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道德经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老子和谐思想的系统观照

老子和谐思想的系统观照追求和谐是老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老子道家思想的重要标志所在。在《道德经》中,老子以十分平和的心态,非常简约的语言,深刻阐述了顺应自然、追求和谐的价值和意义,表明了其自然和谐的自然观、人生观、社会观和政治观,奠定了道家顺应自然、追求和谐的价值取向。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老...

老子的素朴理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老子的素朴理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中国文化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产生巨人的轴心时代。这个时代不仅产生了老子、孔子、墨子、庄子、惠施、公孙龙、孙武、荀卿、韩非等一大批思想巨子,而且“产生了所有我们今天依然在思考的基本范畴,创造了人们今天仍然信仰的世界性宗教”。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有云:“中国文化鲜...

老子的生态文化意蕴

老子的生态文化意蕴《老子》,又称《道德经》,据说是春秋末年史官老聃所著。古代按其篇、章,分上下篇或八十一章、七十二章、三十章等,曾经形成了阐释《老子》文本的三条基本路径:一是从“道治”到“善治”到“正治”到“王治”的政治路径,二是从“养生”到“全生”到“真生”到“长生”的道教路径,三是从“玄道”...

老子的生态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老子的生态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产业革命加速了工业化进程,推动了经济发展。但是,高污染、高消耗的粗放发展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问题,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人们已经看到人类生存境遇中存在诸多不和谐状态,并进而认识到生态危机将对人类生存及其未来的发展带来灾难性后果,生态意...

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这段话对理解老子其人其书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进入,国内学者在阐述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思想文化时存在着与西方比附的偏...

老子的人本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老子的人本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党的十七大倡导的科学发展观开宗明义,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老子的哲学体系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的辩证法建立在道论的基础上,是对包括道在内的整个宇宙万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总体把握。他把运动变化的原则作为世界万物的普遍法则,因而辩证法思想也就成为他的世界观的基础和核心。一 老子“道”的哲学含义及其特性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老子“以百姓心为心”观的现代认知

老子“以百姓心为心”观的现代认知民心向背与时势变迁、朝代兴衰的关系,是历代思想家、政治家都要面临且要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身为周朝“守藏室史”,老子既参与周天子临朝听政的“活政治”,又整理夏、商以来并诸侯列国遗留、报送来的各种典籍、图集、档案资料,从既往的历史烟云中,探索民心向背在朝代兴衰中的作用...

老子“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现代启示

老子“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现代启示“和谐社会”是千百年来人类共同的理想追求,老子的“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从老子的《道德经》中可以领悟到,道家鼻祖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具有深邃的和谐智慧。道家、道家文化和道教,渗透着一系列启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精华,在人类面临生态危机、环境恶化的新...

老子“道法自然”生态智慧的现代意义

老子“道法自然”生态智慧的现代意义老子“道法自然”生态智慧是将自然、社会、人类融为一体并交互作用、和谐运行的大智慧。它上承《易经》“与时偕行”、“顺天应时”的基本法则,下启中国传统文化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研究老子“道法自然”生态智慧的深...

老子略说 87——不舍不得

老子略说 87——不舍不得在《道德经》最后一章中,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大道无形,大音希声,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中对大道的描述。因此,凡是有形的、有为的、强行的表现都...

老子略说 86——少就是多

老子略说 86——少就是多前面说到,若有结下冤仇的不好的因,即便日后能很好地解决了由此导致的冤仇,也远远不如不结下怨仇。世间万事,无非因果,种下善因才有望结善果。哪怕白花花的银子被人借走了,人家不还,你不去追讨也没有关系。天道没有亲疏远近也没有左契右契,但是天道对善人还是不会亏待的。别人借钱不还...

老子略说 85——常做善人

老子略说 85——常做善人前面说到能替天下受屈辱,能承担天下苦难的人才配做天下王,老子接着在《道德经》第七十九章中说:“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承受了再大的天下屈辱和灾难,也照样会有人指指点点甚至骂骂咧咧的。这道理就像一...

