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虚实篇》解读

虚实篇“势”是《孙子兵法》全书最重要的一大范畴,“奇正”与“虚实”等均为其所统领。《势篇》已探究了“奇正”的内涵,此篇则全力揭示“虚实”的意蕴,故以“虚实”二字命题。张预曰:“《形篇》言攻守,《势篇》说奇正。善用兵者,先知攻守两齐之法,然后知奇正;先知奇正相变之术,然后知虚实。盖奇正自攻守而用,...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形篇》解读

形篇本篇的主旨在于探讨军队的实力建设。军队的实力构成,既包括武器装备、粮草供应等经济基础方面的因素,也包括思想谋略、法规军纪、组织编制等上层建筑方面的因素。两者汇总在一起而彰显出来的,便是众寡、强弱等军队外显的战斗能力。形,有“形状”“表露”之义。《毛诗序》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以“形”字为...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行军篇》解读

行军篇“行军”在现代军语中,意即“军队进行训练或执行任务时从一个地点走到另一个地点”,而本篇篇题的含义却与此有别,指的是行军过程中的“处军”。“处军”,指的是军队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作战、驻扎与宿营。赵本学曰:“行军者,军行处境须知之事也。次舍之处,则有水泽山陆之不同,经由之路亦有坑堑险阻之不一,...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笑里藏刀》解读

第十计笑里藏刀“笑里藏刀”,形容对人表面上表现得和蔼可亲,而内心里却阴险毒辣。语本于《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意思是说义府貌似温柔,与人说话时一定要面带微笑,但是一旦与他的意见不一,就必加陷...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无中生有》解读

第七计无中生有所谓“无中生有”,原来是道家对事物的朴素的辩证看法。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语本《老子》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后用来形容本无其事,凭空捏造。是个贬义成语。在军事上,“无中生有”的这个“无”,指的是“假”“虚”;这个“有”,指的是“真”“实”。“无中生有”,...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围魏救赵》解读

第二计围魏救赵“围魏救赵”是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事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报丢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中山。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后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偷梁换柱》解读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偷梁换柱”,语出宋代罗泌《路史·发挥》。《发挥》里说:桀、纣能“倒拽九牛,抚梁易柱”,本义是强调桀、纣力大无穷,可以拽倒九牛,换梁易柱。后作“偷梁换柱”,比喻以玩弄偷换的办法,暗中改变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假代真,以劣代优,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古代作战,军队里的“梁”和“柱”...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顺手牵羊》解读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顺手牵羊”,原来的意思是说,在路上看到一只羊,就顺便把别人的羊牵回自己家的意思。“顺”就是顺便的意思,比喻伺机取利,得到意外的收获。后来比喻趁势将敌人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现在多比喻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顺手拿走人家的东西或顺势做某件事情。语出《礼记·曲礼上》,云:“效马效羊者右...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树上开花》解读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树上开花”,是指树上本来没有花,但可以用彩色的绸子剪成花朵粘在树上,做得和真花一样,不仔细去看,让人真假难辨。“树上开花”是由“铁树开花”转化而来,原意为很难开花的铁树竟然开起花来了,比喻极难实现的事情。《三十六计》里把它作为制造声势以慑服敌人的一种计谋。铁树也开了花,变不可...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势篇》解读

势篇何为“势”?孙子说:“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以事物譬喻,把军事实力看做大石,置于高山之巅,以力驱之滚下,这样的运动过程形成的强大势能,谓之势。如果说孙子通过“形”这一范畴,探究的是军队实力建设的重大问题的话,那么通过“势”这一范畴,探究的则是在“形”的基础之上,如何合理调...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声东击西》解读

第六计声东击西“声东击西”,声,指声张。意思是说表面上声张去攻打东边,实际上却去攻打西边。在军事上是给对方制造错觉而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语本于《淮南子·兵略》。《兵略》云:“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收合)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意思是说用兵的策略是向...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上屋抽梯》解读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上屋抽梯”,原意是诱惑人用梯子爬上屋顶,然后将梯子抽走,使其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最后屋顶上的人只能束手就擒。比喻以利益诱使对方深入困境后,再彻底地予以消灭,不留后路。和“过桥拆板”“过河拆桥”“上树拔梯”的意思相同。“上屋抽梯”既可用之于敌,也可用之于我。最早见于《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擒贼擒王》解读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擒贼擒王”的“擒”就是捉住的意思,多指作战时要先捉住敌人的首领。比喻做事必须先抓住要害。语出杜甫《前出塞》诗之六,诗云:“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此计认为攻打敌军主力,捉住敌人首领,这样就能瓦解敌人的整体力量。敌军一旦失去指挥,就会不战而溃。俗话说“打...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抛砖引玉》解读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抛砖引玉”,本义是抛出砖,引来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语出《景德传灯录·赵州东院从谂禅师》。《景德传灯录》云:“大众晚参,师云:‘今夜答话去也,有解问者出来。’时有一僧便出礼拜,师云:‘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jī,未烧的砖坯)子。'...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谋攻篇》解读

