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星期五
首页/清朝/吴均诗歌《吴城赋》原文赏析、注释

吴均诗歌《吴城赋》原文赏析、注释

吴城赋古树荒烟,几百千年①​‍‌‍​‍‌‍‌‍​‍​‍‌‍​‍‌‍​‍​‍‌‍​‍‌​‍​‍​‍‌‍​‍​‍​‍‌‍‌‍‌‍‌‍​‍‌‍​‍​​‍​‍​‍​‍​‍​‍​‍‌‍​‍‌‍​‍‌‍‌‍‌‍​。云是吴王所筑,越王所迁②​‍‌‍​‍‌‍‌‍​‍​‍‌‍​‍‌‍​‍​‍‌‍​‍‌​‍​‍​‍‌‍​‍​‍​‍‌‍‌‍‌‍‌‍​‍‌‍​‍​​‍​‍​...

吴城赋

古树荒烟,几百千年①​‍‌‍​‍‌‍‌‍​‍​‍‌‍​‍‌‍​‍​‍‌‍​‍‌​‍​‍​‍‌‍​‍​‍​‍‌‍‌‍‌‍‌‍​‍‌‍​‍​​‍​‍​‍​‍​‍​‍​‍‌‍​‍‌‍​‍‌‍‌‍‌‍​。云是吴王所筑,越王所迁②​‍‌‍​‍‌‍‌‍​‍​‍‌‍​‍‌‍​‍​‍‌‍​‍‌​‍​‍​‍‌‍​‍​‍​‍‌‍‌‍‌‍‌‍​‍‌‍​‍​​‍​‍​‍​‍​‍​‍​‍‌‍​‍‌‍​‍‌‍‌‍‌‍​。东有铸剑残水③,西有舞鹤故廛④,萦具区之广泽⑤,带姑苏之远山⑥​‍‌‍​‍‌‍‌‍​‍​‍‌‍​‍‌‍​‍​‍‌‍​‍‌​‍​‍​‍‌‍​‍​‍​‍‌‍‌‍‌‍‌‍​‍‌‍​‍​​‍​‍​‍​‍​‍​‍​‍‌‍​‍‌‍​‍‌‍‌‍‌‍​。仆本蓄怨,千悲亿恨⑦,况复荆棘萧森,丛萝弥蔓。亭梧百尺,皆历地而生枝⑧;阶筠万丈,或至杪而无叶⑨。不见春荷夏槿⑩,唯闻秋蝉冬蝶。木魅晨走,山鬼夜惊⑾,不知九州四海,乃复有此吴城⑿。

[说明]赋,本是古代对诗歌创作手法的一种称谓。朱熹《诗集传》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便说明了这种手法是重铺张描写的。由此,后来把运用这种手法所写成的字句较为整齐且有一定韵律的文章叫“赋”,于是“赋”便成了一种文体的称谓。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篇说,“赋者,铺也,铺摛采(痴chi,展布的意思)文,体物写志也”,便说明了“赋”是通过铺张有文彩的描写陈述来抒发作者感情意志的一种文章。我国的赋,兴起于战国末,盛于两汉,延续于魏、晋、南北朝,至唐宋亦间有名作,以后作的人便少了。赋,按其內容又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以歌功颂德为主的大赋,一是以抒情说理为主的小赋。前者一般规模都比较大,于內容,重对事物的铺陈,于辞采,重典雅宏丽,但其思想意义不大。这类赋,如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甘泉赋》《长杨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以及晋左思的《三都赋》等篇都很有名。小赋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及见解为主,如贾谊的(吊屈原赋》,王粲的《登楼赋》,魏曹植的(洛神赋),晋陆机的《文赋》,南北朝鲍照的(芜城赋》,江淹的《恨赋》和《别赋》,庾信的《哀江南赋)(规模较大,但属抒情一类)与《小园赋》,以及唐人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人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等脍炙人口的名篇都属于这一类。这些抒情说理的小赋,无论其思想内容或写作技巧都远远超过了大赋的价值。这是“赋”这一文体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大概情况。

吴均的赋,今只残存五篇,就其所存的来看,多为咏物抒怀之作,描绘风物清新俊拔,今选其《吴城赋》一篇以见其概。这篇赋,只一百一十二字,先见于(艺文类聚》六十三及(初学记》二十四,后收录于《吴朝请集》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吴城,指春秋时吴都姑苏,其地秦统一后置吴县,为会稽郡治,汉先仍秦之归,后于顺帝永建四年(192),分会稽为吴郡、会稽二郡,会稽则移治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县),吴县遂为吴郡郡治(见《宋书·州郡一》)。隋置苏州,治吴县,唐因之。明、清吴县为苏州府府治,今为苏州市。从吴均此赋所描写的內容来看,这座曾先后为吴、越都城的历史名城,在南朝时则已沦为废墟了。但此城市自隋唐以来,均为州、府首府,历经建设,故今日之苏州已成为园林甲天下、代表东方文化的历史名城。吴均这篇赋,前十句概写吴城之兴建、变迁、古迹以及其壮观的自然环境,后十四句写吴城当时的荒凉景况,通过这些叙述和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悲怀。

