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人物传记

溥儒《从恭王府谈到旧王孙》

溥心畲先生谢世10周年了,他是1963年11月18日死在台北的,享年68岁,如果拿他的寿算来和齐白石、黄宾虹相较颇嫌其不寿,但他的艺术成就是了不起的,而且得一“雅”字。自他死后至今10年,一般书刊,偶然也有谈他的轶事文字,应有尽有。现在我写这篇短文,只谈他在北京恭王府做旧王孙那一段时期,似与其它...

蒲风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蒲风是左联领导下的“中国诗歌会”的发起人之一,也是该会最活跃的诗人。他致力于新诗运动,为我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十九册诗集和评论集,写了不少散文、小说、文艺评论,还有译诗。在创作中,他坚持现实主义,倡导诗歌大众化,运用多种形式来写:合唱体、传单诗、街头诗、朗诵...

欧阳予倩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欧阳予倩在戏剧道路上走过了五十多个春秋,1962年他临终之前,对自己的一生作了真诚而谦虚的小结: “我是一个什么人呢?我是一个戏剧运动的积极分子。尽管犯过错误,走过弯路,但我是彻头彻尾的积极分子。我自己肯定我为此奋斗了一生。我当过演员,当过导演,写过剧本,搞过研究工作,搞过话剧、歌剧、地方戏,这...

欧阳山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欧阳山是被称为“左联”时期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家之一;但是他的文学创作活动,却远在大革命时期就相当活跃,显露出卓越的才华了。他的作品一贯以强烈的创作个性和鲜明的地方色彩,以及在文艺大众化方面的尝试,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欧阳山又在一条崭新的道路上坚持为...

欧阳炯个人诗词成就简介

欧阳炯(896—971),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市)人。历仕前蜀、后唐、后蜀、宋四朝。事前蜀后主王衍,为中书舍人。又事后蜀孟知祥,拜翰林学士,累官至门下侍郎,兼户部尚书,并拜为宰相。曾模拟白居易词谏诗五十篇,以献,深得孟昶赞誉。后随后蜀孟昶归宋,任左散骑常侍。平生好文学,工诗词,善吹长笛。宋太祖曾...

牛希济个人诗词成就简介

牛希济,生卒年不详,然公元930年尚在世。其先居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后徙陇西(今甘肃陇西县)。词人牛峤之侄。前蜀王衍时,任起居郎、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同光三年(925),后唐灭蜀,遂降,入洛阳。后唐明宗时为雍州节度副使。《十国春秋》说他“素以诗辞擅名”。牛希济词风清新,写景写情,无雕琢痕迹,...

聂绀弩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聂绀弩是一位杂文大家,是师承鲁迅杂文艺术成绩卓著的一个,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还是文艺园地中的多面手,诗、散文、小说、戏剧、以及旧体诗等都作过辛勤的耕耘,并获得了一定的收获。 聂绀弩在参加“左联”、踏进文坛以前是写诗的。 “象许多作者一样,我开始是写诗的,那些诗除了一二首,作为附带的...

内外澄澈 天地于心——心学大师杨简

2009年3月的最后一天,在宝善堂茶室外的山坡上,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问我:在慈城与众不同的文化传承中,谁的影响最大?脱口而出的回答是杨简,也就是那个使慈湖有了别样意味的哲学家。这个回答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开始深入的探究,并在《千年文脉话慈城》中予以精彩的介绍。那么,杨简他是怎样一个人?他对慈...

南明孤臣 海东初祖——开台先师沈光文

在明清之际的浙东有两个人的经历极为相似。他们在青年时游历南都,广交知友,书生意气,慷慨激昂;壮年时投身抗清,不避锋镝,以身许国,志在复明;晚年时潜心学术,著述不辍,传道授徒,堪为宗师。而且他们同为晚明鸿儒刘宗周弟子。不同的是一在故乡,一在海东。在故乡者浙东学派祖师黄宗羲,在同海东者则是台湾文化初...

名高天下 遇悲古今——旷代探花姜宸英的悲欢人生

鄞县、慈溪、余姚在明清时代出过一千多名进士,被称为科举“金三县”。而在这些进士中最有个性、最富传奇色彩的要数姜宸英了。他是一个千年科举史上绕不过的人物,几乎所有重要的有关中国科举的著作都会提到他。他的人生经历集中地反映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利弊,因而也成为人们解析科举制度不可多得的典型人物。姜宸英是明...

茅盾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引言 时代的巨人 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开始,亚洲东方的上空,群星璀璨,光彩夺目。 恩格斯谈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时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自然辩...

毛熙震个人诗词成就简介

毛熙震,生卒年不详,后蜀词人。蜀(今四川)人。仕后蜀,官至秘书监。花间派词人之一。他的词以写闺情绮语之作为多,浓艳如飞卿然,偶尔也有感慨悲凉之作,语较清淡。周密《齐东野语》称其词 “中多新警,而不为儇薄”。今存词二十九首。观其取材命意,实多平泛。论其风格,则浓艳者略近于温庭筠;而色泽较淡者,尤能...

毛文锡个人诗词成就简介

毛文锡,生卒年未详,字平珪,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附近)人,一作高阳 (今河北高阳县)人。唐末登进士及第,时年仅十四。后仕前蜀,历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迁礼部尚书,判枢密院事。通正元年 (916),进位司徒,故 《花间集》中称其为毛司徒。天汉元年 (917),因与宦官有矛盾,被贬为茂州司马。前...