谋攻篇在前两篇探讨战前庙算与战时经济的基础上,本篇立足于“全胜”之说,揭示了战争的理想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赵本学曰:“庙计已定,战具已集,然后可以言攻。但攻人以谋攻为贵也,而不在于兵攻。以兵攻人者,决胜负于锋刃矢石之下,纵能尽杀之,安能自保其尽无伤乎!以谋攻人者,老成持重,制胜万全,攻期于...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美人计》解读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美人计”,就是用美女来诱惑对方,使其沉溺于享乐,失去战斗的意志,继而一举消灭敌人的策略。古代的战例有:西施绝色媚夫差、纣王女色亡国、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美人计”最早见于《六韬·文伐》,《文伐》里说:“厚赂珠玉,娱以美人”,“进美女淫声以惑之”。意思是说,用丰厚的珠玉和美女进献...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瞒天过海》解读

第一计瞒天过海“瞒天过海”,本来是比喻用伪装来哄骗对方,背地里偷偷地行动。用在兵法上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的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瞒天过海”之“天”喻指皇帝,本义指瞒着皇帝,让他平稳过海。语出《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云: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御驾亲...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连环计》解读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连环计”,就是计上加计,计计相连,环环相扣。先用一条计谋使敌人自己钳制自己,再以另一个计谋加以攻击,如此计中生计,使敌人内部互相矛盾,以达到击败敌人的目的。此计正文的意思是如果敌方力量强大,就不要硬拼,要用计谋使其自相钳制,借以削弱敌方的战斗力。巧妙地运用“连环计”,就像有天神...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李代桃僵》解读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李代桃僵”,“僵(jiāng)”,是枯死的意思,这里指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语出《乐府诗集·鸡鸣篇》。《鸡鸣篇》云:“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此诗的原意是以李树代替桃树受...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苦肉计》解读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苦肉计”就是故意伤害自己,利用血和泪来换取敌人的信任,再行反间颠覆敌人的谋略。它的特点,在于利用“人不自害”的常理,做出必要的牺牲,达到欺骗敌人的目的。这种迷惑敌人的手法,是违背人们分析判断事物正常的思维习惯的,因此人们一般不容易看透它的本质。不按“人之常性”行事,就如同水中看...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空城计》解读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空城计”是一种心理战术,泛指掩饰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人暴露我城内空虚,这就是所谓“虚者虚之”。这样敌方就会产生怀疑,怕城内有埋伏,就更会犹豫不前,这就是所谓“疑中生疑”。但“空城计”是悬而又悬的“险策”。使用此计的关键,就是要清楚地了解并掌...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军争篇》解读

军争篇在《孙子兵法》十三篇的整体框架中,《军争篇》堪称一道分界线。刘邦骥曰:“此一篇,论两军争胜之道也。庙算已定,财政已足,外交已穷,内政已敕,奇正之术已熟,虚实之情已审,即当援为将者以方略,而从事战争矣。”陈启天曰:“本篇以前,如《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等篇,皆泛论...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九地篇》解读

九地篇本篇是《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文字最多的一篇,约一千二百字,篇幅超过了全书的六分之一。总体来看本篇内容较为庞杂凌乱,按文献学家说,可能混有错简。但核心内容还是明确的,同《地形篇》一样,本篇探究的重心也是军事地形,但两篇有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从战场作战的角度划分出六种地形,孙子作为军事心理学大师,...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九变篇》解读

九变篇在《孙子兵法》十三篇中,《九变》是内容编排得较为混乱的一篇。此篇的篇题,以及篇中“五利”等词语,由于作者语焉不详,九变篇注释者难免聚讼纷纭。围绕着篇题“九变”,长期以来主要形成了以下五种意见:第一种是“五变”说,以梅尧臣、张预等为代表。曹操在本篇“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的后面,注曰:“谓...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金蝉脱壳》解读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金蝉脱壳”的本意是:寒蝉(知了)在变为成虫时,就会脱去原来的外壳而走,只留下蝉壳还挂在枝头。比喻只留下表面的假象,实际上已经脱身而逃。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此计用于军事,是指通过伪装来摆脱敌人,或撤退或转移,以实现我方转移目标的谋略。撤退或转移,绝不是惊慌失措,消极...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借尸还魂》解读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借尸还魂”,是指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灵魂还可以附在别人的身体上而复活。用来比喻某些已经死亡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借着另一种形式得以出现。此计名出自中国古代的一个民间故事。从前,一个名叫李玄的人,拜太上老君为师,学长生不老之术。一天,他随太上老君魂游太空,留下凡胎肉体叫徒弟看守,...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借刀杀人》解读

