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孙子兵法/【原文】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原文】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顺详敌意,巧能成事/霍去病两次河西之战的获胜秘诀【原文】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精解】说起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人们自然会想到他“匈奴不灭,无以家为”的凌云壮志与报国情怀,也会想到他“六战六捷、马踏匈奴”的少年风采和智勇双全,更会想到他“封狼居胥”的最高军事功绩与荣誉。要知道,他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时不过20岁左...

顺详敌意,巧能成事/霍去病两次河西之战的获胜秘诀

【原文】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精解】

说起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霍去病,人们自然会想到他“匈奴不灭,无以家为”的凌云壮志与报国情怀,也会想到他“六战六捷、马踏匈奴”的少年风采和智勇双全,更会想到他“封狼居胥”的最高军事功绩与荣誉。要知道,他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时不过20岁左右。20岁的年龄,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许多人刚刚踏入社会,甚至不少人还在家中啃老,霍去病怎么就如此风光了?有人说,是上天太过眷顾霍去病,还有的说他是皇帝的外戚,更多的人则认为根源还在于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与非凡智慧。原因究竟何在?我们不要急于下结论,不妨先看一看孙子的作战思想。

孙子主张进入敌国作战时不要预留后路,“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以此激发官兵拼死决战的斗志。但是,即使是拼死决战,也不能是愚蠢地蛮干,仍然需要巧干。所以,孙子接着提出:“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这里的“顺”借为“慎”,谨慎之意,“详”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以曹操为代表,认为“详”字通“佯”,即假装、欺骗;一种则认为“详”,为详细审察之意。这样,“顺详敌之意”这句话就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军队假装按照敌人的战略意图行动,迷惑敌人,使敌人做出错误的决策;一种则是谨慎审察敌人的战略意图。这两种理解各有其道理,但依据上下文,第一种解释更为合理,更符合孙子始终贯穿全篇的“上兵伐谋”思想。而且,与下文的“并敌一向,千里杀将”相照应。“并敌一向”,指集中优势兵力于一个进攻点,而不是多个。这里的“将”,不一定专指敌方将领,也可指敌人的指挥部等要害之处,即能给敌人以致命打击的地方。“并敌一向,千里杀将”强调的是集中兵力于敌人的要害之处,在这个方向上形成绝对优势。杜牧注说:“若已见其隙有可攻之势,则须并兵专力,明向敌人。虽千里之远,亦可擒其将也。”也就是说,选准了对方间隙薄弱处的目标,就要果断用兵,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即使有千里之遥,也可以战胜敌人,擒获敌将。这是对“并兵向敌,乘势而行”的准确解释。

这一段文字虽然简短,但内涵丰富,是孙子战略进攻思想的精髓。其中,孙子至少表达了四层意思。一是要知悉敌情。即对敌方战略企图的了解。要想战胜对方,就得深入了解对手,做到知彼知己。二是“顺详敌之意”,即要选择正确的时机。如果发现敌人的企图,不要直接揭穿或硬生生地对抗,而应将计就计,按照对手的意图和计划行事,以迷惑对手,使其轻敌,做出错误的判断。三是“并敌一向”,即选好战略方向。要集中优势兵力于敌薄弱要害之处,形成局部上的绝对优势,一击必胜。四是“千里杀将”,即选好作战方式。要使用我方精锐力量,秘密行动、快速出击,乘敌之隙,突然发动进攻,在敌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夺其所爱。孙子认为做到了这四条,就可以在进攻中“巧能成事”。

