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道德经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老子是孔子的前辈,孔子向老子问礼

我是孔子的前辈,孔子向我问礼24.问:现在再请教先生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先生生活的时代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先生生活的时代是在孔子之前还是在孔子之后的问题。司马迁在《史记》的《老子传》和《孔子世家》里都记载了孔子向您问礼的事。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有人认为您是战国时代人,生在孔子之后,孔子不可能向...

“老”“彭”是怎么回事

“老”“彭”是怎么回事22.问:还要请教先生一个问题:《论语·述而》篇中提到的“老彭”,是不是您老先生?为什么要叫“老彭”?答: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只能简单谈谈。汉代郑玄对“老彭”作了个解释:“老,老聃;彭,彭祖。”(《论语释文》引)把“老”解释为我老子,“彭”说成是彭祖。彭祖其人,据说他是《风...

老莱子与老子不是一个人

老莱子也不是我18.问:我搞清楚了。高亨这位学者真聪明。我也认为他的解释是合理的。太史公记您的家族世系确有可疑处,梁启超早就对此提出了疑问(见《古史辨》第四册)。他的学生高亨就这个问题非常有说服力地作了正确的解释。解决了太史儋的问题,再请问老莱子的问题。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里又说:“或曰:老...

太史儋是另一个人

太史儋是另一个人,我的后代16.问:提到史官的事,我又想提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太史儋的问题。我当然知道太史儋同您不是一个人,可是,由于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里附带说了一句:“或曰(周太史)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这就把一个问题留下来了。如果是张冠李戴,请问先生,是怎样阴差阳错戴上去的...

老子当什么官?周朝“守藏室史”

当什么官?周朝“守藏室史”13.问:经先生这番解释,我明白了,先生是相人,今地在河南鹿邑东。再请问先生的仕宦生涯。用我们的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先生的职业是什么?司马迁说您是“周守藏室之史也”。这是不是从《庄子·天道》篇中的“周之徵藏史有老聃者”来的?您是周朝的史官呢,还是周朝国立图书馆馆长呢?答:...

老子的籍贯和乡里

籍贯和乡里10.问:可是先生的“老子”大名和您的《老子》书的大名,却因为您的淡泊名利而永远留存并流传下来。这也是辩证法吧!对那些追名逐利、沽名钓誉的人,我从心底里蔑视他们!对先生只有崇敬。再请问先生的籍贯乡里。《史记》里说先生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列仙传》说先生是“陈人”,边韶《老子铭》说...

老子是李耳还是李聃?

我的名字:李耳还是李聃?6.问:请教了尊姓,再请问先生大名。先生提到先秦诸子都称先生名“聃”。但司马迁又说:“名耳,字聃。”到底是“聃”,还是“耳”?这两个字有没有关系?有什么联系和变化?请先生释疑。答:前面我已提到,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老子邻氏经传》自注时说过:“(老子)姓李名耳。”司马...

老子姓老,还是姓李?

姓老,还是姓李?1.问:尊敬的老子先生,从今天开始,我向您虔诚地请教。向您提的第一个问题是您的姓氏问题。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里称先生“名耳,字聃,姓李氏”。既谓先生姓李,为什么又要叫您“老子”啊?答:对这个问题,许多学者也做了不少考证文章,应该由我来说清楚。早在汉代,经学家郑玄在注《礼记·曾...
正确认识如何可能 ——读《老子》有感

正确认识如何可能 ——读《老子》有感

正确认识如何可能——读《老子》有感严正现代科学认为人的认识是无法做到纯客观的,任何人的判断和认识都存在前在的偏见和意见,即便是自然科学研究也同样受制于研究者头脑中形成的科学范式的影响。因而相对真理的观念盛行于当今社会,对于社会人生价值的...

人类文明的统摄与升华——中华道

人类文明的统摄与升华——中华道齐善鸿 肖华自塞缪尔·亨廷顿提出“文明的冲突”理论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对文化和文明的广泛关注。这种关注不仅集中在“文明的冲突”问题上,更让人们开始关注人类社会各种活动表象背后的隐性深层主导因素——文化与文明的本质。也就是说“这种认识文明的模式强调了文化在塑造全球...

认真研究老子的资源观 努力开拓经济发展空间

认真研究老子的资源观 努力开拓经济发展空间宋育文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资源观有很多闪光点,表现出善用资源的智慧。认真研究、掌握他的资源观的内涵和意义,对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拓经济发展空间,把资源变成现实的财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笔者学习的体会,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

以“不争”和“柔弱胜刚强”为例

以“不争”和“柔弱胜刚强”为例白奚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国学热已经持续了不少年头,除了儒家文化受到了长期、普遍、高度的关注之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核心内容的道家思想也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尤其是老子的思想,其深邃的哲理、高超的道论、独特的思维方式、新奇的辩证法,都闪耀着智慧...

