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5日星期三

人物传记

谢冰莹《我的青年时代》

稻田婆婆谁都说:青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他们的生活是多采多姿的;然而我是例外,我的青年生活是多灾多难,苦多于乐的;不过,我也要感谢造物主对我的考验,假如不经过种种的挫折和打击,我怎能站得起来呢?话得从我的小学时代开始说起:我一共进过三所小学,只读完高小一年级为止。要想升中学,还要读两年。可是母亲坚...

谢冰莹《千秋付与如椽笔》

《新民报》副刊《血潮》从东战场退下来,在汉口小住几天,心里充满了悲愤。我军的失败,完全是武器不如敌人,他们的大炮,常常把我们的战士几排几连,甚至一团,活埋在战壕里;或者敌机像一群群的蜻蜓,在我们的头上飞叫;最痛心的,是我们的同志,还有许多躺在马路上,没有担架兵来抬。听到他们的呻吟喊叫声,我的心就...

谢冰莹《画一个美丽的句号——旧金山访问谢冰莹》

1993年7月,在参加了人文科学国际大会之后,我面临一种选择:是沿美国东海岸及加勒比湾旅游呢,还是到旧金山访问谢冰莹和陈若曦?矛盾、犹豫之后,我最后选择了自己的方案——不想那个法定的归期,废掉从波士顿到旧金山的机票,另花钱买一张横跨美国的长途汽车票,作一次“长征”式的现代跋涉。于是,我独自一人从...

谢冰莹《不老的女兵谢冰莹》

1936年,谢冰莹曾因反满抗日,在日本狱中坐了三个星期的牢。那时,日本人曾用饭碗大小的圆棒子敲打她的头,用三把四方形的竹棍子夹在她的四个手指中用力压,把手指几乎都压断了。还把她写了八年的日记和许多珍贵的照片、原稿都没收了。这些在她写的《女兵自传》和《在日本狱中》两本书里都有很详细的记载。四十多年...

谢冰心《我的老伴——吴文藻》

话还得从我们的萍水相逢说起。1923年8月17日,美国邮船杰克逊号,从上海启程直达美国西岸的西雅图。这一次船上的中国学生把船上的头等舱位住满了。其中光是清华留美预备学校的学生就有一百多名,因此在横渡太平洋两星期的光阴,和在国内上大学的情况差不多,不同的就是没有课堂生活,而且多认识了一些朋友。我在...

谢冰心《冰心女士访问记》

到燕京去很早就知道冰心女士是住在北平西郊燕京大学。当《妇女生活》社托我去访问的时候便预先寄了一封信去,承她答应了。约定了一个时间,虽然信上仍自歉地说她自己是一个不值得访问的人,谈话笨拙。正碰上一个大风天,坐在燕京校车里,灰沙还不时地从敞开着的玻璃窗外飞进来,人都用手蒙了脸。小姐们对镜敷粉抹灰,叫...

谢冰心《《忆冰心》》

顾一樵先生来,告诉我冰心和老舍先后去世。我将信将疑。冰心今年69岁,已近古稀,在如今那样的高龄传出死讯,无可惊异。读《清华学报》新七卷第一期(1968年8月刊),施友忠先生有《中共文学中之讽刺作品》一文,里面提到冰心,但是没有说她已经去世。最近谢冰莹先生在《作品》第二期(1968年11月)里有《...

潇洒绯衣公 豪壮凯歌曲——明代诗人沈明臣

潇洒绯衣公 豪壮凯歌曲——明代诗人沈明臣青黄梅气暖凉天,红白花开正种田。燕子巢边泥带水,鹁鸪声里雨如烟。这首用口语白描江南梅雨季节的诗歌将五百年前的鄞州乡村风貌予以定格:流淌的江水、紫红的草花、呢喃的燕子、布谷的鸣声,还有耕耘的农夫……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动静,更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欣欣向荣的田...

萧军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三十年代国难当头,抗日怒潮席卷全国。就是在这样历史背景下, “东北作家群”崛起文坛。他们的杰出代表就是萧军。从那时起,半个世纪以来,萧军的生活和创作道路,虽然是那么异乎寻常的艰难曲折和充满坎坷,但他从来也没有退缩、畏惧,始终顽强地积极地迈进。他,是一个勇敢的跋涉者。一 萧军原名刘鸿霖。...

萧红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没有风格的作家——等于没有命中的箭。”                   ——(俄) П.А.维亚席姆斯基一 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虽然算不上是一位“大”作家,但却是一位独具风格的作家。 她本名张迺莹,1911年6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里。...

萧红(女作家,个人信息资料简介,人物评价)

“没有风格的作家——等于没有命中的箭。” ——(俄)П.А.维亚席姆朗斯基 一 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虽然算不上是一位“大”作家,但却是一位独具风格的作家。 她本名张迺莹,1911年6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里。幼年丧母,父亲张廷举是一...
肖像大师王绎

肖像大师王绎

严州锦峰绣岭,山水之乡,云山苍茫,如诗如画,不仅催生出许多诗文大家,而且吸引并孕育出许多杰出的书画大师。只是因为传统的书画作品大多为纸质文本,不易保存,加之战乱和天灾,因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严州究竟出过多少画家、产生过多少杰作,竟无人...
先忧后乐范仲淹

先忧后乐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一语,出自范仲淹的名篇 《岳阳楼记》,被天下人广为传颂。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范仲淹已经56岁,政治生涯和人生阅历都已经十分成熟,得出这样的警句,乃是他一生行事的必然结果。早在上学读书之时,年轻的范仲淹就...

