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医学名言/黄帝内经《灵枢卷四·营卫生会第十八》原文、解读

黄帝内经《灵枢卷四·营卫生会第十八》原文、解读

灵枢卷四·营卫生会第十八灵枢卷四·营卫生会第十八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①,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②,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

灵枢卷四·营卫生会第十八

灵枢卷四·营卫生会第十八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营?何气为卫?营安从生?卫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藏六府,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①,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②,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③。故曰: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④。故太阴主内,太阳主外⑤,各行二十五度,分为昼夜。夜半为阴陇,夜半后而为阴衰,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日中为阳陇,日西而阳衰,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⑥。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⑦。

【注解】

①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清和浊,在此指气的性质而言,阴气柔和为清,阳气刚悍为浊。

②五十而复大会: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两者虽别行两道,但在一昼夜各行五十周次之后,便要会合一次。

③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起、止,在此指寤与寐。

④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夜半而阴陇为重阴:陇,通“隆”,满盛之意。阳隆,阳气隆盛。昼为阳,日中阳气最盛,故曰重阳。夜为阴,夜半阴气最盛,故曰重阴。

⑤太阴主内,太阳主外:太阴,指手太阴肺经。内,指营气。营行脉中,始于手太阴而复合于手太阴,故曰太阴主内。太阳,指足太阳膀胱经。外,指卫气。卫行脉外,始于足太阳而复合于足太阳,故曰太阳主外。

⑥合阴:夜半子时阴气最盛,营卫二气俱行于阴而大会。

⑦与天地同纪:营卫二气日夜运行不息,如同天地日月运转一样,具有规律性。

【语译】

黄帝问岐伯道:人体的精气受自何处?阴阳之气是怎样交会的?什么气叫“营”?什么气叫“卫”?营卫是怎样生成的?又是怎样相会的?老年人与壮年人气的盛衰不同,日夜气行的部位各异,想听你谈谈气的运行交会情况。岐伯回答说:人体的精气来源于饮食物,饮食入胃,经过脾的吸收转输,将其精微向上传注到肺,肺朝百脉,故五脏六腑都能得到营养。水谷化生的精微,其中清的叫营,浊的叫卫,营气行于脉中,卫气走在脉外,两者周流全身,无有休止,一昼夜各循行五十周,而后会合一次,按照阴阳表里的经脉依次承接,相互贯通,如圆环之无有端始。卫气夜行于阴二十五周次,昼行于阳二十五周次,划分为昼夜各半,行至阳则人起,行至阴则人卧。所以说,卫气白昼行于阳经,中午时阳气最盛,称为重阳,夜晚行于阴经,夜半时阴气最盛,称为重阴。营气的循行起于手太阴经而复会于手太阴经,所以太阴主内;卫气的循行,起于足太阳经而复会于足太阳经,所以太阳主外。营气周流十二经,昼夜各二十五周次,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亦各二十五周次,营卫各行五十周次,划分昼夜各半。夜半阴气最盛为阴陇,夜半过后则阴气渐衰,待到黎明时阴气已衰尽,而阳气最盛。中午阳气最盛的为阳陇,夕阳西下时阳气渐衰,黄昏之时阳气已衰尽,而阴气渐盛。夜半时,营气、卫气都在阴分,是相互会合的时候,此时人们均已入睡,营卫在半夜会合,称为“合阴”。次日黎明,阴气衰尽,阳气又逐渐转盛,如此循环不息,就像天地日月运转不停一样。

赏析

本篇着重讨论了营卫二气的生成与会合,所以篇名为《营卫生会》。

营气与卫气皆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即饮食物经脾胃腐熟运化后,将其精微(含营卫二气)上输于肺,使营气与卫气布散五脏六腑、周身组织关节。然营气性质柔顺,称为“清者”,而行于经脉之中;卫气性质刚悍,称为“浊者”,而行于脉外。

营气沿十二经脉次序,一昼夜运行五十周次(图3)。卫气运行包括以下三种途径:①营卫相随运行。卫在脉外,与营气俱行(图3)。②昼夜调节运行。昼行三阳,夜行三阴(图4)。③不循脉而散行。

图3 营气运行示意图

图4 卫气运行示意图

营卫二气昼夜往复于人体经络、脏腑,对人体的生命节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因营卫二气的循环规律所决定的。日中时分营卫二气皆行于各自的阳二十五度,此时阳气最盛,气血旺盛,人体各项生理功能被充分调动起来,精力充沛,精神饱满,抗御外邪能力最强。入夜时分正是营卫二气从阳二十五度逐渐转回阴二十五度,此时,阴气最盛,人体生理功能较低下,倍感疲乏,也正是气血虚弱,卫气卫外功能低下之时。至子时阴气己极,阳气将生,营气在阴,卫气亦在阴,故“万民皆卧”,人体休息、睡眠,大脑充分安宁,使脏腑、经络得到气血充分灌溉。