老子:寻找经济运营中的“极”

寻找经济运营中的“极”——老子辩证法应用一隅刘仲宇《老子》一书,是谈哲理的,但因为谈的是世界运行的总规律,人生的根本法则,其间的精华可以运用到各个不同的领域,当然包括经济领域。经营管理,如果从企业行为看,属于微观经济学的范畴,但是经营者却需要有中观的甚至于宏观经济的头脑。特别在经营中,经营什么,...
从《老子》道的视角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从《老子》道的视角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从《老子》道的视角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徐明一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的产生及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人本管理的企业管理理论的出现,是为了在管理过程中把人从传统的工具性管理方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以避免管理过程中管理工具对人类自身的伤害...

以老子“阴阳观”解析“以道为本”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以老子“阴阳观”解析“以道为本”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李亚楠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间的竞争已从先前的生产竞争、营销竞争、战略竞争阶段进入到了文化竞争阶段。因此,企业文化也被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对于我国企业来讲,普遍还存在忽视、漠视企业文化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
以道为本:道家管理智慧与现代管理的对接

以道为本:道家管理智慧与现代管理的对接

以道为本:道家管理智慧与现代管理的对接邢宝学 程江一 从管理本体论的缺失谈起(一)管理到底是什么如果以泰勒的科学管理诞生为起点,现代管理已经走过100多年的历史。在这100多年里,管理理论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尤其近几十年来,管理理论进...

老子的管理理念与新时代管理变革的契合与弘扬

老子的管理理念与新时代管理变革的契合与弘扬任晓莉“管理理念”即管理在理性方面的概念。企业管理理念是指导企业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业经济时代,土地、劳动、资本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企业管理思想是以物为中心的。当今世界,知识及知识的主要载体人员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要求...

《老子》的社会管理原则与制度建设要求

《老子》的社会管理原则与制度建设要求——“道法”制度生命观袁永飞《老子》一书是中华民族早期原创思想文化的综合汇集成品,到目前为止,它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后人对其注释和研究仅次于儒家的《论语》,而在西方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它的传播和欣赏略逊于基督教的《圣经》,堪称为一部影响深远又涵盖众多领域的智慧宝典...

《老子》的社会管理思想及其对现代管理的启示

《老子》的社会管理思想及其对现代管理的启示代云《老子》作为中国第一部哲学“专著”,虽只有短短五千言,却包含着作者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两千多年以来,《老子》一书就像一个智慧宝藏,吸引着后来人带着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探索、挖掘,其中《老子》社会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意义就是一个重...

夫之《老子衍》及其现代管理启示

夫之《老子衍》及其现代管理启示张枫林《老子衍》成书于顺治十二年,王夫之时年37岁,这也是王夫之放弃军事诉求,学术创作的开始。根据王之春《船山公年谱》记载,18年后,当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更加成熟时,他又对《老子衍》进行重定,并写了后序,可是重订的《老子衍》稿本被他的弟子唐端笏带回家中,不小心毁于火灾...

论老子“柔”思想的当代价值

论老子“柔”思想的当代价值王伟凯“柔”作为老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历代学者对其多加关注,并进行了深刻诠释。如当代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认为:“老子脱离了条件去看柔弱胜刚强的原理,因而把柔弱胜刚强抽象化、绝对化。他看到一些柔弱的事物目前虽不够强大,后来居然战胜了强大的敌人,他说:‘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

老子的哲学智慧与“柔道”管理

老子的哲学智慧与“柔道”管理——读《老子》札记周德丰一老子、孔子、墨子,在20世纪初叶曾被著名思想家梁启超称作“中国古代三大圣”。照此观点,老子是给中国文化奠基的三大圣哲之一,其地位必须高度重视,他的排座次至少不应在孔、墨之下。近些年,随着“国学热”的发展,孔子思想的普及度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准,但...

老子“道法自然”生态智慧的现代意义

老子“道法自然”生态智慧的现代意义陈大明老子“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的生态智慧是将自然、社会、人类融而为一并交互作用、和谐运行的大智慧,它上承《易经》“与时偕行”、“顺天应时”的基本法则,下启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研究...

《老子》道治学说之要则

《老子》道治学说之要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考述丁巍老子系春秋末期诞生于中原大地河南鹿邑、活跃于被誉为人类文明“轴心时代”最具思想创造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一书蕴含的哲学思辨、人生艺术、性命养生、治国理念、经济学说、管理思想、艺术精神、用兵之道、生态智慧等经久而...

老子“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的现代解读

老子“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的现代解读——以经营哲学为视角高建立《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认为道家对历史上的成败得失、存亡祸福和古今变化进行了总结,概括出了清虚卑弱以自守的治国理政思想。老子...

