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孙子兵法/【原文】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原文】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以情带兵,爱之有度/晚清八旗兵为何衰败【原文】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精解】古人说:“将得其人,则兵无不精,兵无不精,则国威自振,而虏寇之患自平矣。”(《皇明经世文编》卷三十三,《于忠肃公文集一·建置五团营疏》)似乎只要选对了将领,一切事情就都好办了。如果仅仅是为了强调将...

以情带兵,爱之有度/晚清八旗兵为何衰败

【原文】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精解】

古人说:“将得其人,则兵无不精,兵无不精,则国威自振,而虏寇之患自平矣。”(《皇明经世文编》卷三十三,《于忠肃公文集一·建置五团营疏》)似乎只要选对了将领,一切事情就都好办了。如果仅仅是为了强调将领的重要作用,如此说法,不无不可。但是,从实际管理部队的情况来看,这种说法就过于简单了。孙子早在吴王宫殿里训练宫女的时候就体会到,管理军队不仅要“将得其人”,而且还要将得其法,掌握带兵管理方法,士兵才有可能跟得上将领的思路和步伐,才有可能正确执行将领的各种指令。所以,他对将领提出“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的要求之后,接着又告诫将领带兵的方法:“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

首先他强调的是以情带兵的方法。将领对待士卒像对待婴儿一样,主动关心、爱护和培养他们,士卒就会感恩戴德,关键时刻便可以跟随他“赴深溪”。“深溪”,很深的山涧,指士卒跳下万丈深渊也在所不惜。如果将领对待士卒像对待自己最关爱的儿子一样,付出全部的真情予以关心、爱护和培养,作战的时候士卒就会跟随他同生共死,英勇拼杀。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普通士卒的待遇差、地位低,被认为是国君将帅的私人所属品,但是孙子看到了普通士卒的作用和力量。这句话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要求将领对士卒要有深厚的感情和关爱行动,要像热爱自己的婴儿、爱子一样去对待士卒;另一方面指出,关爱的目的是更好地用兵,得到士卒的忠心,让他们在作战时与自己同生死、共命运。这一主张揭示了军队建设中将与兵之间关系的实质:军队将领与士卒及其相互关系是构成军队内环境的主要因素,将领对待士卒的态度决定了军队战斗力的高低。所以,孙子主张将领应当真心实意地爱护士卒,这样才能激发士卒对将领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之心,才能造就强大的军队。

战国时期名将吴起亲自为士兵吸脓疮从而激发士兵斗志的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相反,三国时期猛将张飞之死的故事,也很能说明问题。当然,它是从反面印证了以情带兵的重要性。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杀掉,刘备得知后悲恸不已,本想立即报仇,但被诸葛亮、赵云等人劝住,准备伺机行动。但是桃园三结义之情令张飞报仇心切,每日借酒消愁。关羽死后两年,刘备才准备出兵报仇。刘备派遣张飞为讨吴先锋,但提醒张飞,要克制脾气暴躁的毛病,特别是不要酒后鞭打身边的士卒,更不要打完后还把他们留在身边使用,这样做是自取灭亡,提醒他以后要宽容待人,不能像原来那样了。

张飞回到行营后,立即责令帐下范疆、张达两员末将:限三日内置办白旗和白铠甲,三军挂孝伐吴。次日,范疆、张达入帐禀告:“白旗白甲,一时筹措不齐,须宽限些时日。”张飞大怒:“我着急报仇,恨不得明天就到逆贼境内,你们竟敢违背我命令?!”于是令手下将两个末将绑到树上,各鞭背50下,打完还恨恨地说:“你们明天一定要完成筹备任务,如若超过了期限,就杀你们示众!”范疆、张达第二天无论如何也完不成筹备任务,两人一商量,与其让张飞杀了我们,不如我们杀了他。于是,两人当夜借禀报机密之事进入张飞帐中,短刀刺死张飞。张飞——一代猛将,就这样惨死于自己部下手中。

