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9日星期一

人物传记

朱自清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毛...

朱自清《追忆朱自清》

我家世代书香门第,原籍广东,但从高祖起就迁到四川了。我父亲排行第二,名叫陈正新。我母亲生了12个孩子,仅靠父亲教些散馆及在估衣铺工作的收入来维持,生活是很清苦的。当时四川女孩子念书的很少,而我家比较开明,不仅男孩子能念书,女孩子也都读书识字。我出生于1903年5月,在兄妹中排行最小。我从小是三姐...

朱自清《我是扬州人》

有些国语教科书里选得有我的文章,注解里或说我是浙江绍兴人,或说我是江苏江都人——就是扬州人。有人疑心江苏江都人是错了,特地老远的写信托人来问我。我说两个籍贯都不算错,但是若打官话,我得算浙江绍兴人。浙江绍兴是我的祖籍或原籍,我从进小学就填的这个籍贯;直到现在,在学校里服务快30年了,还是报的这个...

朱自清《佩弦的死讯》

本月10日接到北平航空信,清华大学的信封,署个“朱”字,笔迹不是佩弦的,我心中就有了预感。拆开来一看,果然不是佩弦的信,是他的儿子乔森写的。说他爸爸在6日早上4点钟突然胃部剧痛,10点钟在北大医院已经不能动弹。下午两点在医院开刀,经过情形还好,可是三四天间是危险期。又说与我合编的国文教本最近大概...

朱自清《《背影》作者朱自清》

烂漫桃花映李花,抠衣我亦到清华。  堤边《踪迹》留诗句,灯影秦淮忆旧家。漫说思亲情似海,无言怀橘意如麻。满园荡漾春消息,不尽低徊一老鸦。这是15年前,我过清华园,有怀朱自清师律句也。朱师在杭州时,曾赋长篇新诗《踪迹》,写那寂寞的情怀。《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和《背影》,都是朱师的小品散文名作,传诵...

朱湘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一、向失望挑战 英国诗人雪莱以年轻的生命淹没于风暴席卷的海上。当海滩上发现了尸体,他手里还拿着一本索伏克里斯的全集。拜伦等朋友火化雪莱后,在埋葬他心脏的墓碑上镌刻了两个拉丁字:心的心。而朱湘在下决心以投江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时,他带了一本《德国诗选》和他心爱的诗集《草莽》。孙大雨以一首...

周作人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芦沟桥事变前一个月,周作人在他的《桑下谈》序(见《秉烛后谈》)中说:“乐行不如苦住,富客不如贫主。”他认为现世“既无耶和华的天国,也没有阿弥陀佛的净土,签发到手的乃是这南瞻郭洲的摩诃至那一块地方”,那么只好苦住下来,反正在中国旅行是很辛苦的,何必更去多寻苦吃呢!可见周作人早在北平沧陷之前就打定了...

周立波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一、动荡的童年和学生时代 周立波,1908年8月9日出生于洞庭湖滨湖南省益阳县邓石桥清溪村一户清寒的农民家庭。他原名绍仪,又叫菶梧、凤翔。三十年代初,他在上海从事革命文学活动时,为了表示对自由的热爱和追求,采用英语自由(Liberty)的译音“立波”作为自己的笔名,以后正式取代了自己原...
中华药祖——桐君

中华药祖——桐君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千字文》俗语云: 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国上古神话认为,宇宙原本混沌一片,是盘古开辟了天地,而三皇的功劳是发明了用火 (燧人氏)、制作礼乐 (伏羲氏)、发明耒耜和农耕 (神农氏)。...

至性任情 特立独行——北宋文学家舒亶评述

至性任情 特立独行——北宋文学家舒亶评述30年前,在大学的图书馆中,默看凝固的文字,我因他是我的同乡而羞愧;30年后,在大隐的学士桥边,凝视奔腾的流水,我为他是我的先贤而激动。他,就是宁波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全国影响且横遭千年污名被视为“奸臣”的政治家、文学家舒亶。一、是耶非耶?为国尽责意孤行中国人...
郑振铎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郑振铎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郑振铎是我国“五四”时期涌现的著名作家、文学编辑和文学史家。从二十年代开始,他就活跃于中国文坛,为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新文学而奔走呼号、积极战斗。他是我国最早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他长期主编过《小说月报》、《文学旬刊》(后...
镇南将军周文育

镇南将军周文育

周文育 (509—559) ,字景德,梁陈时新安寿昌 (今浙江建德) 浦口人。原姓项,字猛奴,家中贫穷,但生性顽劣,好与小伙伴们游戏,或跳高,或游泳,身体强健,小伙伴们都不及他。义兴 (今江苏宜兴) 人周荟在浦口任戍主 (防守部队的负责...

赵元任《赵元任夫妇二三事》

赵元任先生夫妇在清华时,是风头人物,无论衣着或行动,都很受人瞩目。当时清华学校的教授,大都是留学回国的,可是太太们,多数是旧式家庭妇女,保守、节俭,在家相夫教子,从不过问外面的事。只有赵伯母——杨步伟女士,与众不同,她也留过学,敢在大众面前高谈阔论。平常,人未进门,爽朗的笑语声,已响彻庭宇,这种...

赵元任《西天还有些儿彩霞——给爸爸朋友的一封信》

有一件很不幸的事要报告的,就是2月24日,父亲(赵元任)在美国麻省剑桥的黄山医院(Mt. Auburn Hospital)去世了。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完全通知所有的亲戚朋友们。因此就想用这个通信方式把情形给大家报告一下。事情发生的很突然,父亲是1月26日得的心脏病。入了医院之后,恢复的很好,我们都抱...