夏衍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我国著名的现代革命作家夏衍,从二十年代后期起,就活跃、驰骋于白色恐怖笼罩的中国文坛。他在电影文学、话剧、报告文学、小说和杂文创作,以及介绍国外进步文学方面,耕耘辛勤,成就突出,因而早就蜚声于国内外。 一、大时代的浪潮,将他推上了文学道路 夏衍①本名沈乃熙,字端轩,从二十年代后...

夏承焘《一代词宗今往矣——记夏瞿禅先生》

夏瞿禅先生逝世时,我电告吴无闻夫人,说他“一代词宗,芳流海外,等身着作,光照人间。人生到此,可以无憾。”又写了一首《金缕曲》词,抒写我的哀思。我从二十年代初期就认识瞿禅先生,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在病榻前见他一面。想起这六十多年的交游,影事历历,不时在脑海里浮现。不及时写出,不仅个人遗憾,也将影响...

夏承焘《我的学词经历》

关于我的学词经历以及学词心得,60年代初,曾经在杭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室,向研究生们介绍过。我是个天资很低的人,从事教育、文化工作60余年间,如果说在学词方面还取得了某些成绩的话,那就是依靠一个“笨”字。我曾经告诉一位朋友:“笨”字从“本”,笨是我治学的本钱。因此,提起治学经历,还得从这个“笨”字...

夏承焘《卅年点滴念师恩》

87高龄的恩师夏承焘教授在北平仙逝已逾半年,到今天我才为文追念。实由于前尘似梦,思绪如麻,竟然整理不出一个头绪来。如今只能琐琐屑屑地追叙,也只好任行文凌乱无章了。与恩师阔别将40年,我也曾写过几篇怀念他的文字,但总觉师生之间,有一份“人天永隔”的怅恨。近年来这份怅恨愈来愈浓重。当恩师逝世的消息传...

吴祖光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吴祖光是我国现、当代有影响的剧作家。在以往四十多年创作生涯里,他奉献出了四十余部剧作。吴祖光又不仅仅是位剧作家。他的散文写得雍容大度,文情并茂,绝少雕琢,有大家风。著名电影艺术家张骏祥认为,吴祖光的散文写得比剧本更见精彩。在“四人帮”肆虐期间,吴祖光被剥夺了写作的权利。但是骨鲠在喉不吐不快,逼得...

吴组缃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一、“五四”精神的哺育 吴组缃,原名吴祖缃,字仲华,1908年4月5日出生于安徽泾县茂林村。祖父吴季萃,终身在一个油坊做管事。父亲吴庆余,自幼读书,颇有才学,因受清末康梁变法维新思想的影响,反对走科举道路,当过塾师和医生。欧战期间, 弃文经商,挣得一份薄薄的家资,因而能够供给吴组缃兄弟...

吴宓《最后的会面》

父亲与寅恪伯父最后一次见面,是1961年8月在广州中山大学。这时父亲在重庆北碚西南师范学院、寅恪伯父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已十二三载,经历了新中国欣欣向荣的岁月,也通过了多次政治运动。父亲对寅恪伯父一向十分牵挂,早想南下探望,1959年9月作《寄答陈寅恪兄》诗,即有“受教追陪四十秋,尚思粤海续前游”...

吴宓《吴宓先生与钱钟书》

钱钟书在《论交友》一文中曾说过:他在大学时代,五位最敬爱的教师都是以哲人、导师而更做朋友的。吴宓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我常想,假如他有缘选修陈寅恪先生的课,他的哲人、导师而兼做朋友的老师准会增添一人。钟书崇敬的老师,我当然倍加祟敬。但是我对吴宓先生崇敬的同时,觉得他是一位最可欺的老师。我听到同学说他...

吴宓《吴宓先生》

吴宓先生真是举世无双,只要见他一面,就再也忘不了。有些人,非给你介绍一百回不可,而且,到一百零一次相逢的时候,还得重新介绍。这些人,面貌实在平平常常,没有任何特色,“什么”也没有,无非是一般的张三、李四。吴先生的面貌呢,却是千金难买,特殊又特殊,跟一张漫画丝毫不差。他的头又瘦削,又苍白,形如炸弹...

吴宓《回忆雨僧先生》

雨僧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作为他的受业弟子,我同其他弟子一样,始终在忆念着他。雨僧先生是一个奇特的人,身上也有不少的矛盾。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别人写白话文,写新诗;他偏写古文、写旧诗,所以奇特。他反对白话文,但又十分推崇用...

吴均-山水文章第一人

南北朝在中国文学史上号称“自觉的时代”,山水风光开始走进文人的视野,涌现出了谢灵运、鲍照、江淹、谢朓、沈约、丘迟、陶宏景、任昉、孔稚珪、吴均、郦道元、庾信等一批山水诗文名家以及 《登大雷岸与妹书》、《与陈伯之书》、《别赋》、《北山移文》、《水经注》、《芜城赋》、《与谢中书书》 等一批散文名篇,谢...

