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孙子兵法/【原文】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原文】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始如处女,后如脱兔/志愿军入朝作战美军何以猝不及防【原文】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精解】常言说:画蛇莫添足,画龙要点睛。《孙子兵法》的文法很有这一特点。《九变篇》最短,但当止则止,决不拖沓。《九地篇》最长,尽管它讲了九地...

始如处女,后如脱兔/志愿军入朝作战美军何以猝不及防

【原文】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精解】

常言说:画蛇莫添足,画龙要点睛。《孙子兵法》的文法很有这一特点。《九变篇》最短,但当止则止,决不拖沓。《九地篇》最长,尽管它讲了九地之变、为将之道、统军之法、决胜要诀等多方面的内容,篇幅已经够长了,但是最终还是要用一段话作为小结:“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这段话显然不是画蛇添足,而是必不可少的画龙点睛。它既高度概括了进攻作战的全过程,又精辟地强调了进攻作战的关键性原则,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展现出为客之道的深刻底蕴。

总体上看,这段话是全文思想脉络的自然延伸。前面1 000多字主要讲的是深入敌国作战、一路开进过程中如何利用种种复杂地形、如何在不同的作战地区采用不同的战法、如何调理官兵紧张情绪之类的军心士气问题、如何应对种种突发情况,等等。就好比我们干某一件大事,方方面面的准备工作都到位了,接下来就是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这段话讲的就是即将开战之际要注意的问题和必须运用的谋略。大致有三层意思:

首先,是临战准备的隐蔽性。“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在汉简本中“政举”作“正与”。“正”有出兵,征讨之意。“正举”或“正与”,都是指交战日期已定,即将开战之际。这种时刻最重要的就是保密和隐蔽。“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即关闭所有关口,注销进出的通行证,断绝两国使者的往来。相当于现在两国打仗,必定先撤离使馆和疏散侨民。“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则是强调再次仔细研究作战方案,检察是否有纰漏。“厉”,砥砺,意为反复推敲。“廊庙”,指朝廷,也可指主帅大营。虽然出兵之前我们已经有明确的作战计划,也选定了作战方法,但是经过远距离移动,面对具体敌情,临战之际还是有必要再次反复推敲。“以诛其事”中的“诛”,曹操解释为“治”,意为研究确定,使作战计划进一步细化和精确化。

其次,是接敌运动的隐蔽性。“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开阖”,即开门,喻指敌方出现虚隙。这时就应当趁机行事,突发制人。

再次,是发起攻击的突然性和灵活性。“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其中“先其所爱”这几个字很有现代感,与当今西方军事强国奉行的“打击重心理论”思想一致。“所爱”,即敌人所爱惜、依靠的部位,诸如司令部、通信中心、后勤基地等。这些要害部位一旦受到攻击,很可能导致全局瘫痪。所以当我们突然间发起攻击的时候,不是一通乱打,而是集中兵力直取敌之所爱。而且还要“微与之期”,即非常突然,让对方来不及反应。对于这4个字,古今有多种解释:一是不要与敌约期交战,二是不要与敌泄露战期,三是与敌微露战期,四是暗地里等待敌人前来。根据孙子喜欢夸张用词的表述习惯,我们还是把“微”字理解为“不要”更为合适。即不要事先与敌人约定交战日期,突然打击其要害。突袭作战往往面临种种不可测的变数,所以不能死守着战前的计划打仗,而是要“践墨随敌”。这几个字是比喻指挥官应当像木匠那样,按照木材的形状划定墨线,然后下锯取材。突袭过程中也应当根据敌情和战场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机决定作战方案、随时调整作战方法。

最后,孙子用一句话完成了点睛之笔:“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用“处女”和“兔子”做比喻,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突袭进攻应有的状态:进攻前夕好像含羞带怯的少女,让人只顾开门探望,赏心悦目,而不加防范;一旦发起突击行动的时候,又像草丛中蹦起来的兔子,让人猝不及防,挡都挡不住。一是喻其静,一是喻其动。隐蔽性、突然性、巧妙性、灵活性尽在其中。

抗美援朝作战中,第一次战役之所以能够给“联合国军”以猝不及防的打击,就在于志愿军很好地做到了“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尽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到一年之际,要做出抗美援朝的决策相当艰难。但是,一旦下定决心之后,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立刻转入作战思维,按孙子所谓“为客之道”指挥志愿军秘密入朝。

志愿军出国前,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依据敌我双方的情况,曾计划在朝鲜北部的德川至宁远一线以南地区先组织防御作战,待半年之后再进行反攻。但是,志愿军出国前夕,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军已占平壤、元山等地,并集中了4个军13万人的兵力,由元山、平壤两地分东西两线(主力置于西线),向中朝边境冒进,企图在11月23日前,前出到中朝边境,一举歼灭朝鲜人民军,达到占领全朝鲜的目的。

根据这一变化了的情况,毛泽东和彭德怀商议后,立即改变了原来的作战计划。毛泽东于10月19日在给中南、华东、西南、西北等中央局的电报中指出:“为了保卫中国,支援朝鲜,志愿军决于本日出动。先在朝鲜北部尚未丧失的一部分地方站稳脚,寻机打些运动战,支援朝鲜人民继续奋斗。”并确定“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敌后游击战相结合”作为志愿军第一阶段的作战方针。

我的老部队42军是最早进入朝鲜的部队。为了达成战役的突然性,最先入朝的各部队采取了一系列伪装隐蔽的措施。比如:部队入朝时,利用黄昏和暗夜时分分路过江,有的甚至是将石板辅在水下,踏水过江,使“联合国军”不便进行空中侦察和空中袭击。入朝后向前开进时,避开定州、博川、军隅里一线及其以北约20公里的地区,专走山路、小路,以防过早被“联合国军”发现。各部队派遣的侦察队,伪装成朝鲜人民军,而不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甚至有的部队所有官兵身上都没有军队符号,以此迷惑“联合国军”。此外,各部队都严格实行无线电静默。由于这一系列措施得当,加之美军判断中国出兵的可能性极小,因而对志愿军入朝行动未能察觉。

10月21日,毛泽东鉴于志愿军徒步开进,已来不及在预定地区组织防御,遂电示志愿军改变原定先站稳脚跟的计划,争取战机,采取在运动中歼敌的方针。彭德怀随即调整部署:西线集中第40、第39、第38军(附第42军第125师)在温井、云山、熙川以北地区,分别歼灭韩军第6、第1、第8师,志愿军第66军主力立即入朝,向铁山方向前进,准备阻击英军第27旅;东线以第42军(欠第125师)在黄草岭、赴战岭及其以南地区阻击美军第10军及韩军第1军团,保障西线主力的翼侧安全。25日,“联合国军”在西线继续以师或团为单位分兵冒进。

10月25日7时,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在两水洞地区设伏,韩军第6师的一个加强营毫无防备,贸然进入伏击地带。伏击部队当即发起攻击,猛打猛冲,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仅两个多小时即将其全歼,并生擒美军顾问赖勒斯。两水洞战斗规模不大,却是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一仗,标志着正式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整个第一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英勇奋战13天,共歼灭“联合国军”1.5万多人,粉碎了“联合国军”感恩节以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并将其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获得初战胜利,从而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联合国军”的经验,增强了胜利的信心,为尔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始如处女,动如脱兔”,将动与静、攻与守有机结合起来,充满了辩证思维,深藏着战争智慧。毫无疑问,也是现实生活中各领域的人共同需要的竞争智慧和处事艺术。我们既不能始终藏而不露,也不能动而不止,最好是藏动结合。藏时甘于寂寞,动时毫不迟疑。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unzibingfa/20230425355.html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