赵元任《回忆往事——纪念赵元任院士》

去年3月1日我姑母赵夫人病逝加州后,还未到一年,在今年2月24日,姑夫赵元任先生也随着离开这个世界了。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震惊得很久不能说话。悲哀的心情,实在无法形容。前两个多月,我还接到他亲自写来的信,知道他身体的近况还好,只是精力衰退了些。没想到这么快就与世长辞了。真使我无穷的追思跟怀念。前...

赵元任《和一个男青年》

赵元任荡啊荡的来了1920年9月18日,庞冯织文请我们吃饭。因为冯启亚才回国不久从南边来,同时请的有北京当时由日本回国的名医。我们都是熟人,忽然一个不知名的美国留学生进来,对我们笑眯眯地不大说话,手里拿着一个照相机。织文介绍给我们说这是她的表弟赵元任,刚从美国回来的。他在清华教书,今天恰巧进城,...
赵彦肃-严州的理学家

赵彦肃-严州的理学家

南宋时,严州有一个被理学大师朱熹所叹服的学者,朱熹读过他的书后,十分钦佩,对学生说,近世未有如此看文字者! 这位获得朱熹称赞的学者就是南宋理学家赵彦肃。赵彦肃 (1148—1196),字子钦,号复斋,人称复斋先生。赵宋宗室,祖上为东都洛...

赵树理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曾被誉为我国当代的语言大师和描写农村生活的铁笔、圣手。他一生致力于实现文艺的革命化、群众化的创作实践,以其特有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熔新文学与旧传统于一炉,不仅为我们创造了反映中国农村伟大变革的真实生动的历史画卷,而且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

赵清阁(女作家,个人信息资料简介,人物评价)

六十余年前,赵清阁进入文坛。她能诗、能文,更善小说和戏剧。她发表和出版过三个短篇小说集,七八部中、长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和电影文学剧本,四本散文集及文艺理论著作,另以笔名清谷、铁公、人一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计约三百万字。她还是出色的编辑,先后编过文艺报刊、丛书。她画得一手水墨国画,还作曲填词。...
章燮-注释《唐诗三百首》第一人

章燮-注释《唐诗三百首》第一人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期,有唐一代,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驰誉世界的伟大诗人和王维、孟浩然、杜牧、李商隐等一大批优秀诗人,为后人留下了五万多首各种体裁的诗歌作品,是一笔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为了向读者传播和介绍唐诗,...

章太炎《追忆章太炎先生——章太炎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纪念》

时日蹉跎,惕然心惊。章太炎(炳麟)先生逝世迄今,忽忽已经五十年了(一九三六——一九八六)。这半个世纪之中,世乱正亟,人事万变,唯有他老人家予我个人的印象最为深刻,他的风貌,他的謦欬,一直往来于心,永铭不忘。至少至少,由于几度聆教之后,他的若干启示,不能不说是够影响力的。说起来,这一代文章大师,其...

章太炎《章太炎》

提起章太炎先生,我总是行想到他的怪,而不是先想到他的学问。多种怪之中,最突出的是“自知”与“他知”的迥然不同。这种情况也是古已有之,比如明朝的徐文长,提起青藤山人的画,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爱,可是他自己评论,却是字(书法)第一,诗第二,画第三。这就难免使人生疑。章太炎先生就更甚,说自己最高的是医...

章太炎《章炳麟渊博怪诞》

名师之教考试趣闻章太炎,幼名学乘,字枚叔,后更名绛,又改炳麟,号太炎,浙江余杭人,生于清穆宗同治七年(西元一八六八)十一月三十日(夏历)。九岁起承外祖父朱有虔之教,引述王夫之,顾炎武等人的反满故事,启发了民族思想的根芽。外祖父年纪已老,不堪劳累,十三岁以后改由乃父章濬原亲自教诲。光绪九年(西元1...

章太炎《一辈子讲真话的人——纪念先祖父太炎先生诞辰》

一百二十年前,先祖父太炎诞辰于水深火热的旧中国。当时朝政腐败,外强凌辱,民不聊生,先祖父愤山河破碎,社会昏暗,以一介书生,投入救亡行列,拚搏一生。从他逝世至今,历史又走过了半个世纪,中国大地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但中国人民世代梦寐以求的跻身世界强国的宏愿,仍远远没有实现,...

章太炎《我所见晚年的章炳麟》

余于中国近代发起改革运动之名贤长德,尝以未得一见康南海与孙中山,引为生平憾事。二次大战巴黎和会结束后,梁任公归自欧洲,余曾偕友人王光祈君得一度晋谒梁先生于上海中国公学,并承先生期许甚至,勉励有加,至今感念不忘。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余以友人之介,始得识章太炎先生,自是每周必一次或两次,造...

章太炎《太炎先生轶事简述》

我是浙江吴兴乌镇人。在1913年,30岁时,由上海务本女校同学张默君的父亲、同盟会员张伯纯先生介绍,与章太炎结婚的。时为推翻中国数千年帝制的辛亥革命第二年,袁世凯已篡夺革命果实,为中华民国总统,任命太炎为东三省筹边使。在我和太炎结婚前,曾由我母舅介绍一留法归国的唐姓青年议婚。据说唐为广东富户,留...

