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道德经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第63章 为无为,事无事》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63章 为无为,事无事【原文】为[1]无为,事[2]无事,味[3]无味,大[4]小,多[5]少,报怨以德,图[6]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7]信,多[8]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9]难之,故终无难矣。【译文】做无为,从事...

道德经《第61章 大国者下流》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61章 大国者下流【原文】大国者下流[1],天下之交[2],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3]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译文】大国应该把自己摆在姿态的下游,作天下交汇点,就像女人身...

道德经《第60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60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1]天下。其鬼[2]不神[3],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4]归焉。【译文】治大国如同煎烤小鱼得小心翼翼,避免铲碎小鱼,治理天下一样,也要小心翼翼,切忌伤害民众。阴暗私下的鬼做不了孕育万物的神,...

道德经《第58章 其政闷闷》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58章 其政闷闷【原文】其政闷闷[1],其民淳淳[2],其政察察[3],其民缺缺[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5],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6]而不割,廉而不刿[7],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译文】政治昏聩民众相反淳朴,政治清明民众相反狡诈,祸啊,...

道德经《第57章 以正治国》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57章 以正治国【原文】以正治国,以奇[1]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2]讳[3]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4]巧奇物泫[5]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译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休养生...

道德经《第56章 知者不言》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56章 知者不言【原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译文】有些道理知道的人不会说,说的人不一定知道。比如下面的道理:不求好,关上门待在家里,不露锋芒,不显得...

道德经《第54章 善建者不拔》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54章 善建者不拔【原文】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1]。修[2]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译文】善立者立下的东西拔不掉,善抱者抱住的...

道德经《第52章 天下有始》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52章 天下有始【原文】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1];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2]。见其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译文】天下万事万物都有开始,这个开始是它的原因,知道了原因,就知道结果,...

道德经《第50章 出生入死》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50章 出生入死【原文】出生入死[1],生之徒[2]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3]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4]生之厚[5]。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6]虎,入军不被[7]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译文】从出生到去世,长寿的十分之三,...

道德经《第49章 圣人无常心》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49章 圣人无常心【原文】圣人无常心[1],以百姓心为心。善者[2]吾善[3]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4]善。信[5]者吾信[6]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7]焉,为天下浑[8]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译文】圣人没有不变的看法,把百姓看法当自己的看法。人们都喜欢好人...

道德经《第48章 为学日益》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48章 为学日益【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1]常以无事[2],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译文】求学会做的事一天比一天多,求道觉得该做的事一天比一天少,减少又减少,以至于“无为”,无为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获得民心通常用休养生息,如果老是折腾,就不得人...

道德经《第47章 不出户知天下》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47章 不出户知天下【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1]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译文】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不望窗外而懂天道,走出去越远,相反知道得越少,所以,圣人不走动就能知晓,不亲自看见就能明白,不亲自作为照样成大事,这就是用人的好处。【注释】[1]《说...

道德经《第46章 天下有道》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46章 天下有道【原文】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译文】天下有道再好的奔马也只用于驮粪,其实就是用粪退却奔马,天下无道战马生于荒郊。为什么兵连祸结?因为有些人不知足,想夺取更多土地,想夺取更多人口,祸莫过于不知足,错莫过于贪得,所...

道德经《第45章 大成若缺》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45章 大成若缺【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1];大盈若冲[2],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3]。【译文】大获成功却如有所缺失,这样做作用很明显;收获多多却和和气气,这样做用处无限。直率的人仿佛歪曲事实,大智慧的人看似笨拙,雄辩之士似乎口拙。冷静胜过...

道德经《第44章 名与身孰亲》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44章 名与身孰亲【原文】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1]?得与亡孰病[2]?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译文】名誉和生命哪个更亲?身体和财物哪个更可贵?得和失哪个更容易让人得病?所以,爱得越深花费越大,收藏越多损失越多。知足就不会受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危险,这样...

道德经《第43章 天下之至柔》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43章 天下之至柔【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1]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比如水、气能驰骋于天下最坚硬物体之间,细小似无的东西能渗入几乎没有间隙的物体之内,我由此而认识到“无作为”的好处。无言的教益,无为的好处,天下很少人...

