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孙子兵法/《形篇》——谋求竞争制胜的力量基础

《形篇》——谋求竞争制胜的力量基础

[篇题解析]《形篇》中的“形”字,不是指形象、形势,而是指形体,是有血有肉的实体。军队的实体当然指的就是实力。本篇以一个“形”字为篇名,说明军事实力问题是全篇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孙子先后分析了军事实力的形成,军事实力的作用,军事实力的对比,军事实力的发挥,军事实力的计算,军事实力的要求等问题,充分说明军事实力是战争制胜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在社会各领域竞争中...

[篇题解析]

《形篇》中的“形”字,不是指形象、形势,而是指形体,是有血有肉的实体。军队的实体当然指的就是实力。

本篇以一个“形”字为篇名,说明军事实力问题是全篇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孙子先后分析了军事实力的形成,军事实力的作用,军事实力的对比,军事实力的发挥,军事实力的计算,军事实力的要求等问题,充分说明军事实力是战争制胜的物质基础,当然也是在社会各领域竞争中制胜的前提条件。然而,孙子并不是唯实力论者。他在强调军事实力的重要性的同时,更注重阐明军事实力必须与谋略艺术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能量的思想。通篇充满着唯物主义和军事辩证法思想,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正文注释】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白话译文】

孙子说:从前善于打仗的人,先要创造条件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捕捉战机战胜敌人。胜利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能否战胜敌人则在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所以,善于作战的人,能够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却不一定能够做到必定战胜敌人。所以说:胜利可以预见,但不可强求。

若想不被敌人战胜,就要采取防御手段;要想战胜敌人,就要采取进攻手段。一定数量的兵力,将其用于防御则可能有余,用于进攻则可能不足。所以善于防御的人,防御时隐蔽自己的兵力如同深藏在九地之下;善于进攻的人,展开自己的兵力时如同神兵自九天而降,所以他们既能保全自己又能获得完全的胜利。

将领预见胜利的能力不超过一般人,不算最高明的。将领带领军队激战后取胜,即使普天下都说好,他也不算是最高明的。这就好像一个人能举起秋毫称不上力大,能看见太阳、月亮算不上眼明,能听见雷霆算不上耳聪。古时候所说的善于打仗的人,总是战胜那些容易战胜的敌人。因此,高明的指挥员所打的胜仗,从表面上看不出显赫的胜利,因此没有善谋的名声,也没有勇武的战功。他的取胜不会有差错。之所以不会出现差错,是因为他们的作战措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之上,战胜了那些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善于作战的人,总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不放过击败敌人的机会。所以,胜利的军队通常是先有胜利的把握,之后才主动同敌人交战,失败的军队往往是先冒险同敌人交战,然后祈求侥幸取胜。善于用兵的人,必须修明政治、确保法制,才能够主宰战争胜负的决定权。

兵法上衡量双方力量有5个着眼点:一是度,二是量,三是数,四是称,五是胜。敌我所处地域大小的不同,产生双方土地面积大小不同的“度”;敌我土地面积大小的“度”的不同,产生双方物产资源多少不同的“量”;双方物产资源多少的“量”的不同,产生双方兵员多寡不同的“数”;双方兵员多寡的“数”的不同,产生双方军事实力强弱不同的“称”;双方军事实力强弱的“称”的不同,最终决定战争的胜负。所以胜利的军队较之失败的军队,有如以“镒”称“铢”那样占有绝对优势;而失败的军队较之胜利的军队,就像用“铢”称“镒”那样处于绝对劣势。因军事实力强大而取胜的军队,其将领指挥军队作战时,就像在800丈悬崖决开山涧的积水一样,这就是军事实力的“形”应当具有的状态。

先为不可胜:王皙曰:“不可胜者,修道保法也。”此句的意思是先做到自己不被别人战胜。

以待敌之可胜:待,等待。可胜,指敌方可能被战胜的机会或条件。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言不可被战胜的条件,在于消除己方的弱点;能否胜敌则在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曹操注:“自修理,以待敌之虚懈也。”