章太炎《师事国学大师章太炎》

我拜识章太炎先生是在民国十七年,那时我才二十岁,初在中医专门学校毕业,常到武进姚公鹤老师家去补习国文。姚老师和章太炎先生友谊很深,三天五天总有书信往返,书信都叫我送去的,因此太炎先生对我很面善。那时太炎先生住在南阳桥康悌路底一小巷内,因为地处转角,客堂成斜角形,太炎先生的卧室,就在楼梯中间的阁楼...

张资平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些作家曾经名噪一时,著译等身,但经不住历史洪流的无情冲刷,终于只剩下几个泡沫。 张资平就是这样一个作家。 他是创造社的发起者之一。最初,以擅长小说创作著称。二、三十年代他创作的恋爱小说泛滥于书肆里,流传在市民中,着实“走红”了一阵。四十年代他充任汉奸走卒...

张天翼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一、在探求中叩进文学的大门 张天翼,1906年9月26日(丙午年八月初九)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湖南湘乡。原名张元定,号一之,小字汉弟。笔名除张天翼外还有张无诤、铁池翰等。 张天翼父亲张通谟,字仲纯,号蓬叟,光绪年间中举,参加清末“经济特科”考试得中进士,被委以江宁知事职,但没...

张泌个人诗词成就简介

张泌,生卒年无考,一说是晚唐诗人张泌,一说是南唐张泌,两个张泌,现在尚未搞清楚。若依《花间集》以职务冠名的体例,此张泌当为南唐张泌。其字子澄,淮南人,南唐后主征为监察御使,历考功员外郎、中书舍人。但 《花间集》按例不收南唐词人,因为冯延巳的作品亦未入集,故张泌里贯,尚有待考。又按《花间集》称之为...

张恨水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张恨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影响的多产作家。 他一生从事新闻工作,文学创作有中、长篇小说一百○三部,出版单行本六十三种,短篇小说四十余篇,各种题材的散文四千余篇,诗词五百余首,合计约三千万言。其创作量之大,实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所罕见。 纵观张恨水的整个文学生涯,他走的是一条...

张大千《张大千论美人》

每一个人似乎都知道张大千的许多事情,知道他是一个身材不高、美髯当胸、戴着厚厚镜片的老头儿;知道他是誉满中外的当代第一大画家;知道他的画在国际绘画市场上是以上万美金的价格被收藏的;知道他是一个讲究美食、遍游世界名山大川的享乐主义者;更知道他是一个风流不羁、毕生依恋女人的多情种子。欣赏美,追寻美,表...

张大千《影响我一生最大的两个一百天》

一、被绑票的一百天大千先生说:“我早年有两件事,对我影响很大:一是被绑匪掳去,受迫为土匪当了师爷一百天;一是出家做和尚,也是一百天!”现在,先让我们来看,影响张大千最大的第一个一百天。这是大千先生十七岁那年发生的事。民国五年,他还在重庆求精中学念书,假期回内江途中遭遇的变故,现在回叙虽已是五十多...

张大千《我与张大千》

《灵池记》:余友蜀人张大千,画名震当世。客巴西,于庭前凿一池,旁杂植花木以为清赏。豪雨则池水盈,大旱则可见底,任之而已。大千于画为旷代奇才,生平轻财重义,视人间名利如敝屣。而挥霍之钜,傲视王侯,穷困之极,猥同乞丐。余友冯若飞以“贫无立锥,富可敌国”称之。近数年,举家远徙万里外,耗用繁剧。所奇者:...

张大千《伤逝》

今年四月二日是大千居士逝世三周年祭,虽然三年了,而昔日宴谈,依稀还在目前。当他最后一次入医院的前几天的下午,我去摩耶精舍,门者告诉我他在楼上,我就直接上了楼,他看见我,非常高兴,放下笔来,我即刻阻止他说:“不要起身,我看你作画。”随着我就在画案前坐下。案上有十来幅都只画了一半,等待“加工”,眼前...

张大千《画坛春暖倍思亲——思念父亲张大千》

一年一度的新春又来临了。值此新春和祖国画坛百花竞放之际,我的思亲之情,更是与日俱增。近年来,祖国画坛已经呈现出百花竞放的景象,许多老画家的作品陆续展出和出版了。我父亲虽然远居海外,也并没有被人们忘记:去年初夏,在上海举办的名人画展,展出了我父亲张大千的画;最近中央有关部门委托四川人民出版社积极筹...

张大千《悼念张大千先生》

月前,闻张大千先生因病情恶化,住院就医,我们曾致电慰问。未几,即惊悉大千先生已于4月2日晨在台北溘然长逝,噩耗传来,画坛痛失巨匠,一水之隔,两岸同悲,伫望东南,遥寄哀思。大千先生原名张正权,后改名爰、季、季爰,字大千,1899年生于四川内江。幼年受慈母及兄长熏陶,潜心书画诗文。及长,东渡日本,习...

张伯苓《张伯苓与南开大学》

张伯苓先生这个人许多知名人如拿破仑、张作霖、袁世凯、邓小平等均身材短小。他们的知名度和他们的身躯不成比例。唯张伯苓先生的伟大表里如一。心胸伟大,勋功伟大,他的身躯也伟大。他身高六尺三寸,体重二百五十磅。声如洪钟,走在一般人群之中,诚如鹤立鸡群。在南开校园中,与同事伉乃如、喻传鉴、孟琴襄一同行走,...

