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国学语录/诗经·大雅·抑《靡哲不愚》解读、赏析

诗经·大雅·抑《靡哲不愚》解读、赏析

118 靡哲不愚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靡哲不愚注释】①抑抑:审慎、谦谨的样子。②威仪:仪表威武严肃,着装严谨整齐。③隅:角落,地方。维德之隅,即威仪是德所寄寓的地方。德在内,仪在外,“德”与“仪”相辅相成才是正道。④靡:没有。哲:哲人。没有一个哲人不出现愚蠢的时候,比喻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

118 靡哲不愚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靡哲不愚注释

①抑抑:审慎、谦谨的样子。

②威仪:仪表威武严肃,着装严谨整齐。

③隅:角落,地方。维德之隅,即威仪是德所寄寓的地方。德在内,仪在外,“德”与“仪”相辅相成才是正道。

④靡:没有。哲:哲人。没有一个哲人不出现愚蠢的时候,比喻任何人都可能犯错误。

⑤职:主管、掌管之意,这里指“自身”。

⑥戾(lì):乖张,违逆,不讲情理,意思是哲人之愚是由于顽固的主观认识形成的,本质上是更糟糕的愚。

靡哲不愚译文

堂堂仪表彬彬有礼,正是德行之所在。俗话说:智者也有愚笨时啊。常人如果不聪明,那是他们本来的问题。智者如果不聪明,那是因为他们自恋于“抑抑威仪”而过分乖张、违逆,不讲情理。

赏析

本段选自《诗经·大雅·抑》。“三国·吴”韦昭注:“昭谓《懿》诗,《大雅·抑》之篇也,懿读曰抑。”是以此诗为卫武公自儆之诗。宋代朱熹《诗集传》也持此观点,云:“卫武公作此诗,使人日诵于其侧以自警。”当然,亦有以此诗为“刺诗”而非“自儆之诗”者,《毛诗序》即持此观点,不足为怪。

周平王是周幽王的儿子姬宜臼。幽王昏庸残暴,宠爱褒姒,最后被来犯的西戎军队杀死在骊山。“烽火戏诸侯”或曰“千金一笑”的典故即源于此。幽王死后,宜臼被拥立为平王。平王二年(公元前770年),晋文侯、郑武公、卫武公、秦襄公等以武力护送平王到洛邑,东周从此开始。其时平王施政不当,周室衰微,诸侯争王。《抑》的作者据传为卫武公,他是周朝元老,姬姓,经历了厉王、宣王、幽王、平王四朝。厉王流放,宣王中兴,幽王覆灭,他都是目击者。平王在位时,他已九十高龄,看到自己扶持的平王竟德行败坏、政治黑暗,不禁忧愤不已,写下了这首诗。

此段述说了“哲与愚”的关系。《诗经》的艺术手法,通常说有“赋比兴”三种,此处用的是赋法,也就是直陈,但这里直陈却非叙事而是说理。“靡哲不愚”,看来是古已有之的格言,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聪明人也会有失误。因此聪明人也要谨慎小心。普通人的愚蠢,是他们本来的缺陷;而聪明人的愚蠢,似乎违背常规,令人不解,但细究起来,则是因为他们过于自恋于“抑抑威仪”而不讲情理。显然,卫武公眼中的周平王不是一个傻瓜,但却偏偏不明事理。卫武公多么希望平王能做到“抑抑威仪”、“有德有智”啊,可惜现实令人失望,恨铁不成钢。不知当时周平王读此诗会有什么反应?不过,无论如何,此诗被誉为“千古箴铭之祖”(吴闿生《诗义会通》)是当之无愧的。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