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五十章:减少欲望,就能从容出生入死

道德经·第五十章:减少欲望,就能从容出生入死

第五十章:减少欲望,就能从容出生入死01越想获得什么,就会离它越远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太想让生命灿烂,就已离疾病不远“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通常,现在讲的“出生入死”是经过生死之关、经历无数考验的意思。...

第五十章:减少欲望,就能从容出生入死


01越想获得什么,就会离它越远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太想让生命灿烂,就已离疾病不远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通常,现在讲的“出生入死”是经过生死之关、经历无数考验的意思。而老子讲的“出生入死”的“出”就是生的意思,“入”就是死去了,我们整个生命的过程基本上概括起来就是“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的意思是,从出生开始到安度晚年,到最后已近天年,按照正常年纪去世的情况,人数占十分之三。

“死之徒十有三”的意思是,那些中途夭折的,比如因车祸、疾病等无妄之灾去世的人,人数也占十分之三。

很多人会感觉这不对吧?第一种情况占十分之三,第二种情况也占十分之三,那剩下的哪儿去了?

老子讲“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其实是说,中间这部分人是自己把自己折腾死的。

“生生”的第一个“生”是使他活的意思,第二个“生”是生命的意思。“生生”的意思是会活得更好。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养生,奉养生命,就是想让生命活得更好,不断地生它,这叫“生生”。

这部分人为了追求更加有生命力的状态而养生,反而把自己折腾死了。为什么呢?按理说养生了不是应该越活越好吗?

老子说:“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太想让生命更加富有生机了,用了太多方法刻意养生,给生命之火不断地添油,过分奉养生命,所以这些人没到天年就走了。

有的人认为老子讲了一个反传统的理论,明明养生能让人长寿反而让人过早地死亡了。

其实老子讲这句话的核心是,如果您太想养生,太想让您的生命一直保持在一个最佳状态,这种欲望就已经背离了养生之道,跟生命的正常运行已经不吻合了。

比如,一根蜡烛可以正常燃烧一个小时,可是您总是觉得蜡烛的光不亮,一直想着怎么能让蜡烛的光更亮,您为了让光更亮,开始给蜡烛浇油,蜡烛剧烈燃烧起来了,结果几分钟之内就烧没了。这就是老子说的“以其生生也”,您本来是想让蜡烛烧得更旺,结果用错了手段,导致了它过度损耗。


生命不能靠补药活下去

老子在这里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养生一定要尽量减少欲望。

如果您让欲望驱动养生,就会走向相反的道路。我在微信公众号“罗大伦频道”传播养生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随便写篇文章,阅读量基本上都有几万,说明大家很热衷于养身。但我讲的养心内容,比如《道德经》,当天听的人数也就只有几千人,说明大家并不是特别关注养心的内容。为什么会这样?

人们太想“生生”了,想让自己活得更好,但是不知道其实养心更关键。如果心态调不好,就会生出过度的欲望,这是万病之源。可是大家往往想不到这一点,而是更重视什么方子能让自己好好补一补。

比如养孩子。其实孩子的很多病都是家长给吃出来的,因为家长想让孩子长得更好,导致孩子营养过剩,甚至小小年纪过度肥胖。有的家长看见别人家的胖孩子就会想:我的孩子怎么长得这么瘦?如果您的体形就是瘦的,那您的孩子长得瘦点儿很正常。可是您偏要想:不行,别的孩子胖,我必须给孩子补!

有的孩子生下来没多久,家长就给他吃牛初乳(母牛产犊后三天内的乳汁,其营养成分与普通牛奶相比,含有较高蛋白质,而脂肪和糖含量则较低),而且天天给孩子吃。可您不知道的是,牛犊不是每天都喝牛初乳的,它只是刚开始喝点儿,后来喝的都是正常的牛奶。现代人觉得自己有本事,能把牛初乳弄来给孩子天天喝,结果有的孩子喝了一年的牛初乳,才五岁就来月经了……

这些家长都是希望孩子长得更好,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其实,家长的这种心态就把孩子给害了。

我见过太多家长没事就给孩子吃补药,有的家长一见到我就问:“罗老师,我怎么给孩子补一补?他看起来很虚弱,怎么脸色看起来这么黄呢?”