闻一多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一、从清华园到留学美国 闻一多本名亦多,又名家骅,号友三,投考清华时改用闻一多这个名字。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阴历10月22日)诞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的乡下。这里是古之楚地,鱼米之乡,“日有千人撒网,夜有万盏明灯”,景色秀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历史上好些作家,如杜牧、苏轼、...

魏承斑个人诗词成就简介

魏承斑(?—925),“斑”,一作 “班”。许州(今河南许昌)人。据《十国春秋》所载,只知他是前蜀王建养子齐王王宗弼(原姓魏,名宏夫)之子。其父曾以中书令秉政,魏承斑恃父之势,奢侈骄矜,并官任驸马都尉、太尉,因称魏太尉。又据陈尚君之《花间词人事迹考》称:咸康元年(925)十一月,后唐军攻蜀,其父...

唯因民生艰 故作诗图教——楼璹与《耕织图》

唯因民生艰 故作诗图教——楼璹与《耕织图》男耕女织是我国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南宋初年鄞县人楼踌所作的《耕织图》系统而又具体地描绘了当时农耕经济最发达的江浙地区农耕和蚕织生产的各个环节,反映了宋代农业技术发展状况,所以被誉为“中国最早完整地记录男耕女织的画卷”“世界上第一部农业科普画册”。在其问世...
为民请命的张栻

为民请命的张栻

张栻是一个大学者、一位理学大师,与朱熹、吕祖谦合称为南宋时期的 “东南三贤”。幸运的是,这位大学者也曾担任过严州的长官,并留下过良好的政绩和深远的影响。...
为“九姓渔民”平反的戴槃

为“九姓渔民”平反的戴槃

贱民是阶级压迫的产物,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远如在欧亚各地流浪的吉普赛人 (俄国称“茨冈人”),近如印度因种姓制度产生的 “不可接触者”,因种族歧视而产生的美洲黑奴,“二战” 时期纳粹德国治下的犹太人等等,都是贱民。贱民是...

韦庄个人诗词成就简介

韦庄 (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 (今西安市东南)人。唐诗人韦应物四世孙。少孤,家贫力学,才敏过人,然屡试不第。唐广明元年 (880)应举时,值黄巢入京,陷兵中。后避地越中,漫游江西、湖湘十年。唐乾宁元年 (894)始登进士第,任校书郎,迁左补阙。乾宁四年 (897),随两川宣谕使判官...

韦君宜(女作家,个人信息资料简介,人物评价)

韦君宜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是一位真正的老革命。在文艺百花园中,她又是一位辛勤的园丁,一位为他人做嫁衣裳的“能工巧匠”。在文学创作上,她却是大器晚成,到了迟暮之年才展示才华,成为一位颇有成就的女作家。八十年代以来,她老当益壮,像一只忙碌的蜜蜂,酿造着沁人肺腑的醇蜜。 韦君宜...

王西彦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作家们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常见的情形有两种:自觉的和不自觉的。如今已年满七十岁的老作家王西彦,在一篇文章里谈到自己的创作经历时,就曾经这样说过: “自己最初的提笔写作,并不是企图当一个作家,而是由于生活的迫促”(《飞翔和大地》,载《青春》1981年第2期)。开初是倾泻冲动之工...

王统照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步入文苑之前 王统照,字剑三,曾化名王恂如,笔名有剑先、提西、韦佩、卢生、默坚等。1897年2月9日(农历正月初八)生于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一个封建大家庭里。父王秉慈,能诗会文,素质柔弱,又兼宗族侵凌,在王统照七岁时便过早地故去。父亲早逝后,王统照这个大家庭的独根苗是在母亲的抚育下成长的...

王实甫简介

王实甫(生卒年不详,约生于金亡(1234)以前),一说,名德信。大都(今北 京市)人。从他的散曲《退隐》的“百年期六分到手”的曲辞中得知,他至少活到 六十岁以上。从这个材料还可知他曾经出仕而后归乡的,但官职不高,当是中级 官员。从明初贾仲明的吊词看,王实甫在当时文坛上,就享有盛名,又尝混进青 楼...

王鲁彦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王鲁彦是在“五四”新思潮的鼓舞下走上文坛的。在充满血与火的紧张斗争的时代里,他走过了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他以独具特色的文学创作和富有文采的翻译文字,反映了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的痛苦与希望,并显示了自己卓越的艺术才能,从而赢得广大读者的注意和欢迎。他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努力跟随着时代前进,而他为追...

王国维《最是人间留不住》

父亲一生留着他的长辫子。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建立十多年了,父亲依旧每天长袍马褂,梳着一条长长的辫子走在清华校园里。许多教授的辫子都被学生的剪刀“咔喳”的剪下了,但是父亲的发辫却不曾有任何困扰。他的老友采菊轩主人就曾为文记叙:“余每访先生于清华园,校仆必肃然低语曰,彼留辫之先生,是此校第一之学者...

王国维《自序》

一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犬马之齿,已过三十。志学以来,十有余年,体素羸弱,不能锐进于学。进无师友之助,退有生事之累,故十年所造,遂如今日而已。然此十年间进步之迹,有可言焉。夫怀旧之感,恒笃于暮年;进取之方,不容于反顾。余年甫壮,而学未成冀一篑以为山,行百里而未半。然举前十年之进步,以为后此十年二十...