老子略说 84——知却不行

老子略说 84——知却不行前面老子以挽弓射箭的道理来说明天道具备无比精密的自控调控功能,人类的行为只有效法这样一种平衡状态才是合乎大道的。老子接着在《道德经》第七十八章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老子略说 83——天之道哉

老子略说 83——天之道哉《道德经》五千言,在在处处无非都是在论述天道。天之道究竟是啥样的呢?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七章里这么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

老子略说 82——柔弱坚强

老子略说 82——柔弱坚强老子一直强调“有为”之有害与“无为”之有益,前一章所说的“厚生”反而导致“轻死”就是这个道理。老子接着在《道德经》第七十六章里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刚...

老子略说 81——贪生怕死

老子略说 81——贪生怕死老子总用“身国同治”的道理来论道。在上一章里提到统治者该如何执政安民的时候强调不能硬来、不能太有为,不能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生杀予夺,而应顺应天道自然无为,给予民众安居乐业的机会。接着在《道德经》第七十五章里,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

老子略说 80——杀与不杀

老子略说 80——杀与不杀前面说到的这句“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千百年来都被理解为因果昭昭,报应不爽。——因果当然昭昭,报应当然不爽。但是老子这里的意思,其实与《阴符经》所说的“天生天杀,道之理也”是一个意思。天地生万物,万物又死于天地间。生与杀,利与害,背后都有规律——包括但不局限于因果律。大...
老子略说 79——敢与不敢

老子略说 79——敢与不敢

老子略说 79——敢与不敢今年(2018年)的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中国除了国足没去,其他各方基本都参与了,特别是赌球的,一个个勇敢得很。甚至有段子说一位渔民老伯拿全部身家去赌球,“赢了会所嫩模,输了下海捕鱼”。——如此“勇敢”,...

老子略说 78——去彼取此

老子略说 78——去彼取此前面说到圣人不会犯强不知以为知的毛病,说到底,圣人由于已经悟道了,宇宙就在一掌间,他们懂得顺势而为,贴近时代脉搏,随顺因缘度化有缘。接着,在《道德经》的第七十二章里,老子说:“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无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老子略说 77——知之不知

老子略说 77——知之不知前面说到圣人被褐怀玉,在《道德经》第七十一章里,老子接着说:“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知不知,上”,圣人智慧通达,寂照万方,万事万物,了了分明,却又如无知一样,不露聪明机智,该学习还是去学习,该考试还是考试,该干啥还...

老子略说 76——知易行难

老子略说 76——知易行难老子通过兵家常事讲大道,用兵之道,在春秋战国时期多半就像今天的微信般“普及”。老子用人们所熟悉的话题讲难懂的大道,他知道他就算讲得再直白,人们还是很难做得到。所以在《道德经》第七十章里,老子接着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
老子略说 75——主客之间

老子略说 75——主客之间

老子略说 75——主客之间听人辩论,时不时会听到类似这一句:“我客观地说一句”或者“我客观地认为”。他的“客观”,何尝不是“主观”呢!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九章里说:“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

老子略说 74——不争之德

老子略说 74——不争之德不知不觉,胡涂医已经用了73篇短文说了《老子》67章了。按照现行的《老子》版本,共有81章,还有14章。而事实上,现行版本的章节分法,基本是河上公的版本,严尊本的则是72章,吴澄本则是68章。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初年的《老子》版本与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老子》(比马王堆版本早...

老子略说 73——慈俭无先

老子略说 73——慈俭无先老君深明大道,深契大道“不争”之妙。在《道德经》第六十七章里,老子接着说:“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

老子略说 72——善下不争

老子略说 72——善下不争天地之始,万物大宗师之大道无形无相无声无色,不假作为,所以道在万物中而万物并不知“道”。所以古之善为道者,只教民众敦厚朴素,不假造作,不玩机智巧诈,毕竟明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要能够含素抱朴,终有明道之日。这就是“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的真义。事实上,敦厚朴素,也是一...