马一浮《马一浮》

我同马一浮先生只见过一面,不能深知,严格说没有资格谈他。可是想到另一种情况:马先生生于清光绪八年(1882),比鲁迅先生小一岁,他们都是绍兴人,并且一同应过县试,马先生名列案首(榜上第一),鲁迅先生屈居二百几十名;后来两人走了不同的路,鲁迅先生是“其命维新”,马先生是“仍旧贯”,因而声名就大异,...

马一浮《陋巷》

杭州的小街道都称为巷。这名称是我们故乡所没有的。我幼时初到杭州,对于这巷字颇注意。我以前在书上读到颜子“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的时候,常疑所谓“陋巷”,不知是甚样的去处。想来大约是一条坍圯,龌龊而狭小的弄,为灵气所钟而居了颜子的。我们故乡尽不乏坍圯,龌龊,狭小的弄,但都不能使我想象做陋巷。及到...
吕祖谦与严州的书院

吕祖谦与严州的书院

书院是中国特有的事物,最早出现于唐代,至宋代逐渐繁荣,始为大盛。书院虽然也是读书人学习的地方,与学校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大的区别: 学校是纳入国家教育体系的正式机构,所谓 “里有庠,党有序,国有学” 是也。学校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也即...

落拓江湖 领袖文坛——元曲圣手张可久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唐诗、宋词、元曲是韵文文学的三座高峰。唐诗的代表作家李白、杜甫和宋词的代表作家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等人历来为人们所高度重视,并予以充分深入地研究,唯独元曲的代表作家张可久似乎被人遗忘了。建国后,对张可久及其作品的研究,在很长时期内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为此,特以此文抛砖引玉,希望...

骆宾基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一 十月革命爆发的同一年,元宵节过后第六天,骆宾基出生在东北边陲的吉林省珲春县城一个中等商人的家庭里。 骆宾基原名张璞君。他的父亲张成俭(一名张青山)和母亲张金氏,都生于山东胶州湾平度县的贫苦农家。光绪年间,20岁的张成俭应招到关外修中东铁路,从此加入了“闯关东”的行列。起初...

罗淑(女作家,个人信息资料简介,人物评价)

罗淑原名罗世弥,偶用笔名石每,1903年12月19日生于四川成都。她的父亲罗树屏原籍直隶,是个屡试不第的读书人,清末在四川绵竹县做过县令邹某的钱粮师爷。邹县令去世,罗树屏把家搬到成都。罗淑的母亲是罗树屏的继室,1899年生长子世安,四年后生罗淑,之后又生了两个儿子世仪和世泽。 辛亥革命...

罗家伦《追念我的父亲》

如果父亲还活在世间,这时候我们必然正在准备为他庆祝80大寿,亲朋云集,想来那该是多么兴奋热烈的场面?但,冷酷的现实提醒我,这只是我的幻想而已!父亲逝世已经七年了,时间过的多快!父亲生于民国前十五年,也就是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冬至日,去世的那天——1969年12月25日,刚过了72整岁生...

罗家伦《罗家伦与北大——先父罗家伦先生百年冥寿纪念》

北京大学从创立到现在已将近一个世纪了,这个主导中国现代化而驰名全球的学府,与世界许多名校相较虽不算古老,它的贡献和影响却是少有可以伦比的,其成长过程更是历尽波折。19世纪末叶,清廷腐败无能,列强竞相侵蚀。甲午战争惨败后,举国上下痛定思痛,认定救亡图存必须先改革维新,许多开明的士大夫们更纷纷译书、...

罗洪(女作家,个人信息资料简介,人物评价)

向来现代女小说家所写的小说都是抒情的,显示自己是一个女性,描写的范围限于自己所生活的小圈子;但罗洪却是写实的,我们如果不看作者的名字,几乎不能知道作者是一个女性,描写的范围广阔,很多出乎她自己的小圈子以外。……以前女小说家都只能说是诗人,罗洪女士才是真正的小说家。 ——赵景深:《文坛忆...

路翎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一、初试锋芒 从抗战初期到全国解放的十余年间,在国统区的中心区域活跃着一个特色鲜明的进步文学流派——“七月”流派。他们以《七月》、 《希望》、《泥土》等刊物为基本阵地,以灼热的情感抒写在生活的泥土上苦苦挣扎的人民的悲愤和憧憬,刻画和揭示他们的血淋淋的人生和内心世界。他们把文学创作当作人...

鹿虔扆个人诗词成就简介

鹿虔扆,生卒年不详,五代后蜀词人,字里无考。后蜀时登进士第。广政初为永泰军节度使,进检校太尉,加太保。曾以工于小词与欧阳炯、韩琮、阎选、毛文锡供奉蜀后主孟昶,时人号为“五鬼”。又曾在古寺读书,见壁画上有周公辅成王图,期以见志,后国亡不休,颇具气节。其词前期浮丽,后期能脱去绮丽香艳之气,而多感慨之...
陆游与严州的文学情缘

陆游与严州的文学情缘

一、严州文化高峰的标志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说过,宋代是中国文化的高峰。套用一下大师的话,宋代也是严州文化的高峰。这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大诗人陆游在严州的创作活动及其诗集 《剑南诗稿》的编刻发行。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 七月...

