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孙子兵法/【原文】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原文】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遵循战道,机断指挥/朱可夫为何怒怼斯大林【原文】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精解】孙子在分析“兵有六败”和“将之六过”之后,从总体上提出了一种避免“将之六过”的办法。他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他...

遵循战道,机断指挥/朱可夫为何怒怼斯大林

【原文】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精解】

孙子在分析“兵有六败”和“将之六过”之后,从总体上提出了一种避免“将之六过”的办法。他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他首先以肯定的语气指出,地形等自然条件是战争制胜的重要辅助条件。孙子强调,在战争中,正确的做法有两个要点:一是“料敌制胜”,也就是正确判断敌情,定下制胜的计策;二是“计险易远近”,即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十一家注孙子》等版本为“计险阨、远近”,但是《计篇》中讲道:“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本篇讲的也是“地”的问题,应该与前面的表述一致,这里应该还是“险易”更合适。

综合观察古今中外的战场搏杀,胜者往往都遵循了这两个要点。因为,只有将领准确了解敌情,才能正确决策和指挥,只有清楚地计算战场地形的险易和道路的远近,才知道怎样更好地利用地形,更周密地完善作战计划,或者更精确地根据地形条件灵活指挥。孙子将这一办法推崇至极,认为是“上将之道”。注意,这不是一般的将道,而是上将之道。这里的“上将”不是指职务等级的上将,而是指能力水平上的上等将领、优秀将领。

唯恐人们重视不够,孙子补充强调一句:“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此”即“上将之道”。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孙子连用两个“必”字。也就是说,将领知道“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的方法,并用于作战,必然能够避免“兵之六败”,从而赢得作战的胜利;反之,不知道这种“上将之道”而盲目指挥作战,必然导致“兵之六败”。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所谓“上将之道”原来不过是知敌和知地,似乎并不复杂。然而在生活中,往往越是简单的道理越容易被忽略,越是容易的事情越难于做好。而做到“上将之道”难上加难。因为这不仅是将领知不知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做到。再优秀的将领除了受自身心理认知和战场客观条件的制约之外,还必须听命于国君。纵然心中对敌情地形了如指掌,能不能根据客观情况灵活指挥却不能完全取决于自己,还必须取决于国君的意志。对于《九变篇》中“君命有所不受”的观点,有的人把它当作不听领导招呼的挡箭牌、擅自行动的依据,以为上级命令和指示可以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其实,这是曲解了孙子的意思。孙子这句话的核心是强调要给予将领在战场上灵活应变的权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将领可以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有一条底线,那就是孙子在本篇说的:“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注意,孙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新名词——“战道”。我们通常讲用兵之道、将道等,很少讲“战道”。孙子讲的“战道”,就是作战规律,是战场上你死我活拼杀时应该遵循的指导规律。整句话说的是,如果依照作战规律分析,我方必然取得胜利,即使国君说不打,将领也可以坚持打;如果依照作战规律分析,我方没有取胜的把握,即使国君说一定要打,将领也不能打。可见,这条底线就是作战规律。将领了解了敌情和地形之后,依照国君命令打仗。如果国君的命令符合战场上的敌情地形,将领就必须坚决执行。反之,如果国君的命令与战场上敌情地形相差太多,违背了作战规律,将领就不必执行。如此方能真正用好“上将之道”。这就把作战指挥的灵活性与原则性有机结合了起来,闪耀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光辉。

苏联享有“军神”美誉的朱可夫元帅曾经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突然进攻苏联,打得苏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为了抵御侵略,6月23日,苏联成立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朱可夫成为7名成员之一。当时苏联从北到南,所有的方向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朱可夫根据战场的态势,认为对付德军快速军团行进间突破的最好方法,是反突击行动。通过积极的防御稳固战线,消耗和杀伤敌人。这个想法与斯大林“寸土必争坚守现存阵地”反攻战略相悖。7月29日朱可夫到斯大林办公室汇报工作,并建议斯大林放弃基辅,全力保卫莫斯科。斯大林厉声说:“把基辅交给敌人,亏你想得出!简直是胡说八道!”当时斯大林具有绝对的权威,一大批意见不合的高官都已被斯大林清洗了。朱可夫为了国家的生死存亡,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反驳说:“斯大林同志,如果您认为我这个总参谋长只会胡说八道的话,您把我的职务撤销好了,把我派到前线去,或许在那里我会对祖国有点用处。”

在场的人都愣了,朱可夫居然敢当面顶撞握有生杀大权的斯大林!房间里静得吓人,好半天,斯大林才说了一句话:“朱可夫同志,冷静些。请你先出去。我一会儿叫你再进来。”朱可夫推门而出。

半个小时之后。斯大林把朱可夫叫到办公室来,说:“朱可夫同志,我们方才商量了一下,决定解除你的职务。我想让你到前线去。”朱可夫说:“到哪个部队?”斯大林说:“你愿意到哪儿?”朱可夫回答:“我可以做任何工作。指挥一个师,一个军,一个集团军,一个方面军——只要祖国需要。”

斯大林一听这话,知道朱可夫还是坚持己见,立刻拍板说:“从现在开始,我任命你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你准备什么时候去?”朱可夫说:“1个小时之后,我就离开莫斯科。”

不久之后的事实证明斯大林“寸土必争坚守现存阵地”的战略是错误的,他很快就看到了基辅战役中66万苏军被围歼的悲剧。相反,1941年9月6日,朱可夫率领预备队方面军成功地实施了卫国战争中的首次进攻战,也让德军攻入苏联之后第一次遭遇战役失败,粉碎了德军先头部队的进攻,令军心大振。胜利当天,朱可夫打电话给斯大林,汇报战果,可斯大林说了一句“知道了”就挂了。

9月8日,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陷入德军的三面包围之中。9月9日,朱可夫接到赶赴莫斯科开会的命令。斯大林有个习惯,他开会不允许部下迟到,哪怕是1分钟。可当朱可夫赶到斯大林办公室时已是晚上9点5分了。他推门进去,当时苏共中央政治局的委员几乎全部在场。朱可夫道歉说:“对不起!我迟到了1小时。”斯大林说:“不对,你迟到了1小时零5分钟。”但紧接着他面带微笑地说:“坐下吧,听听汇报。饿吗?如果饿,边吃边谈。”

作为苏军的统帅,斯大林没有责备迟到的朱可夫,他实际上是用这种方式承认了自己先前的错误。接着,斯大林命令朱可夫到局势危急的列宁格勒去。他说:“如果德军占领了列宁格勒,就会进攻莫斯科。那里所有的部队都归你指挥,你需要带谁去就带谁去,你可以在全军挑选你最需要的人。”斯大林的这番话意味着他对朱可夫的极大信任。从这次开始,朱可夫就成为斯大林的“救火队员”了。哪里危急,他就被派到哪里去。从列宁格勒到莫斯科,从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现伏尔加格勒),从斯大林格勒到库尔斯克,一直到最后攻占柏林,朱可夫指挥了卫国战争中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获得了崇高的威望,被誉为苏联的“军神”。

朱可夫堪称“遵循战道,机断指挥”的典范。尽管现实社会中难以复制朱可夫式的英雄,但其身上所反映出来的、孙子所说的“上将之道”和“遵循战道”的精神值得效仿。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通常都会面临既要根据客观情况办事,又要严格执行领导指令的问题,如何做到两全其美?我们不妨从孙子的智慧和朱可夫的实践中寻求一些启迪。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unzibingfa/20230425335.html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