锚,为躲避风沙在车辆下席地而卧,美军的后勤补给可谓捉襟见肘。20多万美军仅靠后勤部门从本土运输补给品是很难解决问题的。为此,美国依靠伊拉克周边的盟友国家,采购洗衣粉、香皂、床单、枕头、手纸,以及水果、食品、帐篷等,就近解决了后勤补给问题。再加上美军拥有绝对的制空权、制海权,它凭借其强大的国力、优厚的待遇、美国精神的宣扬以及强大的后勤输送能力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此外,“为客之道”表面似乎讲的是纯粹的军事问题,是进攻作战的方法。但是由“掠于饶野,三军足食”的思想,我们能不能联想到借用外力、借用市场上各种资源为我服务?由“运兵计谋,为不可测”的思想,我们能不能想到在竞争场上用计、用谋,以营造对自己十分有利的态势?不言而喻,当今的竞争场上,我们既需要巧借外力,又需要巧用谋略,而且还要把两者不露声色地结合起来,才能使自身处于“不可测”的有利地位。对手不知如何攻,也不知如何守,我方既安全又自主。何乐而不为?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unzibingfa/20230425344.html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