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孙子兵法/【原文】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原文】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刘伯承为何同一地点两次设伏【原文】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精解】人们往往有一个习惯:胜利了就总结经验,失败了就吸取教训。但大多数人喜欢对经验津津乐道,对教训讳莫如深。如此一来,按经验办事就成了人们较为普遍的习惯...

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刘伯承为何同一地点两次设伏

【原文】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精解】

人们往往有一个习惯:胜利了就总结经验,失败了就吸取教训。但大多数人喜欢对经验津津乐道,对教训讳莫如深。如此一来,按经验办事就成了人们较为普遍的习惯。很多人上次打胜了,下次照原样再来。孙子则不然,他提出:“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即提醒人们,每次作战都不要重复前一次取胜的战法,而应当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变化。这一观点无疑有悖于人们的习惯思维,而且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好不容易获得的宝贵经验、有效战法,为什么放弃不用呢?

孙子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冷静地看到人们容易忽略的两个问题。

其一是战术伪装和欺骗问题。一般来说,小部队实行伪装行动和欺骗并不太困难,但是大部队在移动和大范围布局时进行伪装和欺骗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现在卫星定位技术很先进,我们各部队、各基地的位置平时就被对方锁定了,一旦行动,要想不让对方知道是不可能的。比如,敌人站在普陀山上就可以清楚地看清山下我们海军的一个潜水艇基地。如果我们的潜艇毫不遮掩地出行,很容易被人掌握行踪。犹如我们在牌桌上打牌,我都知道你手中是什么牌了,这牌还能打下去吗?针对这种情况,孙子提出了一个很独特的概念——“形兵”,即伪装部队部署,用假象迷惑敌人。孙子认为,形兵做到极致,就是无形——自己部队的部署和行动全都被假象所掩盖,不露任何痕迹。其效果是“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深深隐藏在我军内部的间谍也很难从真真假假的表象中摸清我军的底细,再聪明的敌军将领也很难凭借真假难辨的情报谋划对付我军的办法。这就好比间谍躲在普陀山上,虽然能够清楚地看到我军有几艘潜艇,但不知道我军的活动规律,也不知道我军的活动方式,仅仅只知道外部情形而已,照样无法应对。

其二是反向思维问题。人们不想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失败者必定总结教训,其教训往往直接针对胜利者的经验。如果胜利者照搬上次作战的经验,那么下次作战就会正好撞到曾经的手下败将精确瞄准的枪口上。因此,孙子强调不仅要善于隐蔽和伪装,还要善于变化。他说了一句有点绕口的话:“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其中的“措”,意为放置,即把东西放置在什么地方。文中用了三个“形”字,第一个“形”指战场形势,第二个“形”指胜利的状态,第三个“形”指谋略运用。整句话说的是,我根据战场情况变化而灵活运用战术,即使把胜利的事实摆在众人的面前,众人还是看不出取胜的奥妙。人们只看到了我取得胜利的整个过程和最终结果,甚至谋略方法,但谁也不知道我究竟是如何运用这些谋略方法出奇制胜的。

众人看不明白的奥妙究竟是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即我们每次作战都不应重复老一套的战法,而是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创新、变化无穷。

