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医学名言/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四·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原文、解读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四·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原文、解读

素问卷第四·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素问卷第四·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原文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①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②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踈理,其病皆为疮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

素问卷第四·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素问卷第四·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原文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岐伯对曰:地势使然①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②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踈理,其病皆为疮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薦,其民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來。北方者,天地所闭藏③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④,其治宜灸焫⑤。故灸焫者,亦从北方來。南方者,天地所长养⑥,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⑦。故其民皆緻理⑧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⑨。故九针者⑩,亦从南方來。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故导引按者,亦从中央出也。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注解】

①地势使然: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状态和位于地表面所有固定性物体的总体,如居民地、江河、森林等。地势不同,气温有别,发生疾病各有特点,《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

②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域,疆界、境地,或自然条件形成的特征性地理区域。张介宾注:“天地之气,自东而升,为阳生之始。故发生之气,始于东方,而在时则为春。”

③北方者,天地所闭藏:张介宾注:“天之阴在北,故其气闭藏,而在时则应冬。”

④脏寒生满病:张介宾注:“地气寒,乳性亦寒,故令人脏寒。脏寒多滞,故生胀满。”

⑤灸焫:焫,烧也。王冰注:“火艾烧灼,谓之灸焫。”艾灸、火针、焠针,皆属此法。

⑥南方者,天地所长养:张介宾注:“天之阳在南,故万物长养,而在时则应夏。”

⑦胕:同“腐”,经发酵的食物,如豉、鲊、曲、酱类食物。

⑧緻理:腠理致密,皮肤细腻。

⑨微针:指针体细小,加工精细的针具。秦汉时已有金属针具,较古之石针、骨针精细,故称之微针。

⑩九针:《黄帝内经》时期将针具规定为九种,即镵针、员针、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

【语译】

黄帝问道:医生治疗疾病,同样的疾病而治疗方法不同,且都能治愈,这是为什么呢?岐伯回答说:这是地理环境不同所造成的。东方地区,是自然万物开始发生的地方,是盛产鱼和盐的区域,位于海边水傍。那里的人们喜欢吃鱼和和比较咸味食物。他们喜欢所居,认为自己的食物也很甜美。鱼吃多了能使人体内发热,咸味食物吃多了容易伤血,所以那里的居民大多皮肤色黑,肌腠疏松,他们多发痈疡一类的疾病,而痈疡病最适宜于用砭石治疗,所以砭石这种治疗方法是从东方传来的。西方地区,是盛产金和玉石的区域,沙石最多,风沙大,水土刚强,具有如同自然界秋季一样收敛的气象,那里的人们多居在高坡上,不穿丝绵衣服而穿毛布和细草做成的衣服,喜欢吃鲜美酥酪骨肉之类的食物。所以外邪不容易伤害他们的形体,他们的疾病多是从体内产生的,这类疾病最适宜于用毒药治疗,所以运用毒药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从西方传来的。北方地区,是自然界具有封闭固藏特点的地方,那里地理位置高,人们多居在高陵之上,风寒冰冻,喜欢在野地活动,吃一些乳汁食物,脏腑寒气过盛,容易发生腹部胀满疾病,治疗适宜于用艾火烧灼,所以艾火烧灼的治疗方法是从北方传来的。南方地区,是自然界长养万物的地方,那里阳气旺盛,地理位置低凹,水土薄弱,雾露之气多聚集,人们喜爱吃酸腐的食物,所以他们的肌肤腠理致密色红,容易患拘挛湿痹一类的疾病,这类病最适宜于用微针治疗,所以用九针治病的方法是从南方传来的。中央地区,地势平坦,湿气很重,自然界许多生物都可以在这里生长,这里的人们可以吃到许多类的食物,劳动强度又不大,所以人们常患痿厥、寒热一类的疾病,这类疾病最适宜于用气功、按摩的方法治疗,因而用气功、按摩治疗的方法是从中央产生的。所以,高明医生,常常依据地理、地势不同,灵活地、非常恰当地应用各种方法治疗疾病。治疗方法不同,都能将病治好的根本原因在于深入地了解了病情,掌握了治病之大法。

赏析

防治疾病,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根据不同地域环境特点,来制订适宜治疗原则和方法。即地理、地势不同,病治则不同。本经文以“地势使然”简洁地回答了“一病而治各不同”的道理。进一步分析五方的地势不同而有地理、气候、物产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决定五方之人的居住条件与环境、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各自不同,直接影响人体的体质强弱和发生疾病的种类与性质,因而五方之人得病各异,治法各有所宜,充分体现了中医学“三因制宜”的原则。

地势有高低,地域有南北,气候有寒温,病发有不同。如本经文指出,北方“地高陵居,风寒冰冽”、“病生于内”,南方“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其病挛痹”等。皆说明了地势、气温和发病具有相关性,《素问·五常政大论》总结为“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

饮食结构与习惯不同,病发有异。如东方之域,“其民食鱼而嗜咸”,其病以“痈疡”居多;北方之域,由于“乐野处而乳食”,病以“脏寒生满病”为主。地势不同,所在地域人们的饮食结构以及饮食习惯表现为单一性或偏嗜现象。《黄帝内经》中有关饮食五味所伤论述较多,如《素问·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素问·奇病论》“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等,均记载偏嗜五味太过引起脏腑气血发病等,主张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