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孙子兵法/【原文】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原文】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膑退兵减灶诱杀庞涓【原文】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精解】这句话既是对全篇的总结,也是对战场态势应有状态的整体描述。其中的“战人”,即指挥军人作战。善于指挥军人作战的将领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像转动圆石从800丈高山上滚下来那样。这就是“势”应具有的状态。不难想象,高山滚石,用力甚小,而势能巨大。部队在这种状态之下...

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膑退兵减灶诱杀庞涓

【原文】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精解】

这句话既是对全篇的总结,也是对战场态势应有状态的整体描述。其中的“战人”,即指挥军人作战。善于指挥军人作战的将领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像转动圆石从800丈高山上滚下来那样。这就是“势”应具有的状态。不难想象,高山滚石,用力甚小,而势能巨大。部队在这种状态之下作战,势必以山呼海啸之势,勇往直前、所向披靡。毫无疑问,这是古往今来将领都孜孜以求的最佳状态。近十年来,我们解放军全方位展开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目的就在于一旦“台独”势力胆敢铤而走险,公然分裂祖国,我们将以“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的威猛之势,迅速以武止独。

然而,战争不是自拉自唱的独角戏,而是双方斗智斗勇的对手戏。因此,营造高山滚石的作战态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有几个重要因素不可或缺:一要将得其人,选择优秀的将领谋形造势;二要善择地势,选准险要位置排兵布阵;三要巧妙任势,使部队像圆石那样灵活机动,使敌人变得像木鸡一样呆板。三者结合,方能赢得“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的有利态势。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世子孙——孙膑,可谓深得其旨,在马陵之战中运用自如。

公元前353年,孙膑用“围魏救赵”之计大败魏军,魏国虽元气大伤,但经过几年的休整后,魏国逐渐恢复对外进攻。公元前341年,魏国再次发兵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采用孙膑“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的主张,与韩交好却不急于发兵。待韩军五战五败,魏军也实力大损时,齐威王才于次年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发兵8万救韩。孙膑仍以“围魏救赵”的战法,直奔魏都大梁。

魏王眼见胜利在望之际,又是齐国从中插一杠子,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于是魏王决定暂缓攻打韩国,转将兵锋指向齐军,命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10万雄师,气势汹汹地扑向齐军,企图同齐军一决胜负。

齐军进入魏国境内纵深地带后,魏军尾随而来,一场生死大决战即将开始。孙膑分析,在兵力上,魏强齐弱,他认为不可强攻硬取,只能想办法削弱魏军,营造有利战场态势,然后才能战而胜之。于是,在认真研究了战场地形条件之后,他定下减灶诱敌、设伏聚歼的作战方针。这一方针,实际上就是孙子“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谋略思想的具体运用。齐军虽然兵力不如魏军,但也差不了多少。可是为了将魏军引诱到便于伏击的地区,孙膑命令部队与魏军刚一接触就后撤,装出胆怯害怕的样子。而且,齐军在后撤的过程中采取“减灶”之计。第一天在部队宿营的地方挖了10万人煮饭的灶,第二天减少为5万,第三天又减少为3万,造成齐军士卒在魏军追击下大批逃亡的假象。庞涓紧追不舍、步步紧跟,见齐军不断退却又天天减灶,武断地认定齐军溃不成军,士卒逃亡过半。于是他命令部队丢下步卒和辎重,只带着一部分轻装精锐骑兵,昼夜兼程追赶齐军。

孙膑根据常规行进速度预测魏军将于日落后进入马陵地区。马陵一带山高路窄,树木茂盛,是打伏击战的绝佳之地。于是,孙膑就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将其作为伏击地区,选择齐军中1万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于道路两侧的山坡上,规定天黑之际以火光为号,见火放箭。他还让手下人把伏击地带尽头路旁一棵大树的皮剥掉,在上面写了一行字。

如孙膑所料,黄昏之际庞涓的骑兵进至马陵道。先锋官见剥皮的树干上写着字,但看不清楚,便派人向庞涓禀报。庞涓亲自前往察看,走近树前叫人点起火把照明,但见“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大惊失色。就在这时,两侧山坡上埋伏的齐军万弩齐发,箭如雨下,给魏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魏军顿时惊恐失措,阵脚大乱。庞涓猝不及防、身中数箭,眼见败局已定,不得不拔剑自杀。齐军乘胜追击,又连续大破魏军,全歼魏军10万多人,并俘虏了魏军主帅太子申。

不难看出,齐军之胜完全吻合孙子所说“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的思想。首先是孙膑通过“减灶诱敌”造势,在诱敌深入过程中疲敌、误敌;其次他是借势,借助狭窄的马陵道之地势埋伏强兵硬弩;再次他又任势,趁敌陷入不利之地并且毫无防备之时突发猛攻。几个因素综合作用,助齐军赢得大胜。

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无论其身处市场、职场还是赛场,其本身的能量犹如木石,平常都处于“原生态”,在没有创造有利态势或借助强大外力的情况下,原本几斤几两就只有几斤几两。通常有平凡之力只能做平凡之事,有非凡之力才能成就非凡之业。由平凡到非凡并无捷径可走,更不能等天赐良机。我们只有在平时隐蔽蓄势、巧妙造势,关键时刻积极借势、灵敏任势,才有可能使平凡的木石“危则动”“圆则行”,迸发出非凡的力量,从而“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用力甚小而能量巨大,不露声色成就非凡之业。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unzibingfa/20230425298.html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