老子略说 71——孰贼孰福

老子略说 71——孰贼孰福在《道德经》第六十五章里,太上接着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五章里说过“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

老子略说 70——无为无执

老子略说 70——无为无执上一篇文章胡涂医提到,“无为,是大道的一大体性、特征。修道,要做的是效法大道的无为”。太上在《道德经》里反复强调“无为”之妙。在《道德经》第六十四章里,太上接着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

老子略说 69——无为无事

老子略说 69——无为无事道之尊,德之贵,远胜天子三公。因为大道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求以得”,可求、可修、可得的。而且悟道得道之后,可以“有罪以免”,这是多么值得追求啊!——“有罪以免”并不是说因果就不存在了,大家回去好好看看前一篇文章《老子略说68——不如此道》!修道求道,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老子略说 68——不如此道

老子略说 68——不如此道大国下小国,小国下大国,就能各得其所欲,天下太平。说到底,都是清静、谦下、开放心胸,互相尊重。这样的“火候”拿捏好了,世界自然和谐。这就是效法大道的妙用。太上在《道德经》第六十二章接着说:“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

老子略说 67——下流为上

老子略说 67——下流为上丹道的火候问题,为千古之至秘,毕竟“至人传功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但是祖师们在很多地方都通过各种隐喻、譬喻暗示了。火候的把握,没有完整的传承是不可能知道的,毕竟像老子和释尊这种划时代的人物人类历史上也就两人。但是若能“以道莅天下”,一切以大道为指归,却又是如此容易。...

老子略说 66——不伤火候

老子略说 66——不伤火候与其说老子提倡身国同治,不如说治身、治民、治国、治一切都是同一个真理。真理只有一个,身就是国,国就是身,背后的“老板”都是同一个。世间万象,其背后的主宰都是同一个“东西”——说它是大道也好,说它是上帝也罢,说它是真如,是自性亦无不可。世间万象,仿佛众多电视屏幕上显示的画...

老子略说 65——长生久视

老子略说 65——长生久视前面老子说悟道的圣人明白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他们虽然端方正直,却不会有棱角伤人;他们清正廉明却不会因其高洁而削别人面子;直来直去、公是公非却不会让人觉得他们太过直接太过放肆。因为圣人懂得了要“知其雄,守其雌……知其荣,守其辱”,懂得“和其光,同其尘”。老子接着说...

老子略说 64——祸福得失

老子略说 64——祸福得失前面在解释“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时胡涂医引用了六祖大师驳斥卧轮禅师的偈语,修心同学问我说对于六祖所说的“对镜心数起,菩提作么长”不太理解。卧轮禅师的偈语:“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这是在“有”的境界!还处于菩提有树,明镜有台的水平,所以在早已...

老子略说 63——身国同治

老子略说 63——身国同治前面说到,修道的人,扔到哪儿都能活得好好的。如果去安邦治国,会是高明的政治家;如果去搞养生康复,一定也是高明的神医。老子接着在《道德经》第五十七章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老子略说 62—— 是一非二

老子略说 62—— 是一非二悟道明道之后,心如赤子,谦和、知常、得定、得大自在,老子如此一说,又怕我们执着于此,毕竟大道的妙用,我们凡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禅门所说“言语道断”,所以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六章里又接着绕一圈:“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老子略说 61——赤子之心

老子略说 61——赤子之心太上老人家在前面不无幽默地说,我老人家怎么知道天下知“道”得这么彻底呢?(“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不就是因为我老人家一直在修道、行道嘛!一个在修道、行道的人,一定有一颗赤子之心。老子接着在《道德经》第五十五章里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老子略说 60——善啥不啥

老子略说 60——善啥不啥“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谆谆告诫,往复杂处折腾就不对。可是我们这颗凡心,最爱的就是瞎折腾啊!哪有那么容易就走上“甚夷”的大道呢!所以老子接着在《道德经》第五十四章里说:“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

老子略说 59——大道甚夷

老子略说 59——大道甚夷在这次“诗意之旅”的活动上,胡涂医向大家介绍了医家秘传《内经图》的不少口诀及修炼方法,许多人惊叹口诀和方法之简单!其实“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大道本来就很简易,没多少啰唆事儿。正如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五十三章中说的:“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老子略说 58——回归老母

老子略说 58——回归老母老子在《道德经》的第五十二章接着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里说过“天下万物生于有,...