第三计借刀杀人“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用在军事上,就是利用矛盾、反间、离间等谋略,巧妙地借用别国的力量来击败敌人的谋略,而自己却不会受到损失。这个“刀”不一定是“人”,也可以是一种事物或一种势力。此计多是封建官僚之间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的一种政治权术。在军事上,主要体现了善...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假道伐虢》解读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假道伐虢”,事见《左传·僖公二年》和《左传·僖公五年》。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虢,春秋时诸侯国名。本义是指晋国向虞国借道去讨伐虢国。书中说: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国和虢国,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假痴不癫》解读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假痴不癫”,假,伪装。痴,痴呆,无知。癫,疯癫,癫狂。形容外表看似愚钝,而心里却十分清醒。“假痴不癫”就是假装痴呆,而内心里却特别清醒。此计不论作为政治谋略还是军事谋略,都算高招。该计在军事上指的是,虽然自己具有相当强大的实力,但故意不露锋芒,显得软弱可欺,痴呆无知,用来麻痹...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火攻篇》解读

火攻篇水火无情,两者均可成为战争利器。本篇强调火攻与水攻均为战争进攻的重要辅助手段,所谓“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但由标题可知,火攻是本篇论述的中心题旨。在冷兵器作战时代,火攻的性价比最高、威力最强大、效果最显著,是一种特殊而有效的作战方法,所以孙子以专篇立述加以分析。三国的三大战役,官渡...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浑水摸鱼》解读

第二十计浑水摸鱼“浑水摸鱼”,原意是把水搅混,乘鱼儿晕头转向时,乘机摸鱼,可以得到意外的收获。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当敌人混乱无主时,乘机夺取胜利的谋略。在浑浊的水中,鱼儿辨不清方向,在复杂的战争中,弱小的一方经常会动摇不定,这就有可乘之机。更多的时候,这个可乘之机不能...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关门捉贼》解读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关门捉贼”,从字面上理解,是一种围困并歼灭敌人的计谋。是指对弱小的敌军要采取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谋略。“关门”就是使敌人出逃的希望破灭,让其无路可退,这是“攻心”战略。一旦把门关起来,敌人的心理将会受到致命的创伤。此外,“关门捉贼”,不仅仅是怕敌人逃走,而是怕它逃走之后被别人...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隔岸观火》解读

第九计隔岸观火“隔岸观火”的本义是从河这边观看对岸失火。比喻在别人出现危难时,袖手旁观,待其自毙,以便从中取利。语出唐乾康《投谒齐己》,云:“隔岸红尘忙似火,当轩青嶂冷如冰。”义同“坐山观虎斗”“黄鹤楼上看翻船”。如果用在战争中,若敌方内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倾轧,势不两立,这时切切不可操之过急...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釜底抽薪》解读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釜底抽薪”,“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本义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古代文献里,有关“釜底抽薪”的记载很多。如《吕氏春秋·数尽》里说:“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意思是说用水来制止沸腾的水,沸腾的水会更加沸腾而停不下来,把锅底的火抽去以后沸...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反客为主》解读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反客为主”的本义是客人反过来变为主人。一般用来比喻由被动的地位变为主动的地位。与“喧宾夺主”的意思相近。在日常生活中,主客之势常常发生变化,有的变客为主,有的变主为客。关键在于要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主动权。“反客为主”用在军事上,是指在战争中,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战争...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反间计》解读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所谓“反间”,本来是指利用敌人派来的间谍给敌人反馈回虚假的情报,就是将敌方的间谍反为我所用。后专指用计使敌人内部不团结。在战争中,敌我双方使用间谍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孙子兵法》就特别强调间谍的作用,认为将帅打仗必须事先了解敌方的情况。要想准确地掌握敌方的情况,不可靠鬼神,不可靠经...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调虎离山》解读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调虎离山”的意思是用计策把老虎调离原来对它有利的地形或据点,以便乘机进攻它。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敌人离开原来的地方。这在军事上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谋略。老虎是山中之王,因此若想打虎,必须要先把老虎从山中引诱出来,所谓“虎落平阳被犬欺”,因为老虎离开了山区后,威风尽失。“调虎...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地形篇》解读