略论老子的“三宝”与管理之道

略论老子的“三宝”与管理之道高秀昌一 老子的“三宝”:“仁慈”、“俭约”、“居后”牟钟鉴先生曾将老子的“大道”解读为“生道、善道、公道、和道、通道的统一”。老子在《道德经》六十七章提出了“三宝”,即“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三宝”其实也是三种“道”,即“慈”之道、“俭”之道、“不敢为...
老子“无为”思想的现代管理学意义

老子“无为”思想的现代管理学意义

老子“无为”思想的现代管理学意义卫绍生在《老子》一书的话语体系中,“自然”与“无为”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两个关键词。老子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故而把“无为”作为人们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基本态度。老子主张“无为”,反对违背自然与社会规律的行为,...
老子清静无为的管理智慧

老子清静无为的管理智慧

老子清静无为的管理智慧一 守静复根的统一管理近年来,以老子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古代柔性管理学,在现代管理由第一阶段弹性、任性的人管人,第二阶段阳性、硬性的制度管人,进入第三阶段阴性、柔性的文化管人方式之后,于长期以西方刚性管理哲学为主导的管...

自然和无为观念的现代意义

自然和无为观念的现代意义——老子哲学对于现代管理的启示陈静自然和无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对重要概念。所谓“自然”,是“自己如此”、“本来如此”的意思,是一个表示状态的语词。中国古代哲人普遍相信,自然的状态是最美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每一个存在个体都根据自己的本性,按照自己的方式,处于自己最恰当的...

“无为”智慧与企业管理

“无为”智慧与企业管理葛荣晋什么是道家的“无为”智慧呢?“无为”是道家的核心价值观念,内涵极为丰富。从管理学角度,主要有三层含义:从管理主体上,所谓“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的懒汉哲学,而是探讨管理者何者“有所为”、何者“有所不为”,即在管理场中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有为”与“无为”的关系,才是真正...

无为而治:老子管理思想的现代阐释

无为而治:老子管理思想的现代阐释赵保佑老子思想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管理思想,其核心内容是“无为而治”,思想方法是“柔弱胜刚强”,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柔弱胜刚强”的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化和完善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老子的人本思想与现代柔性...

《老子》“以人为本”的管理之道

《老子》“以人为本”的管理之道朱传棨首先,要说明的是:将老子加上个书名号(《》),以示老子其人和《老子》之书的分别,是为学界所共识。其次,《老子》是老子学的经典,不是宗教之经。因为,书中的老子是哲学家,不是宗教家,更不是道教的始祖。任继愈先生曾指出:“学术界长期流行一种见解,认为老子、庄子为道家...

老子关于人性化管理的思想

老子关于人性化管理的思想董京泉人性化管理如今已成为一个时尚的理念,在政界和企业家中也确有一些人在实践这种管理理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少有人知道它的思想渊源。在西方,一般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潮;在中国,则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老子哲学。老子哲学中具有丰富的人性化管理的智慧,这主要表...

道家学说与现代企业管理之术

道家学说与现代企业管理之术探讨道家学说与现代企业管理,也应该关注道家学说与现代企业管理之术。关注道家学说与现代企业管理之术,实是探讨道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功用。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论及道家时,不少内容即可视为司马谈对道家学说对于社会管理功能的理解。在司马谈看来,由于“道家使人精神专一...

道家学说与现代企业管理之道

道家学说与现代企业管理之道探讨道家学说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意义与价值,应当区划出不同的认识层次。具体而言,探讨道家学说与现代企业管理,首先应该关注的是道家学说与现代企业的管理之道。思考道家学说与现代企业的管理之道,具体关注的是道家学说中有关形而上学层面的思想理论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意义与价值。道家所...

道家学说与“国学”

道家学说与“国学”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国大地上一股“国学热”蓬勃兴起。今天的中国,政府部门在谈论“国学”,社会团体在谈论“国学”,企业商界在谈论“国学”,教育部门、新闻媒体、出版部门更是热衷于谈论“国学”。为适应这样的文化氛围,各类学校也开始重视阅读传统经典,一些高等院校则纷纷成立国学院,...

老子:当代管理学的圣人智慧

当代管理学的圣人智慧《道德经》这部伟大的哲学著作是圣者老子大胸襟大智慧的结晶,它的原本之处是宇宙情怀。当今我们学习《老子》是要学习圣人的宇宙情怀、赤子境界和大道智慧。无论是道家、佛家还是儒家,其宗旨都是在于开启人的胸襟与智慧,即常说的大慈悲、大智慧。《老子》的智慧与胸襟集中在对宇宙规律的发现与论...

老子:当代管理学的赤子境界

当代管理学的赤子境界人为什么活着?生从何来,死又何去?当下人应该有什么样的境界呢?管理者应该有什么样的境界?这都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老子》哲学意义上的宇宙情怀,是让我们求索宇宙的深度、广度、“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让我们看清历史的古往今来以及宇宙本原与万物的关系,由此指引人生与社会。无论...