王国维《追念逝世五十年的王静安先生》

王静安,讳国维,浙江海宁人,是我的同乡前辈。民国十六年六月二日自沉于北平西郊颐和园的昆明湖。我于五月底前离平返家,临行前我照往年例去辞行,或者他有什么要托办之事,恰为一周。当时情景,至今好像还历历在目。他吸着翠鸟牌香烟,正在看日本人办的顺天时报,见面就问时局消息,在他的烟雾弥漫之中——他吐烟甚浓...

王国维《王静安先生墓前悼词》

案:此篇系梁先生九月二十日在王先生墓前对清华研究院诸生演说辞,吴君其昌及不佞实为之笔记,今录成之。十一月十一日,姚名达。自杀这个事情,在道德上很是问题:依欧洲人的眼光看来,这是怯弱的行为;基督教且认做一种罪恶。在中国却不如此——除了小小的自经沟渎以外,许多伟大的人物有时以自杀表现他的勇气。孔子说...

王国维《怀念我的父亲王国维》

父亲的辫子父亲的辫子,是大家所争论不休的。清华园中,有两个人只要一看到背影,就知道他是谁:一个当然是父亲,辫子是他最好的标志。另一个是梁启超,他的两边肩膀,似乎略有高低,也许是曾割去一个肾脏的缘故。每天早晨漱洗完毕,母亲就替他梳头,有次母亲事情忙了,或有什么事烦心,就嘀咕他说:人家的辫子全都剪了...
推出禅宗两派的陈尊宿

推出禅宗两派的陈尊宿

尊宿芳名甚,庵岩迹未颓。织蒲随日用,儋版唤人回。临济亲推出,云门手托开。于今两禅派,俱自睦州来。——宋·吕希纯 《陈尊宿庵》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以后,形成了几个大的宗派,主要有天台宗、华严宗、密宗、律宗、净土宗等,其中影响最大、与中...

同里鼎甲 师生宰辅——袁炜与余有丁

同里鼎甲 师生宰辅——袁炜与余有丁明代嘉万时期,宁波有两个同以探花及第,后又官至建极殿大学士、内阁宰辅的人,而且他们都死于58岁的壮年之际,又极得皇帝恩宠。更巧的是,他们的家相距不过10公里,而且两人在科场上还是师生关系。其中一个是慈溪县城(今江北慈城镇)的嘉靖戊戌科(1538)探花袁炜,一个是...
铁面谏臣江公望

铁面谏臣江公望

封建时代,作官是读书人最好的出路,但许多人都不愿为谏官,因为谏官是专门负责规劝皇帝,向皇帝提意见的。皇帝操天下臣民的生杀大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给皇上挑刺,这不是活得不耐烦了吗? 因此,谏官可说是文武百官中最难当的官了,如果没有把握好...

田间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田间是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创作,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曾产生较大的影响,受到人们的广泛注意。五十余年来,田间在诗歌园地上进行了严肃而辛勤的探索。田间走过的道路,按照创作内容和艺术追求的变化,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三十年代初到四十年代初阶段;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

田汉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田汉自“五四”时期开始,以毕生精力献身于中国革命戏剧运动,对于我国的戏剧艺术、特别是现代话剧的萌生与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革命戏剧的一代巨匠。 一 田汉,本名田寿昌,乳名和儿,1898年3月12日 (农历二月二十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东乡茅坪田家塅一个农民家庭。他是...

天上张公子 人间第一流——甬上第一状元张孝祥

天上张公子 人间第一流——甬上第一状元张孝祥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天赋绝伦,于诗、文、词及书法均有很高造诣,其激情澎湃的爱国之词豪迈动人,直追东坡,是宋代豪放词派中从苏东坡到辛弃疾间的关键人物。虽英年早逝,但其短暂的三十八年的人生,已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英名。一、拔萃甬上出少年张孝祥(1132—1...

腾天潜渊 心期谁知——宋词大家吴文英和他的词

腾天潜渊 心期谁知——宋词大家吴文英和他的词他的词超越时间,在中国的词坛上,一次又一次掀起论争的波澜;他的词超越空间,在遥远的大洋彼岸,获得了知音和回应。他就是宋词婉约派大家、鄞州布衣吴文英。一、白衣卿相流寓苏杭——吴文英的生平事迹吴文英,浙江鄞州人,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他的生卒年因史...
唐弢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唐弢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一、潮流冲击 唐弢这个名字,作为著名的杂文作家和鲁迅研究专家,早已为公众所熟悉。唐弢同时又是风格鲜明的散文作家和著名的文学史家,他的富于独创性的文学批评和书话,给他带来了文体家的声誉。唐弢一生的活动是多方面的,而连接浩瀚生命各...

汤显祖是哪个朝代的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海若,别署清远道人,晚年自号茧翁。 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少有文名,二十一岁举进士,任南京(陪都)太常寺 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大学士而被贬广东徐闻典史,后改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三 年后被劾免职,归乡家居,再未出仕。所居名“玉茗堂”(因于堂前植白山茶...

台静农《台先生和他的书房》

台(静农)先生教书已逾半个世纪,用“桃李满天下”一词来形容他,最为恰切不过。说实在的,前面这三十字不到的几句话,我自己也不满意,太过平面刻板例行公事了。说实在的,自从答应写一篇关于台先生的文章以来,我不时在想:应该用什么样子的笔调才好?如何起首才妥当?前面那三句话是我试用过的几种方式之一,虽然嫌...