地形篇本篇第一句的前两个字是“地形”,作者遂“首章标其目”,以“地形”二字名篇。“知地”是本篇的重要题旨之一。赵本学曰:“上篇水陆山泽,险阻潢井,牢罗隙陷之类,乃军行在途所经所处之地耳,所经所处亦当设备,是以处之各有其道。此篇《地形》乃论战场之形势,安营布阵之所。”可知《行军篇》与本篇虽均研究地...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打草惊蛇》解读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蛇一般都隐藏在草里,只要草被打扰,蛇就会惊跑,这就是“打草惊蛇”的本义。后来比喻某些事情相似,如果甲受到惩处,就会使乙感到惊慌。再后来就用“打草惊蛇”来比喻因做事不密,反使对方得以警戒预防。语出宋代郑文宝《南唐近事·类说二一》。《南唐近事》里说:唐代当涂县令王鲁贪赃敛财,搜刮老百...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趁火打劫》解读

第五计趁火打劫“趁火打劫”,趁,乘机。劫,抢劫。原意是趁别人家里失火,一片混乱、无暇自顾的时候,去抢人家的财物。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也比喻乘别人处在危难时刻从中捞取一把。这是个贬义成语。此计用在军事上,指的是当敌方遇到困难或危难的时候,就要乘此机会进兵出击,制服对手。《孙子·计篇》云“乱而取...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暗度陈仓》解读

第八计暗度陈仓“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原话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栈道”,是指在悬崖峭壁间傍山凿石架木而成的道路。“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古代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汉将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打项羽的部队时,听取了张良、韩信的计策,表面上...

《三十六计》解读

原序《三十六计》是一本兵家谋略书,在我国流传很广,书中介绍了古代军事计谋的精华。这本书的作者既懂兵法,又精通《易经》,三十六计几乎每条计都与《易经》有关,有的计还源出《易经》。三十六计中,每六计为一套,第一套为胜战计,第二套为敌战计,第三套为攻战计,第四套为混战计,第五套为并战计,第六套为败战计...
孙子与孙子兵法《一 孙武其人》解读

孙子与孙子兵法《一 孙武其人》解读

一 孙武其人如今在市面上关于《孙子兵法》的书很多,如《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商战孙子兵法》《职场孙子兵法》等等,《孙子兵法》俨然成为一本励志读书、商战用书、人际关系用书。但大家要知道,孙子兵法首先是兵法,是用兵之法。《孙子兵法》是中国古...

孙子与孙子兵法《五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关于军形》解读

五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关于军形形,直译为形体、形象。军队的“形”,就是指一支军队外在的“形状”,就是军队的力量及其外在表现,包括兵力的众寡强弱、军事素质的优劣、兵力部署等。军形篇主要论述在战前要善于积蓄军队的作战力量,做到“先为不可胜”,然后“以待敌之可胜”,积极创造、寻找战机、战胜...

孙子与孙子兵法《四 “不战而屈人之兵”:关于谋攻》解读

四 “不战而屈人之兵”:关于谋攻谋攻,就是谋划攻战。本篇从战争指导的角度,论述采取什么样的进攻方式,以争取战争胜利的问题。孙子强调应以智谋取胜。以武力强攻即使取得了胜利,自己难免付出很大的代价;若能以谋略取胜,既可以战胜敌人,又能保全自己,这才是用兵的上策。同时,在本篇中还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

孙子与孙子兵法《十一 地有“六形”,兵有“六败”:关于地形》解读

十一 地有“六形”,兵有“六败”:关于地形孙子所提的“地形”,是按攻守进退之便而划分,偏重形势特点,与《行军篇》所说四种“处军”之地,《九地篇》所说“九地”不同。《行军篇》的四种“处军”之地偏重地貌,《九地篇》的“九地”偏重战区的概念。本篇的“地形”则包含着军事地形与军事地理学两方面的含义。本篇...

孙子与孙子兵法《十四 “用间有五”:关于用间》解读

十四 “用间有五”:关于用间“用间”,使用间谍。今天我们所说的间谍是个合成词,本来“间”与“谍”含义略有区别,间指“诈为敌国之人,入其军中,伺侯间隙”,谍则指“反报”之人,《说文》称后者为“反间”。间和谍都是古代秘密侦探敌情的人。本篇主要论述战争中使用间谍来了解敌情的必要性及其方法。...

孙子与孙子兵法《十三 “因五火之变而应之”:关于火攻》解读

十三 “因五火之变而应之”:关于火攻火攻,就是借助火——这一自然力量辅助进攻。在古代战争中,以火攻敌是威力较大的一种辅助进攻手段,常常能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历代兵家所重视。本篇主要论述了火攻的种类、条件和实施火攻的方法,以及慎重对待战争等问题。...

