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9日星期日
首页/庄子解读/庄子《马蹄(节选)》智慧解读

庄子《马蹄(节选)》智慧解读

马蹄【马蹄原文】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1],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2],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3]。”烧之[4],剔之[5],刻之[6],雒之[7]。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8],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9],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10],而后有鞭...

马蹄

【马蹄原文】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1],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2],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3]。”烧之[4],剔之[5],刻之[6],雒之[7]。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8],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9],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10],而后有鞭之威[11],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12],方者中矩。匠人曰[13]:“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

【马蹄译文】

马这种动物,它的蹄子可用来践踏霜雪,毛可用以抵御风寒,它吃草饮水,翘着后腿跳,这些都是马的真情性。纵使有高大的台和殿,对于马而言并没什么用处。到了伯乐出现,他说了“我会管理马!”于是他用烙铁烫它,剪它的毛,削它的蹄,烙上烙印,络头绊脚把它拴起来,编入马槽中,马便死去十分之二三了!然后,他又饿它,渴它,让它驰骋、奔跑、训练、修饰。马有口衔镳缨的拘束,又有皮鞭竹策的威胁,马就死掉大半了!泥匠说:“我会捏陶土,使圆的合于规,方的合于矩。”木匠说:“我会削木头,使方的合于钩,直的合于绳。”陶土与树木,它们的本性难道是要合于圆规方矩钓钩绳墨吗?然而,世世代代称说:“伯乐会管理马,陶工木匠会制作黏土木材。”这也和治理天下的人犯一样的过错啊。

【马蹄注释】

[1] 陆:通“踛”,跳。

[2] 义台:即仪台,用来举行礼的仪式的台。筑土为台,台上架屋,当中设门。

[3] 治:训练。下面叙述伯乐治马的过程。

[4] 烧之:指把铁烧红,在马身上打火印作为标志。

[5] 剔(tī):剪,指剪马毛。

[6] 刻:刻削马蹄甲。

[7] 雒(luò):通络。雒之:给马戴上笼头。

[8] 编:架搭。皂(zào):马槽。

[9] 骤之:使马快跑。

[10] 橛(jué):马口所含的横木,叫马嚼子。饰:指马缨。这些东西对马说来是一种束缚,故称为患。

[11] 鞭:打马的工具。带皮的叫鞭,无皮的叫,亦作策。

[12] 中(zhòng):符合。

[13] 匠人:木匠。

【马蹄原文】

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1],怒则分背相踶[2]。马知已此矣[3]!夫加之以衡扼[4],齐之以月题[5],而马知介倪扼鸷曼诡衔窃辔。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6],伯乐之罪也。夫赫胥氏之时[7],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8],含哺而熙[9],鼓腹而游[10]。民能以此矣!及至圣人,屈折礼乐以匡天下之形[11],县跂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归于利,不可止也。此亦圣人之过也。

【马蹄译文】

马生活在陆地上,吃草饮水,高兴时它们就交颈相摩,发怒时就背身相踢。马所晓得的仅止于此,等到加上了车衡颈轭,装上了额前佩饰,马就逐渐学会了折毁车、曲颈脱轭、抗击车盖、吐出口勒、咬断笼头。所以,马之至于抗击人,这都是伯乐们造的罪孽呀。

上古帝王赫胥氏的时代,人民安居而无所作为,悠游自在而无所往,口含食物相互嬉戏,鼓着吃饱的肚子四处游玩,民众就是这么安然自适的。及至圣人出现之后,用礼乐来周旋,以匡正天下人的仪态;用仁义来标榜,以安慰天下人的心,人民才开始争先运用智谋,汲汲于争权夺利而不可制止。这也是圣人们的过失呀!

【马蹄注释】

[1] 靡:通“摩”。

[2] 分背:背对背。踶(tì):通“踢”。

[3] 马知(zhì)句:马的智慧只不过如此罢了。

[4] 衡:车辕前端的横木。

[5] 月题:在马额上的一种装饰,用金属雕刻而成,形状似月,又叫当颅。

[6] 知(zhì):通“智”。而:与。

[7] 赫胥氏:传说中上古时代的帝王。

[8] 之:往。

[9] 哺:口中含着的食物。熙:通“嬉”,游戏。

[10] 鼓腹:肚子吃得饱饱的样子。

[11] 匡:正。天下之形:指天下人的举动。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