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孙子兵法/【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孙子为何怒斩吴王爱姬【原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精解】“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孙子为何怒斩吴王爱姬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精解】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这句与《军争篇》开头第一句话类似,说的就是一般流程。即大凡用兵的法则,就是主将接受国君的命令,组织军队,聚集军需,然后开赴至战场。

接下来几句讲的就是军队灵活变化的问题。军队行进过程中很可能遇到种种复杂地形和意料之外的情况。孙子先列举了在5种地形条件下可以采取或不能采取的行动,即“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圮地”为山林、险阻、沼泽、房屋倒塌等难行之道,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军队不要宿营扎寨;

“衢地”为几个诸侯国相互毗邻的四通八达之地,军队处于这样的地理位置时就要注意联盟结交;

“绝地”指的是离开本国越过边境,深入敌国的作战地域,军队在这样的地方不要久留,要快速通过;

“围地”指的是进退两难,敌人用少量兵力就可以围攻我方的地域,军队在这样的地方要仔细谋划,寻找突破口;

“死地”,顾名思义,为进退不得走投无路之地,那么军队就要殊死奋战,以求得置之死地而后生。

接下来,孙子又列举了5种“有所不”的情形:“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的意思是:有的道路我们原计划要走,但到实地一看敌人有埋伏,就不要非走这条道了;有的敌军我们原计划要打,但当面一看这支敌军或者不堪一击,或者难以攻打,也就不必硬打;有的城邑我们原计划攻取,如果敌人已经放弃,或者加强戒备,就不宜强攻;有的地域我们原计划要争夺,如果到实地一看或者争来不利,或者可能过于费时费力,影响夺取更重要的目标,那也不要再争。推到极端来说,一般情况下国君的命令应当坚决执行,但是如果它与战场实际情况不符,也可以不执行。

孙子最后这一句话实际上是对前面所说的种种情况的总结和升华,意在强调战场上一切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化。战场上,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交战之前我们不可能将开战后的一切情况精确计划,国君的命令与千里之外的战场实情不一定吻合,如果将领不知变化,死抱着计划或命令指挥作战,很可能打败仗。可见,孙子这句话虽然反叛,但反映了战争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君用好将领的关键所在。

令人敬佩的是,孙子不仅敢于提出这样的观点,而且敢于在实践中采取这样的行动。公元前512年的某一天,在伍子胥的举荐下,孙子得到觐见吴王阖闾的机会。孙子呈上兵法十三篇,吴王看了几篇便被其中的谋略思想深深地吸引,不知不觉“口之称善”,连声说:“好,好,真好!”赞叹之余,吴王突然产生一个念头:这些兵法讲得头头是道,是否真正适合实际战争呢?于是他对孙子说:“你的13篇,我都看过了,可以小试于训练士兵吗?”孙子自信地回答:“可以!”紧接着,阖闾又提出了一个让孙子毫无思想准备的问题:“可以试之于妇人吗?”孙子心里暗自一惊:打仗从来都是男人的事情,怎么能用女人演练兵法呢?虽然孙子明白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但还是决心一试,便果断地回答说:“可以。”

更加出于孙子意料的是,阖闾所说的“妇人”并非吃苦耐劳的普通妇人,而是吴宫之中金枝玉叶的美女。180名宫女在官吏的引导下来到吴宫后方供君主行猎的园林中,兴奋地等待着做战争游戏。

孙子将宫女分为左、右两队,各90人,每人配发一件长长的画戟,并指定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分别担任左、右队的队长。一切安排就绪之后,孙子向宫女规定了前进、后退、左刺、右劈等一系列动作的方法和口令,可是当他下令操作时,一心做游戏的宫女哪管那么多规定,嘻嘻哈哈,乱作一团。待宫女止住笑后,孙子首先做自我批评。他说:“刚才可能是我说得不够清楚,以致大家不熟悉动作要领和指挥号令,这是为将的罪过。”接着,他又重复了几遍动作和号令,并特意告诫两位队长,要求她们带头听从号令。尔后,孙子亲自操槌击鼓,命令宫女向左方前进,宫女更加放肆地捧腹大笑起来。孙子知道,再这样下去不行,必须用武整肃军纪,杀一儆百。于是,他厉声喝住左右两队,严肃地说:“纪律约束交代不清楚,指挥号令没有再三申明,这是将领的罪过。但是,当将领三令五申地说明纪律和号令之后,属下仍不执行命令的,就是基层队长的罪过了。”说完,他问执法官:“按照军法,不服从军令者当如何处置?”“斩首!”执法官回答道。于是,孙子下令:斩左、右队长。这时,在检阅台上津津有味地观看美女演练的吴王阖闾,见孙子真要斩自己的二位爱姬,大为惊骇,急忙派人传令:“刀下留人!”吴王解释说:“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了。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但愿勿斩!”孙子斩钉截铁回答吴王:“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随即斩二队长,并以首级巡行示众。众宫女个个吓得面如土色,噤若寒蝉。孙子又从左右队中各指定一个队长,再次击鼓。这时,宫女再也不敢把孙子的命令当作儿戏,闻鼓而动,鼓声令左,就一齐向左,鼓声令右,便一齐向右。至此,整个教场上只能听到威严的鼓声、整齐的步伐声,再也听不到嬉笑喧哗的声音,看不到左顾右盼的情景。原来娇柔百态的宫女,一下子俨然成了军中战士了。

孙子之所以敢冒杀头危险,斩杀吴王爱妃,那是因为吴王把战争当作儿戏、认为军纪可有可无,这是无法打赢战争、治理军队的。所以,他怒斩美女,其目的就在于让吴王正视战争,重视军规。表面上看,孙子这一动作是在严格执法,维护军规军法的权威性。然而,其实质与《九变篇》说的“君命有所不受”是一个意思,强调赋予将领按战争客观规律、战场实际情况指挥作战的决断权和应变权。

值得注意的是,孙子讲“君命有所不受”并不是鼓励人们任性、擅自作为,其核心讲的还是指挥艺术。他告诉人们一条层层递进的逻辑思路:只有赋予将领灵活指挥的权力,将领才有可能通晓“九变之利”,即在各种复杂情况下通过变化获得利益;只有通晓九变之利的将领,才是真正掌握用兵之道的将领。相反,如果将领不能通晓九变之利,虽然了解战场地形,也不知道怎样利用这种地形的优势;将领带兵打仗,如果不知道灵活变化的战术,虽然知道哪些道路好走、哪些城堡好夺、哪些地盘好争、哪些敌军好打,还是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孙子原话说的是:“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其中这个“通”字尤其重要,即“通晓”“精通”的意思,将帅要精通九变之利和九变之术,才知道战前的计划和国君的命令是不是符合战场实际情况,也才知道应当如何灵活应变。显然,孙子的“君命有所不受”并不是鼓励将帅对抗或违背国君的命令,恰恰相反,不按错误的君命办事,正是为了更好地遵从君命,维护国家利益,达到“利合于主”的目的。

曾经听到有人宣传“精准执行”的观念。结合孙子的观点来看,这一说法恐怕不能简单搬用。在没有什么变化的情况下,或者在非常固定的操作流程中,我们确实需要“精准执行”,如此才能保持上下一致,整体一致。但是,如果是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我们恐怕只有灵活执行、创新执行,才能更好地实现上级意图,更多地争得利益。如果我们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强调“精准执行”,其结果一是执行无法精准,二是执行机械,三是执行被动,反而难以实现上级意图,难以赢得更大利益。这是一种指挥艺术,更是一种领导艺术,社会各个竞争领域概莫能外。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unzibingfa/20230425320.html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