台静农《始经丧乱》

二十六年“七七事变”发生时,我到北平刚四天,我原在青岛山东大学教书,暑假快到,北平朋友要我去度暑假,而我自离北平后,也时有流落异地之感。学校既放假,遂搭胶济路火车到了济南,当地朋友陪我游了大明湖及千佛山,湖水已经淤积,千佛山亦颇荒凉。可是这一古城,给我直觉的印象,仿佛一个人朴厚而有真气。到了北平...

台静农《平生风义兼师友——怀龙坡翁》

从前社会上学技艺的人有一句名言:“投师不如访友”。不难理解,“师道尊严”,“请教”容易,“探讨”不容易。其实在某些条件下,“请教”也不完全容易。老师没时间、不耐烦,老师对那个问题没兴趣,甚至没研究,怎能“请”得他的“教”呢!纯朋友又不然,“群居终日,言不及义”,乃至“博弈饮酒”,哪还有时间讨论技...

台静农《爝火——追悼先父台静农》

匆匆自美赶回台北,进门就看见父亲的灵位,心里说不出的酸楚,第一次经验到失去“家园”的感觉。没有想到父亲新迁居的日式“板屋”,虽然与旧居极为相像,却成了真正的“歇脚庵”,前后只陆陆续续地住了半年多。这两年来,父亲在表面上仍是“自喜衰年犹未衰”。看他挥毫写字,或与朋友、学生们高谈畅饮时,确乎不失当年...

孙犁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一、少年春秋 孙犁原名孙树勋,笔名有芸夫、耕堂、纵耕、纪普等。1913年阴历四月初六日,他出生于河北省中部偏南的安平县东辽城村。东辽城位于滹沱河下游,是一个偏僻的、百余户人家的小村庄。中国北方的农村,常常缺乏丰富的色彩,显得过分朴素和单调,但东辽城却还算做环境不坏的村落:北面的滹沱河,...

孙光宪个人诗词成就简介

孙光宪(900—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省仁寿县)人。晚唐时为陵州判官。后唐天成初年避乱于江陵,高季兴据荆南,署为从事,历事四世五主,官至御史中丞。入宋为黄州刺史。孙光宪出身农家,好读书,老而不衰,藏书丰富,著作颇多,但多已散失。他博通经史,著有《荆台集》、《笔佣集》、《橘...

苏雪林(女作家,个人信息资料简介,人物评价)

由于台湾海峡和政治的隔绝,我们这一代,乃至下一代对苏雪林都有陌生感,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著作等身的学者,桃李满天下的教授。 一 苏雪林,乳名瑞奴、小妹;学名小梅,字雪林。后因升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将“小”字省去,改为苏梅。由法回国后,又以字为名,即苏雪林。...
苏曼殊《亦诗亦画话曼殊》

苏曼殊《亦诗亦画话曼殊》

半世纪前,苏曼殊即以英年谢世,但他的成就经过时代的考验,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宝贵的一部分。我们相信,在20世纪头20年的中国文坛中,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的生命虽然短暂,然而他遗留下来的作品,数量却极可观。除了他着作本身的价值为后世读...

苏曼殊《一代奇才苏曼殊香港侧记》

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文坛上,有一位令万千读者仰慕的奇才,他集诗人、作家、画家、翻译家于一身,其清颖秀丽之诗、潇洒俊逸之文、清高绝俗之画、缠绵悱侧之小说,令多少人为之倾倒。尤其是他创作的恋情小说《断鸿零雁记》、《天涯红泪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和《非梦记》,以惆怅、感伤、忧郁之情,细...

苏曼殊《亡兄苏曼殊的身世——致罗孝明先生长函》

关于曼殊上人苏玄瑛的身世,中日作家传说纷纭,多有讹误,亟待澄清。兹幸得关于曼殊同父异母之九妹苏惠珊(又名德西)女史致罗孝明君长函,真相乃白。罗君昔在日本横滨营业,幼年肄业东京大同学校,与曼殊为先后同学,因仰慕其人,努力从事搜集其一身一家的事实,以及其遣着与书画,历20余年。所得资料盈箱,书画照片...

宋之的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宋之的是一位中国现代文学、特别是我国现代戏剧运动发展史上颇有影响的作家。在他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里,给我们留下四十个剧本,一本小说集,两本散文、报告文学集,以及为数不少的杂文、评论作品。这些作品,继承发扬了“五四”以来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以新的思想力量和清新质朴的艺术风格,为逐步成长的无产阶级文学...
施肩吾-开发澎湖第一人

施肩吾-开发澎湖第一人

腥臊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黑皮少年学采珠,手把生犀照咸水。——施肩吾 《岛夷行》这是有史以来第一首吟咏澎湖列岛的诗歌,作者施肩吾是唐代睦州人。...
诗人之神李频

诗人之神李频

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原本是耕人。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李频 《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列入阙感怀献送相公》...

师陀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师陀在为自己的第二本短篇小说集《里门拾记》写的序言中说: 是数月前的事了,一位编辑先生命我写一点“自己”,兼用作序。现在序是写成了,但是关于“自己”,我却以为应该留给伟人们专利,而我呢,只是一个小人物,对于自己的过去既不甚留意,其实也不配写什么去耗费印工和纸张。假如还...
沈约——第一个写新安江的人

沈约——第一个写新安江的人

新安江水以清澈闻名天下,古往今来,写新安江水的诗文汗牛充栋,不知凡几,著名者如李白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清溪行》) 孟浩然 “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刘长卿 “清流数千丈,底下看白石” (《送杜越...

