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素问·玉机真脏论》)
1504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素问·玉机真脏论》)大抵五脏各自从所生之脏接受病气的传变,也就是子病犯母,如脾土常受病气于肺金,即肺病及脾。五脏受病气于所生之脏后,再传给我克之脏,如肝病每可传于脾,即木乘土。病气留止于生我的母脏,如脾土病气可居于心。疾病常死于我所不胜之脏,就是病传至克我之脏而死,如脾病传至肝而死。此...
1504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素问·玉机真脏论》)
大抵五脏各自从所生之脏接受病气的传变,也就是子病犯母,如脾土常受病气于肺金,即肺病及脾。五脏受病气于所生之脏后,再传给我克之脏,如肝病每可传于脾,即木乘土。病气留止于生我的母脏,如脾土病气可居于心。疾病常死于我所不胜之脏,就是病传至克我之脏而死,如脾病传至肝而死。此条运用五行生克理论解释脏腑疾病传变规律,旨在表明一脏有病可以互相影响,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当然,这种传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其卒发者,不必治其传”“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素问·玉机真脏论》)。若能灵活应用,知常达变,就可把握疾病的传变演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