灵枢卷四·营卫生会第十八原文

黄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气使然?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①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②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③,故昼不精,夜不瞑。

【注解】

①气道:营卫之气运行的道路。

②昼精:白天精力充沛,精神饱满。

③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营卫二气俱不足而运行紊乱。

【语译】

黄帝说:老年人在夜间不能熟睡,是什么气使他们这样呢?少壮的人在白天精气充沛,夜晚熟睡难醒,又是什么气使他们这样呢?岐伯回答说:少年人和壮年人气血旺盛,肌肉滑利,气道通畅,营气、卫气的运行都很正常,所以在白天精神饱满,在夜间就熟睡难醒。老年人的气血已经衰少,他们的肌肉枯萎,气道涩滞,五脏的机能不能相互协调,营气衰少,卫气内扰,营卫失调,不能按正常规律运行,所以白天精力不充沛,夜晚也就不能熟睡。

赏析

这节阐明了年轻人和老年人,由于营卫盛衰和运行的不同,而表现出在昼夜方面的差异,由此提示了营卫之气与睡眠的密切关系。灵枢卷四·营卫生会第十八原文以老人与少壮之人的精力和睡眠情况为例,少壮之人气血盛,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五脏之气调和,精神得养,故白天精神饱满,夜晚安卧熟睡。老人之营卫俱不足,且运行不畅,故白天精力不足,夜晚则睡眠不安。可以看出,如果营卫不和调,运行逆乱,失其常度,就会改变睡眠的规律。

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大,失眠是当代人面临的可怕问题,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有的表现为睡后易醒,更有甚者,整夜难以入眠。本节提示睡眠的基本机制是卫气有规律地出阳入阴,营卫协调运行的结果。所以,失眠的原因主要是由营卫运行失调所致,无论何种原因,只要影响卫气运行,使其不能顺利地进入人体阴分,则会出现睡眠不安或失眠;若使其不能顺利地出于人体阳分,则会出现多寐或嗜睡。

本节提示调和营卫是治疗失眠的重要原则之一,《灵枢·邪客》半夏秫米汤及《金匮要略》桂枝龙骨牡蛎汤治失眠,皆取调和营卫之法。半夏秫米汤由半夏、秫米(黄黏米)组成,用于治疗邪气留滞,营卫失调之失眠证。半夏辛温通阳,祛邪降逆;秫米甘凉益胃,养营补阴而利大肠。二者共奏泻阳和阴之效使经络通畅,阴阳相和,营卫运行正常而病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有良好的镇静神经中枢的作用。张仲景创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目眩,后世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等病症,常获良效。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龙骨、牡蛎潜镇安神,使神气内敛,睡卧安宁。

灵枢卷四·营卫生会第十八原文

黄帝曰:愿闻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答曰: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①。

黄帝曰:愿闻三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②,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

黄帝曰: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岐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通。此气剽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③。

黄帝曰:愿闻中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黄帝曰:夫血之与气,异名同类,何谓也?岐伯答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④。

黄帝曰:愿闻下焦之所出。岐伯答曰: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⑤,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黄帝曰:人饮酒,酒亦入胃,谷未熟⑥而小便独先下,何也?岐伯答曰: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故后谷而入,先谷而液出焉。

黄帝曰:善。余闻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⑦,此之谓也。

【注解】

①下焦:当做“上焦”。

②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此指营气与卫气同行。

③漏泄:病证名,又称漏泄风。皮肤为风邪所伤,卫气不能固表,汗如漏而外泄。

④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两,指夺血、夺汗。有两死,谓既夺血,又夺汗,死证。无两生,谓夺血而不夺汗,或夺汗而不夺血,两者不同见,尚有可生之机。

⑤济泌别汁:大肠接受胃、小肠所传下的水谷,过滤而分清浊,浊者从大肠而传下,清者注于膀胱。

⑥谷未熟:指饮食物尚未被胃完全消化。

⑦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精微之气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周身。中焦如沤,形容中焦脾胃腐熟水谷,吸收精微功能,如沤渍饮食物,使之变化。下焦如渎,形容下焦肾和膀胱排泄水液功能,如同沟渠畅通。