张伯苓《我们的老校长》

“我们的老校长”,凡是南开同学,听到了这个称谓,都会知道这就是“张伯苓”三字的同义词。南开校史的第一页,是以“严家私塾”字样来写的。校长、教员、管理员,都是张伯苓一个人担任。天津南边,有一块盐碱荒地,芦苇杂草都不愿在这儿生长,它是一块地地道道的弃地,倒是蚊子和蠓虫滋生的王国。张伯苓得到这块弃地,...

张伯苓《巍巍乎吾南开大校长》

1944年左右,正值抗战时期,我们住在重庆郊外沙坪坝南开中学。那时候我在中央大学(现在的南京大学)外语系任教,我的太太在南开中学教英文,我们的女儿在南开小学读书。有一天,女儿放学回来,高兴地告诉我们:“今天大校长来我们学校参观了!”张伯苓之为大校长,名副其实。首先,他的体格高大。1932年秋,我...

张伯苓《教育家张伯苓》

“我没有特殊的才干,我也没有学得甚么特别方面的高深技能。我一生努力所得的一点成就,完全由于一件简单的事实,就是我对于教育具有信心和兴趣。”以上是张伯苓述说的他自己。他时常喜好引用一位韩国朋友对他的观察和曾说过的:“张伯苓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他不会摹仿同时代的出色人物的巧妙作法,但他脚踏实地并且工作...

臧克家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号孝荃,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县臧家庄一个堂号为“凝翠轩”的封建地主家庭里。曾用名臧承志,字士先,借用名臧瑗望,笔名少全、何嘉。他从1929年开始发表新诗,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热情的歌唱。他创作的近三十本诗集,不但标记着诗人辛勤的劳绩、艺术的得失、...
元代大儒金履祥在严州的足迹

元代大儒金履祥在严州的足迹

金履祥 (1232—1303),字吉文,号次农。浙江兰溪纯孝乡(今兰溪黄店镇一带) 桐山后金村人。晚年筑室仁山,创仁山书院讲学,故学者称仁山先生。金履祥是宋末元初的著名学者,是金华学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与何基、王柏、许谦并称“北山四先生”...

郁达夫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题 辞 古人说“多文为富”,他名叫郁文,真可谓名实相副,“郁郁乎文哉”了。——郭沫若: 《郁达夫诗词抄·序》 “五四”时期诞生的中国新文学,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那狂飙突进的时代,中国文坛产生了一群开拓型的作家。他们仿佛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一个个脱颖而...

郁达夫《郁达夫王映霞的悲剧》

郁达夫和我认识时,我年二十,尚在上海就学,他年约二十六、七,已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习经济毕业回国,我们经共同友人四川陈翔鹤之介缔交,一见如故,同居一室,睡在地板上书堆中。他陪我去访问和他合办创造杂志的郭沫若,郭虽因翻译哥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创作新诗《女神》,已很有名,而一贫如洗。我们到他家时,...

郁达夫《郁达夫和孙荃——我爷爷和奶奶的爱》

吴帝后裔宵井孙家我奶奶原名孙兰坡,小字潜媞, 1896年9月21日出生于浙江富阳大青宵井下台门,比我爷爷郁达夫小一岁。在宵井,我奶奶的孙家算得上是当地首户的大姓人家。如果顺着《孙氏宗谱》追溯上去,则一直可以寻根到三国时代吴大帝孙权的祖父孙锺。相传孙锺是富阳孙洲人,后因出了孙权,孙洲遂改名王洲。孙...

郁达夫《回忆郁达夫一些小事情》

近三四年来,大约因为是知识阶级已得到平反,祖国的出版事业忽然热闹起来,四面八方找寻可重印的书籍。远居英国无甚名声的我,也忽然收到不少催稿书信,大多是请我帮忙写纪念某某作家的文章,看来我如不作理会便成了不识抬举了。郁达夫是我敬爱的一个作家。我常想他的文章,感情,充沛认真的写出来,是很可佩服的,他为...

郁达夫《孤竹君之二子》

安庆学堂的事,达夫早有回信来,愿意担任。路费汇去了,他是9月初头回来的。他回来之后有四五天光景,我又转回日本。这一次泰东送了我一张二等票,另外又送了我六十大洋。我动身的一天,朋友们把我送到汇山码头上船。送行的有达夫、伯奇、均吾,还有一位新认识的朋友毕瑞生。上了船,在二等舱的食堂里开了几瓶啤酒,但...

郁达夫《楚天辽阔一诗人——记我的朋友郁达夫》

一我应该替南国的朋友们欣庆!我国有一句古话,“诗穷而后工!”这一个“穷”字,不一定是指“贫乏”,而是泛指一个诗人的不得志和不得意。好像诗人是天生着憔悴的。不是憔悴,不配做诗人;做了诗人,就更发憔悴了。南国的朋友,在万方多难的今日,能够一谈郁先生的文章、诗,这是够欣庆的!能够知道他的行止动静与生活...

郁达夫《初见郁达夫》

1927年1月14日(农历12月11日),午前10时前后,这是一个我无法忘去的日子和时刻。从楼梯上突然传来了几声标准的杭州口音,随声喊着“百刚”,这就令我这个杭州人格外地注意起来。等到这一位来访者出现在我们的房门口时,孙先生一面招呼,一面给孙师母和我介绍见面。彼此坐定后,我就和平时一样,去后面倒...