孙子与孙子兵法《十七 延伸阅读书目》解读

十七 延伸阅读书目1.曹操等注:《十一家注孙子校理》,中华书局2012年版。2.郭化若译注:《孙子译注——诸子译注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3.刘文释证:《孙子释证》,中国书店1993年版。4.李零译注:《孙子兵法译注》,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5.刘开举译注:《孙子兵法译注》,上...

孙子与孙子兵法《十二 用兵之法有“九地”:关于九地》解读

十二 用兵之法有“九地”:关于九地九地,就是九种不同的作战地区。本篇所言“九地”,是指战略地理。本篇主要从战争全局出发,根据战略地理的特点、人的心理状态以及军队的作战行动,把军队作战由国内至敌境所经地域划为九种战区。同时,根据九种不同战区的特点及对军队作战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处置原则和方法。告诫将...

孙子与孙子兵法《十 “处军相敌”:关于行军》解读

十 “处军相敌”:关于行军本篇主要论述军队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如何行军作战、驻扎安营以及怎样根据不同情况观察判断敌情等问题,并提出了“兵非益多”的精兵思想和“令文齐武”的治军原则。总括起来说,处军的基本原则是“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这乃是作战必胜的保证。...

孙子与孙子兵法《三 “兵贵胜,不贵久”:关于作战》解读

三 “兵贵胜,不贵久”:关于作战本篇的作战指的是战争准备,而不是具体的攻防。孙子在《计篇》之后,继以《作战篇》,其用意在于,在庙算大计已定后,后需要完车马、利器械、动粮草、约费用,以加强战争准备,否则,如果财力不足,贸然动众,纵然有完善的作战计划,也是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孙子认为“不尽知用兵之害...

孙子与孙子兵法《七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关于虚实》解读

七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关于虚实虚实,指军队的虚弱与坚实。兵力空虚、分散、薄弱为“虚”;兵力充实、集中、强大为“实”。虚与实相互对立,相互转化。本篇主要讲在作战展开阶段指挥员如何通过对敌我虚实关系的认识和把握,力争避实击虚,以我之充实强大的军力去打击分散而虚弱的敌人,从而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孙子与孙子兵法《九 “将通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关于九变》解读

九 “将通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关于九变变,就是改变、机变。战争中的情况瞬息万变,有利的战机稍纵即逝,因此在战争中争取先机之利,必须知九变之术,善于通权达变,以害为利,不可拘泥不变。本篇孙子从战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具体分析,提出了作战指挥中不拘常法、临事适变、从宜而行的原则和方法。...

孙子与孙子兵法《(一)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解读

(一)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孙子指出: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就是说在战争指导的全过程,其中最重要也最困难的是争取先机之利。如何争取先机之利呢?孙子认为,必须“先知迂直之计”。军队的战斗行动要做到取先机之利,关键在于战争指导者必须懂得“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辩证道理。因此,指挥员...

孙子与孙子兵法《(一)以火佐攻者明》解读

(一)以火佐攻者明在古代冷兵器的条件下,要想给敌人以大规模的杀伤是困难的,因此借助自然力量(火或水)以辅助兵力进攻,加强攻势,成为古代作战经常采取的手段之一。孙子说: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充分肯定了利用火和水进攻敌人的重要性,尤其是以火佐攻,效果明显,能给敌以歼灭性的打击,从而达到克敌制胜...

孙子与孙子兵法《(一)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解读

(一)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是本篇的主导思想。孙子认为,善于打仗的人先要创造条件,使自己充分具备立于不败之地的各种物质条件,这是战胜敌人的客观基础。在这个前提条件下等待和寻求敌人的可乘之机,以便有把握地战胜敌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孙子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的思想,...

孙子与孙子兵法《(一)统领军队治众如治寡》解读

(一)统领军队治众如治寡孙子指出,首先要解决如何统领军队的问题。管理大部队如同管理小部队,这是军队的组织编制问题。指挥大部队作战如同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这是指挥号令的问题。统帅全军能够做到一旦遭到敌人的进攻而不失败的,这是奇正的战术变化问题。军队进攻敌人如同用石头打鸡蛋一样,这是避实击虚的正确运...

孙子与孙子兵法《(一)四军之利》解读

(一)四军之利孙子开篇分析了“处山之军、处水之军、处斥泽之军、处平陆之军”的具体处置方法,总的原则是: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就是要有利于部队的生活供应与人马的安全健康,有利于作战意图的实现和战斗力的发挥,有利于对敌情的观察和判断。判断敌情必须先从地形研究出发,平原等地理条件不同,相...

