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0日星期一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53章 使我介然有知》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道德经《第53章 使我介然有知》原文、译文、注释、释义解读

第53章 使我介然有知【原文】使我介[1]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2]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3]。朝[4]甚除[5],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6]夸[7],非道也哉。【译文】我清楚地知道,人走在大路上,集体利益至上,按令而行。然而,大路那么平坦,人们却喜欢抄小路,走捷径,只顾自己。你看朝堂残破,田地荒芜,仓库空虚,这些公...

第53章 使我介然有知

【原文】

使我介[1]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2]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3]。朝[4]甚除[5],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6]夸[7],非道也哉。

【译文】

我清楚地知道,人走在大路上,集体利益至上,按令而行。然而,大路那么平坦,人们却喜欢抄小路,走捷径,只顾自己。你看朝堂残破,田地荒芜,仓库空虚,这些公共的东西都废了,可是有些人却穿锦衣,佩宝剑,山吃海喝,财货多多,这简直是偷取奢侈,无道(不符合能量极小规律)啊。

【注释】

[1]《说文》说:“介,画也。”

[2]《说文》说:“施,旗貌。”旗貌就是旗飘动。女子“施粉”就是把粉涂在布片上,然后飘动布片轻扑粉于面。“施粉”实际上是散布,而且是少少地散布,少少地散布钱叫施舍,少少地散布肥料叫施肥。古代没有好的通信措施,一般是挥舞令旗指挥士兵行动,“施行”就是“按令旗舞动而行”。综合起来,施有三个意义:少少地散布;大规模实行;按令而行。

[3]径:小路,不能行车的路。

[4]朝:日在草中,月未没,晨也。《说文解字注笺》说:“晨见曰朝。”即“朝”的本义是早晨。一般地,君主与臣民打交道也就朝见的时候,因此把朝见之堂叫朝堂,进一步,朝堂又简称为“朝”,因而“朝”有了朝堂之义。

[5]《说文》解释:“除,殿陛也。”“陛,升高阶也。”拆分“除”字,左为部,即建筑物,右为余,建筑物之余,建筑物的附属。宫殿离地九陛,高而贵。余者,低而贱,残而旧,所以,“除”有“残旧”的意思。人上殿堂过程中,走在除陛之上,一步步离开残旧,迎接高贵的殿堂,所以,“除”有“去旧迎新”之意,“除夕”是指“去旧迎新的那个晚上”。“除”表示台阶,而且是下面的台阶,把一个数放在横线的下面,所以叫“除以”。

[6]盗:盗的甲骨文是,见器而流口水,起“得”心。既可表示盗心,又可表示盗贼。

[7]《说文》如是说:“夸,奢也。奢者,张也。”

【翻译说明】

1.介然有知

译成“画然有知”肯定不行,应该译成“明白地知道”。

2.唯施是畏

就是“唯令旗是畏”,即“按令而行”。

很多人在翻译这一章内容时,把注意力放在“盗”上,因而把“施”理解成“邪”。在春秋时期,“施”没有“邪”的意思,所以不能当“邪”理解。

帛书版的《道德经》[1]处在这个位置的不是“施”,而是“他”,“大道”的“他”可以当做是“径”,与“大道甚夷,而人好径”在逻辑上是通的,然而,它与后面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无法建立逻辑联系。后者是两种现象的对比:公与私对比。

这一章有两个对比,一个对比是大道和小径,“大道甚夷,而人好径”,再一个对比是:朝、田、仓都是大众的东西,服、剑、食饮、财货都是个人的东西,公私对比。理出这两个对比,则前面的“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就是老子的认识:服从号令是大事公事。

3.本章的道

这一章有3个“道”字,前两个是“路”的意思。后一个与“非”连成“非道”,这个“道”是什么规律呢?天地不以其自生,故能长生(第82章/七/误解1)。由此可以衍生出“无私”和“集体主义”精神。

【中心思想】

一国之民,集体主义至上。

【注释】

[1]老子帛书校注,徐志钧,学林出版社。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