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西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0113 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西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诊得疾病阳的一面,便能推论其阴的一面;诊得疾病阴的一面,便可推论其阳的一面。这是因为阴阳之间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等关系,可分而不可离。如阳热偏盛之证,势必耗伤阴液,即所谓“阳胜则阴病”;阴寒偏盛之疾,势必损伤阳气,即所谓“阴胜则阳病”。患者阳气虚损,不能制阴,则阴相对...
0113 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西汉·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诊得疾病阳的一面,便能推论其阴的一面;诊得疾病阴的一面,便可推论其阳的一面。这是因为阴阳之间存在着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等关系,可分而不可离。如阳热偏盛之证,势必耗伤阴液,即所谓“阳胜则阴病”;阴寒偏盛之疾,势必损伤阳气,即所谓“阴胜则阳病”。患者阳气虚损,不能制阴,则阴相对偏亢而出现寒象,谓之“阳虚则寒”“阳虚则阴盛”;患者阴液不足,不能制阳,则阳相对偏亢而出现热象,谓之“阴虚则热”“阴虚则阳亢”。他如阳虚之极者,必损及阴,阴虚之极者,必损及阳等,均属此条所指,临床上据此还可广泛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