道德经《第42章 道生一》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42章 道生一【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1]阴而抱[2]阳,冲气[3]以为和[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5]者不得其死[6]吾将以为教父[7]。【译文】道生最小的一,一发展成二,二再发展成三,三再发...

道德经《第41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41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1]。”上德若谷,广[2]德若不足,建[3]德若偷[4],质真若渝[5],大白若辱,大方无隅[6],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

道德经《第39章 昔之得一者》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39章 昔之得一者【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1]。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

道德经《第38章 上德不德》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38章 上德不德【原文】上德不德[1]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2]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3],则攘臂[4]而扔[5]之。故,失道[6]而后德[7],失德而后仁,失仁[8]而后义[9],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

道德经《第37章 道常无为》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37章 道常无为【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1]。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2]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译文】规律经常不发挥作用,即无为,然而却又没有什么事做不到。侯王如果坚持无为不去干预,天下民众就会自行发展。如果天下发展了,侯王就想有所作...

道德经《第36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36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原文】将欲歙[1]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2]之,是谓微[3]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译文】想要收必先放,想要削弱必先加强,想要废除必先作兴,想要夺取必先给予,这样做都是隐藏目的,起到以弱胜强的作用。...

道德经《第35章 执大象天下往》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35章 执大象天下往【原文】执大象[1]天下往[2],往而不害安[3]平[4]太[5]。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6]。【译文】君王掌握了大自然规律并按规律办事从而有德了,则天下人就会受到吸引前来投奔,来了还不会受到伤害,就能定居下来。娱乐和诱惑吸...

道德经《第34章 大道泛兮》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34章 大道泛兮【原文】大道泛[1]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译文】规律无处不在,万物依赖它生长,离不开它。它成就万物而不占名分,养育万物而不给万物做主。总不敢索取,可谓卑微,众望所归...

道德经《第33章 知人者智》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33章 知人者智【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1]者久,死而不忘者寿。【译文】通人性叫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叫明,能战胜别人的人有力,能克制自己的人坚强,知足者富,克制而努力者有志气,人本分就长久,死后不被人遗忘的人长寿。【注释】[1...

道德经《第32章 道常无名》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32章 道常无名【原文】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1]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2]。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3]有名[4],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5]天下,犹川谷之于[6]江海。【译文】规律往往没有名分,它不计较名分很朴实,虽然不起眼,然而却...

道德经《第31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31章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原文】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1]。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

道德经《第30章 以道佐人主者》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30章 以道佐人主者【原文】以道佐[1]人主者,不以兵强[2]天下,其事好还[3],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4]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5]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6]。【译文】用科学规律(道)辅佐人主的人,不借兵力向天...

道德经《第28章 知其雄守其雌》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28章 知其雄守其雌【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1]德不离,复归于婴儿[2]。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3],为天下式常德不忒[4],复归于无极[5]。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6],故大制[7]不割[8]。【译文】圣人知道如何成...

道德经《第27章 善行无辙迹》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27章 善行无辙迹【原文】善行无辙迹[1],善言无瑕谪[2],善数[3]不用筹策[4],善闭无关楗[5]而不可开,善结[6]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7]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8]。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9],是谓要妙。...

道德经《第26章 重为轻根》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26章 重为轻根【原文】重为轻根,静为躁君[1],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2]重,虽有荣观,燕处[3]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4]轻[5]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译文】稳重比轻率显得有根底,平静比急躁显得有尊严,所以君子出行在外终日不离辇车辎重,虽然路有胜景无数,却安然处于辇车之内,超然景...

道德经《第25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25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1]兮寥[2]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3],逝曰远,远曰反[4]。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5]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译文】有个东西,在天...

道德经《第24章 企者不立》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24章 企者不立【原文】企[1]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2],物或[3]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译文】踮起脚站不久,跨步走走不远,自我显示反而不突出,自以为是不显著,自吹自擂建不起功勋,过分警觉不长久。这些从道的角度说:过分的努力就...

道德经《第23章 希言自然》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23章 希言自然【原文】希[1]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于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译文】少说轻松自在些,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谁...

道德经《第19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19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原文】绝圣[1]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2]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3],不足,故令有所属[4]: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译文】拒绝善于博得百姓拥戴的圣人,抛弃奸伪之智,民众可得利百倍,拒绝做作的、不发自本性的仁,抛弃虚假的义,百姓发自...