老子:当代管理学的宇宙情怀

当代管理学的宇宙情怀当代如果不把握好《老子》的宇宙论,就不能顺畅深入地认识《老子》和学用《老子》;当代人只有用《老子》树立起宇宙情怀,才能开阔心胸、抬高眼界,才会有更大的思想解放。大家会说有那么多眼前的事情都忙乎不过来,哪有工夫管宇宙的问题?事实上,这不是谁愿意或不愿意的问题,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

《老子》是当代管理学的哲学纲要

《老子》是当代管理学的哲学纲要杨中有今天,我们从哲学的角度讨论管理学。目前在我国的各类学校中讲的管理学多半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管理学,西方管理学是以西方哲学为理论基础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当然,西方哲学也是人类思想的结晶,在过去的二三百年间对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进入了21世纪...

老子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对当代管理学的一些启示

老子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对当代管理学的一些启示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是古代道家的治理国家的学说,并不是现代的企业管理学,但老子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与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下的现代管理学,似乎还是可以找到一些相似或相近的地方。欧洲有一位哲学家曾认为,西方的自由市场理论,即主张政府不应干涉经济自然法则...

老子道家论管理者的素质与品德

老子道家论管理者的素质与品德管理者的素质与品德在管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管理说到底皆是对人的管理,因此作为管理者(领导者)首先应当管理好自己,自己能在管理中做到以身作则,起到示范表率的作用。所以老子也十分重视对管理者的素质和品德的培养。老子认为国家的最高管理者(领袖人物)的素质和品德,应当...

老子道家管理学说中的谋略思想

老子道家管理学说中的谋略思想老子的谋略思想应是他的“无为而治”管理学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把它突出出来作为一个专门问题来加以讨论。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要用少为甚至不为(“不战而善胜”)就能达到办成大事的目的。这就必须要用智慧、用智谋才能办成。老子反对与自己对立的一方做硬碰硬的斗争,而提...

老子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

老子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自然无为是宇宙本原“道”的根本法则,国家最高的管理者(领导人)应该法道而行,实行“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那么如何理解老子的“无为而治”呢?“无为”是否就是什么都不做呢?当然不能作这样简单的理解。老子的所谓“无为”,即是指不加主观意志的干扰而顺应自然,按照自然本来的面...

老子道家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老子道家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老子道家的管理思想,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它是从老子道家的哲学宇宙观推演而来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道家的思维方式是:“由天道而推人事”,即国家的管理、人事的管理原则,是从宇宙的法则推演而出,人道是由效法天道而来。为此,我们要研究清楚老子道家的哲学宇宙论思想。老子道家认为...

老子道家的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老子道家的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许抗生人们通常有这样一种说法:儒家思想是治国的,道家(包括道教)是治生的(即养生的),佛家是治心的。一般说来,这样的提法也并没有什么错,但决不能把它绝对化。尤其是对道家(包括道教)而言,决不能作片面的理解。道家学派本身也十分复杂,有老子学派,黄老学派,庄子学派,杨朱...

老子的战略思想

老子的战略思想王蒙非常高兴有机会和河南的朋友、河南的同好,和天津的朋友、天津的同好,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对老庄、对先秦诸子有兴趣、有造诣的朋友交流。来到这儿以后,我的感觉是越来越惭愧和不安。因为我不是专门治中国哲学、中国思想史和老庄研究的,我的本业是写小说。天津市周口商会请我来讲一讲,虽然河南我去...

自知者明:《老子》哲学中的反身性

自知者明:《老子》哲学中的反身性林明照前言本文旨在透过反身性的角度来探讨《老子》的哲学意涵。所谓反身性(reflexivity),是指具有自我指涉、回看自我的意义。若就语言层面而言,乃指向一种后设语言,特别是言说者对于自身言说的后设指谓。例如《庄子·齐物论》中长梧子对瞿鹊子言“予谓女梦亦梦也”这...

现代日本对《老子》的受容

现代日本对《老子》的受容——以加岛祥造的著作为中心谷中信一引言在20世纪90年代之初,日本社会面临所谓“泡沫经济崩溃”的重大转折点之时,中野孝次(1925~2004)的《清贫的思想》成为畅销书。作为同类著作,可以说加岛先生的著作是紧随其后的。这些著述的宗旨都在于论述置身于被文明荼毒的竞争社会,在...

无的发现与确立:道家的形上学

无的发现与确立:道家的形上学王博在宋儒张载看来,言有无与否是辨别儒家与诸子的一个重要标志:“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也。”(《正蒙·大易》)此诸子尤指道家而言,老庄皆喜谈有无,而大易只言幽明。有无与幽明的根本不同,在于幽明之说破除了虚无的本体,将体用打成一片。张载云:“若谓虚能生气,则虚无...