鲁迅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前期(1881—1927) 一、从故园到“异地”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 1881年9月25日,鲁迅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祖父周介孚,中过进士,当时正在北京做官。父亲周伯宜是个秀才。母亲鲁瑞以...

鲁迅《最后的一天》

今年的一整个夏天,正是鲁迅先生被病缠绕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光,许多爱护他的人,都为了这个消息着急。然而病状有些好起来了。在那个时候,他说出一个梦:他走出去,看见两旁埋伏着两个人,打算给他攻击。他想:你们要当着我生病的时候攻击我吗?不要紧!我身边还有匕首呢,投出去掷在敌人身上。梦后不久,病更减轻了。一...

鲁迅《同鲁迅先生最后的晤谈》

七月十四日的傍晚,以偶然得到的机会,我去看鲁迅先生。以前,时常因为从报上看到他病的消息,特地赶去;但总并无其事,只是随便谈些零碎问题,苦笑一场了事。这次我从闽南回来,已经接连许多天没有看报,并不知道他生病。可是,进了门,许久不见他下楼来,终于由我上楼去,才见到他的面。“几乎不见了!”他在床上躺着...

鲁迅《鲁迅先生的母亲谈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的母亲——鲁太夫人——我和三妹都跟着大姐姐们称呼她老人家为太师母,称呼鲁迅先生为大先生。我从11岁见到太师母起,这位老人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大先生一家搬到砖塔胡同61号,和我们住在同一个院子里,我们和太师母接近的机会就多起来了。待到西三条新屋建成,大先生一家搬到西三条以后,我们...

鲁迅《回忆鲁迅》

鲁迅作故的时候,我正飘流在福建。那一天晚上,刚在南台一家饭馆里吃晚饭,同席的有一位日本的新闻记者,一见面就问我,鲁迅逝世的电报,接到了没有?我听了,虽则大吃了一惊,但总以为同盟社造的谣。因为不久之前,我曾在上海会过他,我们还约好于秋天同去日本看红叶的。后来虽也听到他的病,但平时晓得他老有因为落夜...

鲁迅《怀念鲁迅先生》

45年了,一个声音始终留在我的耳边:“忘记我。”声音那样温和,那样恳切,那样熟悉,但它常常又是那样严厉。我不知对自己说了多少次:“我绝不忘记先生。”可是45年中间我究竟记住一些什么事情?!四十五年前一个秋天的夜晚和一个秋天的清晨,在万国殡仪馆的灵堂里我静静地站在先生灵柩前,透过半截玻璃棺盖,望着...

鲁迅《悼鲁迅》

民廿五年十月十九日鲁迅死于上海。时我在纽约,第二天见Herald-Tribune电信,惊愕之下,相与告友,友亦惊愕。若说悲悼,恐又不必,盖非所以悼鲁迅也。鲁迅不怕死,何为以死悼之?夫人生在世,所为何事?碌碌终日,而一旦瞑目,所可传者极渺。若投石击水,皱起一池春水,及其波静浪过,复平如镜,了无痕迹...
鲁氏三代建德路

鲁氏三代建德路

南宋恭宗赵㬎德祐二年 (1275) 正月,元军屯兵城北皋亭山,四岁的小皇帝由全太后作主,奉表投降,并下诏各地归降新朝,中央政权易主,宋朝在形式上已经灭亡。陆秀夫、张世杰等虽于温州奉九岁的益王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并于福州即...

庐隐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一、童年的厄运 1899年5月4日,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乡的黄举人家一位小姐出世。大院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黄举人的夫人已经有了三位公子,她日思夜盼,希望有个女儿。而今希望变成了事实,她怎能不高兴。黄家的宁馨儿就是后来蜚声五四新文坛的女作家庐隐。黄举人给女儿取名淑仪(树《庐隐的一生》)。但是...

庐隐(女作家,个人信息资料简介,人物评价)

在庐隐的作品中,我们也看见了同样的对于“人生问题”的苦索。不过她是穿了恋爱的衣裳。…… ……在反映了当时苦闷彷徨的站在享乐主义的边缘上的青年心理这一点看来,《海滨故人》及其姊妹篇(《或人的悲哀》和《丽石的日记》)是应该给与较高的评价的。(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 ·小说一集·导言》)&nb...
刘伯温与严州

刘伯温与严州

在中国民间,明代的刘伯温和三国时的诸葛亮一样,都是智慧的化身,能掐会算。江南一带关于刘伯温的传说故事很多,还有他的 《烧饼歌》、《推背图》 等可以预知未来的神秘书籍,长期以来一直在民间暗暗流传。在严州民间,刘伯温俨然是一个能知过去未来之...

刘半农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出自塾师门庭的子弟 刘半农是新文学运动的前驱者、新诗人、杂文家和著名的语言学家。 1891年5月27日(清光绪17年农历4月20日),他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城内西横街一个塾师的门庭。 他原名寿彭,民国初年在上海定居后改名复。初字半侬,偶署瓣秾,参加文学革命后改字半农,...