俞平伯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经学传家和非圣无法 俞平伯是著名的诗人,散文家,研究古典文学的学者。 他原籍是浙江省德清县,生长在苏州。曾祖父俞樾(号曲园),清道光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生平著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等书。总称《春在堂全书》,共二百五十卷。他是名著一时的经学家,章太炎的老师。祖父...

俞平伯《思旧赋》

记得还是在长沙读稻田师范的时候,我就读过俞平伯先生的《冬夜》诗集。他是“五四”时代的诗人,也是位对新文化最有贡献的作家。他是俞曲园老先生的曾孙,真是家学渊源,从小便爱好文学,旧文学的根底很深;但他酷爱新文学,不顾一般老先生的反对与唾骂,他用极通俗的文字写新诗,虽然有时并没有完全脱离旧诗的窠臼,只...

俞平伯《清风明月高山流水——我心中的俞平伯先生》

俞平伯先生过去了。他享有90高龄。照中国的旧说法,应该说这是“顺事”,但是俞先生在我心目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我还是不胜悲戚。我在少年时候就读他的新诗《冬夜》、《西还》等书,当时许多篇可以背得出来:“养在缸中,栽在盆中,你的辛苦,我的欢欣”。像这样的诗句常常给我很大的感动和启发,因此我至今还能记得这...

俞平伯《留得诗情在人间——回忆父亲俞平伯》

1990年10月15日,父亲在家中病榻上安然辞世。自从半年前他再次患脑血栓半昏迷地躺倒以来,每天我都要去看望他,在他床边唤一声“爸爸”。他那瘦削的面容,无神的眼睛虽然使我心痛,但他毕竟顽强地活着,给我以安慰和期望。如今他竟和我永别了,将无限哀思留在我心中。我反复翻阅着父亲给我的零星诗稿,这些大都...

俞平伯《《俞平伯旧体诗钞》序》

《俞平伯旧体诗钞》一书出版,我很喜欢。我与平伯兄相交六十余年,他要我作序,于情于义都不容辞,虽在病中,不能不勉力说几句。我们少时都先读《诗经》,后读唐宋诗,并且习作唐宋诗,到了“五四”时期才写新体诗。所谓新体诗,有的是摹仿外国诗的格律作诗,平伯兄与我都没作过。有的是只在某些地方用个韵,其他并无拘...

俞平伯《《红楼梦辨》引论》

我从前不但没有研究《红楼梦》底兴趣,十二三岁时候,第一次当他闲书读,且并不觉得十分好。那时我心目中的好书,是《西游》、《三国》、《荡寇志》之类,《红楼梦》算不得什么的。我还记得,那时有人告诉我姊姊说:“《红楼梦》是不可不读的!”这种“像煞有介事”的空气,使我不禁失笑,觉得说话的人,他为什么这样傻...

于右任《山高树大于右老》

葬此伟大革命家于高山之上兮!呼吁主笔,靖国统军;旌旗招展气如虹。葬此一代书圣于高山之上兮!银钩铁画,风雨雷霆;龙飞凤舞幻长空。葬此一代诗人于高山之上兮!微吟动地,高唱干云;为我中华写太平。葬此一代哲人于高山之上兮!银须飘拂,杖履从容;举世无如髯轶伦。天穆穆,海沉沉!秦关望断,华岳云封;一代完人今...

于右任《怀恩记》

堂后枯槐更着花,堂前风静树阴斜。三间老屋今犹昔,愧对流亡说破家。这是我前年归省三原西关斗口巷老屋的诗。古人说得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回去的时候,我那破旧的宅子里,留下的几间老屋,看去都像亲人一般,这是何等可以感慨的事,况我生在历史上代产圣哲的关中,有雄壮的地理,有深厚的文化...

于伶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于伶是我国现代一位优秀剧作家,也是戏剧运动的组织领导者之一。 于伶原名任锡圭,字禹成,1907年2月23日出生于江苏宜兴的一个偏僻山村里。小时候,他在家乡上了五年私塾,熟读古典诗文。1923年夏,他考入省立二中(即苏州草桥中学)。此后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他尤其喜爱郭沫若的剧作。1926...

英雄起草莽 诗歌本性情——布衣诗人魏耕的抗清生涯

英雄起草莽 诗歌本性情——布衣诗人魏耕的抗清生涯人们都不会忘记那一天清康熙三年(1664)九月初七,随着民族英雄张苍水那一声“好山色”的悠远回声,大明王朝终于沉入苍茫的历史之中……然而,人们也许还不知道,仅仅在两年前的六月初一,也是在杭州的街巷口,也是一个宁波的抗清志士,同样在杭城市民的泪眼中告...

尹鹗个人诗词成就简介

尹鹗,生卒年不详,四川成都人。五代时前蜀词人。前蜀王衍时,任翰林校书郎,累官至参卿,因称 “尹参卿”。尹鹗工诗词,性幽默,与李珣友善。其词以写女人容貌及心理活动见长,为花间词人之一。《花间集》录其词六首,《尊前集》一十一首,王国维《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辑为《尹参卿》一卷。张宗《词...

殷夫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殷夫,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前驱者,是优秀的革命诗人。在那腥风血雨的年代里,他以高昂激越的红色鼓动诗,鼓舞人们为自由解放而战斗,成为革命诗派的代表。他是诗人,但不是一般的诗人。他作为诗人,首先是一个革命者,在他身上体现了英雄品格与诗歌艺术的完美结合。他的诗不是普通的诗,而是用鲜血谱成的战斗的歌...

