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孙子兵法/【原文】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原文】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

先夺其所爱,则听矣/曹操火烧乌巢一举扭转危局【原文】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精解】孙子很清楚,战争不是一方的独角戏,战场不是单方面的舞台,我方要利用好“九地”,敌方也会想着法子争夺“九地”。高明的人总是要...

先夺其所爱,则听矣/曹操火烧乌巢一举扭转危局

【原文】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精解】

孙子很清楚,战争不是一方的独角戏,战场不是单方面的舞台,我方要利用好“九地”,敌方也会想着法子争夺“九地”。高明的人总是要想方设法阻止敌方利用“九地”。为此,孙子提出了一系列办法:“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这段话至少有三层含意。

第一层意思:孙子说“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他强调,自古以来善于打仗的将领,都不是只知道闷头死拼的人,他们往往特别注重用计、用谋搞乱敌人,孙子点出了比较常用的6种方法。

一是“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即令敌人的部队前后不相策应、各奔东西,这里的“及”就是策应的意思。

二是“众寡不相恃”,“众”指人数众多的主力部队,“寡”指人数寡少的支援部队,“恃”即依靠、凭借的意思。整句话强调的是使敌人的主力部队与支援部队不能相互依靠。

三是“贵贱不相救”,“贵贱”在这里是一种比喻、代指,指身份高贵的将领和身份低贱的士兵。本句意思是使敌军的官兵之间不能相互救援。

四是“上下不相收”,这里的“收”是聚集、联系的意思。本句意为使敌人的军队上下不能相互联络,无法统一指挥协调。

五是“卒离而不集”,“离”就是分散,“集”就是集中。本句意为使敌方士卒溃散、难以集中。

六是“兵合而不齐”,“合”为交战的意思。本句意为使敌方交战的时候队形不整齐,阵势不严整。

可想而知,一旦敌军处于这6种状态,即使他们占领有利地形,也难以得到地形之利,更无法与我方交战。

第二层意思:“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句话很重要,它道出了战争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在打仗问题上,将领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想当然,一定要根据战场上的客观情况决定进退、攻守。这里的“利”,主要不是指利益,而是状态的利弊。地形、地势对我方有利,敌情被我方搞乱,那我方就坚决行动,迅速打击。反之,地形地势对我方不利,敌情并未混乱,那我方就停止行动,等待时机。当然,把握这条原则并不容易,需要将领特别冷静,特别有智慧。因为利与弊的状态往往交织在一起、难以分辨。所以,将领一定要特别冷静和机智地权衡。

第三层意思:“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冷静和智慧对将领来说固然非常重要,但在有些情况下,除了冷静和智慧之外,更需要的是勇气。孙子以提问的口吻问道:假如敌人人数众多,阵势严整地向我推进,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们呢?孙子随即自己回答说:首先夺取敌人的要害之地,就能够使其听从我的摆布了。《广雅·释诂》:“听,从也。”意谓使敌人听从、顺从我的意愿。

这其中有三个要点。

一是首先要知道何为敌人所爱?何为敌人要害?曹操认为:“夺其所恃之利。”就是要夺取敌人关键、利害之处,而明代兵家赵本学的解释则更为详细,他说,“所爱之处”为敌人的心腹巢穴之地,或为敌人的粮草积聚之地,或为敌人必须救援之地。总之,一定是敌人关键的要害之处。

二是要善于选准敌人的要害之处。敌人的关键利害之处,不仅是足以影响敌人战略全局的关键之处,而且最好又是敌人疏于防守或虚弱的环节,这样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实就是孙子所讲的“避实而击虚”。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集中优势兵力,以敌人既是要害而又虚弱之处为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战略见解。我们知道,若米尼说过:“一定要打击在最具有决定性的方向上面。”(A. H. 若米尼,《战争艺术概论》)斯大林也这样说过:正确地选定战略主攻方向就能“预先决定整个战争十分之九的命运”(斯大林,《斯大林军事文集》)。

三是行动要隐蔽突然,迅速干脆。我们即使找准了敌人的要害,如果行动拖拖拉拉也难以让敌人“听矣”。

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之所以能够反败为胜,关键在于他不仅活用了“先夺其所爱”的战法,而且行动过程中很好地把握了这三个要点。

公元200年,袁绍发布檄文,率10万大军向盘踞许昌的曹操发起进攻。曹操北上迎敌,双方几经激战,在官渡形成相持局面。当时,曹军的形势十分危急,不只是兵力处于劣势,粮草也不多了。恰好在这时,本为袁绍谋士的许攸来投,向曹操献上了“火烧乌巢”的妙计。乌巢地处袁军大营北20公里处,是袁绍最重要的辎重存放地。由于它在袁绍大本营的后方,故守备兵力不强,且疏于戒备。曹操立刻意识到这是袁绍的“所爱”之处,于是立即亲率5 000名精兵,打着袁军旗号,每人带一束柴草,人衔枚、马裹足,利用夜暗走小路直奔乌巢。袁绍获知曹操袭击乌巢后,只派轻骑救援,主力则猛攻曹军大营。哪知曹营非常坚固,攻打不下。那边呢,曹军急攻乌巢大营。尽管袁绍增援的部队已经迫近,曹操仍然加紧督促官兵死战,结果大破袁军,并将其粮草全数烧毁。

袁军听说曹操火烧乌巢,顿时军心大乱。袁绍带800名骑兵仓皇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7万多人,官渡之战就这样以曹胜袁败而结束了。

近些年,西方军事理论界先后提出打击重心理论、五环理论、结构瘫痪战理论,其实,其核心都是孙子所说的“先夺其所爱”,一旦最被重视的要害遭到毁灭性打击,随之而来的便是全局瘫痪或整体崩溃。现代社会面临的战争,也很可能就是这种战争。双方交战,一方不一定在边境上打击另一方的军事阵地和作战部队,而可能会远程精确打击其国计民生的要害,诸如电力中心、信息中心、金融中心、交通中心、能源基地等。这些地方一旦受到袭击,很可能举国混乱。科索沃战争已经做出了示范。美国和北约的飞机用石墨炸弹炸毁了南联盟的电力中心,使其全国电力系统顿时陷入瘫痪,南联盟政府被迫接受停战条件。所以,我经常呼吁:国防不等于军防,国防是全民的国防,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应当有战争意识,平时要有防范战争的措施,全国上上下下都应当培养战争承受能力,战乱之际才能意志坚定。

如果上升到哲学层面来看,孙子“先夺其所爱”的观点也揭示了一种哲学的思维方法,那就是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没有选择地什么都干,什么都占,胡子眉毛一起抓,没有重点。有些人一辈子忙忙碌碌,却一事无成,恐怕关键原因就在于没有找准主攻方向,没有弄清攻击重点,精力分散,当然干不出什么大事。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unzibingfa/20230425342.html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