试析北宋老学中的有无之辨

试析北宋老学中的有无之辨尹志华自从《老子》提出有和无这一对哲学范畴之后,有无之辩就成了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论题。从魏晋玄学的“贵无”、“崇有”之争,到六朝佛教般若学的“非有非无”之论,再到隋唐道教重玄学的有无双遣、亦不滞中道之论,哲人们对有无的玄思是越来越精微缜密。北宋《老子》注家对有无问题的讨论...

试论《易传》与《老子》的辩证思维

试论《易传》与《老子》的辩证思维郑万耕《易传》以讲阴阳变易学说而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占有极其显著的地位。朱伯崑先生曾经指出,战国前期和中期,阴阳学说是由道家倡导起来的;而儒家的代表人物,从孔子到孟子都不讲阴阳说。余敦康先生则认为,《易传》非道非儒,亦道亦儒,是在战国末年学术大融合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

诠释与运用——《老子》身体思维与中国文明

诠释与运用——《老子》身体思维与中国文明王志楣一 前言人体生命犹如一个复杂的机器,在这个机器中有许多组成的零件结构,例如《老子》中提过的口、目、耳、筋、骨、臂、精、气、神、欲、形、身、心、魄等,换成现代的概念语言,即有些属“场域身体”的生理范围,有些是“流动身体”的心灵层次;身心、形神、性命或是...

论上德不德和损之又损

论上德不德和损之又损萧鲁阳上德不德和损之又损,都是老子的命题,也都是老子最早提出的概念,上德不德见《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论上德不德和损之又损原文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为何不德而有德?又缘何不失德而无德?这真是玄之又玄,令人难以索解。而至于“损之又损”,则见于第四十八章,论...

论老子“知足”思想及其对汉代人的影响

论老子“知足”思想及其对汉代人的影响袁延胜“知足”思想既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老子思想的一个核心思想。老子的“知足”思想对汉代人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就老子“知足”思想的内涵及其对汉代人的影响做一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一 老子的“知足”思想“知足”思想在《老子》中有三处直接的...

论老子“法自然”的绿色生命之道

论老子“法自然”的绿色生命之道潘澈如今,生态文明的理念已经开始深入人心。尤其是绿色经济理念的提出,更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新的自觉。绿色经济、生态文明包含着价值观的内容。然而,这种价值观的具体内容,直接地、更多地限于世俗生活伦理的层面,它需要更为丰富的思想资源、更深层次的精神理念予以支撑。老子...

老子重身贵生思想的现实意义

老子重身贵生思想的现实意义赵玉玲“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是《老子》第四十四章的内容,它用对比的手法,反问的语气,向人们揭示了“名”与“身”、“身”与“货”、“得”与“亡”的轻重缓急,疾呼“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告诫人们...

老子哲学思维方式举要及其现代价值

老子哲学思维方式举要及其现代价值丁原明老子哲学作为产生于春秋战国之轴心时代的文化瑰宝,其思维方式可谓体大精深,内容丰富,诸如有天人合一思维、有机整体思维、阴阳对待思维等。但举其要者,莫过于超越性思维、否定性思维、中和性思维,它们三者不仅是老子之所以被称为道家创始人的标志,而且还激活了中国古代思维...

老子思想三论

老子思想三论董京泉对于老子及道家的学说来讲,什么是最重要的呢?“道”是最重要的,因为“道”是老子及道家的最高范畴,道论是老子思想体系的基础、核心和逻辑起点。在这种情况下,对道的规定性和实质的把握,就必然成为正确理解老子及道家思想的关键性环节。因此,讲老子思想,首先应当对“道”有个基本的说法。但是...

老子和谐思想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老子和谐思想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卫绍生在《老子》中,老子按照自己设计的社会发展模式及政治理想,多次就社会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老子提出的社会发展模式及政治理想,长期以来受到学术界的批评,尤其是他的“小国寡民”社会发展模式和“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一直被视为消极的、落后的、保守的思想,被认为...

老子的圣王论——无为而治的国家管理学说

老子的圣王论——无为而治的国家管理学说许抗生不论是中国的儒家学派,还是道家学派,他们都是要讲“内圣外王”之道的。“内圣”指道德品德和人格上要求成为具有最高道德境界、最圆满人格的圣人,“外王”指治理社会国家治平天下而言,“内圣”与“外王”是应当统一于一身的。道家与儒家一样,都是主张既为圣又为王的。...

