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1日星期六
首页/国学语录/春秋·左传·僖公《风马牛不相及》解读、赏析

春秋·左传·僖公《风马牛不相及》解读、赏析

217 风马牛不相及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

217 风马牛不相及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毂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毂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风马牛不相及注释

①齐侯:齐桓公。

②楚子:楚成王。使:派遣使者。唯:即使。风:放也,这里指牛马走失。

③虞:料想。

④管仲:齐国大夫,史称“管子”。召(shào)康公:周文王庶子。五侯九伯:诸侯有五种爵位:公、侯、伯、子、男。九伯:九州之长,泛指天下诸侯。女:同“汝”,你。夹辅:左右辅佐。履:指征伐所及之地。

⑤贡:进贡之物。苞茅:古代祭祀时用以滤酒的青茅,是楚国特产,相当于今之“茶叶”。入:进贡。共:同“供”。

⑥缩:过滤。征:责问,质问。

⑦次:驻留。屈完:楚国大夫。

⑧徼(jiǎo):意为求,求取。

⑨绥:安抚。

风马牛不相及译文

僖公四年的春季,齐桓公率领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郑文公等各诸侯的联军入侵蔡国。蔡军溃败。齐桓公随即进攻楚国。楚成王派使者来到军中说:“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即使是牛马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彼此毫不相干。没想到君王竟不顾路途遥远来到我国土地上,这是何故?”管仲回答说:“以前召康公命令我们的先君太公说:‘为了辅助周王室,所有诸侯,你都可以征伐他们。’并赐给我们的先君征伐的范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应当进贡的茶叶没有进贡,使天子的祭祀缺乏供奉,不能滤酒请神,我因此而来问罪。昭王南征到楚国而没有回去,我因此前来问罪。”使者回答说:“贡品没有送来,的确是我君的罪过,今后岂敢不供奉?至于昭王没有回去,君王还是请问水边的人吧!”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夏季,楚成王派遣屈完带兵到诸侯军驻地。诸侯军队撤退,驻扎在召陵。齐桓公将所率领的军队列阵,和屈完坐一辆战车进行检阅。齐桓公说:“我们出兵,难道是为了我一个人吗?为的是继续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我们两国共同友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君王惠临敝国求福,承蒙君王安抚我君为好,这正是我君的愿望!”齐桓公说:“用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够抵御他们?用这样的军队来攻城,哪个城不被攻破?”屈完回答说:“君王如果用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君王如果用武力,楚国有方城山作为城墙,有汉水作为护城河,即使君王的兵马再多,也没有什么用处。”于是,屈完与齐及各诸侯订立了和平盟约。

赏析

本段选自《春秋·左传·僖公》。这就是著名的“召陵之盟”。面对以齐国为首的八个诸侯国的大军压境之势,楚国虽然名义上接受了齐桓公作为诸侯之霸主的地位,但楚使在与齐的谈判、交涉过程中,自始至终表现得不卑不亢,时而诙谐幽默,时而恭顺温和,时而又庄重严厉。齐国也知道楚国的真实实力,所以见机行事,灵活地见好就收。楚使屈完,在与齐桓公的对话中表现了作为当时大国的楚国使者的一种气度和风范。面对多个诸侯国的军队的强大阵势和齐桓公咄咄逼人的威胁言语,屈完从容应对,表示只服德而不服力:齐国有强大的实力,若能修德以服诸侯,谁都不敢不服;若光凭借武力,楚国就“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绝不会屈服,并指明胜败未可知的结果,使齐国也不敢轻举妄动。齐楚之间的语言交锋,表现了齐、楚两个大国之间斗智斗勇的曲折复杂过程。在中国古代社会,强权是压倒一切的,但道德作为政治手段,在特定的时刻往往能迸发出超人的力量。这种不屈于强权,为正义和尊严而进行抗争的事例,不胜枚举。

20世纪80年代初,雄心勃勃的撒切尔夫人登上英国首相宝座后,推行强硬的内外政策,以使英国重新振兴。被称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也酝酿了解决香港前途问题的方案,她在谈判中讲到:1997年收回香港,将“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香港的繁荣离不开英国管理。对此,邓小平回答:“如果中英两国抱着合作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能避免大的波动。”“如果英方不改变态度,中国就不得不在1984年9月单方面公布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保持香港的繁荣,我们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但这不是说,香港继续保持繁荣必须在英国的管辖之下才能实现。香港继续保持繁荣,根本上取决于中国收回香港后,在中国的管辖之下,实行适合于香港的政策。”对于强权,如果不能找到有效的手段加以约束和抵御,那么,先礼后兵,利用道德力量就是最有智慧的选择。中国古人对这种力量给予了高度评价,成为不可替代的政治智慧。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