-----------

[注释]①几百千年——从公元前515年吴王阖庐即位后建城起到吴均之世(469.520)约千年,故称“几百千年”。《吴朝请集》作“几千百年”,当非。

②“云是”二句——谓吴城为吴王阖庐所筑以为都城,越王勾践灭吴后又曾迁都于此。《吴越春秋》卷四载,吴王阖闾(“闾”《,左传》《史记》《越绝书》皆作“庐”)即位后,“委计”于伍子胥“筑城郭”。“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大城周回四十七里。陆门八,以象天八风,水门八,以法地八聪。筑小城周十里”。又(越绝书》卷二:“阖庐之时大霸,筑吴越城,城中有小城二。”又“吴大城周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二尺。陆门八,其二有楼,水门八,……阖庐所造也。吴郭周六十八里六十步。吴小城,周十二里。”据此可知,吴城不仅修筑时间较早,且规模亦颇不小。又(越绝书》卷入载:“勾践小城,山阴城也。……而灭吴徙治姑胥台。”“姑胥”即“姑苏”(见范成大(吴郡记)),山名,在今苏州市西南,故吴城亦称姑苏。“姑胥台”,在吴城西南。《越绝书》卷十二:吴王夫差“起姑胥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三百里”。“徙治姑胥台”,即迁都于吴城。

③“东有”句——谓吴城之东有吴王阖庐铸剑的遗迹。《吴越春秋》卷四载:吴王阖闾“城郭以成,仓库以具”,又“请干将铸名剑二枚。……一曰'干将,一曰'莫邪,。莫邪,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刀濡,遂以成剑”​‍‌‍​‍‌‍‌‍​‍​‍‌‍​‍‌‍​‍​‍‌‍​‍‌​‍​‍​‍‌‍​‍​‍​‍‌‍‌‍‌‍‌‍​‍‌‍​‍​​‍​‍​‍​‍​‍​‍​‍‌‍​‍‌‍​‍‌‍‌‍‌‍​。又《越绝书》卷二:“千里庐虚者,阖庐以铸干将剑,欧冶童女三百人,去县二里,南达江。”

④“西有”句——城西还有吴王阖庐曾教舞过白鹤的街巷。“廛”(缠cahn),城市中民众居住的区域。《文选》鲍明远《舞鹤赋》“出吴都而倾市”句李善注引(吴越春秋》云:“吴王阖闾有小女,王与夫人、女会食蒸鱼,王尝半(而与女),女怒曰:'王食鱼辱我,不忍久生。'乃自杀。阖间痛之,葬于都西阊门外,凿池积土为山,石为椁,金鼎玉杯、银樽珠襦之宝以送女。乃舞白鹤于吴市中,万人随观,遂使男女与鹤俱入墓门,因塞之以送死。”李注所引,见《吴越春秋》卷四,唯今本(吴越春秋》所载文字稍异。

⑤“萦具区”句——谓吴城为太湖水域所萦绕。“具区之广泽”,指太湖。《周礼·夏官·职方氏》:“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其泽薮曰具区。”《尔雅·释地》云:“吴越之间有具区。”“泽”,《初学记》引作“宅”。按此句写水,下句写山,当以作“泽”为是。

⑥“带姑苏”句——远远的姑苏山像腰带一样把吴城环抱着。

⑦“仆本”二句——“仆”,第一人称谦称代词,此为作者自称。“蓄怨”,郁结于心中的怨恨之情。“千悲亿恨”,极言其所含怨之深之多,此为作者怀“俊才”而不遇的深切感伤之语。有此悲感,再见到吴城如此的荒凉景象,感慨就更深了。由此启下,转入写吴城的荒凉。

⑧“亭梧”二句——“亭梧”,亭子侧边的梧桐树。“百尺”,喻高大。“历地而生枝”,挨着地面就蔓生着枝条。“历”,越过的意思,句谓无人剪伐。

⑨“阶筠(匀yun)”二句——“阶筠”,阶前的竹子。“筠”,竹子。“万丈”,亦夸张其高。“丈”,《初学记》作“木”,作“木”于义不当,似“木”为“本”之误,作“本”,于义更为宜。“或至杪(秒miao)而无叶”,有的竹子到细梢上都没有叶子,极言竹林中有的竹子已老枯而死了。“杪”,树枝的细梢。

⑩槿(谨inj)——木槿,一种高七八尺的落叶灌木,夏天开花,其花有红、白、紫等颜色。

⑾“木魅(妹mei)”二句——谓林间鬼怪日夜出没,极言吴城荒凉。“木魅”,树木精怪。《说文》云:“魅,老物精也。”“山鬼”,此亦指山间鬼怪。《楚辞·九歌》中有《山鬼》一篇,其“山鬼”则指山间的一位美丽的女神。鲍照《芜城赋》:“木魅山鬼,野鼠城狐。”亦以之状芜城之荒凉景况。

⑿“不知”二句——写由于吴城长期的荒废,则人们便不知道中国还有这座古老的城市了。“九州四海”,皆指全中国。“九州”,指古代对全中国所划分的九个大行政区域。《尚书·禹贡》谓九州为冀、衮、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个州。(尔雅》《周礼》沿历代划分不同所记又稍异。“四海”,本指我国四域边境。古人认为我国九州之外环有四海。(礼记·祭义》记曾子的话,谓四海,即东海、西海、南海、北海。虽也还有其他的解释法,但以四海或四海之内称全中国则是一致的。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