孙子与孙子兵法《(一)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解读

(一)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致人”,就是能调动敌人;“不致于人”,就是不被敌人所调动、左右。孙子认为,指挥作战要“致人而不致于人”,即争取主动、避免被动。它是一条战场指挥的重要原则,也是战争指导的中心问题。在作战指导上,重要的是夺取战场上的主动权,一支军队具有主动地位,其重要一条是具有自己行动...

孙子与孙子兵法《(一)利用“人情之理”》解读

(一)利用“人情之理”孙子把军队远征所经地域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九种战区,并且以九种不同战区对军队心理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军队作战行动的利弊为依据,强调指挥作战必须适应九种战区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战略行动。孙子根据出国作战,军队“深则专,浅则散”,“围则御,...

孙子与孙子兵法《(一)君命有所不受》解读

(一)君命有所不受孙武认为将帅指挥作战应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处置问题,不要机械死板而招致失败。首先,考虑问题要兼顾有利和有害两方面,在有利的情况下要想到不利的因索,在不利的情况下要想到有利的因素;其次,要根据不同的斗争目标,采取不同的斗争手段;再次,要立足充分准备,使敌人不可攻破自己的基...

孙子与孙子兵法《(一)举师十万,日费千金》解读

(一)举师十万,日费千金孙子在《作战篇》一开始就指出: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阐明了战争对经济的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争和经济的关系。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孙子首先从计算战争的费用、粮食、器械、...

孙子与孙子兵法《(一)计篇》解读

(一)计篇【原文】孙子曰:兵①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②也。【注释】①兵:指战争。②察:考察、研究。【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军民的死生,国家的存亡,是不可不认真研究的。【原文】道者,令民与上①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②也。【注释】①上:指国君...
孙子与孙子兵法《(一)贵族后裔》解读

孙子与孙子兵法《(一)贵族后裔》解读

(一)贵族后裔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他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孙武的祖先叫妫满,被周朝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陈国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的一部分,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孙武...

孙子与孙子兵法《(一)贵知地利》解读

(一)贵知地利地形在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地理要素是指挥员定下决心的重要依据。孙子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阨远近,上将之道也。“料敌”就是敌情的判断;“计险阨远近”就是地形的判断。这些都是将帅的最至要职责。基于这些认识,孙子把地形分为通形、挂形、支形、隘形、险形、远形六种,并...

孙子与孙子兵法《(一)动而胜人,先知也》解读

(一)动而胜人,先知也孙子认为: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要做到“先知”,孙子认为: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因而要不惜“爵禄百金”来任用智谋高超的人为间,获取准确可靠的情报。孙武既反对唯心主义的求神问卜,也反对经验主义的类比推测,强调知敌...

孙子与孙子兵法《(一)不战而屈人之兵》解读

(一)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认为以智谋攻总比恃武强攻略胜一筹,“全”为上,“破”次之,进而提出了一条取胜的总的指导思想,即:“必以全争于天下”、“兵不钝而利可全”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以既能自保又能全胜为出发点,来确定“攻”的方式,是本篇的核心,也是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战略思想的基石...
孙子与孙子兵法《(一)兵者,国之大事》解读

孙子与孙子兵法《(一)兵者,国之大事》解读

(一)兵者,国之大事孙子认为,战争是关系国家存亡、人民死生的大事,必须高度重视、慎重对待、认真研究。所以,本篇开宗明义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告诫人们,要重视战争,研究战争。他反对草率用兵,强调研究战争...

孙子与孙子兵法《(一)《孙子兵法》与政治治理》解读

(一)《孙子兵法》与政治治理《孙子兵法》是兵书中的圣经,历来是兵家研究的对象。“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可见,战争从来都是与政治不可分的。而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的政治,其外在表现形式是政治实体、政治文化、政治关系、政治活动等各个方面。《孙子兵法》这一传统经典也在各个方面对中国政治产生...

孙子与孙子兵法《(五)中国兵圣》解读

(五)中国兵圣在孙子之前,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只能从现存的典籍中见到一些有关战争和军事的零散论述。《孙子兵法》第一次构建了一个具有丰富内容的军事理论体系,并且在战争观、战略战术、作战保障、军队建设等军事理论的主要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卓越的创见和深刻的思想,由此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

孙子与孙子兵法《(五)知胜有五》解读

(五)知胜有五孙子说预知胜利有五个方面,知道可以打或者不可以打的能胜利,懂得多兵与少兵不同用法的能胜利,军队上下意愿一致的能胜利,以有准备对待无准备的能胜利,将帅有指挥能力而国君不加牵制的能胜利。这五条知胜之道是制胜的要点,也是孙子战争预测理论的深化和补充。它比前面讲过的五事、七计更加具体,也更...