霍去病两次河西之战,堪称运用孙子“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巧能成事”思想的生动例证。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第一次出兵河西,当时河西匈奴族首领主要有浑邪王和休屠王。霍去病率军深入匈奴腹地,长途奔袭作战,在皋兰之战中俘虏了浑邪王子及其所属的相国、都尉等一批贵族,斩杀了折兰、卢侯两位部落首领,斩匈奴8 960人,歼灭了休屠王主力。究其胜利原因,一是进攻方向明确。在进攻方向的选择上,霍去病的进攻目标十分明确,就是祁连山北麓的浑邪王的大本营——西城,因而能够直击要害,一战告捷。二是进攻方式隐蔽突然。霍去病带领精锐骑兵一万人,长途奔袭2 000里,奇袭匈奴首领大本营,在敌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动进攻;三是速战速决,突袭后迅速撤离。在首战告捷后,霍去病并没有恋战,而是立即从前线回师。毕竟是孤军深入匈奴腹地,而且此次出兵也是为了了解河西的地理环境及匈奴的一些情况,进行战略性的试探进攻,为再次更大规模出兵河西积累了经验。

半年之后,也就是当年的夏天,霍去病第二次西征,由于有了第一次西征的基础,霍去病选择了一条新的进攻路线,直取浑邪和休屠二王的核心牧场地带,可以实现以战养战,而且这条线路也几乎是一条直线走向,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切入休屠王的腹地。因此这又是一次奇袭战,战果更是辉煌,投降的有2 500多人,斩匈奴32 000人,俘获五王、五王母、王子等59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等63人。总之,这两次河西之战,共计让浑邪、休屠两部损失了将近4万人,几乎占了河西匈奴人口的半数。这样的损失,足以让一支军队或者部落失去战斗能力了。

一支万余人的精锐骑兵,孤军深入,很容易被匈奴人切断后路,但霍去病不为所惧。这是因为,他率领的这支军队有着匈奴人无法抵挡的强大进攻力;他深知只有直取匈奴大本营、斩其敌将,匈奴才会不战自溃,战争才会速战速决。因此并不顾忌后路问题。

从上面的战例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霍去病两次河西之战之所以成功,一是进攻目标明确,即对匈奴首领的大本营实施斩首行动;二是进攻方式隐蔽快速,给敌人以突然袭击。霍去病为何取得那么多的胜利、获得那么多殊荣,答案不言自明了。

在战略进攻中,战略方向的选择是重中之重。选定正确的进攻方向是战略进攻成功的关键。如果选择多个方向,多个突破口,则不能很好地将兵力集中于一点,很有可能陷入持久的消耗战中,更不可能实现巧能成事的目的。《淮南子·兵略训》中说:“夫五指之更弹,不如卷手之一桎,万人之更进,不如百人之俱至也。”意思是,5个指头轮番敲打,不如攥紧拳头一击;10 000个人轮番进攻,不如100个人同时动手。这与孙子的思想不谋而合。如果进攻点是多个,就会造成力量分散,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那么,究竟如何集中才能达到最好的战略效果呢?一般说来,在战场空间许可的情况下,在同一时间里集中使用兵力、火力,要比拉长时间分散使用兵力火力的效果好得多。在具体的战场上选择突破地段时,既要有重点,也要注意在同一时间对同一目标实行多处突击。这样的作战效果会更好。

一般来说,正确的方向和明确的目标比具体努力更为重要。如果方向不对,即使再努力也是徒劳无功。战场上,选择一个战略主攻点或主攻方向是克敌制胜的关键,即使实力不如敌人强大,但在局部的某个关键点上集中优势力量进攻,也会成功。在职场上也是一样,选择正确的方向和突破口对个人成功来讲同样重要。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才更容易成功,如果频繁地变换目标或者在同一时间段设立多个目标,很容易因分散精力而做不成事。然而,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人做事情不能专一,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芝麻西瓜满地捡”,“样样都懂,样样稀松”。因此,在目标的选择上,一定要有所偏向,要有一个突破口,如果不讲主次、四面开花、“撒胡椒面”,那么原有的优势也就丧失殆尽了。正确的方法应是选择优势领域,在某一点或某一处突破,然后以点带面,创造最经济、最优先的效益,达成自己预定的奋斗目标。这大概也可说是“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巧能成事”的谋略思想在人生职场上的运用方式吧。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sunzibingfa/20230425354.html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