老子略说 57——道生德蓄

老子略说 57——道生德蓄老子在前面指出了,修道有成的人“无死地”——生命完全可以自己把握,身心彻底解放,证得“无死”(当然也“无生”)的境界。老子接着说:“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老子略说 56——最佳保险

老子略说 56——最佳保险

老子略说 56——最佳保险前面解释了“十有三”的问题,咱们接下来看看《道德经》第五十章的另外一部分内容:“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亦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老子略说 55——生死十三

老子略说 55——生死十三

老子略说 55——生死十三在上一篇文章《老子略说54——圣人最装》的评论里,网友“雁渡静潭”说他们背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有这么一句“百姓皆注其耳目”,的确有很多版本都有这句“百姓皆注其耳目”(放于“为天下浑其心”和“圣人皆孩之”之间)...

老子略说 54——圣人最装

老子略说 54——圣人最装天下有道之士明道之后,就能够获得大道的妙用,“不为而成”“以无事取天下”“绝学无忧”……智慧通达。在《道德经》第四十九章里,太上接着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

老子略说 53——无为无事

老子略说 53——无为无事天下有道之士明道之后,万事“无为而成”。所谓无为,就是清静无为,不妄加作为,任运自然。太上又进一步阐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八章里的这几句话千百年来颇受文人学士诟病。很...

老子略说 52——明道之用

老子略说 52——明道之用天下有道之士,转身即是,每个当下都是无法之法。时间、空间,对于他们形同虚设。老子接着透露了一件神奇事儿:“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天下有道,其实只要你遇到了,你的天下就有道。明道之人,放眼望去,“溪声尽...

老子略说 51——天下有道

老子略说 51——天下有道至道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辩而又恰恰表现得若缺、若冲、若屈、若拙、若讷。看上去似乎有种种缺陷之大道大行于天下,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老子接着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如果能按照大道本来的恬淡虚...

老子略说 50——清静为正

老子略说 50——清静为正在《道德经》第四十五章里,老子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辩者,唯有至道!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成就的功德何其大!却表现得不可听闻,就像有所“欠缺”一样让有心求道的我...

老子略说 49——无有之有

老子略说 49——无有之有老子从先天一炁讲到“道”之体、用,再讲到上士、中士、下士不同根器的人闻道之后的区别,并指出要“善贷且成”才能成就大道。接着太上又讲了一个“天下希及之”的行道方法:“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这是《道德经...

老子略说 48——进道若退

老子略说 48——进道若退前面我们在讲“道之动用”时,引用了“进道若退”来解释“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道理。“进道若退”,是与大道之体用相合的自然表现。我们来看《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

老子略说 47——道之动用

老子略说 47——道之动用在前一篇文章里,为了进一步阐述先天一炁是啥。胡涂医串讲了一下《老子》第四十二章,这一章咱们来看看《老子》第四十章。为什么要这样来讲《道德经》呢?因为《道德经》是讲大道的,怎么讲都有“道理”!认真看过这个《老子略说》系列第一篇文章的读者就知道,胡涂医在《老子略说》开篇便说...

老子略说 46——先天一炁

老子略说 46——先天一炁在上一篇文章《老子略说45——得一得啥》里,胡涂医留下了一个问题:先天一炁是啥?其实太上在《道德经》里多次阐述了。我们来看看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里的说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

老子略说 45——得一得啥

老子略说 45——得一得啥前几天有网友在“茶馆”里转帖了一段关于内家拳论“真意”的话:“拳经说,‘非意成不能用也’。用意不用力。这个意,是一个明确的技术指标。究竟什么是意?意,就是‘静极生气’。意,无处不在。每个运动员都在用,用得好的就是冠军。每个常人也都在用。可惜,不自觉,不自知,身体知道,脑...
老子略说 44——积点阴德

老子略说 44——积点阴德

老子略说 44——积点阴德今天我的一位朋友在她的微信朋友圈发了个视频,一头母牦牛追着货车跑,因为车上载着它刚生下来的小牦牛,这些小牦牛会被载去提取血清……视频看得我泪流满面,朋友说要亲自去青海救助这些牦牛,希望我帮她筹款,我说可以,这是...