孙子与孙子兵法《(五)用间的要求》解读

(五)用间的要求孙子认为用间的要求有三:一是用间者必须具备“圣智”、“仁义”的品质和“微妙”的用间才能,否则,“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二是要用上智者为间,才能成就大功;三是对间谍要厚赏严刑,施法外之法,行无赏之赏。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事未发...

孙子与孙子兵法《(五)势篇》解读

(五)势篇【原文】凡治众如治寡,分数①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②是也;三军之众,可使毕受敌③而无败者,奇正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注释】①分数:部曲为“分”,“什伍”为数(部曲、什伍都是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这里指军队的编制组织。②形名:“形”指旌旗,“名”指金鼓,都是古代用来...

孙子与孙子兵法《(五)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解读

(五)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孙子主张兵贵神速,它是用兵的原则之一。他说: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这样迅速突然的行动,就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从而达到“攻其所不戒”的目的。为了达成迅速突然的目的,孙子主张战争发起前...

孙子与孙子兵法《(五)将有五危》解读

(五)将有五危孙子认为,将帅必须充分认识和克服五种致命的弱点:“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即:只知道死拼就有可能被诱杀;贪生怕死就有可能被生擒;性情暴躁易怒就有可能中敌轻侮的奸计;过分廉洁好名就有可能误入污辱的圈套;只知爱民就有可能导致烦扰而不得安宁。他强调指出,作为战争胜...

孙子与孙子兵法《(四)知天知地》解读

(四)知天知地孙武胜败的关键是为将者是否善于掌握“战道”,即战争规律:这“战道”究竟是什么?归结为一点,那就是:知己知彼,知天知地,一切都要按“战道”办事。“彼”,指的是敌方。“己”,指的是我方。“天”,孙子认为: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天是纯粹的物理现象,而知天则是取得军事胜利必不可少的条件...

孙子与孙子兵法《(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解读

(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用数学统计方式完成军事决策的科学,称之为军事运筹学,中国古代军事运筹起源于孙武,这是世所公认的。孙武在本篇中,以兵法“度、量、数、称、胜”五事,展开与深化了关于地形、兵员、资源等问题的论述。度、量、数、称、胜五事,是未战先计的谋略内容。这一“兵法”,实际上讲的是通过调查研...

孙子与孙子兵法《(四)有备无患》解读

(四)有备无患孙子主张作战必须有充分可靠的准备。他说: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强调任何时候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使敌人无隙可乘、无懈可击。对于敌人可能的进攻行动,不能存有任何侥幸心理,寄希望于敌人“不来”或“不攻”上。而要常设备防、严阵以待,依靠自己的充分准备,使敌...

孙子与孙子兵法《(四)用兵之法》解读

(四)用兵之法孙子提出,要掌握“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八项用兵的具体原则。这些也是围绕人们交战的心理展开。对急于撤退回国的敌军不要阻拦,对被围困的敌军必须留有溃逃的缺口,对处于绝境的敌军不要过分逼迫,倘若围死,不给出路,敌人无路可走,便会...

孙子与孙子兵法《(四)形篇》解读

(四)形篇【原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①,以待敌之可胜。【注释】①不可胜:不会被敌人战胜。【译文】从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首先要做到不会被敌人战胜,然后待机战胜敌人。【原文】不可胜者,守①也;可胜者,攻②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③,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④,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注...

孙子与孙子兵法《(四)无所不用间》解读

(四)无所不用间用间是军事中的一种常法,是取胜的重要手段之一。“无所不用间也!”“间”字原意为门中窥月,窥日月运行,察战场玄机,探人情微妙,而要探知日月盈员、战场风云、人情冷暖,无不可用间。因此,孙子不仅强调“用间”,而且主张“无所不用间”。孙子把间谍分为乡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五种。这五种...

孙子与孙子兵法《(四)求之于势,不责于人》解读

(四)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孙子说:善于利用态势的人指挥军队作战,就如同滚动木头、石头一般。木头和石头的特性是,置放在平坦安稳之处是静止的,置放在险峻陡峭之处就滚动。方的容易静止,圆的滚动灵活。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所造成的有利态势,就像将圆石从万丈高山上推滚下来那样,这就是所谓的“势”。在孙子看来...