【语译】

黄帝说:我想听你谈谈营卫之气的运行,是从什么部位发出的呢?岐伯回答说:营气是从中焦发出的,卫气是由上焦发出的。

黄帝说:愿听你再谈谈三焦之气的发出。岐伯回答说:上焦之气由胃中水谷精微化生,出于胃的上口,沿食道穿过膈膜,布散于胸中,再横走于腋下,沿手太阴经的路径下行至手,回复至手阳明经,向上到舌,向下注于足阳明经,卫气与营气都同样运行于阳分二十五周次,运行于阴分二十五周次,这就是昼夜一周,所以卫气五十周次行遍全身,再与营气大会于手太阴经。

黄帝说:有的人食用很热的饮食,刚刚吃下,还没有转化为水谷精气(即认为尚未转化为营卫之气),就已经出汗了,有的是面部出汗,有的是背部出汗,有的是半身出汗,都不是按照卫气的化生和循行路线,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说这是由于在外受到了风邪的侵袭,在内又受食热之气的影响导致腠理开泄,毛孔张大而汗液蒸腾,在肌表腠理疏松的地方,卫气流泄,也就不能按照原来的路线循行了。卫气的性质为剽悍滑利,行走迅速,遇到开放的孔道就会流泄而出,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沿卫气本来循行的路线运行,这就命名为漏泄。

黄帝说:愿听你再谈谈中焦之气,是从什么部位发出的?岐伯回答说:中焦之气也出于胃中,并出于上焦之后,胃所受纳的水谷之气,通过泌去糟粕,蒸腾津液,而化成精微,然后向上传注于肺脉,再化为血液,奉养周身,这是人体内最宝贵的物质,所以能够独行于经脉之内,称为“营气”。

黄帝说:血与气,名称虽不同而实是同类的物质,如何来理解呢?岐伯回答说:营和卫都由水谷的精气所化生,血液也由水谷精微变化而成,所以血和气名称虽然不同,但来源是相同的。凡失血过多的人宜慎用汗法;出汗过多的人宜慎用破血或耗血的疗法。所以,人既夺血又夺汗是死证;夺血而不夺汗,或夺汗而不夺血,尚有可生之机。

黄帝说:愿听你再谈谈下焦之气是从什么部位发出的?岐伯回答说:下焦泌别由胃传下的水谷,将糟粕输送到小肠下段,将水液渗入于膀胱。所以,水谷同时纳入胃中,经过胃的腐熟消化,通过小肠的分清泌浊,形成的糟粕部分,向下被输送到大肠,其清者即水液部分,渗入下焦的膀胱。

黄帝说:人饮酒的时候,酒也是与水谷一起入胃的,但是为什么水谷尚未运化完,而小便已经先下来了呢?岐伯回答说:酒是粮食酿造出来的液体(即已经经过了人为的腐熟),其气强劲而且滑利(类似于卫气),所以即使是在水谷之后食入,但在食物消化完之前就成为水液排出了。

黄帝说:太好了。我听说上焦的作用是升化蒸腾,像雾露一样弥漫、灌溉全身;中焦的作用是腐熟运化水谷,像沤渍食物一样使之变化;下焦的作用是泌别清浊,排泄糟粕,像沟渠排水一样。三焦的情况就是这样。

赏析

本节专论营卫,为什么涉及三焦呢?这是因为营卫的生成、运行都与三焦有关,所以才把三焦和营卫联系在一起进行讨论。

灵枢卷四·营卫生会第十八原文提示三焦的部位划分及其与营卫气血的关系如下。①上焦,“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一般将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称作上焦。“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宣发敷布水谷精气如雾露那样弥漫灌溉至全身,实际上主要是心肺输布气血的作用。②中焦,“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一般认为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其所属脏腑主要是脾胃。“中焦如沤”,实际上是指脾胃对饮食物的腐熟消化、吸收和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指出中焦是气血生化之源。③下焦,“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一般以脐以下的部位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等脏腑。“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即将胃传下的谷食经小肠分清别浊,其清者即水液渗入膀胱,其浊者即糟粕归入大肠,概括为“下焦如渎”。

本节提出“血之与气,异名同类”,营卫之气都源于水谷精气,血由中焦所化生的水谷精气和津液,经过生化变赤而成。从化生源头上血与气同出一端。在此基础本节进而又提出“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论点,汗乃津液所化,血也是由水谷精微和津液化合而成,可见汗血同源。在病理情况下,多汗必伤其血,失血亦必伤津。因此,在治疗中必须遵循“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原则,大汗的患者,其血必虚,不可再行放血疗法;大出血的患者,其津液必衰少,不可再行发汗。只有这样才能保全阴液,留得生机。当然因特殊情况而非用不可者,则当辅以补血或益津之法。如对大失血而兼外感者,治宜养血益津,兼以发汗;对大出汗而兼血瘀者,治宜补血益津,兼以化瘀。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