老子略说 43——玄德不德

老子略说 43——玄德不德在前一篇文章《老子略说42——道德非道》里,胡涂医讲到“上德,因为合于至道,所以表现出来就是自然无为的大道德性、功用”。看大家的评论回复,似乎没什么人去深入领悟“德”是啥。这篇文章再唠叨几句。上德、玄德、广德,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提到。比如在《道德经》第十章,太上说:...

老子略说 42——道德非道

老子略说 42——道德非道前面三十七章,太上尽述“道”之为物。从第三十八章开始,老子论起“德”为何物。整部《老子》之所以被称为《道德经》,就是因为前三十七章论“道”,后四十四章论“德”。古人把前三十七章叫“上篇”“上经”或“道经”,后四十四章叫“下篇”“下经”或“德经”。我们来看看老子怎么论“德...

老子略说 41——无名之朴

老子略说 41——无名之朴在上一篇文章里,胡涂医说到老子的“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是指那些到了彼岸的人,他们拥有了体悟宇宙万化在阴阳两个方面的发展变化的智慧,却不轻易显山露水。好比今天一个国家若研发出了核武器,也不会轻易拿出来一样。利器,是圣人的智慧,但是老子在《道德经》里反复强调要“绝圣弃智”...

老子略说 40——柔弱刚强

老子略说 40——柔弱刚强胡涂医在前面的文章提到“千古悟道的人,总是灯灯相传,以心印心”。获得明师心传口授的,必定是因为福德因缘积累得足够多的人。所谓福德因缘,指的是善根福德各种因缘具足。善根,就是有善良的根本心性,能够生起自然无疑的“信解”——相信并且理解。而福德,则来自信受奉行,福德不足,就...

老子略说 39——不见不闻

老子略说 39——不见不闻在胡涂医前面的文章《医易闲话(17)——大象》一文中,我们说到“所谓‘大象’,说的是先天八卦图里的‘八卦之象’,因其表示的是万事万物的广象、大象、抽象(有时具体)的形象。”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五章里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
老子略说 38——何处无道

老子略说 38——何处无道

老子略说 38——何处无道大道无所不在,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四章中所讲的“大道泛兮”。全章如下:“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

老子略说 37——不失者久

老子略说 37——不失者久大道无所不在,体道之士,必定以天理为常德,能见素抱朴,见别人所不见,体己及人,少思寡欲,伏常人所不能伏。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三章中说的“自知者明”等妙用。请看这一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略说 36——最上乘法

老子略说 36——最上乘法前面说到老子爱用天下、国家、君王、刀兵等来传道,这就像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道理,把高深难懂的佛道用最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述。大道无所不在,自然可以应用在各个领域。无论是治国、治身、修道乃至行军打仗,甚至连做强盗都有“道”。老子接着讲了大道的妙用:“道,常,无名。朴虽小,天...

老子略说 35——胜而不美

老子略说 35——胜而不美前面讲过,老子一直强调身国同治。天下、国、君等名相,看似说的是天下、国家、君王,其实另有所指。君,是比喻我们的心、心王。国家和天下,说的是身、身体。一个修道的人自然懂得应以柔和、虔诚来辅之以心,行为举止自然不会粗暴张狂。如果举止粗狂,便似强用刀兵一样,“师之所处,荆棘生...

老子略说 34——道与不道

老子略说 34——道与不道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提到王、国、兵等政治军事概念,这是一种身国同治的智慧。在前一章里,他老人家说圣人们要懂得“去甚”“去奢”“去泰”,不贪多求利,不奢靡喧哗,不追求外在的声色犬马,因此他们才能拥有自我纯粹的天真本性,才能体悟大道的洁净精微。若是治国,当然就可以居安思危...