能为不可胜:能创造自己不可被敌战胜的条件。

胜可知,而不可为:言胜利可以预见,却不能强求。张预注:“己有备,则胜可知,敌有备,则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张预注云:“知己未可以胜,则守其气而待之。”意为知道己方不能取胜,就要采取防守,等待机会。

九地:九,在此乃言单数之极。汪中《述学·释三九篇》云:“古人措辞,凡一二所不能尽者,均约之以三以见其多;三之不能尽者,均约之以九以见其极多。”藏于九地之下,即言深秘隐藏其形而不露也。

动于九天之上:九天,梅尧臣注谓指“高不可测”。此句言善攻击者进攻时迅捷异常。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言预见胜负的能力不高出众人的水平,不算是高明者。

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力战而胜之,天下人都说好,不算最好的。王皙曰:“以谋屈人,则善矣。”

秋毫:兽类于秋天新长出的极纤细的毛称秋毫,用以比喻轻细之物。

聪:听觉辨音能力强。

无智名,无勇功:杜牧注:“胜于未荫,天下不知,故无智名;兵不血刃,敌国已服,故无勇功也。”张预注:“阴谋潜运,取胜于无形,天下不闻有料敌制胜之智,不见搴旗斩将之功。”二家注释皆有道理。

忒:失误。《周易·豫》:“四时不忒。”郑玄注:“忒,差也。”不忒,不差、不失误之意。

不失敌之败:言不放过敌人可能为我所败的机会。杜牧注:“窥伺敌人可败之形,不失毫发也。”王皙曰:“常为不可胜,待敌可胜,不失时机。”其说甚是。

修道而保法:杜牧注云:“道者,仁义也;法者,法制也。”“道”与《计篇》中“道者,令民与上同意”的“道”同义,指政治。“修道”即修明政治。“法”,亦指《计篇》中“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之“法”,指法令制度。“保法”即确保法制。此句的意思为修明政治,确保法令制度的贯彻实行。

能为胜败政:政,通“正”。《老子》第四十五章言“清静为天下正”,即言为天下之主。能为胜败政,意谓能在胜败问题上成为最高的权威或主宰。

度:《礼记·明堂位》:“颁度量。”郑玄笺:“度为丈尺、高卑、广狭也。”张预注:“度以量地。”故此言度量土地幅员。

量:《汉书·律历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此言计量物质资源。

数:贾林注曰:“算数也。以数推之,则众寡可知,虚实可见。”王皙曰:“百千也。”此言计算部队实力的强弱,兵员的多寡。

称:《楚辞·惜誓》:“若称量之不审兮。”王皙注:“称,所以知轻重。”杜牧注:“称,校也。”此言衡量双方实力之对比的状况。

胜:指胜负优劣的情状。曹操曰:“胜败之政,用兵之法,当以此五事称量,知敌之情。”

地生度:曹操注:“因地形势而度之。”地,指国土幅员。此句言敌我交战,必先以双方所拥有的土地幅员为基础。

度生量:赵本学注:“既度之,则其地之所容者何阵,或当用广、用长、用圆、用方,奇正当居何处,当分为几阵,皆可知矣,此‘度生量’也。”此言基于双方拥有“地利”状况,可知其物质资源之储备及国力之强弱也。

量生数:梅尧臣注:“因量以得众寡之数。”此言由物质资源状况之计量,可知所拥兵员之众寡。

数生称:王皙注:“喻强弱之形势也。”此言由兵员之众寡可知双方兵力强弱之对比。

称生胜:曹操注:“称量之数,知其胜负所在。”此言由双方强弱形势之衡量对比,可知其优劣胜负之情状。

以镒称铢:铢,古代计量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镒,二十四两为一镒,合五百七十六铢。以镒称铢,比喻兵力轻重众寡之悬殊。

战民:《尉缭子·战威》:“夫将之所以战者,民也。”此言统帅指挥部众参加作战。

仞:长度单位,说法不一。《说文》《孟子》赵歧注均谓八尺,《仪礼》郑玄注与《吕氏春秋》高诱注为七尺。“千仞”,盖言其高也。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unzibingfa/20230425281.html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