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孙子兵法/【原文】 故兵贵胜,不贵久。

【原文】 故兵贵胜,不贵久。

兵贵胜,不贵久/速决战与持久战孰优孰劣【原文】故兵贵胜,不贵久。【精解】《作战篇》的主要谋略思想层层递进、前后呼应。比如,先讲务必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再讲“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智将务食于敌”,从敌国战场上获取各种作战物资,甚至“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缴获敌军的战车、官兵,将其转化成为我方的作战力量。这一切谋略措施的目的何在?孙子的回答是“兵贵胜,不贵久...

兵贵胜,不贵久/速决战与持久战孰优孰劣

【原文】

故兵贵胜,不贵久。

【精解】

《作战篇》的主要谋略思想层层递进、前后呼应。比如,先讲务必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再讲“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智将务食于敌”,从敌国战场上获取各种作战物资,甚至“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缴获敌军的战车、官兵,将其转化成为我方的作战力量。这一切谋略措施的目的何在?孙子的回答是“兵贵胜,不贵久”。

孙子认为,只有备足了战车、兵器,拥有充足的作战官兵,才有足够争取速战速决的胜利的力量。孙子这个观点并不是讲条件、要价码,而是真切地道出了一条战争客观规律。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强调速战速决,但文字表述上有点令人费解。各个版本的《孙子兵法》都写作“兵贵胜,不贵久”,查一查各家注释,却发现他们都不注释“胜”,只注释“速”字。比如,有的注释为“贵速胜疾还也”,强调快打快撤。显然,在古代注释者的眼中,“胜”,即“速胜”。因为,孙子说过“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所以,孙子所说的“胜”就是“速胜”。如果直接说“兵贵速,不贵久”,似乎也不太严谨。因为,行动迅速并不一定胜利。相比之下,还是“兵贵胜”更符合战争规律。曹操从反面分析:“久则不利,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也。”他认为战争打久了,若不能迅速收手,就如同玩火自焚。这些解释虽然角度不同,却都切中肯綮。可见,孙子此言就是要求打仗务必速战速决,不能拖拖拉拉、旷日持久。这也就是《作战篇》的核心思想所在。

之所以追求速胜、反对持久,原因就在于孙子上文分析的久战不决会造成三大危害:一是军队战斗力衰竭,二是国家财力空虚,三是外敌乘虚而入。这些危害足以导致国破家亡,这样的战争不仅不能赢得利益,反而赔本,所以一定要尽力避免。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争取速战速决。

我给北大学生讲《孙子兵法》时,学生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孙子讲速决战,毛泽东讲持久战,为什么两位军事家观点完全相反?第二个问题是,日本人想三个月内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结果失败了,中国人用14年持久抗战,结果胜利了,究竟是速决战好,还是持久战好?

恐怕有必要从两个方面回答这两个问题。

首先,孙子与毛泽东所处战略态势不同。孙子处于春秋争霸战争时期,他撰写兵法十三篇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吴王争夺天下霸主地位。而且当时的吴国是南方的大国,实力雄厚,既然要争夺霸主地位,就得主动出击,采取进攻方式打垮敌军、征服敌国。所以,《孙子兵法》的谋略思想基本上倾向于战略进攻,很少讲防守。毛泽东提出持久战时则处于中日力量极度不平衡的情况下。毛泽东何尝不想尽快赶走日本侵略者,但日本的经济、军事实力远远强于中国,中国完全没有能力取得速胜。只有通过持久对抗,不断消耗日本国力和军力,实现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整体转变,为最终的战略反攻创造条件。所以,毛泽东提出持久战的方针。