老子略说 33——吹嘘吹嘘

老子略说 33——吹嘘吹嘘前面讲了“圣人用之……大制不割”的道理,就是要因天之道,合道而行,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具备这样的大气量、大格局才能与道合、才是与道合。如果从社会制度上说,上古的圣人制定的社会制度,是颇有共产主义性质的,人人各取所需,互不侵犯,所以不需要有各种律法,社会也不像今天这样被撕...

老子略说 32——知这守那

老子略说 32——知这守那老子在上一章里说过,合于至道者才是善人,背道而驰者就是不善人。这里的“善”,不单单是“善良”,而是“合道”,而“不善”也不是“不善良”,而是“不合大道”。所以一个善良的人,也完全可能是一个不合道的人,而合道的人,必定是善良的人。“善人”们由于合了大道,所以懂得知雄守雌,...

老子略说 31——善与不善

老子略说 31——善与不善前面讲到圣人们懂得终日持重——起心动念、待人接物、一言一行均善自护念,犹如行军打仗需要运载枪炮粮草等辎重一样,不会轻浮躁动。这些修道路上的“过来人”,善行、善言、善算……老子接着说:“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

老子略说 30——重静轻躁

老子略说 30——重静轻躁前面一章,太上通过讲述宇宙如何诞生、膨胀等“发展状况”来描述“道”,说其“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告诫我们要效法于地大、天大、道大、自然。在这一章里,老子进一步阐述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

老子略说 29——宇宙之母

老子略说 29——宇宙之母太上花了很多力气讲“道”、自然、无为等,在第二十五章里,他老人家又绕回来讲这个叫作“道”的东西是怎么一回事儿。这一章是对第四章的一个注解。讲了先有了道,然后才有宇宙天地、人。太上简单描述了宇宙生成前的一片混沌状态、宇宙生成后不断膨胀……请看《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

老子略说 28——四大毛病

老子略说 28——四大毛病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四章里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这一章与上一章一样明明白白,说的就是“希言自然”。所谓“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就是说这种不自然的企站(踮起脚跟站)和跨...

老子略说 27——同与不同

老子略说 27——同与不同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说: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所谓“希言自然”,说的是天...

老子略说 26——曲直多少

老子略说 26——曲直多少太上在《道德经》第二十二章里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曲则全”,是古圣前贤感悟出来的话...

老子略说 25——德兮道兮

老子略说 25——德兮道兮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一章里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这一章读起来朗朗上口,过去医家教徒弟总要求一气呵成念下来,...
老子略说 24——绝学无忧

老子略说 24——绝学无忧

老子略说 24——绝学无忧在上一篇文章《老子略说23——见素抱朴》的评论里,网友金银薄荷先生问:每每读到这里“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另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就想把下一章的“绝学无忧”也放在这里连上,变成“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另...

老子略说 23——见素抱朴

老子略说 23——见素抱朴太上在《道德经》的第十七章里指出功成事遂身心大治时,心中没有挂碍,仿佛国家大治之处人民不会挂碍政客,这是善恶两不思量、自然不过的,所以说“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在《道德经》的第十八、十九两章里,太上接着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

老子略说 22——瑞士之旅

老子略说 22——瑞士之旅《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太上在《道德经》第十七章里更是大呼“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我们来看看老子怎么说:“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大道如此平易平实,我们...

老子略说 21——虚空大定

老子略说 21——虚空大定大道夷、希、微,故不可视、不可闻、不可搏。那么我们如何体悟大道之微妙玄通呢?在上一章里,老子通过对上古那些有道之士的描述,让我们略窥其要。普通人的一生,总为耳目所欺。哪怕是许多禅门老参,若无法体解大道,亦复如是。唐朝的神赞禅师,早年在福州大中寺出家,后参访百丈怀海大师而...