我们中国人就是黄种人,一般情况下都会透点儿黄色,但在很多家长眼里,有点儿黄就不正常,他们会问:“这是不是脾虚?有的中医说了,脸泛黄就是脾虚,得补脾。”

我觉得这些药物可以在我们身体有病的时候用一些,调过来就行了。可是有的家长觉得不“尽兴”,一定要坚持给孩子吃。告诉他吃几天就够了,他非得给孩子多吃一段时间,觉得孩子吃着挺好的,坚持吃下去身体就能更好了。

其实,这些东西不能一直补下去,生命不能靠药物维持下去。但有的人就非要给孩子多吃,反而把孩子的身体吃乱了——今天补阳,阳旺了、火大了,明天又滋阴,好像阴气又重了点儿,再继续温阳、祛火……来回调。

这样吃下去,孩子的身体绝对不正常。其实像农村的孩子,扔到外面玩儿去,流着大鼻涕也没事,身体慢慢就好了。城里的孩子天天调补,反而调补不好,因为这样做偏离了生命成长的规律。


用坦然的心态做事,无论做什么都是在养生

老子为什么讲这个话呢?因为老子讲的对象是贵族或者国家管理者。这些人有了资源以后就考虑自己——我要怎么养生,我一定要“生生”,让周围的人来帮他研究怎么长寿、永生……

帛书甲乙本是从马王堆汉墓里挖出来的。这座贵族墓穴里面的陪葬品,除了《道德经》以外,还有医书,比如《足臂十一脉灸经》,为什么医书也要陪葬?

老子那个时期的人是讲养生的,贵族们觉得自己拥有这么好的生活条件,一定要活得长,所以他们服补药成风。比如,有的国君后宫的女人非常多,他就一直吃补药壮阳,结果把自己的身体损耗得一塌糊涂。

等到了魏晋时期,开始流行吃五石散(寒食散)。当时的风尚人物何晏倡导吃五石散,很多人也都跟着吃,把吃五石散当成一种时髦,其实这东西有点儿壮阳的功效,但是对身体伤害很大。有些人吃多了,导致身上生疮,皮肤溃烂,或直接死亡等。

到了唐代,吃五石散导致死亡的人数达到了几十万以上。基本上吃这些东西的人都是贵族,他们有条件享受生活,结果身体越补越糟糕,反而死得更早。

越想获得什么,欲望越大,用的手段就越猛烈,结果反而离这些东西越来越远,甚至丧失生命。

现在也是如此。很多人想养生,想活得更好,但是不在养心上下功夫,光在用药上下功夫,这样非常容易出问题。比如铁皮枫斗这味药材,很多人都在炒作它,有人认为铁皮枫斗像仙草一样,但它真的是仙草吗?

铁皮枫斗可以起到滋阴润燥的作用,它是滋阴的良药。阴虚有热的人,食用后会感觉自身津液充足,不燥热。可对于阳虚的人来说,一旦吃了铁皮枫斗就会觉得不舒服,腹泻、怕冷,这就是搞反了。大家看到的是电视广告或机场广告,都说铁皮枫斗是仙草,几千块钱一盒,买回家来之后泡水喝,结果身体越喝越糟糕……

这就是不讲道理的养生,一旦您以养生的名义满足欲望,结果反而会离生命之道越来越远。

因此,老子这句“以其生生也”讲得非常深刻,对现代人的养生也有特别强的指导作用。老子提醒我们,乱吃东西会越吃越糟糕,只要您放下欲望,心中没有纠结,没有那种为了获得欲望而较劲的情绪,比如沮丧感、挫折感,反而会生活得更好。

减少欲望,认真做事,视得失如浮云——如果您有这样坦然的心态,无论做什么事,其实都是在养生。您自然会觉得气血通畅,心胸开阔,都用不着吃太多药,只要吃一些食疗的东西,配合按摩、锻炼身体,就都解决了,这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02福禄寿之道

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遇兕(sì)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人体自有一套神识系统

“盖闻善执生者”,这句话在通行本写的是“盖闻善摄生者”。“摄生”是养生的意思,“执生者”是更好地把握生命的人,“执”是拿、把握的意思。老子说,我听说那种善于把握自己生命的人,“陵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这是什么意思呢?“兕虎”的“兕”字在帛书本中写的是上面一个“凹”,底下一个“豕”,这个字是“兕”的古字,指雌性的犀牛。“陵行不遇兕虎”的意思是在山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也就是说他不会被猛兽伤害。

“入军不被甲兵”的“被”是披着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军队里面,他不披铠甲,也不会受到伤害。一般人打仗都要穿铠甲,以防受伤。可是“执生”之人,到战场上都不穿铠甲,为什么?老子接着回答,“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在他们身上犀牛没有地方投角(犀牛会用角顶人),老虎没有地方下爪,进入两军阵中,兵器都没有地方施展锋利的刃,所以伤害不到他。

“夫何故也?”这些人为什么能达到这种境地呢?