刘半农《忆刘半农君》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

刘半农《刘半农》

刘半农先生是我的老师,三十年代初我在北京大学上学,1933年9月到1934年6月听了他一年“古声律学”的课。他名复,号半农,江苏江阴人。生于清光绪辛卯(十七年,1891),是北京大学卯字号人物之一。说起卯字号,那是北京大学老宅(原为乾隆四公主府,在景山之东马神庙,后改名景山东街,又改为沙滩后街)...

刘半农《回忆我们的父亲——刘半农先生》

7月14日即将来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纪念先父刘半农先生逝世五十周年。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是祖国经历翻天覆地变化的半个世纪。在共产党领导下,灾难深重的祖国和人民经历了千辛万苦的挣扎和斗争,获得了真正的解放;我们也自孩提少年进入了花甲。今天来纪念父亲,倍觉意义深远。父亲短促的一生,是充满活力、生命力...

刘半农《半农纪念》

七月十五日夜我们到东京,次日定居本乡菊坂町。二十日我同妻出去,在大森等处跑了一天,傍晚回寓,却见梁宗岱先生和陈女士已在那里相候。谈次陈女士说在南京看见报载刘半农先生去世的消息,我们听了觉得不相信,徐耀辰先生在座也说这恐怕是别一个刘复吧,但陈女士说报上记的不是刘复而是刘半农,又说北京大学给他照料治...

凌叔华(女作家,个人信息资料简介,人物评价)

……凌叔华的小说,却发祥于这一种期刊《现代评论》的,她恰和冯沅君的大胆,敢言不同,大抵很谨慎的,适可而止的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的女性。即使间有出轨之作,那是为了偶受着文酒之风的吹拂,终于也回复了她的故道了。这是好的,——使我们看见和冯沅君、黎锦明、川岛、汪静之所描写的绝不相同的人物,也就是世态的...

林语堂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是一个比较活跃而复杂的人物。大革命时期,他初露头角,曾是“语丝派”的一员,支持进步的学生运动,撰文揭露黑暗,抨击时弊,被封建势力诬为“学匪”。“四·一二”以后,到上海开始了他的著作生活。他一方面和鲁迅有了更为密切的往来,不但为鲁迅主编的刊物撰稿,而且还和鲁迅等发起并参加...

林语堂《追思林语堂先生》

“我自知自己的短处,而且短处甚多,一般批评我的人大可以不必多说了。在中国有许多很为厉害的义务监察的批评家,这是虚夸的宋儒之遗裔而穿现代衣服的。他们之批评人不是以人之所同然为标准,而却以一个完善的圣人为标准。至少,至少,我不是懒惰而向以忠诚处身立世的。”这是语堂先生自传里的自白,语堂的可爱处也在这...

林语堂《烟斗·字典·马——语堂先生的三件事》

“若吃烟,若不吃烟;若有所思,若无所思。”至少,我觉得林语堂先生对生活的态度,是这样的散逸、洒脱。烟斗,几乎成了林语堂的标志。第一次见到林语堂先生,是民国五十五年一月二十六日下午,那一天,台北的冬阳显得特别明亮、温暖。我站在松山国际机场停机坪上,翘首凝望机门。掌声响起,林语堂先生和夫人出现了。第...

林语堂《我的父亲林语堂先生》

1947年有一天在纽约,我从哥伦比亚大学回家,发现母亲在哭,而父亲吸着烟斗,想不出什么话来安慰她。原来父亲为了发明中文打字机,制造模型,不但把多年的积蓄用完,还向银行和朋友借钱,背了一身债。我们不得不卖掉我们的公寓和家具。父亲自从23岁起就梦想发明一架人人无须受训练就会打的中文打字机,关键在于重...

林语堂《林语堂自传》

北京大学的教授出版了几个杂志,其中有《现代评论》,由胡适之为中心的若干人办的;一个是颇有名气的《语丝》,由周作人、周树人、钱玄同、刘半农、郁达夫等人主办的。胡适之那一派之中包括徐志摩、陈源(西滢)、蒋廷黻、周鲠生、陶孟和。说来也怪,我不属于胡适之派,而属于语丝派。我们都认为胡适之那一派是士大夫派...

林语堂《记林语堂先生》

第一个印象民国十六年的春天,一个星期日下午,在汉口中央日报社的副刊编辑室,我和两位同学,第一次拜访林语堂先生和孙伏园先生。“要不是你们打气,我是绝不敢去会见大作家的。”在上楼时,我对那两位同学说。“伏老(即孙伏园先生)我是在北平见过的,他最喜欢和年轻人做朋友;林先生虽没会过,听说他也是个平易近人...

林语堂《怀念老友林语堂先生》

语堂和我,同生在民前十七年光绪乙未,西历1895,同是前一世纪的人,只我生日比语堂早了一百天左右。我此文特称语堂为老友,却不指我们有着很久的交情,只是说我们过了70始成交,真是一老年朋友。语堂早在30岁前后,名满海内,举国皆知。尤其是他编行的《论语》、《人间世》、《宇宙风》诸杂志,乃当时新文化运...

林语堂《关于《京华烟云》》

我站在这个地位很难写书评,女儿批评父亲的书,似乎从来未听见过。那又何必写呢?因为好多话藏在肚子里非说不可。可不要说我替父亲吹牛,也不用骂我何以如此胆大,因为我要用极客观的态度来批评,虽然情感也不可无。我知道父亲每晨着作总是起来走走吃吃水果,当他写完红玉之死,父亲取出手帕擦擦眼泪而笑道:“‘古今至...