老子略说 20——耳目所欺

老子略说 20——耳目所欺太上反复告诫“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毕竟“道”是夷、希、微——不可见、不可闻、不可搏,无色无状,无名无相。因其“无”,故哪怕在九天之上,道也不为天人所见,其皦然性体不被染着。哪怕在九泉之下,道亦不为下界众生所见,更不因地处蒙昧晦暗而损其圆明清净。我们还没有悟道的...

老子略说 19——执古之道

老子略说 19——执古之道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四章里再一次阐述“道”长啥样,如何修证才能“见道”、悟道。太上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老子略说 18——营魄抱一

老子略说 18——营魄抱一养生修道,虽然说应该认识到这个“我”是假的,但是没有它也是不行的。老子在前面《道德经》第十章说,人体承载运营着精气神,如果能够做到抱元守一浑圆一体,把功夫打成一片,就是“载营魄抱一”。营魄,说的是人的三魂七魄。三魂七魄,决定了人体作为一个“人”的所有言行举止,它们像十兄...

老子略说 17——刹那生灭

老子略说 17——刹那生灭老子他老人家花了不少力气阐明无用才是大用的道理,“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中文里的“利用”恐怕就是这样来的。有些亲戚朋友偶尔跟我抱怨他们被人利用了,我常常安慰他们说被人利用才说明自己还有用,可喜可贺。太上在《道德经》第十三章里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

老子略说 16——难得放下

老子略说 16——难得放下养生修道,要善于“使用”这个身体,又要不被这个身体所“利用”,特别是目、耳、口,最应该时时守护。魏伯阳真人在《参同契》里说:“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说的正是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二章里严重的警告:“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

老子略说 15——有利无用

老子略说 15——有利无用修道要真正入门,得把功夫做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结成金丹,心现光明。社会上很多研究内丹的专家,很多人只是从“学术上”去研究,他们一辈子也结不成金丹。社会上有不少传授内丹功夫的人,自己连金丹大道的门儿也没摸到,还自以为所练习的内丹功法是正宗,这是很让内行人笑话的事儿...

老子略说 14——修真要旨

老子略说 14——修真要旨前面说到修道的应有心法药方——厚德载物、上善若水。接下来讲的是修真要旨。请看《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略说 13——持盈保泰

老子略说 13——持盈保泰老子他老人家深深体悟了大道,他的《道德经》就是修道的指路明灯,这五千言的灵文,仿佛苦海中的灯塔,指引着后来人登上彼岸。《道德经》第九章,历来被认为是处世要妙,但医家真传里,说的却是修炼内丹的火候。当然,你要把这一章理解为修道者该有的行为、心态也可以:“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老子略说 12——上善稳赚

老子略说 12——上善稳赚天地万物,但凡能够承载别的事物的,一定比所承载的事物强大、长久,比如大地承载房屋、人类,房屋塌了,人类死了,大地还在。太虚承载着各个星球,星球坏了,太虚还在。所以悟道的人,不会为了追求自我的长生久视而修道,而是为了能够更长久地承载万物,荷担道业而求道,这样反而更契合于大...
老子略说 11——玄牝之门

老子略说 11——玄牝之门

老子略说 11——玄牝之门古往今来,《老子》第六章都是医道两家的秘传内容。“玄牝之门”究竟在哪儿?太上说“是谓天地根”。所谓“根”,当然是根源、长养天地的本源。这个本源就是“天地之始”,就是《道德经》开篇讲的“无”“无名”。由这个“无”...

老子略说 10——后身外身

老子略说 10——后身外身虚心实腹的功夫,要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才能得先天一炁之妙用。老子在《道德经》第七章接着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修道之人,懂得效法天地,所以能得“天长地久”之妙用,因此健康长寿...

老子略说 9——着意无为

老子略说 9——着意无为虚心实腹的功夫,要“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太上在《道德经》第六章中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按照胡涂医的师传,这一章并非老子所写,而是老子的老师的原话。现在咱们不去管它,就当作是老子写的好了。这一章历来为医道两家所深重!社会上所...