一门俊杰 百世流芳——明代钱氏家族述略

一门俊杰 百世流芳——明代钱氏家族述略清康熙年间的一个春天,大清皇朝在平定江南各地的反清斗争后已巩固了他的统治。宁波也恢复了往昔的平静。此时,在城东郊外的潜龙漕钱氏府宅外,59岁的钱肃图携子徐徐而来,绕宅三匝,徘徊四顾,尔后痛哭而去。再见旧屋,再见旧屋,却不再是钱家之居!一贫如洗的钱肃图只得离甬...

一代奇才 惊世四绝——大明遗民周容及其诗文书画

一代奇才 惊世四绝——大明遗民周容及其诗文书画当我和文化界的一个朋友谈起想写写周容时,他诧异地问:“周容有什么成就?在宁波怎么没一点影响?”我说,这正是我想写他的原因。如果将明末清初的宁波著名文人作为标杆的话,那么在散文艺术上,他犹如全祖望一样在全国享有声誉。全祖望的《梅花岭记》以真情感动人们,...
一代廉吏王光鼎

一代廉吏王光鼎

王朝鼎革之际,必有良将忠臣; 而天下大定,由乱入治,则必有干臣廉吏。康熙即位之初,三藩作乱于外,权臣恃威于内,经过近三十年的治理,全国形势始趋平稳。为了医治战乱疮痍,必须安定社会恢复生产,缓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清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

叶紫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在风云激荡的三十年代,叶紫——一个只活了二十八个春秋的青年作家,在只有短暂的五六年写作生涯中,发表了近二十万字的短、中篇小说和散文作品,集中、鲜明地描绘了大革命时期和三十年代农村尖锐的阶级斗争和党领导的农民运动。他那些凝结着血泪和爱憎的作品,以强烈的战斗性为基本特色,在当时的国内外产生了显著影响...

叶圣陶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作家。七十多年来,他创作了大量小说、童话、散文和诗歌,奠定了自己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根据他的生活道路和创作实践,我们把叶圣陶的文学活动分为三个时期加以论述。这就是早期(1919—1924),中期(1925—1929)和后期(三十、四十年代及以后)。 一&...

叶圣陶《我所见的叶圣陶》

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那时刘延陵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到了那边,他就和我说:“叶圣陶也在这儿。”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他这样告我。我好奇地问道:“怎样一个人?”出乎我的意外,他回答他:“一位老先生哩。”但是延陵和我去访问圣陶的时候,我觉得他的年纪并不老,只那朴实的...

叶圣陶《过去随谈》

一在中学校毕业是辛亥那一年。并不曾作升学的想头;理由很简单,因为家里没有供我升学的钱。那时的中学毕业生当然也有“出路问题”;不过像现在的社会评论家杂志编辑者那时还不多,所以没有现在这样闹嚷嚷的。偶然的机缘,我就当了初等小学的教员,与二年级的小学生作伴。钻营请托的况味没有尝过;照通常说,这是幸运。...

叶圣陶《关于父亲》

关于父亲,有好些想说,这里只是最先想到的点滴旅伴乐山被炸以后,我们家住到了乐山城外,张公桥雪地头。茅屋三间,疏竹一篱,靠山面水,所谓山,至多只有今日一般住宅的四五层楼高,水也不过是条小溪,名字挺秀美,竹公溪,只在涨水的日子稍有点儿汹涌之势。房屋虽然简陋,客人倒还常有。父亲的客人多半是当时他在武汉...

叶公超《叶公超二三事》

公超在某校任教时,邻居为一美国人家。其家顽童时常翻墙过来骚扰,公超不胜其烦,出面制止。顽童不听,反以恶言相向,于是双方大声诟谇,秽语尽出。其家长闻声出视,公超正在厉声大骂:I'll crown you with a pot of shit!(我要把一桶粪便浇在你的头上!)那位家长慢步走了过来,并...

叶公超《也谈叶公超先生二三事》

读了1993.8.11《文学》王辛笛师弟(恕我狂妄,以兄自居,辛笛在清华确实比我晚一级)的《叶公超先生二三事》,顿有所感,也想来凑凑热闹,谈点公超先生的事儿。但是,我对公超先生的看法,同辛笛颇有不同。因此,必须先说明几句。在背后,甚至在死后议论老师的长短,有悖于中国传统的尊师之道。不过,我个人觉...

叶公超《文采风流音容宛在-——叶师公超侧记》

我考上北大是民国二十三年秋天,也是北大顺着它传统走那有名的“前门窄,后门宽”的时期。那一年,全国投考北大的学生是九千多,录取的仅三百余人,从前门进来的路子,不能不说是不窄,而且全凭自己走,无路可请托。我侥幸被录取了。此后四年,不必发愁,北大从不勒令退学,后门宽得很,不必走后门,可以坐等毕业。然而...

叶公超《怀念叶公超老师》

陈子善先生约我写一篇回忆叶公超老师的小文,我太高兴了。但是从哪里谈起呢?我是1932年大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外国文研所当研究生的。在此以前,不是不知道叶公超先生是何许人。我在燕京当学生时曾在朗润园的草坪上演出过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充当女扮男装的罗莎林,那时候听说过叶公超老师也来看了,并且有人指出...

叶公超《病中琐忆》

大吃洋糖我是跟着叔叔恭绰先生长大的。小时候我非常顽皮,常常挨打。当时在北平城,分有汉人区和满人区,长辈是严禁我们到满人区去的。可是,我们小孩子对满人区特别好奇,因为外国商船带来很多稀罕的东西,只有在那里才看得见买得到。有一回我拿了钱和玩伴一起溜到满人区去买洋糖吃,喜不孜孜的。没料到事后还是被发现...