林海音(女作家,个人信息资料简介,人物评价)

台湾和北平是我喜欢的中国的一个省和一个特别市,我以能和这两个地方结不解缘为荣。 ——林海音:《两地·序》 这是真的。她热爱它们,她把她对于这两个地方的爱倾注在每一篇作品里,熔铸于每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弄清楚这一点,就比较容易回答“林海音到底是个北平化的台湾作家呢?抑或是台湾...
料事如神的王升

料事如神的王升

陆游的祖上很有些仙气,远的不说,高祖陆轸、祖父陆佃就十分热衷于修炼,爱读甚至于沉迷于道家经典。据陆游说,陆轸幼时,因家贫未能入学读书,七岁时,忽然做起诗来,而且 “有神仙语”,旁人见了都十分惊异。后登第入朝为官,曾任吏部郎中,直昭文馆,...
蓼烟疏淡约云泉-漂泊睦州的词人柳永

蓼烟疏淡约云泉-漂泊睦州的词人柳永

范文正公谪睦州,过严陵祠下,会吴俗岁祀,里巫迎神,但歌 《满江红》,有 “桐江好,烟漠漠; 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 之句。公曰: “吾不善音律,撰一绝送神,曰: ‘汉包六合网英豪,一个冥鸿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云台争似...

梁漱溟《真正的人物》

在我心里面,我觉得真正的人物,到现在我一直都没有变的,是两个人,都是在我19岁以前认识的,一个是在北京时的梁漱溟先生。他在北京大学,他没有教书,他为什么没有教书呢?他看不惯当时的学风,身体也不好。当时我曾经去看过他一次,也听过他一次讲演。他当时说做学问有八个阶段,我大约达到他所讲前面的四五个阶段...

梁漱溟《梁漱溟杂忆》

某日,有一人自四川来。其人善相,家世相传已三代矣。其来特为梁漱溟相,即住漱溟家。漱溟特邀十力、锡予同余俱至其家,请相士一一为余三人相。又一日,其人特来南池子锡予家余室中,十力亦在,彼又为余三人相,所言皆能微中。谓十力乃麋鹿之姿,当常在山林间。并言漱溟步履轻,下梢恐无好收场。言余精气神三者皆足,行...

梁漱溟《谨记先父梁漱溟》

先父早自1911年(18岁)即参加同盟会京津支部,开始了他的政治活动,涉足政治颇早。但他的涉足政治实大有异于一般政界人士之从政。他之积极从事政治活动,实因眼见国家分裂、民族危亡,痛而探求中国自强的政治出路,由是乃深究中国文化的特征,其用意盖在从根本上认识老中国,以建设新中国。他认为如能完成此事,...

梁漱溟《风号大树中天立——梁漱溟先生访问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老子在北京木樨地的一幢高楼里,住着一位老人。他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傲雪凌霜,坚如古松。从组织京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写印《社会主义粹言》至今,笔墨春秋垂75年。毕生讲学,门生三千,着作等身。晚年身处逆境,犹在寂寥中完成新着《人心与人生》...

梁漱溟《“仲尼燕居”——悼念梁漱溟先生》

梁漱溟先生于1988年6月23日(戊辰年五月初十)上午十一点三十五分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95岁。中央电视台即日有报道。我不看电视,所以噩耗传来,次日才函北京北师大分校诸天寅副教授,请他代我到木樨地梁宅向梁老家属慰问。我因不良于行,不能亲自到京,向遗体告别,又请诸老师全权代表,尽后学之礼,前往...

梁实秋《我所知道的父亲》

不久前,《联合文学》出过一期有关父亲的专辑。总编辑丘彦明女士命我写稿。我恳辞了。挟泰山以超北海,我不能也。盖子言父善,则不足采信:言不善,则大逆不道。事后,我告诉父亲:“丘彦明叫我写您。”父亲笑道:“胡闹。”11月3日,父亲过世。痖弦先生再命我写稿。势不得不挟泰山以超北海矣。我希望能够平实的记述...

梁实秋《文章与前额并高》

自从十三年前迁居香港以来,和梁实秋先生就很少见面了。屈指可数的几次,都是在颁奖的场合,最近的一次,却是从梁先生温厚的掌中接受“时报文学”的推荐奖。这一幕颇有象征的意义,因为我这一生的努力,无论是在文坛或学府,要是当初没有这只手的提掖,只怕难有今天。所谓“当初”,已经是三十六年以前了。那时我刚从厦...

梁实秋《岂有文章惊海内——答丘彦明女士问》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是杜工部的名句,也是他谦己之语。当时杜公四十九岁,自嗟老病。我今年逾八旬,引杜诗为题以自况,乃系实情,并非谦撝。丘彦明女士惠然来访,我如闻跫音。出示二十二问,直欲使我之鄙陋无所遁形。秉笔��缕,不能成章,惭愧惭愧。丘:梁教授,您曾经跟...