老子略说 8——虚心实腹

老子略说 8——虚心实腹太上在《道德经》第三章说:“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胡涂医在前面的《老子略说5——大道无情》解释说:“修道有成的圣人,若要体解大道,先要心如虚空。这就是佛门说的‘若人欲知佛境界,须净其意如虚空’。修习医道者的心法药方就是心地纯、素、朴、虚、静,这样才能合于天道。‘同于...

老子略说 7——自作多情

老子略说 7——自作多情大道无情,对万物都一样,“天生天杀”,不会对谁有啥特别偏爱,你觉得大道爱着你,那是你自找麻烦!它任运自在,让万事万物自然运化。比如春夏到了,阴自消阳自长,秋冬到了,阳自消阴自长,万物应时生长,应时收藏,这是自然之道,并不是“有意”为之。所以修道学道,千万不可自作多情,否则...
老子略说 6——和光同尘

老子略说 6——和光同尘

老子略说 6——和光同尘我们来看看《老子》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大道本无名,老子强字之曰道。大道无为,养生修道、求道悟道却是实实在在的“...

老子略说 5——大道无情

老子略说 5——大道无情时间还早,咱们来看看《老子》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说起来好笑,以前医家教徒弟,《老子》是第一部要背的经典,师父要求这部...

老子略说 4——色即是空

老子略说 4——色即是空《老子》第二章,从“文字”上看,讲的似乎是美丑、善恶、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概念,到了今天的中国,很多学者认为这是老子在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我们来看看老子原话怎么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

老子略说 3——王道思想

老子略说 3——王道思想《老子》五千言,虽然各个领域都能应用,但是它更是一部指导修道、悟道的经典,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道德经》是在茫茫苦海中修炼大成者为我们后代子孙留下的指路的灯塔。这短短五千言,处处充满着圣人的思想,教人懂得不要去把持、主宰万事万物,而是要顺应天道、合乎天道来调整身心乃至事物...
老子略说 2——天下第一

老子略说 2——天下第一

老子略说 2——天下第一大凡宗教教徒,总爱将自己所信仰的教主赞颂得无以复加。佛教说“天上天下无如佛”,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总爱说他们的基督或安拉是唯一的真神,创造了世界和万物。咱今天“胡说《老子》”,也得奉承一下他老人家是“老子天下第一”...

老子略说 1——胡说八道

老子略说 1——胡说八道《老子》五千言,古往今来,注家无数!或重治国安邦之道,或重沙场制胜之学,或重修心养性之道,或重文字哲理内涵,现代注家,更重兵法、商道乃至所谓企业管理,林林总总,见仁见智。诚如太上所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明道者,往往不愿多言,盖因悠悠大道,不可言说,何必强作解人?明师...

老子《第一章》原文、翻译、感悟

一章【导读】本章开宗明义,告诉我们老子所谓的道究竟是什么。首先,道是不可言说和命名的,因为当你对它进行言说和命名时,你所说的道就不是那个真正的道本身了。其次,道又必须言说和命名,因为只有通过言说和命名,人们才能明白有道的存在。再次,要了解道的存在和性质,可以从把握无和有入手,因为无和有都出自道。...

老子《第五章》原文、翻译、感悟

五章【导读】本章指出,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向天地学习:一是要像天地那样“不仁”,即没有仁爱之心。天地把万物当作刍狗即用草编扎成的狗一样,没有偏爱之心,一视同仁,让万物自由自在地生长发展;圣人也是一样,只有把百姓看作刍狗一样,公平对待,百姓才能悠闲自在地生活。二是要像天地那样保持“虚”的状态。老子...

老子《第五十章》原文、翻译、感悟

五十章【导读】本章主要论述了如何养生的问题。老子指出,人自从生下来,便面临种种死亡的威胁。其中有十分之三的人得以长寿;十分之三的人夭折了;另有十分之三的人,本应该长寿的,但因为养生不得法而死亡;只有十分之一真正善于养生的人,兕虎无法伤害他们,兵刃无法砍削他们,因为他们身上没有可以致死的地方。值得...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