老子的生命智慧

老子的生命智慧陈战国老子是位哲学家,却被道教奉为教主,究其缘由,大概是因为《老子》书中有“长生久视”的说法,并且有许多关于生命的讨论。不过,老子所谓“长生久视”绝不同于道教的“长生不死”。老子不认为人可以长生不死。他说:“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老子“知不知”的养生防病意识

老子“知不知”的养生防病意识谢清果老子强调养生当顺应自然,但并不是要无所作为,消极应付疾病,反而是要在深刻把握自我身体状况的基础上,做到对身体疾病的及时预防和有效治疗。他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老子》第七十一章。下引该书,只注章名)这...

老子“道”的诸种意蕴

老子“道”的诸种意蕴——胡适的认知及其检讨李承贵“道”是老子哲学思想中的核心范畴,老子哲学思想即是围绕“道”展开的。然而,千百年来,“道”的内涵可谓“惚兮恍兮,恍兮惚兮”,它像魔鬼让人深受折磨,又像精灵使人狂热着迷,历代解释者在这种幸福与苦恼的交织之中提出了多姿多彩并且矛盾对立的观点,胡适无疑是...

老庄之道异同论

老庄之道异同论高建立在先秦时期的诸多学派中,道家思想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第一次提出了关于“道”的概念,把“道”作为最高的哲学范畴,用以说明世界万物产生的根源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另一位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庄周则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使道家学说更加前进了一步。综观...

老聃是否赞成杨朱、孟孙阳对利天下的看法?

老聃是否赞成杨朱、孟孙阳对利天下的看法?戴卡琳《列子·杨朱》中有一个杨、墨之间的对话。墨子的门徒禽子终于承认谁也没有说服谁,他对杨朱的门徒说:“吾不能所以答子。然则以子之言问老聃、关尹,则子言当矣;以吾言问大禹、墨翟,则吾言当矣。”关于这个对话,笔者提出三个问题:他们在讨论什么?怎么解释杨朱、孟...

近代日本所见老子

近代日本所见老子曹峰引言在此首先确认一下“近代”概念。我所说的“近代”,主要指的是日本从一个农业国家转变为发达工业国家的过程,从思想上讲是“脱亚”、“入欧”再到“兴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封建社会中曾经对日本的思想文化发生巨大影响的那些中国圣人,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

技术:从单向度到双向度

技术:从单向度到双向度——老子思想的启示邓联合一 单向度的技术理念及其“进攻性”如果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技术是人类改变“质料”对象之现状而获得某种实用目的的实践活动,那么,无论其施加对象是物还是人,毫无疑问技术总是单向度的。因为,技术活动是否开展、怎样开展,皆取决于技术主体,而作为对象的某物...

基于生态文明视域下的老子生态智慧探寻

基于生态文明视域下的老子生态智慧探寻陶新宏众所周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以最...

郭店《老子》对于儒学的批判

郭店《老子》对于儒学的批判池田知久一 前言与《老子》相关的各种学科,如哲学、思想史研究,古代史学、楚地域史研究、古文字学、音韵学、方言研究等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因为马王堆《老子》及郭店《老子》的出土及发表有了飞跃式的发展。这是因为,通过对成书于战国末期至西汉初期的马王堆《老子》甲本、乙本,以...

方东美对《老子》形上学之诠释

方东美对《老子》形上学之诠释曾春海一 前言方东美认为中国哲学发展的趋势,大体上是以形上学为主,形上学统摄宇宙与人生,在整体上普遍原理赋予终极性的存有之解释。方东美说:“吾人于‘形上学’一词,势须取其‘多重义涵,不滞一偏’。盖处于不同时代之不同民族,对其形式、内容及其精神等,皆可能产有种种不同之看...

对性命双修思想的现代思考

对性命双修思想的现代思考戈国龙本文不是依据道教内丹学的文献材料,从性命本体、性命工夫和性命境界等方面对道家道教性命双修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整体的诠释;而是就性命双修思想涉及的某些重要话题做出现代意义的思考,从不同视角探索性命双修思想的现代意义。不局限于内丹学本身的文献材料,也不是从内丹学内部来进...

大道行天下的时代

大道行天下的时代杨中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这是一个针对人类思想解放的历史性判断。人类进入21世纪,要想解决人类社会之间、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和人类个体本身的矛盾,只关心脚下的事情,只看到眼前的实在,可能收效甚微。只有开...
大道行天下 和谐兴中华

大道行天下 和谐兴中华

大道行天下 和谐兴中华——河南省老君山老子文化苑建设记述张记一 策划目标——道行天下老君山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老君山建设老子文化苑是把老君山打造成一座名副其...

从应然之“自然”到应然之“我”

从应然之“自然”到应然之“我”——试论老子在自我问题上的主张及其理论前提代云《老子》作为中国哲学史上第一部哲学“专著”,其理论特色在于以宇宙论为根据处理政治、人生问题。《老子》一书虽未明确将“人”作为研究对象,但是由于其立说落实于政治与人生,故而对人的认识与规范应作为理论预设而隐藏在文本中。关于...