“以其无死地焉。”因为这些人身上没有能让他死亡的因素,所以犀牛猛虎、兵器都没办法加害于他。

这段话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善于“执生”之人,把自己的过度欲望清除干净后,气血通畅,人很纯净。这种人的气浑然一体,无论到哪儿去,都没有什么危险。

这种解释稍微玄妙一点儿,意思是人除了自己能够意识到的控制身体的系统外,还有一套神识系统,在这套系统的指导下,身体能更加适应周围的环境。

比如,一个人在骑马的时候跌下马去,基本上就会骨折。但是一个醉酒之人,他的意识系统关闭,在昏昏沉沉的状态下,有时候跌倒也伤不到他。因为他的身体是软绵绵的,一跌到地上,就像一个圆团一样,这时就靠着身体的神识系统指导自己。我们如果能够用这套神识系统来指导自己,身体就能够避免很多灾祸。

这种讲法给后世很多修炼者以启发,大家都在开发自己的神识系统,这套系统练好了以后,人会比较单纯,气血运行比较通畅,也更少生病。后世很多养生方法都是以此为理论基础的。

这套系统真的存在吗?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坐飞机,当飞机起飞降落时,很多人的耳朵会不舒服,甚至会特别疼。这种情况我也体会过很多次,但因为经常出差,后来我练成了一个功夫——飞机起飞之前和降落之前,我都可以安静下来,慢慢进入一种睡眠状态。现在我基本上能做到,在起飞时有大约五分之四的概率是在睡觉的。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独特的现象,在我清醒的时候,也就是控制身体的这套系统在发挥作用的时候,起飞降落时耳朵会非常疼,但是我只要进入睡眠状态,我的耳朵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反应。这说明耳朵被调整得非常好,而且远远好于我在清醒时的状态。


不与虎谋皮,不与犀牛争角

另外一种解释是,善于“执生”之人,把自己的欲望放空,不与虎谋皮,不与犀牛争角,没有想过要伤害人家,因此也不会被人家伤害。

老虎和犀牛都有自己的领地,它们的动静都有一定的时辰,如果您真的了解自然的运行状态,就可以避开它们出没的领地,不在它们出现的时候出现。

一旦您遵循自然规律,动静有时,“犀牛”和“老虎”又怎么会伤害到您呢?

老子认为,这种人是真正的有道之人,他把自己的欲望放得很低,不会为了名贵的犀角去抓犀牛,也不会为了虎皮去抓老虎。而且他顺应自然之道,能够避开危险的地域,按照阴阳和时辰变化去走路。所以,这样的人不会遇到危险。

老子这段话对于养生之人非常有用,为什么很多人无法真正养生,总是碰到危险?因为我们有欲望,总想获得什么。

比如加班,长此以往就会遇到“老虎”,为什么?因为您天天熬夜,伤害身体,最后您的身心受伤,这和遇到老虎是一样的。您应该学会规划自己的生活,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白天工作,晚上休息,是比较合理的。您白天上班,晚上还连夜工作,您的身体能不受到损伤吗?为什么会如此呢?是因为您有所期望,有的人是想多挣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有的人是想升职实现个人价值。

我们想获得什么,就特别要付出什么,哪一次受伤不是因为我们太想得到所导致的呢?

为什么现在患胃癌的人那么多?因为我们太想吃那些美味的东西了,但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靠各种调料和添加物做出来的,吃多了,对您的胃肯定不好。

胃癌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吃饭的时间不规律,饱一顿饥一顿。很多人为了挣钱,即使到了吃饭的时间,为了增加和客户沟通机会,自己饿得不行了,也忍着,觉得一顿饭不吃没什么,等把事忙完了再吃。

您为什么要不吃饭等客户?因为您想多挣钱。那么您为什么要多挣钱呢?因为这样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比如多吃美味的食物。这样的循环难道不是很可笑吗?


为什么“情深者不寿”

一旦我们不断地滋生欲望,就会让身体进入危险的状态。因为您是在欲望的驱动下去做事,结果会导致身体加快进入“死地”。

本章里说的“死地”是什么意思?意思是死亡的境地,也就是说您把自己放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

事实上,我遇到的大部分病人,基本上都把自己放到了“死地”。很多人说,罗老师您为什么这样讲,这太不公平了,我们有病已经够可怜的了……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遇见过一个得了很严重肺病的女孩,分析其得病原因在于情绪不好。她说自己情绪不好的原因是她的男朋友要和她分手,她觉得自己一定要得到这个男孩,只有和他在一起才幸福,失去他就痛苦……

我见过很多女孩的肺病都是这么得的,这叫作木火刑金,肝气不舒导致了肺系统受到严重的伤害。这类女孩都是被自己的执念给害了,认为自己一定要拥有某个人。其实,这个世界上哪有永远的事?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情深不寿”,什么叫“情深”?就是太执迷于一段感情了,这样的人身体往往不健康。您放下执念,不再纠结,就能长寿;若是您陷入纠结,长此以往,身体就会出现问题。

还有的企业管理者找到我,说自己的心脏不好。我一看他的舌象,发现他肝气不舒。为什么他会肝气不舒?因为公司领导层变动,他的位置受到了影响,出局了,于是他就想不通。我问他,这个局真的存在吗?再过一百年这个局去哪儿了?您出局是不是给了您更广阔的天空呢?