沈兼士《敬怀沈兼士先生》

检阅箱物,忽然发现一篇变了色的文稿,看了才知道这是1947年11月16日,我在南京服务时,所写的一篇悼念母校文学院长沈兼士的文字。那些年我曾停笔,大概这篇是抑制不住仰慕之情,才写下的。只是发泄自己的感怀,并无公开之意。因此塞在箱箧中保存下来,这一晃就过了30多年。一代新人换旧人,慢慢的年轻这一代...

沈兼士《记恩师沈兼士先生》

前来访问我的师友们,都会在我那小楼书房的壁上,看到一张立轴,其中飘洒秀逸的字体,写出了两首诗。第一首是:尽室羁穷域,孤征念老身,千山劳物役,一纸慰情亲;战地诛求急,胡天雨雪频, 转蓬略忍性,生意待来春。第二首是:骨肉情何极,相邀散客襟,感时伤老病,小息养身心;栀子香能静,松林雾更深, 雨檐凉意足...

沈兼士《怀念尊敬的恩师沈兼士先生》

沈兼士先生,浙江吴兴人,中国近代杰出的语言学家、史学家、卓越的教育家,还是一位诗人。他同长兄士远、次兄尹默俱有盛名,三人虽已逝世,但以往对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都有很大的贡献,而兼士先生关涉的方面尤其广。先生青年时代曾在日本留学,与马裕藻、钱玄同俱师事章太炎先生,精究“小学”。同时加入中国革命同盟会...

沈从文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一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史上,沈从文本身就是一个典型。1902年12月28日,他来到这个世上的时候,正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戊戌变法后的第五个年头。在他出生的前三年,即1900年,随军驻守大沽的父亲,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战事失利后回到家乡。 “没有庚子的义和团反帝战争,我爸爸不...

沈从文《学历史的地方》

从川东回湘西后,我的缮写能力得到了一方面的认识,我在那个治军有方、智足多谋的统领官身边作书记了。薪饷仍然每月九元,却住在山上高处一个单独新房子里。那地方是本军的会议室,有什么会议需要记录时,机要秘书不在场,间或便应归我担任。这份生活实在是我一个转机,使我对于全个历史各时代各方面的光辉,得了一个从...

沈从文《团聚》

北平要打一仗,我和伙伴们兴奋不已。兄弟俩用掉很多卷美农纸,把玻璃糊成一面面英国旗子,好容易才完工。大跑出去转一圈,带回沮丧消息:“人家陈伯伯窗户用纸条贴字,风雨同舟,还有别的什么来着。”六年级教室窝在礼堂背后,传来陌生的歌声,真好听!趴窗缝看,礼堂里一群中学生,没有老师,自己在练唱:“山那边哟好...

沈从文《怀念从文》

一今年5月10日从文离开人世,我得到他夫人张兆和的电报后想起许多事情,总觉得他还同我在一起,或者聊天,或者辩论,他那温和的笑容一直在我眼前,隔一天我才发出回电:“病中惊悉从文逝世,十分悲痛。文艺界失去一位杰出的作家,我失去一位正直善良的朋友,他留下的精神财富不会消失。我们三十、四十年代相聚的情景...

沈从文《悼念沈从文先生》

去年有一天,老友肖离打电话告诉我,从文先生病危,已经准备好了后事。我听了大吃一惊,悲从中来,一时心血来潮,提笔写了一篇悼念文章,自诧为倚马可待,情文并茂。然而,过了几天,肖离又告诉我说,从文先生已经脱险回家。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又窃笑自己太性急,人还没去,就写悼文,实在非常可笑。我把那一篇“杰...

沈从文《从第一封信到第一封信》

上海有一条最早修筑的小铁路,叫淞沪铁路,从上海向北到炮台湾。英国怡和洋行在同治年间(1862—1874)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许,自行开始修筑这条铁路。到光绪二年(1876)完工。从上海到吴淞镇,路长只有十四公里。第二年(1877),清政府认为外国人居然在中国领土上修筑铁路,这条铁路就破坏了风水,是...

神龟高僧慧朗

唐中宗景龙年间,一天,浙东秦望山山林震动,地动山摇,山林间忽然出现一只大乌龟,人们十分惊恐,都认为是一只神龟,是它带来了地震。中国古代神话认为,大地是由一只大神龟驮着的,如今山林震动,神龟出现,莫非驮地神龟显灵了? 这时恰巧有一个番僧叫公的, 从会稽 (今浙江绍兴) 云门山而来,...

少年才子 古稀进士——“宁波的汤显祖”裘琏

少年才子 古稀进士——“宁波的汤显祖”裘琏裘琏是慈溪(今宁波江北区洪塘街道裘市)人,字殷玉,又字殷日、不器,号簧山、鱼山、菊町、永明子,别署莪废子,晚年号蔗邨,世居横山,故称横山先生。他生于1644年,这年正是清军入关,以清代明之年,在天崩地解之际降生于人世的裘琏也注定要有一个跌宕起伏的人生。裘...