杨骚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有一个普通而又闪光的名字。 他称不上伟大的作家,却为社会和人民创造了颇为可观的精神产品。他是一个文学翻译家,在向中国人民介绍世界进步文学方面,曾经有过独特的贡献。他是一个戏剧作家,他的剧作曾在当时产生过一定的积极的影响。更主要的,他是一位诗人,他是中国诗歌会的发起人之...

杨沫(女作家,个人信息资料简介,人物评价)

1980年10月,我第一次踏进柳荫街杨沫住的小院,当她迎出来同我握手时,美籍华人女作家聂华苓的话一下子从我胸中跳了出来,杨沫“是可以握着手谈‘心’的那种人。”这是因为杨沫很容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她直率、平易、开朗、心直口快…… 童年:有富贵的父母,但没有温暖的家 1984年,...

杨刚(女作家,个人信息资料简介,人物评价)

火,是生命。杨刚是一团烈火,她的精神是一团烈火,燃烧在岁月的长河之中。 她的生活“像天空的手指永远挑动竖琴”,“弹着生命浓郁的音乐”…… 她是一位革命家、作家,是共和国纪念碑底座上一颗储满火的燧石。 我很早就知道她,但并不了解她。1979年,杨刚的挚友——著名作家萧...

阳翰笙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阳翰笙原姓欧阳,名本义,字继修,1902年11月7日(农历10月初8 )出生在四川高县罗场街上一个丝茶商家庭。在后来的文艺生涯中,他先后用过欧阳华汉、继修、华汉、杨剑秀、寒生、林箐、阳翰笙、翰笙等笔名,以用华汉,寒生和阳翰笙名为最多。阳翰笙的笔名始用于1933年他创作的第一部电影《铁板红泪录》,...

言到义尽的省躬

省躬和尚是唐代睦州桐庐 (今浙江桐庐) 人。小时候就十分喜欢学习,掌握许多知识,讲起话来,口气也很大,不把常人放在眼里,长辈们见了,都十分惊讶。后来,他突然去圣德寺出家,要当和尚,拜得道高僧为师。省躬于佛学十分有缘,见了佛教经典和佛家的清规戒律有如已经接触过了一样,很快就能熟习。没有几年,圣德寺...

薛昭蕴个人诗词成就简介

薛昭蕴,生卒年不详,号澄州,河东(今山西永济附近)人,或说为河中宝鼎 (今山西荣河县)人。唐薛存诚后裔,薛保逊之子。新、旧《唐书·薛存诚传》附《薛昭纬传》,称昭纬 “乾宁中仕至礼部侍郎”,孙光宪《北梦琐言》亦云:“唐薛澄州昭纬,恃才傲物,每入朝省,旁若无人,弄笏而行……好唱《浣花词》。” 故有薛...
许地山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许地山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一、颠沛流离的早年 许地山,名赞堃,以字行,笔名落华生,1893年2月14日生于台湾省台南府城。许家祖籍广东揭阳,明嘉靖间远祖许超迁至台湾,到许地山已历十代。父许南英(1854~1918),进士出身,擅诗能文,撰有诗集《窥园留...

徐志摩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二十年代,在中国新诗坛上,曾出现了一位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就是徐志摩。他象一只天教歌唱的黄鹂鸟,扑腾着翅膀,上天入地,拨动着歌喉,唱着各种各样的歌,“不到呕血不住口”。1931年11月19日,一心想着飞的徐志摩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当飞抵山东济南党家庄附近时,忽遇大雾,机触开山,遇难身亡。年仅三...

徐志摩《追悼志摩》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志摩这一回真走了!可不是悄悄的走。在那淋漓的大雨里,在那迷蒙的大雾里,一个猛烈的大震动,三百匹马力的飞机碰在一座终古不动的山上,我们的朋友额上受了一个致命的撞伤,大概立刻失去了知觉,半空中起了一...

徐志摩《志摩在回忆里》

新诗传宇宙,竟尔乘风归去,同学同庚,老友如君先宿草。华表托精灵,何当化鹤重来,一生一死,深闺有妇赋招魂。这是我托杭州陈紫荷先生代作代写的一副挽志摩的挽联。陈先生当时问我和志摩的关系,我只说他是我自小的同学,又是同年,此外便是他这一回的很适合他身份的死。做挽联我是不会做的,尤其是文言的对句。而陈先...

徐志摩《徐志摩先生轶事》

浙江省海宁县最热闹的镇硖石西山惠力寺,过桥对面有一家宜园茶馆。硖石的绅、商、学界,早晨六时起来,共聚的一个茶馆,实在是硖石一个公众俱乐部。有的洗脸漱口,也在那里解决。我每从外边回家,第二天早晨必到宜园,人人如此。在宜园除了品茗,还可以吃点心,可以从面馆叫面来吃,我总吃虾仁拌面,百吃不厌,好像别的...

徐志摩《新月旧拾——忆徐志摩二三事》

有一位朋友告诉我,徐志摩在飞机上有一封很长的信给我。结果,飞机撞山毁了,志摩死了,信没有了,而告诉我这件事的朋友也已经去世了。志摩死的前几天,神采飞扬的来找我:“明天一起去上海吧!机票来回免费。”我说:“没事去上海,不去!”他一直怂恿我去玩玩,我坚持不去。谁知过几天飞机就出事了。我写志摩,关于陆...