从荣格心理学看《老子》宽容美德的救世价值及其培育

从荣格心理学看《老子》宽容美德的救世价值及其培育吕锡琛在文化多元和理性多元论的事实下,宽容是维持良好秩序,使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及其后学从独特的向度对此进行了思考,他们认为,基督教文化中的善恶对立、压制人格阴影等偏颇是引起世界冲突和战争的思想根源。荣格学派从心理的层面,特别是...

从精神修炼看老子的心灵观

从精神修炼看老子的心灵观匡钊“精神修炼”作为从哲学角度改变人自身的努力,无论在先秦儒家还是在道家的学术谱系中都是具有重要地位的话题,而此话题的展开均与先秦哲人所谈论的“心”观念密不可分。出于这种考虑,就有必要专门来考察一下《老子》文本中关于“心”的思考,并尝试从精神修炼角度出发,来思考、探讨道家...

《老子》在世界不同文明中的传播与诠释

《老子》在世界不同文明中的传播与诠释——以《老子》首句为例探讨“道”之英译问题章媛《老子》在西方广为流传,依据沃尔夫(Knut Walf)教授的最新统计,西《老子》在世界不同文明中的传播与诠释译文本有643种之多,涉及31种语言,其中英译有206种。“道可道,非常道”作为老子五千言开篇论道首句,...

《老子》的身心关系辨析

《老子》的身心关系辨析陈佩君一 《老子》中人身体结构的形成1. 以道、德为据“道生万物”,人仅为天地万物中的一种存在,《老子》对于人身体结构的看法,体现在论及道物与道器关系的篇章之中,例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老子》的“无”论及其“无为”政治学的二重性

《老子》的“无”论及其“无为”政治学的二重性宋荣培一 问题的提出迄今为止,对《老子》一书的研究大体上分两类。第一类研究属于文献的考证。这类研究有两种相反的观点:有的认为《老子》成书于孔子前,有的则认为该书成于战国时代(约公元前4~前3世纪)。前一种看法,自胡适起一直居于学界主导地位。可是,从20...

《老子》“道法自然”的真义

《老子》“道法自然”的真义——与王蒙先生商榷高秀昌王蒙先生2009年出版了《老子的帮助》和《老子十八讲》两部书。王先生在《老子十八讲》中说,他解读《老子》是依据自己或今人(确切地说是他自己)的经历、经验、思想、知识、观念而进行的(《老子十八讲》,第7页)。《老子的帮助》也明确地说:“我能做的是用...

《淮南子》引《老子》考辨

《淮南子》引《老子》考辨——以《道应训》为中心陈静《道应训》是《淮南子》的第十二篇,由56个故事组成。这56个故事,除了第42引《庄子》、第49引《慎子》、第50引《管子》之外,其他53个故事,都是引述《老子》文句,以“故《老子》曰”来结束故事。《韩非子》有《解老》、《喻老》篇,《解老》阐释《老...

《凡物流形》“一”的思想构造及其在黄老学中的位置

《凡物流形》“一”的思想构造及其在黄老学中的位置王中江引言 “一”与《凡物流形》和黄老学在新出土文献中,《凡物流形》是继《黄帝四经·道原》、《太一生水》、《恒先》之后又一篇思想性比较强的重要佚文,无异于一篇形而上学之作,其中的“一”这一概念则起着枢纽和关键的作用。在这篇佚文中,“道”字包括“天道...

《道德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道德经》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卢风现代性思想指引的现代化建设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生态破坏,全球性的现代化正把全人类带进日益深重的生态灾难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必由之路。而仅对现代工业文明进行修修补补的改造是无法建设生态文明的,生态文明是超越现代工业文明的崭新的文明形态。《道...

“自然”与“玄同”——老子的人文关怀

“自然”与“玄同”——老子的人文关怀吴惠龄对于形而上、万物根源问题的探究,可以说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特色。《老子》以“道”作为宇宙之本原,并且系统性地论述宇宙生成的过程。不过,如同先秦诸子,乃至于多数中国的思想家,都是以“人”作为学说主张的关注焦点。老子的哲思,并没有局限于追求万物根源性的问题,而将...

“自然”“无为”“逍遥”

“自然”“无为”“逍遥”——关于道家哲学与人生态度的一些随想田文军道家文化与儒家文化乃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干,道家学说之长在形上之“道”论,儒家学说之长在实用之伦理。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儒、道之学的互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支撑起了中华文化的大厦,也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益生曰祥”——道家生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益生曰祥”——道家生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盖建民“生育”一词,在汉语语义中有两个主要含义:一是生子,二是养育。《诗·邺风·谷风》云“既生既育”;《淮南子·原道训》亦云“是故春风至则甘雨降,生育万物”,东汉高诱注:“育,长也。”人类的繁衍延续,离不开生殖与养育两个基本方面。生与育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

“太一”考论

“太一”考论谭宝刚传世典籍多见“太一”一词,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中更有珍贵的道家佚文《太一生水》篇。那么,“太一”一词到底何时开始出现?它有什么内涵?后来又有何演变?这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一 “太一”之名出现的时间“太一”之名何时出现,典籍没有明载,以致博学如顾炎武者感叹云:“太一之名不知...