张飞的悲剧在于他对于手下官兵过度严苛,明明是不能完成的任务,却非让范疆、张达去完成,完不成还要杀头。加上他平时对属下也是借着酒力,一言不合就非打即骂,属下对他的害怕、憎恶之情远远大于崇敬、爱戴之情了。

再看第二层意思,孙子强调的是爱之有度的方法:“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厚”是“厚待、厚养”的意思。这句话指出了三种错误的带兵方法:一是“厚而不能使”,即只知厚待而不会使用;二是“爱而不能令”,即只知溺爱而不会教育;三是“乱而不能治”,即士卒违纪而不会惩治。显然,这三种方法用情过度、有失分寸,那么士卒必然就像被娇惯的子女一样,关键时刻无法作战。晚清八旗兵的衰败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

清兵入关的时候,八旗兵大抵是能骑善射、勇于征战的。但是,随着晚清政治的日趋腐朽,八旗军也逐渐腐败,在战场上常常一触即溃。除了封建政治腐朽这一根本原因之外,八旗兵享有的特殊优待也直接加速了其衰败过程。

清军入关以后,八旗兵作为开国功臣享有全面的优厚待遇。为了维持八旗成员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清廷将八旗官兵及其家属全都供养起来,给他们授予官职、让他们承袭爵位,占有土地、人丁等许多方面的好处,保证他们过着上等社会的生活。同时,这一系列特殊的优待政策也使得“从严治军”的信条在他们身上无法真正实行。事实上,八旗士兵在社会上惹是生非、打架斗殴、作奸犯科,久之便成为京城和各八旗军防地的一项公害,各级旗营军官总是相互庇护,地方官吏也很少敢出面拿问,致使八旗兵的气焰愈加嚣张。八旗军的训练,大都是虚应故事。不仅平日射箭拉弓沦为徒具形式且不起实际作用的规章制度,就连三年一次的大阅兵也不过临时稍加演习,过后即置而不问。负责监督军训的御史大臣虽心知肚明,却仍层层欺瞒,不愿意说出真相。一次,某王爷奉命阅操。有一名步军校迟到,按例要受到鞭打的处罚。执刑人解开他的衣服,却发现一大堆小古董从其身上掉下来。王爷问是怎么回事儿,步军校哭着回答说:家中有10口人,每月只有5两俸银,吃不饱饭,只好从古董店里领一些小古董到集市上贩卖以养家口。今天早上正逢隆福寺庙会,所以上操迟到了。最后连王爷也只好将他放了不加责罚。乾隆、嘉庆皇帝对八旗军内部隐瞒真相、姑息迁就的情形并非毫无所知,也曾多次批评八旗官兵和监察御史。但他们除了在口头上提倡“鞍马骑射功夫”外,并没有采取什么有效措施来改变这一局面。相反,他们不断降低军官和士兵的军事技能考核标准。如那时规定,各旗挑选马甲时不再校阅骑射功夫,只是将备选之人传赴衙门,令其拉弓,即行选取。这种看似方便考生的做法,实际上是姑息了仅把当兵作为谋生手段的八旗子弟,纵容了旗人不习武艺、整日游荡的风气。这么一支长期养尊处优的军队,能不败吗?

毋庸讳言,前几年我们解放军出现了严重的腐败现象,产生了一批以徐才厚、郭伯雄、谷俊山为代表的“大老虎”,严重败坏我军风纪、削弱我军战斗力,影响人民子弟兵的形象。毫无疑问,产生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治军不严,军队过度放纵。

殷鉴不远,来者可追。无论治国、治军、治企、治家,还是教育子女,孙子提出的“以情带兵,爱之有度”的方法都不失为法宝,值得我们借鉴并灵活运用。身为管理者,我们要力争做到厚而能使,爱而能令,乱而能治,把以情带兵与爱之有度结合起来,刚柔相济,恩威并用,张弛有度。如此,方能使被管理者产生与你同生死、共命运的强烈愿望,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作风,关键时刻拉得动、用得上。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unzibingfa/20230425337.html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