梁实秋《流泪与搬家——梁实秋教授逝世一周年纪念》

秋秋,我又在心底轻轻地呼唤着你,不管你听得见或听不见。每天一睁开眼睛,所见到的都是你的照片,用手接触到的,哪怕是一支笔、一张纸条、一盏灯,甚至于电话听筒,上面都有你的手印,都有你极深刻的影子存在,我怎么能忘得了呢!明知道你离开我快九个月了,我的心却离你越来越近。我现在唯一的安慰与快乐,就是在默念...

梁实秋《悼念梁实秋先生》

今晨八时半,我正在早休,听说梁文茜有电话来,说她父亲梁实秋先生已于本月三日在台湾因心肌梗塞逝世了。还说他逝世时一点痛苦都没有,劝我不要难过。但我怎能不难过呢?我们之间的友谊,不比寻常呵!梁实秋是吴文藻在清华学校的同班同学,我们是在1923年同船到美国去的,我认识他比认识文藻还早几天,因为清华的梁...

梁启超《忆梁启超先生》

自清末以来,梁启超的名字一直与康南海并称。可见他在思想界、学术界的影响。民国六年,梁先生撰文抨击窃国大盗袁世凯,受到全国人民的赞扬,我也曾投书表示敬慕与声援。1922年初,我应李建勋、经亨颐诸先生之约,到北京高等师范去讲学,有一次听说梁先生也坐在主席台上,心里不免有些紧张。大约一刻钟之后,我想他...

梁启超《无穷的恩惠》

我在澄衷①一年半,看了一些课外的书籍。严复译的《群己权界论》,像是在这时代读的。严先生的文字太古雅,所以少年人受他的影响没有梁启超的影响大。梁先生的文章,明白晓畅之中,带着浓挚的热情,使读的人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有时候,我们跟他走到一点上,还想望前走,他却打住了,或是换了方向走了。在...

梁启超《上台唱戏》

十一,三,五。(Sun.)今天唱了一天的戏,听了一晚的戏!上午十时,替爱罗先珂翻译讲演,题为《世界语是什么和有什么》,我是一个不赞成世界语的人,在台上口口声声的说“我们世界语学者……”,岂不是唱戏吗?此事我本不愿意干,但因为蔡先生再三嘱托,一时又寻不着替人,只好老着面皮唱一台戏。但是我自信这一回...

梁启超《三十自述》

“风云入世多,日月掷人急。如何一少年,忽忽已三十。”此余今年正月二十六日在日本东海道汽车中所作《三十初度口占十首》之一也。人海奔走,年光蹉跎,所志所事,百未一就,揽镜据鞍,能无悲惭?擎一既结集其文,复欲为作小传。余谢之曰:“若某之行谊经历,曾何足有记载之一值。若必不获已者,则人之知我,何如我之自...

梁启超《梁任公先生印象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想从种种角度看庐山,躲开一切云雾,只凭了醉醒无常的肉眼。我最初读到梁任公先生的文章,是中学二年级时候,元氏李仲武师选印的《新罗马传奇》第三出《党狱》。那出戏的内容,是写奥国专制魔王梅特涅,审讯杀戮意大利独立党人的故事。传奇这种...

梁启超《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①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②。我很幸运的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

梁启超《记梁任公》

我之识任公,在民国十二年春,由吴君品今之介,谒晤于北平西郊清华园,其时我正筹画在故乡与友人创办日报,名曰“微言”,顺便请任公题辞,任公援笔书“非常异义”四大字并注云:“《春秋》之微言,何邵公称为非常异义可怪之论,由今观之,则其至常而不怪者耳,《微言报》初刊,写此奉赞,新会梁启超。”梁氏书法精劲朴...

连横《先父生平事迹略述》

首先谈谈我的家世我们连家是在清康熙年间由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迁到台南的宁南坊马兵营,即现在台南地方法院所在地。“马兵营”者,明郑驻师故地,古木苍郁,境绝幽闷,有株老莲雾树,已数百年,至今仍存,先父《过故庐诗》有:“马兵营外萧萧柳,梦雨斜阳不忍过”之句。远在明郑时代,台南便是产蔗糖的地方,我家也以制...

连横《连雅堂与王香禅》

提起连雅堂三个字,无人不知他便是《台湾通史》的作者。章太炎先生览阅其书,曾许为“此英雄有怀抱之士也”。事实上,连雅堂先生对于台湾史料之保存,台湾民族精神之振奋,于《台湾通史》以及其他诗文着述之中在在可见,在此无庸赘言。这篇短文写作之目的,是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做为一个诗人的连雅堂先生,尤其是他...

连横《记外祖父连雅堂先生》

外祖父共有孙儿女八人,其中除表弟连战外,余皆是外孙。我是外祖父长女林连夏甸女士的长女,也是外祖父孙辈中最大的。外祖父在世时只见过三个外孙女,我、我的妹妹文仁以及表妹晓莺。他老人家去世时,舅母连赵兰坤女士正怀着表弟。而即使这三个外孙女之中,对他有一些记忆的恐怕也只有我一人吧?因为他去世时,我仅只四...
李文忠威镇东南

李文忠威镇东南

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起之地,除元、清两代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起自关外塞北以外,秦、汉以来皆起事于关中,略定中原,进而据有全国,唐、宋亦然。但明朝却是个例外。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淮甸,据有长江下游,以集庆 (今江苏南京) 为大本营,与淮东之张士诚...