善识人才的喻樗

德、识、才、学是对一个人尤其是读书人 (现在叫 “学者”了) 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其中,德是道德品行方面的标准,是第一位的,一个人可以无才,但不能缺德,道德品行,对所有人都有要求,都不能放松和降低标准,引车卖浆者流的下层劳动者其品行不一定低,往往还比上层统治者更加高尚,亚圣孟子曾提出 “人皆可以...

沙汀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步入文学领域之前(1904—1930) 沙汀,原名杨朝熙,又名杨子青、杨只青。笔名沙汀,汀,尹光。1904年12月19日(甲辰年冬月13日)生于四川安县一个破落地主家庭。祖籍湖广黄州。父亲杨义质,前清廪生,1909年逝世,家道渐衰。从此,出生书香门第的母亲郑妙贞,独掌门户,竭心理家,把...

阮章竞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一、在挣扎中寻找光明之路 阮章竞1914年1月31日(旧历正月初五日),生于广东省中山县象角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名阮章竞,1934年到上海后,改名阮啸秋、洪荒。1937年进入太行山以后,用洪荒作笔名发表作品。1947年写长诗《圈套》用原名阮章竞至今。这位老作家,从1935年开始创作,...

柔石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作家、 “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柔石,是用自己的鲜血写下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的一位前驱者。他在经过一段摸索、探求,坚定地走上革命文学道路不久,就被国民党反动派卑鄙地残杀了。他的生命是短促的,在世上只生活了三十个年头;他从事文学活动的时间则更短,从1923年开始创作...

丘东平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东平只有短暂的十年(1932—1941)创作历程,但留下了跋涉者的足迹。这是一位有影响的作家。他以自己战斗生活的实践,最早写出了反映苏区斗争生活的《通讯员》和《红花地的守御》等小说,在现代文学题材上具有开拓意义。在现代文学史上,东平还是一位生活经历十分丰富的作家,曲折而复杂的...

钱穆《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

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虽是我早年已屡次讲到,惟到最近始彻悟此一观念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去年九月,我赴港参加新亚书院创校四十周年庆典,因行动不便,在港数日,常留旅社中,因有所感而思及此。数日中,专一玩味此一观念,而有彻悟,心中快慰,难以言述。我深信中国文化对世界人类未来求生存之...

钱穆《犹记风吹水上鳞——敬悼钱宾四师》

海滨回首隔前尘,犹记风吹水上鳞。避地难求三户楚,占天曾说十年秦。河间格义心如故,伏壁藏经世已新。愧负当时传法意,唯余短发报长春。8月31日深夜一时,入睡以后突得台北长途电话,惊悉钱宾四师逝世。悲痛之余,心潮汹涌,我立刻打电话到钱府,但钱师母不在家中,电话没有人接。所以我至今还不十分清楚钱先生(我...

钱穆《素书楼访钱穆先生》

8月11日的上午,我从台北市中华路乘车前往外双溪去探望多年未见的钱穆(宾四)老师。他老人家自从90岁那年来香港讲学并会见亲友,同时新亚校友为他庆祝九十大寿,筵开数十席,此后没有再来过香港。今年晨历新年前后,在香港风闻宾四老师患了轻微中风,曾入住医院几天,庆幸吉人天相,宾四师现在是康复了。(按:此...

钱穆《前文后记》

这篇文稿是宾四生前最后的遗稿,初稿完成于我们搬家的前三天。原准备迁入新家安定后,再作修定。未料宾四骤然离我而去,我心中的悲痛,岂是笔墨所能形容。《联合报》为纪念宾四的逝世,向我索稿。此时此刻,我虽然有千言万语,也不知从何说起。宾四这篇文稿,记载了他生前最后想要向国人说的话,写作经过也值得怀念。我...

钱穆《车过古战场——追忆与钱穆先生同行赴京》

读报得知钱穆先生以96高龄在台北逝世的消息,默存和我不免想到往日和他的一些接触,并谈起他《忆双亲》一书里讲他和默存父亲交谊的专章。那章里有一节讲默存,但是记事都错了。9月5日晚,我忽得台北《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季季女士由台北打来电话(季季女士前曾访问舍间),要我追忆钱穆先生和我“同车赴北京”(...

钱穆《北京大学》

自余任北大中国通史课,最先一年,余之全部精力几尽耗于此。幸而近三百年学术史讲义已编写完成,随时可付印。秦汉史讲义写至新莽时代,下面东汉三国之部遂未续写。余之最先决意,通史一课必于一学年之规定时间内讲授完毕,决不有首无尾,中途停止,有失讲通史一课之精神。其时余寓南池子汤锡予家,距太庙最近。庙侧有参...
千载高风严子陵

千载高风严子陵

严之所以为望郡而得名者,不以田,不以赋,不以户口而独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有子陵之风在也。——宋·方逢辰 《严州新定续志序》中国以历史人物作为地名的不是很多,以之命名行政区划尤其是州府一级的名称,更是少见,严州以严子陵的姓氏命名,可能是...

千秋功过 谁予评说——赵文华的双面人生

人是一个极复杂的复合体,而历史的定论却往往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因而史传中的人物形象与真实的史实有许多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从而传给后人的往往是片面的形象。岂不知人所共仰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固有丹心汗青、浩然正气,却也有追逐声色、问春寻情,以至有“文山风流”之传闻;功垂史册的中华功臣郑成功自有收复台湾...