变化,可以出敌意料,掩敌耳目;变化,可以改善环境,创造战机。

被毛泽东誉为“用兵新孙吴”的刘伯承元帅亲自指挥的“七亘村伏击战”,可以说很好地诠释了孙子这一思想。

1937年10月,刘伯承率领129师386旅进抵山西平定地区,当时日军正猛攻娘子关。日军为了切实控制正太路(河北正定——山西太原)南的平行大道,必然加紧从井陉至平定的小路运兵运粮。刘伯承计划在七亘村打一仗,钳制日军的迂回进攻,掩护娘子关的友军作战。七亘村是理想的伏击战场,它是井(陉)平(定)小道的必经之地,从七亘村往东到石门是峡谷,谷深数十米,底宽不足3米,地势十分险峻。刘伯承经过实地侦察,选中了这个伏击阵地,随即命令第772团在七亘村附近待机。10月26日拂晓,测鱼镇日军的辎重部队在300多步兵的掩护下向西开进。9时,日军进入伏击区。第772团第3营放过敌人的前卫部队,向它的本队突然发起猛攻。我方地形选得实在太便利了,八路军从陡坡顶上用机枪、步枪向谷底的日军倾泻着子弹,一捆捆手榴弹垂直往下投。日军顿时像炸了窝的马蜂似的乱碰乱撞,死的死,伤的伤。一阵短促猛烈的火力袭击后,八路军战士随着一片喊杀声,奋勇跳入敌群,跟日军展开了白刃战。2个多小时后,枪声、喊杀声渐渐沉寂下来。日军除少数逃回测鱼镇外,其余全部被歼。此次作战共歼灭20师团辎重队300多人,缴获骡马300多匹和一批军用物资。

按道理,日本人在七亘村遭受伏击,应该不敢再走此道。孰料,两天之后,也就是28日,日军运输大队再次原道而行。那么日军是犯傻还是不怕死?其实,日本人并不傻,不少日本军官学过《孙子兵法》,知道“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的用兵原则。他们猜想,既然刘伯承精通《孙子兵法》,那么绝不会违背这一原则,也就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再次采用同一种战法。所以,重走七亘村反而更安全。

战争是斗智斗勇的活动,是双方智谋的较量。刘伯承很清楚日军的意图是急于打通正太路,从背后威胁太原。据此,他判断七亘村仍然会是日军进军的必由之路,因为舍此别无其他通道。再从日军目前的作战特点来分析,他们屡胜之后骄横得很,通常凭着一股牛劲儿,就向预定的目标执拗地突进,毫不理会一些小的损失。于是刘伯承决定再次在七亘村西改道庙公路南侧山地设伏。

28日晨,敌人的辎重部队果然循原路过来了,前后有100多骑兵、300多步兵作掩护。当然,他们毕竟吃过亏,一路加强了搜索警戒,遇有可疑处便发炮轰击。到七亘村附近,他们更加小心翼翼,朝村里村外进行了反复的炮击。第772团第3营的指战员隐蔽在灌木、草丛和石洞里,他们沉着镇定,不发一枪。11时许,日军进入了伏击地域。第3营的机枪、步枪一齐响了起来,给敌人以猛烈打击。战至黄昏,我军击毙日军百余名,缴获骡马几十匹。剩余日军趁夜色朦胧,突围而出,小部向西逃往平定,大部向东退回测鱼镇。

刘伯承在同一个地点先后两次设伏,都大获全胜。这主要得益于刘伯承的指挥艺术:他敢于突破常规,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创新战法。这个例子也同时说明,孙子“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的思想反映了战争的客观要求,不失为古今制胜的法宝。

现在许多领域同质化竞争的现象比较严重。电视节目中,湖南卫视搞个《超级女声》,其他各台纷纷效仿。节目看来看去都差不多,观众心生厌烦,干脆调台。市场竞争中,某种产品受欢迎,各个商家就争相效仿,压价销售,降低成本,使原本有希望做得更好的产品质量下降、信誉扫地,最终无人问津。在同质化竞争的领域,从业者必然是前有堵、后有追,互相掣肘,生存不易、做大更难。春秋末期享有“商神”美誉的范蠡就为我们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思路。他的经商诀窍是:“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左丘明,《国语·越语上》)即夏季购入皮货,冬季购入丝绸,旱时购买舟船,涝时购买大车,等待市场缺乏某种货物的时候再卖出。其核心是反季节操作、差异化经营。现在有些人借用范蠡这一思想,提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人变我精”,也有人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尽管措辞不一,但贯穿其中的主线是一致的,那就是我们要善于变换思路。用孙子的话来说,就是要善于“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unzibingfa/20230425308.html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