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得一》解读、赏析
251 得一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得一注释】
①得一:即得道。
②神得一以灵:神,或指人。灵,灵性或灵慧。
③正:一本作“贞”。意为统领。
④其致之也:推而言之。
⑤谓:假如说。帛书作“胃”。
⑥天无以清:天离开道,就得不到清明。
⑦歇:消失、绝灭、停止。
⑧蹶:跌倒、失败、挫折。
【得一译文】
往昔得道者的情形:天得道而清明;地得道而宁静;神得道而灵慧;空谷得道而充盈;万物得道而生机勃勃;侯王得道而成为天下统领。推而言之,天离开道不得清明,恐怕要崩裂;地离开道不得安宁,恐怕要溃废;神离开道不能保持灵性,恐怕要消失;空谷离开道不能保持充盈,恐怕要干涸;万物离开道不能保持生长,恐怕要死亡;侯王离开道不能保持天下统领地位,恐怕其国家要倾覆。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
【赏析】
这里讲“道”的普遍意义。天地万物都来源于“道”,或者说,“道”是构成一切事物所不可或缺的根本要素,如果失去了“道”,天地万物就不能存在了。由此推及人事,告诫统治者要从“道”的原则出发,并要能“处下”、“居后”、“谦卑”,即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没有老百姓为根本和基础,就没有高贵的侯王。因而本段文字中,又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在《道德经》里,老子经常以“一”来代称“道”,如二十二章的“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这里,老子连续七次使用“一”,其含义是相当深刻的。老子认为宇宙的本原只有一个,宇宙的总规律也只有一个,因而他突出“一”,即宇宙起源的一元论,而且是唯物的一元论。在世界万事万物之中,老子列举了许多相互矛盾的对立物,并认为对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最终归于统一。所以,他一再使用“一”,也表明他认为矛盾双方总要归于统一。在历史哲学中,老子也强调统一,认为侯王要注重唯一的“道”,才能使天下有个准绳。这个准绳是什么?老子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侯王应该认识到“贱”、“下”是自己的根基。有道的人无须光华如玉,还是质朴更好一些。总而言之,这里强调了道的普遍性、重要性、唯一性,不论是天、地、神、谷、万物、侯王,都来源于道,又都依赖于道,如果失去了道,一切都不会再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