“道德之意”要论

“道德之意”要论郑开本文试图通过对学术批评史关于“道德之意”的疏证和阐释,进而探讨和概括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和根本特征。基本看法是:“道”与“德”两个概念是早期道家中最核心的概念,而道家哲学的中心内容与根本特征似可归结为“道德之意”;而道家(老庄)思想之结构也包括“道论”、“德论”和“道德之绪余”...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题解、原文、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题解、原文、译文】

一章【一章写作背景】作为中国古典哲学中主要范畴之一的“道”,最早是由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来的。此后的哲学家们在解释“道”这一范畴时并不完全一致。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同时也是...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题解、原文、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五章》【题解、原文、译文】

五章【五章写作背景】本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老子再次表述了自己无神论的思想倾向,否定当时思想界存在的把天地人格化的观点。他认为天地是自然的存在,没有理性和感情,它的存在对自然界万事万物不会产生任何作用,因为万物在天地之间依照...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章》【题解、原文、译文】

五十章【五十章写作背景】这一章讲两种养生之道。一种是因营养过剩,过度求生,反而短命夭折;一种是因行动不慎而造成伤亡。老子认为,人活在世,应善于避害,则可以保全生命而长寿。他注意到人为因素对生命的影响,要求人们不要靠着争夺来保养自己,而要以清静无为的态度远离死地。【五十章原文】出生入死。生之徒,十...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一章》【题解、原文、译文】

五十一章【五十一章写作背景】这一章是着重讲“德”的作用的,可以看作第三十八章的继续。老子在这章里再一次阐发了“道”以“无为”的方式生养了万物的思想。本章里的“玄德”即“上德”。老子认为,“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但“道”和“德”并不干涉万物的生长繁衍,而是顺其自然。“德”是“道”的化身,是...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五章》【题解、原文、译文】

五十五章【五十五章写作背景】本章讲处世哲学,即“德”在人身上的具体体现。前半部分用的是形象的比喻,后半部分讲的是抽象的道理。老子用赤子来比喻具有深厚修养的人,能返回到婴儿般的纯真柔和。“精之至”是形容精神充实饱满,“和之至”是形容心灵凝聚和谐,老子认为用这样的办法就能防止外界的各种伤害并免遭不幸...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题解、原文、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题解、原文、译文】

五十四章【五十四章写作背景】本章讲“道”的功用,即“德”给人们带来的益处。本章是第四十七章和第五十二章的重要补充。例如,第四十七章说“不出户,知天下”;第五十二章说“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要做到这一点,还要做到“塞其...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三章》【题解、原文、译文】

五十三章【五十三章写作背景】这一章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矛盾。在《老子》一书中,有几处谈到这个问题,如第三章、第十九章、第五十七章、第七十五章等。本章描述了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尤其是统治者凭借权势和武力,恣意妄为,对百姓搜刮榨取,终日荒淫奢侈,过着腐朽糜烂的生活,而下层民...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七章》【题解、原文、译文】

五十七章【五十七章写作背景】在第二章、第五章和第十章里,老子已将天道自然的思想,推之于人道,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本章里,老子以“天下多忌讳,而民弥叛;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知而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反证应以“无事取天下”,皆为托“圣人”之言,长言无为之治,章法井然。老子生活的时...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题解、原文、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题解、原文、译文】

五十六章【五十六章写作背景】第四十二章和前一章讲的都是“和”,这一章接续前章,重点讲的也是“和”。第四十二章说“冲气以为和”,是讲事物矛盾着的双方经过斗争而达到和谐与统一。前一章讲的“和曰常”,即以“和”为事物的常态。本章讲怎样可以保持...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九章》【题解、原文、译文】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九章》【题解、原文、译文】

五十九章【五十九章写作背景】本章讲治国与养生的原则和方法。从文字上看,老子讲了与别人不同的一个道理,他把吝啬当作人修身养性的重要美德加以颂扬,而不是专指对财物的爱惜。老子认为,吝啬就是在精神上注意积蓄、养护、厚藏根基,培植力量。要真正做...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二章》【题解、原文、译文】

五十二章【五十二章写作背景】本章是继第四十七章后再次论述哲学上的认识论问题。老子认为,天下自然万物的生长和发展有一个总的根源,人应该从万物中去追索这个总根源,把握原则。人们认识天下万物但不能离开总根源,不要向外奔逐,否则将会迷失自我。在认识活动中,要除去私欲与妄见的蔽障,以真正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