徐志摩《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今天是你走脱这世界的四周年!朋友,我们这次拿什么来纪念你?前两次的用香花感伤的围上你的照片,抑住嗓子底下叹息和悲梗,朋友和朋友无聊的对望着,完成一种纪念的形式,俨然是愚蠢的失败。因为那时那种近于伤感,而又不够宗教庄严的举动,除却点明了你和我们中间的距离,生和死的间隔外,实在没有别的成效;几乎完全...

徐志摩《回首旧游——纪念徐志摩逝世50周年》

志摩于民国20年11月19日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北上赴平,飞机是一架马力三百五十匹的小飞机,装载邮件四十余磅,乘客仅志摩一人,飞到离济南五十里的党家庄附近,忽遇漫天大雾,触开山山头,滚落山脚之下起火,志摩因而遇难。到今天恰好是五十周年。志摩家在上海,教书在北京大学,原是胡适之先生的好...

徐志摩《《爱眉小札》序》

今天是志摩四十岁的纪念日子,虽然什么朋友亲戚都不见一个,但是我们两个人合写的日记却已送了最后的校样来了。为了纪念这部日记的出版,我想趁今天写一篇序文;因为把我们两个人呕血写成的日记在这个日子出版,也许是比一切世俗的仪式要有价值有意义得多。提起这二部日记,就不由得想起当时摩对我说的几句话;他叫我“...

熊十力《在熊十力先生追念会上的讲话》

我认识熊先生很晚,在此之前他的生活状况,我并不十分了解,故我现在大体是从我认识熊先生时说起,一直至民国三十八年我到台湾来为止,这阶段也有十五六年。我在北大念大三时,那时我23岁,熊先生到北大来讲课,我是从那时起认识熊先生的,但那时只是在课堂上见过他,未曾去拜访或谈过什么。熊先生在北大只正式上过一...

熊十力《有关熊十力先生生平的只鳞片爪》

此次在港,看到有朋友纪录熊先生的逸事,引起我不少的感想。我对先生追随日浅,只有片断的印象,所以自去年5月23日先生去世后,一直迟疑不敢动笔写点什么。但转念再过些时,会连已经开始模糊的片断印象也会忘记掉。这便太辜负先生对我的期望。我没有记日记的习惯,而记忆力又差;此处所记有关年月可能小有出入。但不...

熊十力《熊十力杂忆》

与余同年来北大者,尚有哲学系汤用彤锡予。本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北大以英庚款补助特聘教授之名义邀来。余是年携眷去北平,潘佑荪割其寓邸之别院居之,距北大甚远。一日,锡予来访。其翌日,锡予老母又来访。谓:“锡予寡交游,闭门独处,常嫌其孤寂。昨闻其特来此访钱先生,倘钱先生肯与交游,解其孤寂,则实吾一家人...

熊十力《熊十力二三事》

我于1979年始悉十力先生在1968年5月24日逝世,当即撰写一文,并将过去十力先生惠我的一封短简复制,投寄香港《大公报》。这篇文章过于简略,现在补述一些前文没有述及的内容,以供参考。1962年秋,我持韦卓民先生介绍信,往淮海中路2068号拜见十力先生。去前,卓民先生嘱告:“近年来,十力先生谢客...

熊十力《熊十力》

熊十力先生是我的老师,现在要谈他,真真感到一言难尽。这一言难尽包括两种意思:一是事情多,难于说尽,二是心情杂乱,难于说清楚。还是50年代,他由北京移住上海,其后政协开会,他两度到北京来,先一次住在崇文门新侨饭店,后一次住在西单民族饭店。这后一次,正是大家都苦于填不满肚皮的时候,他留我在饭店饱餐一...

熊十力《怀念熊十力先生》

熊十力先生一生治学所走的道路,就是宋明道学家们所走的道路。大多数道学家的传记中往往都有这几句话:“泛滥于佛老者数十年,返求于六经,而后得之。”这个“之”字指的就是他们所认为的真理。熊先生正是这样。但是,他比宋明道学家们又多做了一件事。他于返回六经之后,又回到佛学,清算了佛学中的一笔老账,澄清了佛...

熊佛西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一、从小戏迷到初试锋芒 熊佛西于1900年12月12日,生于江西省丰城县罐山村的一个贫穷的小商人家里。父亲熊文卿给他取名为熊福禧,字化侬,希望他将来能过上幸福而欢乐的生活。可是熊福禧长大后嫌这个名字有点俗气,就根据福禧的谐音,改名为佛西。他的笔名还有佛西、戏子、向君、熊等。 ...

胸中块垒 笔底波澜——浙东巨子李邺嗣及其诗文

胸中块垒 笔底波澜——浙东巨子李邺嗣及其诗文明末清初的中国,正处在“天崩地解”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都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动。明中叶以来逐步形成的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这个“天崩地解”时代的产儿——浙东学派,通过文化巨人黄宗羲的倡行,终于在清代成为中国学术史上一个影响重大的学派。...

性灵情真 红粉青山——慈江之子袁枚

性灵情真 红粉青山——慈江之子袁枚袁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文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争议、富有创造精神的人物。他的书信《小仓山房尺牍》是与许葭村《秋水轩尺牍》、龚未斋《雪鸿轩尺牍》齐名的清代三大尺牍之一;他的文言笔记小说《子不语》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鼎足而立...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