道德经《第18章 大道废有仁义》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18章 大道废有仁义【原文】大道废有仁义[1],慧[2]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3]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译文】做事不讲规律,不像水那样助人然后就低不争,不像疾风那样少说,不像张弓那样损有余而补不足,失败后就想说好话,用仁义补救,社会盛行刁滑之智必定出现大奸大伪的坏人,六亲不和假仁假义消失了...

道德经《第17章 太上,下知有之》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17章 太上,下知有之【原文】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1]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译文】最高明的君主,百姓只知道他存在;次一级的,百姓亲近并且赞誉他;再次的,百姓怕他;更次的,百姓侮辱他。为什么百姓侮辱君主?因为君主诚...

道德经《第16章 致虚极》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16章 致虚极【原文】致虚极,守静笃[1],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2]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谓复命[3],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4]。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5],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6]。【译文】我虚心到极点,切切实实安静下来,从而在万物并起之时,我观察...

道德经《第14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14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原文】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1],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2],其下不昧[3],绳绳[4]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5]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6]。【译文...

道德经《第13章 宠辱若惊》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13章 宠辱若惊【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译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什么叫做宠辱若惊?很多人以为得宠是好事,受辱是坏...

道德经《第12章 五色令人目盲》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12章 五色令人目盲【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1],驰骋畋[2]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3]。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译文】五色让人眼花,五音使人耳聋,五味让人口味麻木,驰骋打猎让人心中发狂,难得货物让人行为不轨,这些东西令人眼花缭乱,超出生存需要。...

道德经《第11章 三十辐共一毂》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11章 三十辐共一毂【原文】三十辐[1]共一毂[2],当[3]其无,有车之用。埏[4]埴[5]以为器[6],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7]牖[8]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译文】三十根辐条共一个毂,毂心却为空,这样才能用于车上。和黏土做器皿,内部却是空,这样才能当器皿...

道德经《第9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9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原文】持而盈之不如其已[1],揣[2]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3]。功遂[4]身退,天之道。【译文】端水杯时水满不如未满而止,什么事情做到极端都出问题,量高度的划针太尖细不能长保,金玉满堂守不住,太富贵容易骄傲得罪人给自己留下祸根,所以,功成...

道德经《第8章 上善若水》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8章 上善若水【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1]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2]善仁,言善信,正[3]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4]。【译文】上等的善如同水,何以见得呢?因为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争高低,停留在众人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水接近于道。圣人仿照水,不与...

道德经《第7章 天长地久》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7章 天长地久【原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1]其身而身先,外[2]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译文】都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所以能长生。因此,圣人把自己利益放在别人利益后面,从而地位在众人前面,置个人利益于事...

道德经《第6章 谷神不死》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6章 谷神不死【原文】谷[1]神不死,是谓玄牝[2],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3]若存,用之不勤[4]。【译文】护佑万物生长的谷神不死天地之间就什么都有,有山有水,有风有雨,有草有木,有牛有马,她可谓玄牝,玄牝的产门是万物的源头,她持持续续恍然若存,永远发挥着作用不知疲倦。【注释】[1]《...

道德经《第5章 天地不仁》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5章 天地不仁【原文】天地不仁[1],以万物为刍狗[2],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3]乎?虚[4]而不屈[5],动而愈出。多言数穷[6],不如守中。【译文】天地似乎不仁,把万物当草扎的狗,圣人仿照天道,也似乎不仁,把百姓当草扎的狗,为什么?因为草扎的狗无法感知别人的态度,就...

道德经《第4章 道冲而用之》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4章 道冲而用之【原文】道冲[1]而用之,或不盈,渊[2]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3],和[4]其光,同其尘,湛[5]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6]帝之先。【译文】规律(道)和缓地发挥作用,表现或许不充分,但是却极为深邃,如同万物的祖宗,它隐藏自己的锐气,减弱自己的说服力,暗淡自己的光...

道德经《第3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3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1]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2]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译文】不尚贤则百姓不争不斗,不以难得之物为贵则百姓不偷盗,百姓没有可以向往的乐土则民心不乱...

道德经《第2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2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原文】天下[1]皆知美之为美斯恶[2]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3],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4],生而不有[5],为而不恃[6],功成而弗居[7]。夫唯弗居,是以不去[8]。【译文】...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