很多人都是这样,因为自己的执念,置自己于“死地”,这都是因为想要的太多,最终反而被伤害。

您放下它,别想着能获得什么,努力做事,您该获得的一定会有的。即使暂时没有,也别在意它,因为这些获得也都是虚幻的。可是如果您放不下执念,就会把自己放到一种对健康不利的状态里面去,您说您怎么能不生病呢?


如何感化小人

我们再来看老子讲的“兵无所容其刃”,其实这也代表了老子的军事思想。老子认为,当两军真正用兵器对抗的时候,这已经是下下策,到了不得已而为之的时候了。

真正的两军相交,应该是“上兵伐谋”,就是用谋略击败对方,在两军短兵相接之前,就已经把问题解决了。老子讲过很多这样的话,“不敢进寸而退尺”就是讲带兵打仗,不往前走一寸,而要后退一尺。有人问,用这种思想来打仗,还能打赢吗?

其实,老子讲的不是让您一味地退让,而是让您最好在真正打仗之前,先把问题解决掉。军队只是一种实力象征,不得已才会用到它。

有朋友会问,老子说有的人到了军队里面不披铠甲,也不会受到伤害,真的有这样的人吗?

实际上这种人是有的,他们的境界非常高。我曾经讲过郭子仪的故事,郭子仪一辈子基本上没有打过什么败仗,可以说百战百胜,整个大唐王朝的安定几乎都是靠他维持的。无论是叛乱还是一些看似不可能赢的仗,他都能摆平。

他打的仗都非常不容易,经常以少胜多,而且在外冲锋陷阵的时候,太监鱼朝恩还在皇帝面前不断地说他的坏话。有一次,趁郭子仪在前方打仗,鱼朝恩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还派人把郭子仪父亲的坟墓给掘了。皇帝听信了太监的谗言,等郭子仪打仗回来,就立刻把他免职了,让他告老还乡。结果没过两天又出现叛乱,皇帝不得不把郭子仪请出来让他出战,然后鱼朝恩又在皇帝面前挑唆……

郭子仪晚年的时候,有一次鱼朝恩要宴请他。当时的宰相就跟郭子仪讲:“这是个鸿门宴,有可能会对您不利,您最好别去。”郭子仪说:“没事,我做人坦坦荡荡,没有关系。”郭子仪是武将,正常出行时应该带着士兵,但他只带了几个小童子随行赴宴。

鱼朝恩也以为郭子仪会带一些士兵陪着他来吃饭,没想到郭子仪就带了这几个人。鱼朝恩说:“郭令公,您怎么没多带几个手下一起来?”郭子仪坦然地跟他讲:“我觉得做人要坦坦荡荡,我们一起吃顿饭也不至于怎么样。”没想到鱼朝恩听完,感动地流着眼泪说:“除了您,谁能不怀疑这是个鸿门宴呢?您为人真的太坦荡了,真是令我感动。”

您看,郭子仪最后把这样一个人给感动了,足以说明郭子仪够坦荡,有胸怀,有胆识。


一个人一生怎么做到福禄寿全都齐了

郭子仪的境界是很高的,他每一次打胜仗回来,要么被解去兵权,要么被贬,因为总有人在说他的坏话。等到危机来了,皇帝又把他请出来帮国家打仗……他一生中经历了无数次这种起伏。但他将国家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只要国家有难,他就立刻出兵打仗。

为什么他能够单骑入敌兵,没有人加害于他?因为大家知道他的为人,都佩服他,他在道的层面上已经把对方彻底征服了。您说他如果没有点儿实力,自己不清楚自己咋回事,就跑过去跟人家谈,肯定不是这样的结局。

因此,郭子仪是靠自己的人生境界,令对方敬佩、折服,才能够“入军不被甲兵”。如果没有郭子仪的故事,您可能会怀疑老子写的是假的。

整个大唐王朝几乎都靠着郭子仪来维持秩序,但是郭子仪却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他从不争权夺利,努力为大家做事。因此,他得以善终,而且孩子个个成才,都做了朝廷命官,成了国家栋梁。

后世人形容,郭子仪的福禄寿全都齐了,达到了圆满境界。为什么他能做到?就是因为他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从不考虑自己,最终得到了善果。这种境界的人,才是老子讲的“善执生者”,善于真正把握自己生命的人。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