李健吾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童年风雨——从山西到北平 1906年8月17日,李健吾出生在山西运城县西曲马村一个耕读传家的家庭。祖父秀才出身,教书为业。父亲李鸣凤,字歧山,中过秀才。但他“少有大志。虽业儒,不好章句学,傍览孙吴兵法则大喜,居恒与人谈古今战争胜败,了如指掌”。(景定成《李君歧山行状》) 李健...

李季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桐柏山下与太行山区 (1922——1942) 李季,原名李振鹏,1945年发表小说《老阴阳怒打“虫郎爷”》时,始用李季这个笔名。其他笔名还有李寄、里计、章何紫,于一凡等。参加革命初期,曾用过杜寄的名字。他于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河南省桐柏山下的唐河县祁仪镇附近的一个中农家...

李广田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李广田,曾用笔名曦晨、黎地、洗岑等,山东省邹平县人。1906年10月出生在一户王姓农民家庭,排行第四,取名锡爵,不久“借”给中年无子的舅父,改姓李,名广田。1968年11月,被极左路线迫害致死。 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虽然业余时间从事写作,并在一段时间内服从于工作的需要而间断过写作,但是...

李大钊《忆守常》

李大钊同志,号守常。因他长我4岁,我一向以兄视之。他应说是现代中国的一个完人。不论他的思想,他的行动,他的为人,他的待友处家,都是无可訾议的。他的思想的前进,他的行动的积极,他的为人的纯洁,他的对人的温厚,他的道德的高尚,他的革命情绪的热烈,所有这些兼而有之,真可说是一时无两。他是死了,他是不幸...

李大钊《李大钊同志护送陈独秀出险》

这是1919年冬的事。在北京发动五四运动后,引起了全国的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官僚军阀进行了激烈的反抗。这时正是段祺瑞执政的时期,段系集团的横行霸道,尤为全国广大人民所仇视。因为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段系集团更视为眼中钉。对北大教授具有前进思想的,或赞成苏俄革命的,都称之为...

李大钊《回忆李大钊先生》

革命先烈李大钊先生是我的故交,是至熟至熟之友,通常都称呼他“守常”——这是他习惯用的别号和笔名。在1919年以前和其后那些年,我每次到北京大学讲课,在上课之前和下课之后,必定去他图书馆主任办公室盘桓10分钟至20分钟。因为彼此很熟,他忙他的事,我进门或离去,均不打招呼。他主编的《每周评论》,我顺...

李大钊《《守常全集》题记》

我最初看见守常先生的时候,是在独秀先生邀去商量怎样进行《新青年》的集会上,这样就算认识了。不知道他其时是否已是共产主义者。总之,给我的印象是很好的:诚实,谦和,不多说话。《新青年》的同人中,虽然也很有喜欢明争暗斗,扶植自己势力的人,但他一直到后来,绝对的不是。他的模样是颇难形容的,有些儒雅,有些...

老舍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一、跻身文坛之前 创作的准备 (北京时期,1899—1924) 1899年2月3日,也就是旧历戊戌年腊月23日,正当家家户户用糖瓜祭灶,宴送老灶王上天言好事的热闹气氛里,老舍降生在北京西城护国寺街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家贫穷的满族(正红旗)舒姓家庭里。他排行第八(后活...

老舍《忆老舍》

我最初读老舍的《赵子曰》、《老张的哲学》、《二马》,未识其人,只觉得他以纯粹的北平土语写小说颇为别致。北平土语,像其他主要地区的土语一样,内容很丰富,有的是俏皮话儿,歇后语,精到出色的明喻暗譬,还有许多有声无字的词字。如果运用得当,北平土话可说是非常的生动有趣,如果使用起来不加检点,当然也可能变...

老舍《我与老舍与酒》

报纸上登载,重庆的朋友预备为老舍兄弟举行写作20年纪念,这确是一桩可喜的消息。因为20年不算短的时间,一个人能不断的写作下去,并不是容易的事,我也想写作过,——在十几年以前,也许有20年了,可是开始之年,也就是终止之年,回想起来,惟有惘然,一个人生命的空虚,终归是悲哀的。我在青岛山东大学教书时,...

老舍《老舍和孩子们》

我认识老舍先生是在三十年代初期一个冬天的下午。这一天,郑振铎先生把老舍带到北京郊外燕京大学我们的宿舍里来。我们刚刚介绍过,寒暄过,在我给客人们倒茶的时候,一转身看见老舍已经和我的三岁的儿子,头顶头地跪在地上,找一只狗熊呢。当老舍先生把手伸到椅后拉出那只小布狗熊的时候,我的儿子高兴得抱住这位陌生客...

老舍《老舍的幽默》

老舍曾和我盘桓过一段时间,也和我有彼此说笑的来往。我第一次见老舍是1946年,他和曹禺受美国国务院邀请来美访问。在一个欢迎会上,那是初次见面,后来他到耶鲁大学访问讲演,再往后他又来耶鲁访他小时候的朋友罗常培,我曾招待他在我的寓所住了一夜,他嫌我那里街上有过往汽车的声音,睡不好,于是我为他找了一家...