孙子与孙子兵法《(四)令之以文,齐之以武》解读

(四)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在治军上,孙武提出要“令之以文,齐之以武”。就是强调军队管理要文武相兼、恩威并施,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反对不教而诛、滥施惩罚。孙武指出: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

孙子与孙子兵法《(四)将能而君不御》解读

(四)将能而君不御孙子认为将帅是国家的辅佐,辅助周密国家就强盛,辅助有缺陷国家就会衰弱。为了保证将帅能够完成安国全军的重大使命,孙子特别提出了“将能而君不御”的观点。什么意思呢?就是一方面他要求将帅自身要具有良好的品质,所谓智、信、仁、勇、严;另一方面,孙子主张国君应赋予将帅指挥战争的实权。他认...

孙子与孙子兵法《(四)践墨随敌,以决战事》解读

(四)践墨随敌,以决战事“践墨随敌,以决战事”,这是作战指挥的要点,意思是说实施作战计划时,既要遵循军事原则,又要针对敌情的变化,灵活机动地采取相应的军事行动,敌情是经常变化的,指导作战的方案一也需要随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否则,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必然要打败仗。“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孙子用兵思想...

孙子与孙子兵法《(四)攻其必救》解读

(四)攻其必救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所必救也。孙子这闪烁着军事辩证法之光的兵家名言,道出一种采用间接路线实现军事目的的策略。“攻其必救”,目的在于调动敌人。在此所说的“必救”之处,是指敌人的要害之处,如后勤补给基地,敌后重要据点或敌方最敏感而又薄弱之地。如果攻击矛头所向是对方...

孙子与孙子兵法《(四)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解读

(四)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作为国君和将帅不能只求战必胜、攻必取,不问代价,不计后果,必须对局势做出正确的判断,慎重用兵,否则难免“玩火者,必自焚”。这就是孙武的慎战思想。1990年海湾战争的起因,正是由于萨达姆进攻和占领了科威特。萨达姆认为此时正是西方国家加紧与苏联对抗,与美国交好的时刻...

孙子与孙子兵法《(四)多算胜,少算不胜》解读

(四)多算胜,少算不胜孙武认为,战前能预计胜负,关键在于两点:第一是胜利的条件是否充分;第二是筹划是否周密。筹划周密和条件充分就能取胜,反之,就会失败。因此,在战前必须创造取胜的条件和周密的筹划,决不能盲目从事,不能“无算”。庙堂之上预测胜负表现为得到算筹的多少,得分率越高,胜利的把握就越大,计...

孙子与孙子兵法《(四)兵贵速胜,不贵长久》解读

(四)兵贵速胜,不贵长久“兵贵胜,不贵久”,是孙子基本的作战指导思想之一。从经济上讲,战争久拖,经济不能支持。孙子认为,军队远征久战,“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十去其六”,会造成“国用不足”、“中原内虚于家”的不利形势。从军事上讲,战争久拖,对军事形势不利。孙子认为,“久则钝兵挫锐,攻...

孙子与孙子兵法《(四)《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解读

(四)《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在西方社会,《孙子兵法》与葛拉西安的《智慧书》、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并称世界三大智慧丛书。这部千古奇书,兵家绝唱,其博大精深的军事思想,不仅适用于现代战争,也适用于其他领域,其中社会生活中的人生就是一个重要方面。近代《孙子兵法》研究第一人,与浙江蒋百里、云南杨杰同为...

孙子与孙子兵法《(十)地形篇》解读

(十)地形篇【原文】夫地形者,兵之助也。【译文】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原文】故战道①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注释】①战道:战争规律。【译文】遵照战争规律分析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说休兵停战,坚持打是可以的;...

孙子与孙子兵法《(三)杂于利害》解读

(三)杂于利害孙子指出: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也就是说,明智的将帅考虑问题总是兼顾到利害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情况下要看到有利的条件,才能够坚定取胜的信心和勇气,使事情能顺利进行;在顺利的情况下要看到不利的因素,才能防患于未然,祸患才可以排除。明智的将帅考虑问题,...

孙子与孙子兵法《(三)因敌制胜》解读

(三)因敌制胜孙子认为,“兵形象水”,水的流动是“避高而趋下”,“因地而制流”,用兵则要“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战场上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必须“因敌制胜”,就是用兵作战要依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和打法,这是孙子提出的一条重要作战原则,它揭示了用兵打仗必须适...
孙子与孙子兵法《(三)选将、造势、诡道》解读

孙子与孙子兵法《(三)选将、造势、诡道》解读

(三)选将、造势、诡道宋本十一家注《孙子》实现胜利的基本条件,就是选拔将帅、营造有利于我的态势,“因利制权”,善用“诡道”,发挥指挥官的主观能动性。一是选将。在“五事”中,孙子对将领提出了“五德”的为将标准。这就是“智”,多谋善断;“信...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