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6日星期四
首页/名家作品赏析/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原文、赏析、解读

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原文、赏析、解读

刑赏忠厚之至论【题解】《刑赏忠厚之至论》是苏轼参加进士考试的论文。文章先列举古代贤君明主“爱民之深,忧民之切”,有善即赏,不善则罚的同时又“哀矜”,极尽忠厚之事;继而以尧的两件事来具体证明;最后论及以忠厚行刑赏之事可以使天下之人都回到宽仁忠厚。这是对儒家“重赏轻罚”“仁政”主张的宣扬,举例精当、论述有力、语言明快,因而得到了当时的主考官、古文运动领袖欧阳修的...

刑赏忠厚之至论

【题解】

《刑赏忠厚之至论》是苏轼参加进士考试的论文。文章先列举古代贤君明主“爱民之深,忧民之切”,有善即赏,不善则罚的同时又“哀矜”,极尽忠厚之事;继而以尧的两件事来具体证明;最后论及以忠厚行刑赏之事可以使天下之人都回到宽仁忠厚。这是对儒家“重赏轻罚”“仁政”主张的宣扬,举例精当、论述有力、语言明快,因而得到了当时的主考官、古文运动领袖欧阳修的赞赏。

【原文】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1]。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2],然犹命其臣吕侯[3],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4]:“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5]:“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6]:“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7]。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8]:“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9]。”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译文】

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在位的时候,那是多么无微不至地爱护百姓,深切地为百姓担忧,是用君子长者的态度来对待黎民百姓。有人做了一件好事,便奖赏他,还用诗歌的形式来赞扬他,以此肯定他的做法并勉励他坚持下去;有人做了一件坏事,便惩罚他,并满怀怜悯、痛心地教训他,用这种方式来使他弃恶从善、悔过自新。所以,人们表示赞成或反对的感叹声,喜悦欢欣或悲伤忧愁的感情,在虞、夏、商、周的书里都有记载。周成王、周康王去世以后,周穆王继承王位而周朝开始衰败,但是他仍然召见他的大臣吕侯,告诫他要谨慎地使用刑罚。他的话忧愁而不悲伤、威严而不愤怒、慈爱而又果断,对无辜者充满了同情和怜悯,所以孔子认为有可取之处。

《孔安国传》上说:“对将要奖赏的人即使有所怀疑,也还是照样奖赏他。这是为了推广恩德啊。对将要处罚的人若有疑惑要免于处罚。这是为了谨慎地使用刑罚啊。”尧在位的时候,皋陶担任法官,将要处决犯人。皋陶三次说“杀”,尧帝却三次说“赦免”。所以百姓都畏惧皋陶执法的坚决,而庆幸尧帝量刑的宽大。四岳建议说:“鲧可以用。”尧帝说:“不行。鲧常常违抗命令,毁谤同族。”过后又说:“就试用一下吧。”为什么尧帝不同意皋陶处决犯人的意见,却接受四岳用鲧的建议呢?圣人的用意,从这里大致也能看到了。《尚书》上说:“对罪行有疑惑,只能从轻发落;对功绩有疑惑,仍要重奖。与其杀死一个无辜的人,宁可自己承担执法不严的罪责。”唉!再没有比这更仁至义尽的了。既可以奖赏也可以不奖赏,奖赏他就过于仁厚了;既可以处罚,也可以不处罚,处罚他又过分严厉了。过于仁厚,仍不失为君子;过分严厉,就会成为残酷无情的人。所以仁厚可以过分,严厉却不能过分。

古时候奖赏不单纯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单纯用刀锯。用爵位和俸禄作奖赏,那奖赏的作用只局限在能够得到爵位、俸禄的人之中,而无法奖赏这个范围之外的人;用刀锯来处罚,这只能把刑法的威力施加在罪犯头上,而对不致受刀锯之刑的人则无威慑力可言。过去的帝王深知天下做好事的人多得赏不胜赏如果用有限的爵位和俸禄做奖赏是根本不够奖赏的;也深知天下做坏事的人多得罚不胜罚,光用刀锯是无法制裁的。所以凡是对赏罚对象有所怀疑的都一概用仁人之心来处理,用仁人君子的宽厚仁慈对待黎民百姓,使黎民百姓都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所以说这是忠厚到了极点啊。

《诗经》说:“君子如果喜欢纳谏,祸乱就会迅速止息。君子如果怒斥谗言祸乱就会很快平定。”君子使祸乱迅速平定,难道有什么奇招异术吗?无非就是使其喜怒始终不违背仁义罢了。《春秋》一书的要点便是,制定法律贵在严肃,而处罚人则贵在从宽。根据其褒贬的原则来把握赏罚的尺度,这也是忠厚到了极点啊。


【注释】

[1] 虞、夏、商、周之书:指《尚书》中的《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

[2] 穆王:康王之孙,昭王之子,为周朝第五代天子。

[3] 吕侯:周穆王时的大臣,曾制《吕刑》,用刑较轻。

[4] 《传》:《孔安国传》。苏轼引文意义虽同,字句稍误。

[5] 四岳:尧时四方部落的首领,也有人认为是当时掌管祭祀和历法的官员。

[6] 《书》:指《尚书》。

[7] “罪疑惟轻”四句:语出《尚书·大诰》。

[8] 《诗》:指《诗经》。

[9] “君子如祉”四句:语出《诗经·小雅·巧言》。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