老舍《记老舍》

老舍是属牛的,如果还活着的话,今年也有80岁了(生于1901年;另一说,生于1899年),但他死时才67岁,未能尽享天年。老舍的略历“老舍”是他的笔名,本名为舒庆春,号舍予,是北京旗人,属于正红旗。北京旗人就是满清的后裔,在那个时期,满清贵族们是非常注重礼节的,无论平常在家或出外都有许多礼节要确...

浪漫洪流 拍岸惊涛——屠隆及其《金瓶梅》

16世纪后半叶的中国正处于历史转折的十字路口,日渐发达的东南沿海商品经济和崛起的市民阶层在社会结构中增添了鲜活的成分,随之而来的是在中国文坛上骤然涌起的一股时代的洪流,冲破正统的儒家理论及其影响下的文艺复古思潮的堤坝,于是划破中世纪黑夜的灿烂群星一季贽、汤显祖、徐渭、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等,相...

旷代鸿儒 百世德泽——王应麟及其《三字经》

他是一位、博古通今的鸿儒大家,其《玉海》二百卷,囊括当时科举考试所需的各类知识。其《困学纪闻》居宋代三大笔记(另有沈括《梦溪笔谈》、洪迈《容斋随笔》)之首,以考证为特色,吸引着历代大学者不断研究笺注,仅清初就有阎若玻、何焯、全祖望等名家为其作注。他是一个伟大的儿童启蒙教育家,一生致力于儿童启蒙教...

孔尚任

孔尚任(1648—1718) 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署云亭山 人,兖州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是孔子之六十四代孙。早年读书于曲阜县北西 门山。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圣祖玄烨至曲阜祭孔,孔尚任因讲经受到褒奖, 被破格特聘为国子监博士,后任户部主事、工部员外郎等职。康熙二十五年 (...

柯仲平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著名的大众诗人柯仲平,在中国现代诗坛上辛勤笔耕,走过了四十多年坎坷不平的艰难道路。他一生的创作活动与人民血肉相连,与革命鱼水难分,是“五四”以来新诗坛上出现的一位有特色、有建树的诗人。特别是在探索诗歌如何为广大劳动群众服务,推动诗歌民族化、大众化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有益的贡献。他是时代的儿子,人民...

绝艺惊帝 盛名传世——明代鄞县称誉全国的“四绝”

明代鄞县科甲鼎盛,人才荟萃,有明一代共有297名进士、733名举人,其中有6名榜眼、1名探花、11名解元。这些进士、举人或步入中央政府,或宦游全国各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和文化舞台上充任了不同的角色,由进士而任尚书的有陆瑜、杨守随、屠滽等15人,鄞县也因此成为全国进士尚书人数最多的县之一。他们的活...
净土宗五祖少康大师

净土宗五祖少康大师

史学大师范文澜先生曾对佛教在中国所以能获得迅速传播并战胜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作过十分精当的分析,范先生认为,佛教取得成功的最大原因在于取得民众的认可 (大意),有广大民众的参与,从而形成厚实的基础。道教虽然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宗教,但教义...

锦字何由寄永昌——杨慎、黄峨的生死之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名扬四海的《三国演义》开场词《临江仙》的作者并不是罗贯中,而是明代“记诵之博”推第一的状元杨慎。与他气贯长虹的词相呼应的则是他妻子黄峨的七律名篇《寄外》...

蒋光慈个人资料简历简介

一 蒋光慈,原名蒋儒恒,学名蒋宣恒,学生运动中改名蒋侠僧,在苏联学习时改名蒋光慈;笔名蒋光赤,此外还有蒋铁生、华希里、华维素、魏克特、李铁郎、陈情等。1901年农历7月29日生于安徽省霍邱县南乡白塔畈,家有几十亩田地和一爿小商店,堪称小康之家。幼年时代聪颖智慧,刻苦用功,写得一笔好字,...
江清月近孟浩然

江清月近孟浩然

一个作家的作品被作为范文收入教材课本,自然是这个作家的光荣; 但对于作品所描述的地方又何尝也不是一种荣耀,严州山水就获得了这种荣耀。...

寂寞声名 不朽典型——周朝俊与李慧娘

一、风起于青蘋之末现在,人们都知道,1966年开始的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也是历时最长、范围最广的“人造灾难”。在这场“浩劫”中,不知有多少人被关入“牛棚”、监狱,多少人成为冤魂,又有多少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一切因何而起?究竟是何祸起萧墙?对这场“浩劫”的起源,人们有多...
极有胆勇的少年将军孙韶

极有胆勇的少年将军孙韶

孙韶 (188—241),字公礼,三国时吴郡富春人,是唯一一个被收入 《三国志》 和《三国演义》的建德人。孙韶从小跟随伯父孙河生活,孙河是一位能征善战的人,与孙坚同族,后过继给姑父俞氏,随孙坚东征西讨,常为前驱,深受孙坚信任和倚重,“待...

皇甫松个人诗词成就简介

皇甫松,生卒年不详。松一作嵩,字子奇,自号 “檀栾子”。睦州新安 (今浙江淳安县)人。唐散文家皇甫湜之子,牛僧孺之外甥。举进士不第,终身布衣。昭宗光化三年 (900),韦庄奏请追赐李贺、皇甫松、陆龟蒙等进士及第,称其 “俱无显遇,皆有奇才”。皇甫松工诗善词,文笔生动细腻。《新唐书·艺文志》载其著...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