琦君(女作家,个人信息资料简介,人物评价)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里,既是官家小姐,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爱之深教亦严,父亲潘国纲虽出身农野,久历戎行,身为师长,却酷爱中国古典文学,盼她成为才女,就请一位姓叶的家庭教师教她。于是:五岁,认方块字;六岁,学描红;七岁,读诗经、唐诗、习字;八岁,读...

齐如山《我的外公齐如山——纪念齐如山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

《大成》杂志,每期我必读,近几年来有几篇关于我外公齐如山先生的文章。同时陈纪滢老伯曾写过《齐如老与梅兰芳》一书。前两年去台北时,曾拜访过台静农教授,并承赐以墨宝,台教授提起我外公在去世的当天早上仍写了一封信,只完成了一半,这是他老人家最后的写作,就是写给台教授的,言下唏嘘不止。我听了这话,心中不...

齐如山《为梅兰芳编戏与排戏》

自从因一出《汾河湾》齐梅二人订交之后,迄民国十九年梅兰芳游美国,获得文学博士荣誉一衔,其间十五六年中是齐梅二氏合作最密切、成绩最圆满,也是梅兰芳戏剧艺术名扬中外,得能垂诸永久最辉煌的日子。齐氏剧本着作数十种,也多半集中于这一时期。因而导引剧坛名位与派别之分,各守门户,互不侵犯。剧本创作,犹如雨后...

齐如山《纪念先翁齐如山先生》

韶光易逝,日月如梭,一刹时,已经是先翁齐如山先生去世的三周年了。三年前,民国五十一年三月十八日的上午,一切情景犹历历如昨。记得那是星期天的早上,我们一家三口(先翁先夫及我),照例于八点多共进早餐,吃的油条豆浆,约九时多,有人叫门,原来是马老伯寿华遣仆送到致先翁的一封信,当即亲送入老人家房间内,见...

齐如山《记齐如山》

记得胡适之先生逝世后,齐老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哀悼胡先生,还刊出一张在齐府饭后所留的照片,我正想写信去向齐先生索一张,以留作纪念,谁知信还没有发出去,而齐老先生突归道山的噩耗又传出来了,这是多么不幸,多么令人伤心的消息啊!对于齐先生,我真是久仰,当我还在北平女师大读书的时候,就常常读到他老人家的大作...

齐如山《读《国剧艺术汇考》的感想》

齐如山先生的新着《国剧艺术汇考》一书,是研究平剧的一部空前未有的着作,我读了以后,不容我不说出一个外行人的感想。平剧原是一种民间艺术,孕育于数百年以前,随时提炼改进,终成为现在这样的独立艺术。风行之广,遍于全国,早已冲破了地域的范围;尤以全国各阶层,上至士大夫,下至老百姓,都能欣赏它;它具有这样...

溥儒《有关西山逸士二三事》

溥心畲先生的画首次在北平展出时,极为轰动,凡爱好此道者,皆为之欢喜赞叹。北宋风格沉寂了几三百年,而当时习见的多是四王面目,大都甜熟无新意,有似当时流行的桐城派古文,只有躯壳,了无生趣。心畲挟其天才学力,独振颓风,能使观者有一种新的感受。他的润笔在北平琉璃厂肆固然是居第一位,而后门大街小书画店,也...

溥儒《忆王孙》

清音延古汲 云叶陨华林,前面十个字,是我挽溥心畲先生的五言一联。前年十月初三,溥先生去世,哀悼追念的人极多,好的挽章也极多。笔者平生是不喜以通套之辞挽人的,但却觉得确有对王孙致挽之哀思,于是吐出了这么寥寥十个字。其中也有事可述,其事详后。我之认识溥心畲,是三十九年来台以后的事。我之望见旧王孙,则...

溥儒《溥心畲先生自述》

余六岁入学读书,始读《论语》、《孟子》,共六万余字,初读两三行,后加至十余行,必得背诵默写,《论语》、《孟子》读毕,再读《大学》、《中庸》、《诗经》、《书经》、《春秋》三传、《孝经》、《易经》三礼、大戴礼、《尔雅》,在当时无论贵胄及四海读书子弟,年至十六七岁,必须将十三经读毕,因家塾读书,放学假...

溥儒《溥心畲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

心畲先生的家世溥心畲先生讳儒,是清代恭忠亲王奕之孙。亲王有二子,长子载澂,次子载滢,都封贝勒。载澂先卒,无子嗣。恭亲王卒时,以载滢长子溥伟继嗣,袭王爵。溥儒行二。三弟溥僡,为侧室项夫人所生。民国后,溥伟奉其母居青岛大连,溥儒和溥僡奉母居北京西郊。恭亲王府第曾典与西洋教会,心畲先生几经涉讼,得归...

溥儒《溥心畲二三事》

御赐珍藏何处寻?京华一见许知音。西游图画最开心!赴会骑车人笑谑,倚床速写病交侵。浪传不学恼偏深! (浣溪纱)         ——作者咏文中事。心畲逝世,转瞬间已经是三年了。好些朋友为了悼念此一末代王孙和艺术宗师,先后写了不少的文章来怀念他,介绍他。在此,我不拟将一般人已经提到的事,再作一番报导...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