其次,孙子的速决战观点与毛泽东的持久战观点表面上不同,精神实质却基本一致。两种理论都强调持久和速决的转化关系,持久是速决的基础,没有经过持久备战,就不可能具备速战速决的作战能力;速决是持久的目的,持久备战只有通过速战速决才能最终转化为胜利的成果。那么,孙子说的“兵贵胜,不贵久”,强调的是与敌军直接交战之际一定要速战速决,但是动作能不能快起来,完全取决于战前的准备过程。孙子之所以说“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强调的就是只有战前下了一番看上去笨拙、实际上扎实的功夫,才有可能在打起来时行动迅速、速战速决。孙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比如,孙子和伍子胥的“三师疲楚”之计,就是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来来回回地调动楚军。古代的“三”一般不是实际的“三”,而是“多”。“三师疲楚”,就是小群多路、持久地消耗楚军,为最终的战略偷袭做准备。这就把平时持久备战与战时速战速决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毛泽东的持久战理论讲究的只是战略上的持久,通过敌后游击战,一点一点地消灭敌人,但凡大一点规模的战役,讲究速战速决。如平型关战斗、百团大战的主要战斗等,特点都是快打快撤。所以,毛泽东的持久战战略也是为最后的速决战打基础。

至于日本企图三个月速战速决地征服中国,落得个战败投降的结局,这并不是速决战理论本身的错,关键在于日本进行的是侵略战争,不得人心,最终必定失败。同时,从军事上来说,其失败的关键原因也在于日本没有认清速决与持久的关系,战略野心太大。速决战来不得一厢情愿,必须以实力为基础。尽管当时日本经济、军事实力比中国强,但它毕竟是个小国,战争潜力小,持久作战的能力差。中国是个大国,有巨大的战争潜力,战略空间大,耗得起,而且在耗的过程中,力量不断增强,最终得以集聚巨大的力量实施战略反攻。

进入21世纪,速战速决更是成了名副其实的战争制胜法宝。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只用21天就攻入了巴格达,结束了战争。2008年的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仅几天就休战,转入谈判。2001年开始的阿富汗战争和2011年发生的利比亚战争持续时间相对长一些,但也是断断续续,双方真正交战的时间都很短暂。可以预见,速战速决是未来战争的常态。

虽然交战时间短暂,作战准备、作战保障却表现出“持久”的特点。1991年的海湾战争,虽然交战只有42天,但美军向海湾地区运送作战部队和各种作战物资、进行战场布势、营造作战态势以及组织多国部队花了将近半年时间。

现代军事理论中有一种说法:战争胜负并不取决于双方交战的那一具体时刻,而取决于双方战前的战争准备,交战时刻的胜负不过是对战前战争准备的一次公开检验。我完全认同这个观点。很难想象,一个国家平时没有战争准备,舍不得进行军事投入,武器装备落后,军事训练水平不高,战争来临之际还能够速战速决。我曾经听到个别官员胡说,他们说武器装备、战备建设纯粹是烧钱,产生不了任何利润,花那么多钱干什么?少搞一些战备,少拨点军费就行。说得轻一点,这种观点是缺乏军事常识;说得严重一些,这是误国误民的谬论。等到战争来临时再着手战争准备,再临时搞武器装备、战场建设,一切都来不及了,其结局必然是战败。今天的中国建设得如此之好,与革命战争时期大不一样了。那时候可以用空间换时间,让对手暂时占领一些地盘,分散它的兵力,削弱它的力量,我方则赢得力量转换的时间。今天,我们任何一寸土地都让不得。所以,还得重申那句真理:“备战才能止战,能战方能言和。”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快节奏时代,出现了快餐、快的、快闪、快播、快递、快车、快信,等等,一切都空前快速。因此,当今时代孙子“兵贵胜,不贵久”的思想不仅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而且适应各个竞争领域的共同要求。我们不妨将孙子的话换个词,改作“干大事贵胜,不贵久”。当代竞争讲究下先手棋,快鱼吃慢鱼。但是,与战争领域一样,各竞争领域的“速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夜暴富、一步登天的事情极其罕见,只有功夫在前,打牢基础,才有可能快、准、稳、狠地把握各种发展机会,干出一番大业。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unzibingfa/20230425268.html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