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2日星期三
首页/孙子兵法/孙子与孙子兵法《(四)兵贵速胜,不贵长久》解读

孙子与孙子兵法《(四)兵贵速胜,不贵长久》解读

(四)兵贵速胜,不贵长久“兵贵胜,不贵久”,是孙子基本的作战指导思想之一。从经济上讲,战争久拖,经济不能支持。孙子认为,军队远征久战,“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十去其六”,会造成“国用不足”、“中原内虚于家”的不利形势。从军事上讲,战争久拖,对军事形势不利。孙子认为,“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战争久拖不决,伤亡不断增加,武器装备大量损耗,国家的...

(四)兵贵速胜,不贵长久

“兵贵胜,不贵久”,是孙子基本的作战指导思想之一。从经济上讲,战争久拖,经济不能支持。孙子认为,军队远征久战,“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十去其六”,会造成“国用不足”、“中原内虚于家”的不利形势。从军事上讲,战争久拖,对军事形势不利。孙子认为,“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战争久拖不决,伤亡不断增加,武器装备大量损耗,国家的人力、物力逐渐困难,就会使军队在精神和物质方面受到极大的损伤;特别是兵处坚城之下,“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这样就容易陷入师老兵疲的被动地位。从政治形势上讲,战争久拖,对政治形势不利。孙子认为,在诸侯兼并、列国争霸、国无定土、邦无定交、政治形势变化急剧的“多极”斗争形势下,如果战争久拖,“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总之,用兵宜速战速决,不宜久拖。倘若战争持久,则经济上支持不力,军事形势不利,政治局势不稳,就容易陷入被动。持久性的对外作战,必然将危害到国家的利益。

用兵贵在速胜,而不应该旷日持久。对于攻城作战,孙子认为如果万不得已才实行的话,那么对于久拖不决的作战,孙子则是采取反对态度。他反对持久战,固然与国家经济的消耗有很大关系,但更重要的是服从于当时吴国争霸战争的政治需要。争霸战争的战略是进攻,而进攻作战必须速战速决,速决则粮耗少,久战则粮易尽,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孙子讲速决,甚至认为即使是拙速也比巧久要好。

关羽败走麦城,蜀将孟达坐视不救,对关羽之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关羽死后,孟达害怕刘备追究罪责,率亲信随从投降了魏国,被魏主曹丕封为建武将军、新城太守。新城(今湖北房县)西南连蜀,东南连吴,是魏、蜀、吴三国之间的边防重镇。孟达是个反复无常、见利忘义的小人,出任新城太守后,秘密派人与蜀、吴相勾结,妄图实现其野心。当时,诸葛亮正准备再次兴兵伐魏,对孟达的叛变深恶痛绝。诸葛亮了解到孟达与魏国的魏兴太守申仪不和,就派人将孟达与蜀、吴相勾结的事情告诉申仪,打算借申仪之手铲除孟达。申仪得知孟达勾结蜀、吴的消息,即刻报给驻兵在宛县的司马懿。司马懿知道孟达的为人,新城是战略要地,也对孟达不放心,接到申仪的报告,下定决心剿灭孟达。孟达也探知申仪告发他的消息,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举旗反魏。此时,司马懿派人给他送来一封信,信上说魏帝和他都对孟达深信不疑,申仪之说纯系私怨,请他放心。孟达接信后,半喜半忧,对是否立即反魏又犹豫起来。司马懿给孟达的信不过是缓兵之计,信使一出发,他立即调兵遣将,亲率一支大军奔赴新城。部属劝道:“这样的一件大事,不报告魏帝能行吗?”司马懿回答道:“从宛县到洛阳800里,到新城1200里,信使往来最快一个月,兵贵神速,如报告魏帝那就什么事情都晚了。”司马懿命令部队星夜兼程,轻装疾进,仅八天时间就兵临新城。孟达大吃一惊,他还没有做好防御司马懿的准备,新城之兵又不全是自己的嫡系,抵御了半个月,就城破身亡了。司马懿神速进兵,翦除了叛将孟达,使魏国西南边境得以稳定。

兵贵神速,就是要以快制胜。难得的是时间,易失的是机会,这不仅是兵家的至理名言,更是人们做事的警示箴语。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