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3日星期四
首页/孙子兵法/孙子与孙子兵法《(四)形篇》解读

孙子与孙子兵法《(四)形篇》解读

(四)形篇【原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①,以待敌之可胜。【注释】①不可胜:不会被敌人战胜。【译文】从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首先要做到不会被敌人战胜,然后待机战胜敌人。【原文】不可胜者,守①也;可胜者,攻②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③,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④,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注释】①守:采取防守。②攻:采取进攻。③藏于九地之下:意思是利用各...

(四)形篇

【原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①,以待敌之可胜。

【注释】

①不可胜:不会被敌人战胜。

【译文】从前,善于用兵打仗的人,首先要做到不会被敌人战胜,然后待机战胜敌人。

【原文】不可胜者,守①也;可胜者,攻②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③,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④,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注释】

①守:采取防守。

②攻:采取进攻。

③藏于九地之下:意思是利用各种地形隐藏自己。九地,指各种地形。

④动于九天之上:指利用各种条件将进攻的威力发挥到最大。九天,言高不可及。

【译文】不被敌人战胜,就应严密防守,严阵以待;要想战胜敌人,就要善于进攻。采取防御往往是因力量不足;采取进攻,则是因为敌人力量不足。因此,善于防守的军队,隐蔽兵力如同隐藏在地下深不可测;善于进攻的军队,展开攻势就像从天上而来一样,使敌人无从防备。所以,既能保全自己,又能获得完全的胜利。

【原文】故胜兵若以镒称铢①,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民②也,若决积水于千仞③之溪者,形也。

【注释】

①镒称铢:镒、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一镒等于二十四两,一铢等于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这里比喻力量相差悬殊。

②战民:指挥士卒作战。

③千仞:比喻非常高的意思。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

【译文】所以,胜利的军队,就好比处在“以镒称铢”的优势地位;失败的军队,就好比处在“以铢称镒”的劣势地位。得胜者指挥部队作战,就像在万丈悬崖决开溪中积水一样,这就是军队实力的“形”。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